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本地区生态农业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05.002
生态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有管理手段,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1吉林省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比较落后、科技含量比较低下,农业的生态意识比较薄弱。更主要的是,吉林省的农业资源日益短缺,并且环境不断变化,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我省在生态农业的研究、试验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对吉林省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一定的障碍。
1.1偏低的农业产业化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吉林省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下,生活还处在仅能解决温饱的水平,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样重要,而且任务很艰巨。在贫困地区多数还是依靠传统的种植业来达到基本生活的需要,很难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生态农业还是相当的陌生。吉林省现有农村土地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耕地面积随着城镇化建设还在逐年减少,导致土地资源十分短缺,而且农村人口还在不断地增加,剩余劳动力成为了困扰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直接导致农村产业化水平低下。
1.2政策扶植还有待完善
生态农业的普及和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是政府最重要的支持体现。就吉林省而言,虽然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还有许多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一方面从事农村生产经营的农户缺乏对生产资源的有效保护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对发展生态农业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以前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粮食更为重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惠民政策的出台,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使得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生活成为了可能。
1.3农业生产技术有待完善
生态农业相比传统的农业而言,包含了传统农业没有的多种组成成分,它们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从事传统耕种的农民并没有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即使按部就班地去借鉴别人现成的经验也是十分困难,直接导致很难取得成功。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在技术措施方面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不但要对传统的技术研究,还要对高新技术引进和借鉴,最后掌握为自己所用。
1.4传统农业服务水平很难适应发展要求
服务和技术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同样重要的。在吉林省的部分地区,这种高要求的服务体系还未建立,直接导致优良品种、高新技术、信息服务和银行信贷等服务还不能及时提供给有这方面需求的农民。例如信息对于那些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渴望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农民而言是相当的重要,可以使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农村的信贷服务对于那些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无资金实现的农民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
1.5生态农业还需大面积推广
吉林省人口压力严重,自然资源的利用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农村环境还要进一步改善,生态农业的推广还有待提高。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吉林省的生态农业发展仅仅是局部试点,还需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大力推广。
2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与举措
2.1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搞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在生态园区建设上要结合各县(市)、区的不同环境特点和传统产业特色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好总体功能定位。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重点实施“种子工程”和“节水农业”新技术,因地制宜建立特色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把吉林省农业建设成为高效优美的生态园区和城市后花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注重引进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新品种。要合理布局,科学间作,集生产与观光为一体,做到一年里季季有实物、有亮点、有成果。
2.2拓展网络发展空间,培育生态农业消费群体
农产品的特点是季节性强,存储性差。所以,保持适当的消费群体是保证农产品效益的关键。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物流便利条件,加大远程生态农业消费群体的培育,把农业搬上网,发展网上农业观光和跟踪订购,满足城市居民的田园梦,促进农民增收。
2.3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为了抢占农产品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效益,必须加大农业品牌的培育。通过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比例,是实现农业增收增资的关键,所以,以科技为支撑,做好农业品牌培育和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创立市场品牌、扩大市场份额作为培育、营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重大课题来抓。例如长白山人参、万昌大米、黄松甸黑木耳等,把市场品牌做强做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2.4引进高科技果蔬品种,创建高科技农业园区
当前农产品基础之争也就是种子之争、栽培技术之争,之后才是营销之争,品牌之争。创建和引进高效优质品种,采用和提高栽培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5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降低传统农业比重
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宣传引导,转变农民传统种植观念,实现向新型农民转变。通过向优新、高产、高效的农业新品种转产,进一步挤压传统农业生产的空间,最大限度降低传统农业比重。
作者简介:孙国伟,本科学历,朝阳区富锋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艺。
关键词:生态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05.002
生态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有管理手段,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1吉林省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比较落后、科技含量比较低下,农业的生态意识比较薄弱。更主要的是,吉林省的农业资源日益短缺,并且环境不断变化,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我省在生态农业的研究、试验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对吉林省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一定的障碍。
1.1偏低的农业产业化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吉林省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下,生活还处在仅能解决温饱的水平,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样重要,而且任务很艰巨。在贫困地区多数还是依靠传统的种植业来达到基本生活的需要,很难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入,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生态农业还是相当的陌生。吉林省现有农村土地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耕地面积随着城镇化建设还在逐年减少,导致土地资源十分短缺,而且农村人口还在不断地增加,剩余劳动力成为了困扰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直接导致农村产业化水平低下。
1.2政策扶植还有待完善
生态农业的普及和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是政府最重要的支持体现。就吉林省而言,虽然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还有许多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一方面从事农村生产经营的农户缺乏对生产资源的有效保护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对发展生态农业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以前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粮食更为重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惠民政策的出台,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使得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生活成为了可能。
1.3农业生产技术有待完善
生态农业相比传统的农业而言,包含了传统农业没有的多种组成成分,它们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从事传统耕种的农民并没有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即使按部就班地去借鉴别人现成的经验也是十分困难,直接导致很难取得成功。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在技术措施方面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不但要对传统的技术研究,还要对高新技术引进和借鉴,最后掌握为自己所用。
1.4传统农业服务水平很难适应发展要求
服务和技术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同样重要的。在吉林省的部分地区,这种高要求的服务体系还未建立,直接导致优良品种、高新技术、信息服务和银行信贷等服务还不能及时提供给有这方面需求的农民。例如信息对于那些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渴望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农民而言是相当的重要,可以使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农村的信贷服务对于那些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无资金实现的农民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
1.5生态农业还需大面积推广
吉林省人口压力严重,自然资源的利用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农村环境还要进一步改善,生态农业的推广还有待提高。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吉林省的生态农业发展仅仅是局部试点,还需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大力推广。
2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与举措
2.1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搞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在生态园区建设上要结合各县(市)、区的不同环境特点和传统产业特色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好总体功能定位。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重点实施“种子工程”和“节水农业”新技术,因地制宜建立特色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把吉林省农业建设成为高效优美的生态园区和城市后花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注重引进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新品种。要合理布局,科学间作,集生产与观光为一体,做到一年里季季有实物、有亮点、有成果。
2.2拓展网络发展空间,培育生态农业消费群体
农产品的特点是季节性强,存储性差。所以,保持适当的消费群体是保证农产品效益的关键。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物流便利条件,加大远程生态农业消费群体的培育,把农业搬上网,发展网上农业观光和跟踪订购,满足城市居民的田园梦,促进农民增收。
2.3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为了抢占农产品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效益,必须加大农业品牌的培育。通过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比例,是实现农业增收增资的关键,所以,以科技为支撑,做好农业品牌培育和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创立市场品牌、扩大市场份额作为培育、营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重大课题来抓。例如长白山人参、万昌大米、黄松甸黑木耳等,把市场品牌做强做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2.4引进高科技果蔬品种,创建高科技农业园区
当前农产品基础之争也就是种子之争、栽培技术之争,之后才是营销之争,品牌之争。创建和引进高效优质品种,采用和提高栽培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5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最大限度降低传统农业比重
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宣传引导,转变农民传统种植观念,实现向新型农民转变。通过向优新、高产、高效的农业新品种转产,进一步挤压传统农业生产的空间,最大限度降低传统农业比重。
作者简介:孙国伟,本科学历,朝阳区富锋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