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仿哥窑竹节炉等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碧辉煌展异风荷塘重彩显奇功
  赏析张大千巨作《金壁荷塘图》
  文/唐恺
  
  张大千(1899—1983)是中国近代书画史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与齐白石齐名,他的艺术创作成就在世界艺术的殿堂里,享有极高的荣誉。
  大千先生的卓绝成就主要来源于,他能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他的画风早年主要取法于明清文人画风,中年以后远赴敦煌壁画,学习唐宋工笔重彩的绘画风格,晚年周游世界各国,接受了西方流行的新印象画派的影响,再加之大千一贯严谨而庄重的气势,所以他的每张绘画都以浑厚的色彩,以及精细而清新的风格闻名天下。
  


  《金壁荷塘图》就是张大千将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代表作。
  该画是大千先生一九四四年在四川青城山精心绘制的巨作。此画耗时数月之多。所用的纸张是从日本订制的纯金箔画纸,这种金箔画纸金碧辉煌,但是极不容易上色。故大千先生选用了进口上等矿物颜料,经反复多次敷色,终使画面达到了艳而不俗、纤细而典雅的入神境界。
  在这里,大千画荷花,首创金线勾勒花瓣,朱红画荷花,用赤金点叶及点花蕊的新技法,同时在色块渲染手法上,也大胆启用重色,使画面艳丽而明快、富丽又辉煌。整个画面金壁翠绿,间以数朵金线朱荷,并辅以满塘摇曳的绿叶,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一笔荷杆显现了大师几十载深厚的功力,数朵朱荷展示了大师治学严谨的不苟精神。
  几十年来,这幅《金壁荷塘图》一直由大千后裔收藏。如今为了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张大千》,才由其家属特地献出,并用于组建“张大千书画院”。
  所谓“声画昭精,墨彩腾飞。瑰异谲诡,灿烂炳焕。”用来赏析评价张大千这幅巨作是一点也不过分的。《金壁荷塘图》是一篇无声的诗。
  鉴赏栏目开创以来,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和鼓励,有的还寄来了自己的收藏故事。这些文章生动活泼,既有生活情趣,又有浓浓的文化氛围。从下一期起,我们将邀请唐恺先生主持鉴赏栏目,把自己的鉴赏经验与大家分享,同时我们也欢迎收藏爱好者多多来稿,使这里成为鉴赏宝地。
  
  明成化仿哥窑竹节炉
  文/钱汉东
  


  钱汉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文新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主编、《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新民晚报》的专栏作者,著有《人间瓷话》等。
  哥窑以周身冰裂、变化万千而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笔者眼前的这尊哥窑竹节香炉,系明成化年间的官仿书房香炉,清丽雅致,难得一见。
  这尊明代香炉胎骨厚重,内外壁均施有浅青釉色,通体满布黑色开片,纹片大小相同,自然生动。造型古朴,制作精巧,形状为竹片纹,节节向上,腹空心虚,令人遐思。内底留出深灰色的胎骨,足部炉底无釉处呈铁褐色,俗称“紫口铁足”,炉下安装三个蹄形足,给人以稳重、典雅之感。用手轻轻抚摸,犹如在暑天里吃冰西瓜一样,妙不可言。作为当时祭祀和供神用的一种高级陈设瓷,对使用的读书人也有一种警策作用。
  古人为何要钟情竹节香炉呢?这恐怕与竹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所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关。早在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符号和其后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的“竹”字,及同“竹”有关的字。中国文字最早见于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其手为甲骨文、金文。从战国到魏、晋,约800年间皆在竹筒上刻字或写字,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方块汉字书法艺术。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中国的音乐与竹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古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乐器演奏者为“竹人”,竹更是中国绘画、书法和诗文的重要题材。竹,又谐音“祝”,“祝君”“祝福”给人幸福和吉祥的颂词。“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品格和情操,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浸透了竹的印痕。
  哥窑相传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但未见宋人记载。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也少有。”哥窑遗址至今未发现。哥窑美丽精致的开片,令世人为之惊叹,历代文人雅士为文做诗,赞不绝口。其实开片的形成本是烧制工艺上的一种病态,它是因胎体和釉面在高温下膨胀系数不一致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哥窑自然的冰裂纹,人们称之“金丝铁线”,其实是“无意插柳柳成荫”,这给哥窑器具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至于被利用作为一种装饰手法,并加以着色,使之更加雅丽美观,那是后话了。
  对哥窑产生的时代曾有不同的看法。笔者从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的传世哥窑藏品来看,各式瓶、炉、洗、盘、碗等器物的造型,具富有鲜明的宋代风格。宋人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宋初聂崇义编的《三礼图》就是为了“详求原始”,开创了宋瓷仿古的先声。这同目前所见的汝、官、钧器的风格如出一辙,这些仿古作品做得极其规整。
  明成化是我国历史上制瓷的最佳时期之一,明《天工开物》云:“功多业熟,即千万如一范。”后正德、嘉靖、万历等朝竞仿成化窑,清代康乾时更盛。清乾隆皇帝曾写诗赞颂哥窑曰:“色暗纹彰质未轻,哥窑因此得称名。”
其他文献
9月12日正午时分,上千群众聚集在连霍高速公路巩义东出口处,高举横幅,敲锣打鼓,迎接被盗数月的三件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回家”。  货车在警车的护送下缓缓驶来。3尊文武官石刻像安然躺在车里,脸上依旧保持着千年前的肃穆和威严,只是其中一尊石像腿部断裂,是盗窃者在装卸过程中撞断的,引来众人阵阵惋惜。    两尊石刻神秘失踪文保所长渎职获刑    今年1月26日上午,西村镇滹沱村村民周素霞肩扛锄头,到距村子
期刊
一个体运输企业孙老板为自己的员工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注明自己为受益人。员工在签名确认时,一对员工开玩笑“对签”了对方姓名。不料想,其中一名员工因意外交通事故死亡产生的一笔巨额保险金受益权的归属,却因投保交费清单上被保险人签字并非死者本人笔迹而悬而不决,个体老板与死者亲属为此展开了一场争夺大战。    为员工买保险老板定己受益    现年45岁的孙某,是江苏省镇江市一家个体运输企业的老板。考虑
期刊
为自主创新打造法律平台  文/傅达林    自主创新,离不开完备的制度支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首先要加强立法,为自主创新战略提供持久的保障平台。当前,自主创新在以下几方面显现出更为迫切的立法需求。  一是科技立法。新科技带来的变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变化都要求传统的法律做出回应,以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应当说,我国自1979年以后科技立法有了很大发展,制订了《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等
期刊
不做大学生已经好多年,对学生的生活也淡忘了很多。闲来无事,看看报纸,上上网,发现拿大学生说事似乎成一种时髦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差,自杀、杀人现象层出不穷;道德水准下降,女大学生卖淫、被包养……大家一看到这类事情,想也不想就抡起“板砖”,呼呼地砸过去。笔者一向喜欢凑凑热闹,也来聊聊大学生的事。  近来看到的最受人诟病的要算大学生丧失诚信了:读书不认真,考试作弊;做学问不踏实,论文抄袭;找工作时给简历注
期刊
斧凿夺神鬼 人巧能天然  文/刘超    枯桩的裂缝中,二株幼嫩的小苗滋润着清晨的寒露,迎着和煦的阳光快乐地生长着。黄黑相间的土壤裸露处,盘根错节的树根带着时间的痕迹沧桑般展现在我的面前:“好一个枯树桩。”然而细细一看,眼前这个约50公分长的枯树桩竟然是用一块利用青田五彩石的巧色精心雕刻成的艺术品。  青田石产于浙江南部、瓯江中游的青田县,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这里出产的青田石,因地名得名。青田
期刊
代号A-4是罪犯  刘殿学(安徽)    财政局长郝汉芝经济上有问题,市纪监委也早有耳闻。但此人是位有千年道行的财神爷,市里市外,财网密布,几次要查他,都被顶回来。  后来,问题反映到省里,省里派人到市上暗中了解情况。几个座谈会一开,省里的人吓了一跳,是条大鱼!毛数加起来超过两千万!下决心,要把这条大鱼捞上来。  于是,省里专门成立调查组,进驻市里。省调查组的同志首先找郝汉芝谈话,向郝汉芝交代政策
期刊
广西梧州检察干警抗洪救灾剪影  □摄影报道/梁琪 钟振国    广西梧州市位于西江、桂江、浔江交汇处,历史上一直是洪灾多发地区。梧州市的洪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亲自到梧州市视察洪灾情况并指示要建好防洪堤。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梧州市近年来先后建起了河西、河东防洪堤,前两年成功抵御了洪水的多次侵袭。    今年,梧州市遭遇了一场比1998年洪水还要来势凶猛的特大洪水
期刊
谈调控新政带来的冲击波  陈伯庚    今年3月以来,中央和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重点解决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过大、房价上涨过快、商品房供给结构不合理和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其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但是,在一片宏观调控声中,本人认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正确的方向。首先,上海房地产市场已连续保持5年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总体上处于供求两旺、质高量增繁荣局面,这是基
期刊
法律不是职场性骚扰的旁观者  雷建昌    在职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倡导健康的人性道德观,就不能回避性骚扰问题。职场性骚扰是在工作场所发生的影响妇女或男性尊严和健康的带有性特征的行为或以性为基础的、不受欢迎的身体、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性骚扰因其制造了一种威胁性的、敌对的甚至侮辱的工作环境并给异性尤其是女性造成难以言说的精神伤害而备受关注。  有调查统计认为84%的中国妇女有过被性骚扰的经历,其中一
期刊
21年前,一对自称夫妻的陌生人在林秀霞老人家生下一女婴后,交代说:“随后就来接!”谁知,女婴的父母从此杳无音讯!  18年后,当年的女婴雯雯考上了大学,为雯雯的学业,老人多方打听、千里寻找起雯雯的亲生父母。然而,雯雯的生父张步成如今虽富甲一方,却为富不仁!当呕心沥血抚养女儿18载的恩人找上门时,他居然四处藏匿,死活不见恩人和亲生骨肉。  走投无路时,“奶奶”和“孙女”一纸诉状递上法庭,从此开始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