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空化作用对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金属矿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超声空化作用对水玻璃和NaOL体系下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试验条件范围内,原被抑制的方解石随着超声声强的增加、超声时间的延长,浮选回收率不断提高;高的超声声强还可提高方解石的浮选速率.经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声强0.56 W/cm2、超声时间15 min处理后,方解石的浮选回收率可由8.50%提高到82.73%.对超声处理前后浮选溶液中水玻璃及NaOL含量测定发现,超声处理后浮选溶液中水玻璃含量增加、NaOL含量减少,超声空化作用能使方解石表面水玻璃脱附,空出的吸附位点再被NaOL吸附.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使水玻璃和NaOL体系下方解石表面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调控方解石矿物表面疏水性的方法.
其他文献
针对崩落法放矿过程中矿块组拱阻塞问题,采用PFC2D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颗粒级配下的矿石散体在落矿过程中产生组拱现象及其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颗粒级配对于组拱现象的影响是矿石散体中大颗粒占比高于40%时,组拱现象发生,并且随着大颗粒占比的增加,组拱发生的概率和稳定性随之提高.通过对保安矿柱斜面应力的监测,在进路完整出矿过程中,应力先减小后增加,应力减小阶段为纯矿石铲出阶段,应力增加阶段为废石混入阶段,当出现组拱现象时,形成不稳固、中等稳固、极稳固3种状态组拱结构,其形成时间节点依次提前.通过
为解决鞍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现行阶段磨矿—粗细分级—重磁浮联合分选工艺中重选精矿品位低、波动大,浮选尾矿品位高、选别工艺流程长等难题,以鞍千现场半自磨粗粒湿式强磁预选精矿为研究对象,开展搅拌磨矿—弱磁—强磁—反浮选短流程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以期实现鞍千铁矿石的高效开发与利用.结果表明,鞍千现场半自磨—粗粒湿式强磁预选精矿在搅拌磨磨矿细度-0.038 mm占80%条件下,经磁场强度79.58 kA/m弱磁选,弱磁尾矿经背景磁感应强度700 mT强磁选,强磁精矿以淀粉为抑制剂、CaO为调整剂、TD-Ⅱ为捕收剂经1
爆堆形态是评价爆破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影响其形态的主控因素可以更好地优化爆破质量.为了探究影响爆堆形态的主控因素,以乌龙泉露天矿爆破为背景,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爆堆形态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确定出影响爆堆形态因素的主次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分析的露天矿爆破的6个指标中,单位炸药消耗量、孔距和排距影响程度接近,灰色绝对关联系数分别为2.5765、2.5001、2.4601,钻孔深度影响程度最小为1.6657.通过结果分析得出,对爆堆形态进行优化时,应首先考虑炸药单耗量,随着炸药单耗量的增加
磨矿过程会使矿浆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及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对矿物浮选溶液化学性质及其可浮性产生难免影响.通过磨矿试验、原生离子和新生阳离子含量检测试验、单矿物浮选试验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考察了不同磨矿体系下新生阳离子的存在行为及其对黄铜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铜矿不同磨矿体系下矿浆溶液中存在的新生阳离子为Cu2+、Fe2+和Fe3+,且干式磨矿体系下产生的新生阳离子含量高于湿式磨矿体系;适量的Fe2+和Cu2+在黄铜矿表面能够形成新的活性位点,可增强黄铜矿表面与丁胺黑药的键合作用,从而提高黄铜矿的可浮性
模拟注浆加固过程中注浆液在破碎岩体中的扩散特性时,构建与现场实际破碎岩体一致的几何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为构建与工程现场破碎岩体一致的几何模型,对于破碎岩体的注浆加固问题,提出了一个构建破碎岩体二维平面模型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对破碎岩体的压水实验获得破碎岩体的透水系数;再根据裂隙岩体的分形特征,运用透水系数计算破碎岩体的分形维数;最后根据分形维数确定最大和最小裂隙构建破碎岩体的平面二维几何模型,并结合压水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分形维数所构建的平面几何模型的数值模拟,对比
伴随环保意识在社会各行业的普及,露天矿山粉尘污染问题进入大众视野.穿孔环节作为露天矿山生产的首要环节,粉尘污染问题较严重.为了改善穿孔环节粉尘超标现状,以安家岭露天矿岩石穿孔作业环节为研究背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拟Fluent软件,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欧拉-拉格朗日研究方法和DPM模型对牙轮钻机粉尘运移规律进行模拟;现场实验时,在钻机下风向呼吸带平面高度设置粉尘浓度监测点,与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牙轮钻机开始作业后,沿采场下风向距离和高度增加设置的各监测面粉尘质量浓度随时间首先快速升到一个最大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在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中脉状和砂状金红石的可浮性差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接触角测定、Zeta电位测定、红外光谱测定以及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对脉状和砂状金红石可浮性差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脉状和砂状金红石可浮性差异较大,砂状金红石可浮性优于脉状金红石.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砂状金红石表面钛、铝等金属元素相对含量更高,这说明砂状金红石表面有更多的活性位点,更利于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油酸钠更易在活性位点较多的砂状金红石表面吸附.通过Zeta电位和红
悬浮磁化焙烧—磁选已在难选铁矿石的开发中实现工业应用,焙烧产物的冷却过程是影响磁选指标的重要因素.空气氧化冷却可以将焙烧产物中的部分磁铁矿氧化成强磁性磁赤铁矿,同时可以回收氧化过程释放的潜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酒钢铁矿石进行了悬浮磁化焙烧—氧化冷却试验.结果表明,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空气流量对氧化过程及磁选指标影响显著.最佳的氧化条件为氧化温度300℃、氧化时间5 min、空气流量500 mL/min.在最佳条件下,氧化冷却产物中磁赤铁矿含量为17.74%,磁选精矿铁品位为55.34%、铁回收率为90
栗木矿田锡钨矿床与花岗岩体的多期次侵入有着密切关系,而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态又受限于构造、地层等因素.因此,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对于成矿预测、找矿潜力评价等找矿勘查工作至关重要.针对栗木矿田地层、构造、岩浆岩三要素进行了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揭示了三要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成矿作用的关键过程与机制.研究表明:①花岗岩的含矿性既与初始岩浆的含矿性有关,又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气液分异程度及构造活动强度有关.②矿床分布明显受隐伏岩体形态影响,而隐伏岩体形态又受基底构造层断裂和盖层断裂控制.③岩体上覆
国内外许多金矿资源本身含汞,提金时汞同金的走向一致,在选冶过程中汞不断富集和释放,使大型黄金企业成了全球汞污染和汞副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汞同金在地质上的关系介绍了全球含汞金矿的成矿类型和含汞情况,描述了各类金矿选冶工艺的汞变化情况、生成物和控制手段,就汞的形态和含汞废料类型说明了黄金生产中汞污染控制和含汞废弃物处理方法,同时对全球黄金企业副产汞的数量、处置方法和处置法律框架作了解释,还对当前含汞黄金企业的特点、历史遗留污染、社区关系、污染控制复杂性和汞市场状况等进行分析.针对黄金行业发展趋势、汞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