刍议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地理课教改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中,笔者分析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人文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而后结合人文地理教学实例分析,研究总结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后指出要通过积极评价教学效果,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人文地理;教学改革;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初中阶段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认识未知世界的积极倾向。初中生在学习人文地理课程中,普遍对地理世界感到好奇,在结合人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充满了对地理知识的求知与探索。在教学中,学生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通常以学习兴趣为转移。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它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情感喜好、推动学习行为。因此,在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趣味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
  一、 分析课程特点,积极改進教学
  初中阶段的人文地理教育与自然地理教育不同,主要研究地域分布及人文现象(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更侧重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现象的解释和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基于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和社会阅历的积累较难理解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和深刻的原因,比如,类似于某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交通发达,问该地区最适宜发展何种产业等高深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深奥难懂,且缺乏趣味性。因此老师授课时应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代表性案例,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生活问题的关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分析生活中现象产生的原因,讲清原理,讲解解决办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对知识活学活用,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 探讨分析实例,研究教学方法
  如何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这里以《西北地区》为例进行探讨研究。首先,以教材内容及教学要求作为出发点,《西北地区》这一章节是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内容。该章节要求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文环境(工农业、交通、旅游等产业),重点是自然环境特征及环境的治理。根据心理学的分析:好奇心是激活求知欲的主要动力源。要激发起学生对西北地区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就得让学生们产生对这一区域的向往与求知欲。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课堂开始的前五分钟决定了学生们对这一节课堂甚至是整章节内容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对于这一章节的导入我们可以引用该地区的历史故事、传奇、传说、传闻作为切入点,也可以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导入。例如:先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来分析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从而得出该地区的地理范围,接着提问有谁去过西北地区旅游,让去过该地区旅游的同学简单概括地介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及风土人情。关于课堂的导入,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引用历史故事、传奇人物、奇闻、奇谈等,《西北地区》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历史上是:月氏、回纥、突厥、鞑靼、西夏等古国的所在地,历史上传奇人物有:建立西夏的元昊、统一蒙古的成吉思汗,三国时期的马腾、马超等。著名的丝绸之路穿过西北,通过中亚,抵达欧洲。唐朝时期有非常多的边塞诗,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结合课件制作一些美轮美奂的图片、视频等,完全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西北广阔无垠,雄伟壮阔的魅力,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激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向往和浓厚的求知欲。在具体知识点学习中,老师可以扮演导游的角色带着学生畅游西北。学生以游客身份游历参观西北,上这一章节内容前就是出发旅游前的准备:让学生规划路线,通过规划路线让学生们清楚地知道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都有哪些名胜古迹,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名山大川,自东向西西北地区的景观有怎样的变化?景观的变化与什么样的自然条件有关?从而让学生记住了西北地区大致的地形和自然环境,得出了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出发西北旅游前携带行李的准备——天气如何?要不要带伞?不同的季节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要准备些什么样的日用品?通过这一系列的准备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西北的气候条件: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大部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西北旅游可以品尝到什么样的美食?根据美食可以反映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引导学生们自主研究西北地区畜牧业特点。一路走来,同学们可以归纳总结西北地区存在怎样的环境问题。在问题解决环节上,可以某一著名景点为例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如:敦煌莫高窟、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漫天的黄沙说明该地区荒漠化严重。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通过治理把荒漠变成了旅游胜地,那么西北的其他地区是否可以借鉴该景点的治沙方法来治理荒漠化问题呢?以类推的方法让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哪些国家自然环境和我国西北地区大致相同,这些国家面临的荒漠化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我国能否借鉴该国的治沙经验?同时可以引出中国治沙的成功范例———库布齐沙漠。这个沙漠得以成功治理后,人们认为:沙漠可以变绿,沙漠里的穷人可以致富,沙漠阳光产业大有可为。这个成功范例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誉。让学生以一个旅行者和考察者的身份“游历”西北地区,从而自主轻松愉悦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性更能开拓其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学习人文地理,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唱独角戏,老师起到的作用是辅导和引导,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不能角色颠倒反客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最失败的,根据心理学的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段为12到15周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维持在15到20分钟,一般都不会超过20分钟,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能否引领学生自我寻找学习的乐趣至关重要。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人文地理课的优越性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其空间思维,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人文地理学内容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抽象陌生。老师要充分发挥该学科的优越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与收获,与学生一起探索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作者简介:
  田威,贵州省贵安新区,贵安新区普贡中学。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多么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当前我国劳动价值论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庸俗化倾向.本文分析了庸俗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及其理论的错误所在,并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价值
2008年2月14日,珠江委召开大藤峡水利枢纽前期立项工作汇报会。会议通报了大藤峡前期立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立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确定2008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和任务分工
摘要:学生进入小学校园开始接受教育,对于很多科目的设立都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也存在一些疑惑。体育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阶段的一门关键的科目,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不怕困难的好习惯。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度普及,使得小学体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也在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疏导  一、 引言
本刊讯 2016年12月26日、28日,“为爱而行·福彩助学”资助金发放活动分别在城口县、彭水县举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市福彩中心,城口县(彭水县)民政局、教委、团委参加了本
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主体成果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多年过去了,珠江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原规划的一些部分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水利建
父亲郭济民,原名郭爱众。1917年1月,出生在山东省益都县郭家庄一个农民家庭。他早年求学,追寻新知,立志高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游击队,1955年授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大雾的冬晨,我押送的运猪船停靠在回水沱岸边。船员们冷得躲进舱里,躺的躺、坐的坐,有的抽烟、有的发呆,无聊地等待雾散。只见水手长屠老幺戴起一双手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后进生,后进生对学生群体和个体,都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些老师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方式陈旧,收效甚微。本文从课堂教学、作业要求、考试要求、良好人格的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师生关系、如何看待后进生等方面谈谈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关键要关爱后进生,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