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的“一定之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的历史高考试题中,材料情境不断创新,史学研究新成果不断被引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深入的复习备考建议,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在不断加大,疲于应付。如何才能“减负增效”,从纷繁复杂的复习建议中抓住最为主要的问题呢?在此,删繁就简,简要谈谈科学备考、高效复习的“一定之规”。
  关键词:史料处理;三个文本;两套教材;四个误区
  一、 引言
  在当下的历史高考试题中,材料情境不断创新,史学研究新成果不断被引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深入的复习备考建议,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复习,但学生的负担也在不断加大,疲于应付。如何才能“减负增效”,从纷繁复杂的复习建议中抓住最为主要的问题呢?俗话说,任你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在此,删繁就简,笔者简要谈一下对历史学科的科学备考、高效复习的“一定之规”。
  二、 突出“史料处理”这一个核心
  从近年的高考不难看出,史料处理问题是试题的重要着眼点,绝大部分的选择题和几乎所有的非选择题都以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解答这些题目的前提就是对史料的准确解读。历史学科高考的四大项能力要求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也排在第一位,可以说,加强史料研读和处理能力的训练已是高三历史教学的必然,更是学生复习备考中应当加强训练的重点。
  在史料处理的训练中,应当重点关注三个层次的能力,一是提炼能力,即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通过对材料中关键字、词、句,完整准确地把握史料中蕴含的信息,也就是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二是迁移能力,即对材料解读后,这段材料与所学知识有何关联,与其他材料结合后能够指向什么结论等;三是判断能力,这里的判断主要是根据自己所具有的史学素养判断史料的真伪(看史料是否伪造,是否有错误),判断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原始史料还是转手史料,是否存在政治倾向或主观情绪等缺陷影响史料的价值,该史料在证据链中有怎样的作用等)。在这三个层次的能力训练中,应始终遵循“治史如断案”的古训,坚持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
  如:2016年江苏高考第4题:“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由题干所引史料可知,唐代科举取士时,并不以应考士子的文章作为考核的唯一依据,还要将士子本人的声誉和名望纳入考量范围。而在宋代科举考试中则实行糊名之制,这使评卷官无法得知士子的名字。
  解答此题的关键句为“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意思是宋代科举取士对试卷进行密封,取士完全依据士子试卷的作答情况。这里表达的是科举取士的程序更加严密,标准更加统一,更能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只要考生在解读材料时能够准确找到此关键句,本题就迎刃而解。
  又如:2014年江苏高考第23题(部分)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请回答:
  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圈地运动”在人民版、人教版的教材都没有过多涉及,根据史料的引用与题目的设置,只要考生能够认真阅读材料,就能够有效答题。①有效信息:“分布得如此零散,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推论: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②有效信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推论:关键因素是议会立法。
  三、 参考三个文本、整合使用两套教材
  对高三历史的复习来说,三个指导性文本至关重要——课程标准、本省考试说明、教学要求。課程标准既是历史教与学的基本依据,又是高考的宏观指导文本,它主要对高三复习提供方向性、思想性的指导。本省的考试说明是高考的微观指导文本,它明确规定了考试的考点范围和能力层次要求,并提供了典型性试题作为参考例题,在复习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江苏省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是辅助教与学的操作性指导文本,它整合了两套教材的主要内容,从文理科两个方面做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其中的教学指导部分规定了具体要达成的目标,“史论共享”部分则是在整合教材和新史学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史学观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三个文本在学习中各有侧重,可供高三学生复习时参考。
  江苏省以大市为单位选用教材,苏、锡、常、宁、泰、通、淮、宿八市使用人教版教材,扬、镇、徐、连、盐五市使用人民版教材。两套教材各有千秋。人教版体系性较强,对知识的归纳一目了然,加之人教版“一统天下”时期的惯性影响,学习使用较为顺手,但这套教材较多呈现结论,原始材料较少,在训练思维能力上略有欠缺。人民版则内容丰富,设置了“史学争鸣”“资料卡片”“学习思考”“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栏目,通过大量历史素材对主要问题进行了拓展,与高考新材料新情景试题在思想上较为吻合,有利于学生的史料解读训练,但从知识体系性上则显得较为“支离”,不易形成体系。鉴于此,江苏省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中强调“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所以,两版本整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另外,两版本教材对同一问题的分析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可以互相补充。   因此,在高三复习迎考中如能在三个文本的指导下,将两套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高考复习将大有裨益。如:必修Ⅰ专题一第3课,人民版课题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并设置了“法令出一”“君权和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行省的设置”等5个标题;人教版课题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并设置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等3个标题。两个版本对应的课程标准为“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应的2017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为“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選官制度”等;对应的江苏省《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列举汉代‘中朝’、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这三个文本的对比,不难发现“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在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中均未涉及,但是两个版本的教材都专门设置了“选官制度”内容,而“监察制度”不同版本关注不同。由此,复习时怎么取舍自有定论。关于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民版对汉代相权由强变弱以及汉武帝时代的中外朝制度叙述详细,人教版对于三省六部制度的演变过程叙述清晰,可见人教版在这一知识层面更加适合高考复习之用。关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通过汉代王国问题、唐代藩镇问题的解决来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情况,人民版则从汉、唐、宋三朝的行政区划情况切入课题,把内容叙述的重点放在元代设置的十个行省和两个单列行政区划的名称,中央对行省的控制以及行省制度的影响等,可知依据人民版复习此知识点更有利。至于选官制度,两个版本教材都通过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介绍,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才选拔标准、程序的演变趋势,均适合高考考试说明之需。
  四、 走出科学备考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基础不重要,能力很重要——近年的考题大量使用新材料新情境,使不少老师和学生形成错觉,认为记忆大量的具体知识点没有实际价值,只要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可以轻松应考,而实际上学习能力来源于知识点的记忆和内化,不可舍本逐末,忽视知识的学习。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当然包括阅读能力的考查,但不是唯一能力。基础知识仍需识记,因为知识点的记忆与内化是提升阅读能力及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解释的重要前提。通过这两年江苏卷的研究不难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的频率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误区二:反正考不到,教材可抛掉——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抓手,所有试题的命制均以教材为依托,不仅不能抛弃教材,还应该重视教材的应用,用足用好教材。一方面,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编写与问题的设计体现了编写者的意图,也体现了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高考试题(主观题)答案的组织以教材表述为蓝本,用足用好教材才能更准确地答题。
  误区三:高考无奥妙,多练自有效——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见实效,盲目的大量训练只会劳神费力,事倍功半,须知“题海”就是“苦海”。所谓的“针对性”就是训练的题目一定符合考试要求、命题方向。这就要求老师要精心选题、大胆删题,只有老师先入“题海”,学生才能脱离“苦海”,进而提升复习的有效性。
  误区四:一旦信息到,胜过学与教——猜题押题是一种美好幻想,千万别寄予太多期望。一方面,临考前一段时间,各地都会出现大量的“信息卷”,但这些“信息卷”真的很可靠吗?通过对一些“信息卷”的了解与对比,不难发现其质量是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粗制滥造,如果寄希望于“信息卷”,结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另一方面,有些老师也会凭着经验“猜题押题”,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如果以此指导学生,同样会带来严重危害。
  五、 处理好复习中的三个重要关系
  一是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高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也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因此,在复习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能力。需要教师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二是处理好教材、课标与资料的关系。历史高考题目不管其如何变化,其根基和依据都在教材中,一切题目都离不开教材。在复习中要让学生将教材中的基本观点与基本理论学好、学透。在复习中不能把对教材知识的复习单纯地进行背记,而要能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灵活的运用。要能够按照课标要求,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指导学生抓住每个章节的关键内容进行复习。要尽可能多掌握一些资料,并把它作为教材的补充,并让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是处理好精讲与精练的关系。进行高三的历史复习时,不应该只是复习旧知识,而是要在复习中做到“温故”的同时,更要能“知新”,也就是在复习时要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要注重提高解题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要做到精讲、精练,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进行精讲时,要对高一、高二所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精练,就是要精心选择题目,对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加大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要做到适度、适量。只有处理好精讲与精练的关系,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益。
  六、 结语
  要提高高三历史课的复习质量和效率,就要遵循历史复习的“一定之规”,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要注重学会学习,注重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益,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卢翠.以教材为本谈高三历史复习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7(10).
  [2]张丽明.浅谈高三历史备考策略.赢高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5(31).
  [3]周健.浅谈高三历史复习方法[J].读与写旬刊,2016(9).
  作者简介:
  张道锐,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沛县中学。
其他文献
丹?布朗典型的创作模式是将严肃文学主题寓于通俗文学形式之中。布朗以后现代伦理环境为其创作的背景板,将两类通俗文学元素融入其中,着力描绘当下人们的伦理困境。在处理科幻
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加快改革步伐,加快了国际化进程,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主要靠语言,现在需求懂日语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多,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日语教学模式及方式必
中学生的作文往往表现为空洞叙事,文章形象干瘪,缺少可读性,自然在考试中就失去了“太阳”、“月亮”和“星星”。也许,作文的真理真的只隔着一层窗纸,被一个“儿童”不小心
本文考证了志主与韦氏家族之关系:即属《元和姓纂》所记的大小雍州房世系,并纠此书之误。述及志主家族成员官职及相关问题,可补史载之阙;是研究长安韦氏家族问题的一份重要文献。
本文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最后的灵魂画师”厄普代克代表作品“兔子系列”中《兔子归来》中出现的几位女性的形象分析,从美国社会背景入手,通过历史变迁,阐述六十、七十年代的女
顺利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方面的因素外,同时需要建立一种机制,来保障这一过程在机制的框架内顺利实现.本文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管理这一角度来
佛说:人人皆可成佛.我信,但我不是佛.我不能无视一切,看空一切!rn我还有梦,就像这段日子总是梦到那座庵院一样.从不久前重回古镇,听到原先的老住持已于年前圆寂的消息起,我的
(一)rn这一天从女儿的啼哭开始.rn女儿的啼哭是遥控器的开关,老婆第一个接到指令,一跃而起,先是给换尿布,后把一个乳头塞进女儿嘴里,女儿止住哭声,贪婪地吸吮起来.rn随后老婆
除了温暖的南国,我们总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周期性重复的诗题之中:每年冬天,在不可企及的高度,那些冰清玉洁的白色花朵,常常在夜晚凌空飞舞,悄然降落.它们用哑语的手势,把雪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