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练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晒谷坪里有序地摆了二十多担装满稻谷的箩筐,是昨夜父亲过秤后亲手装好的,并且每担箩筐上都放了一根竹扁担。我的父亲承包了村里几户人家的稻田,专门种粮食。送到粮管站的粮食,父亲每年都请人送。我虽然只有十五岁,也加入了送粮的队伍。
  父亲请来帮自家送谷子的人中,有个叫罗务本的人,嘴巴特别多,还尖酸刻薄,人们都叫他“青斑鸠”。“青斑鸠”看到十四岁多的我只挑半担谷子,就取笑说:“哎,你一根‘绿豆芽’样,挑这么一鼻屎谷子,还上气不接下气的,像坳背桂干娘的气管炎。你干脆把谷子倒到我的箩筐里算了,叫你爸多给我开五十块钱工钱。”说完就“哈哈”大笑。其他人一听把我比作“绿豆芽”、“气管炎”,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有的笑弯了腰,干脆把担子往地上一撂。我脸一红,“叭”的一声,肩上的箩担就滑了下来,有一只箩筐还倾倒了,谷子撒到了草丛里。我的眼泪也像谷子一样泻了出来。
  到了粮管站,其它十多担谷子,每担扣除六至十斤不等的水份以后,都收进了粮仓。当我的那半担谷子挑到验粮员面前时,他在箩筐里抓了一把谷子瞧了瞧说:“你这谷子里怎么这么多沙子和草筋?你挑回去挑回去,我这里不收猪饲料。”
  父亲忙跑过来讨好说:“帮个忙,多扣点水分,小孩子挑回去不容易。”
  验粮员把叼着的烟从左边滚到右边的嘴角上说:“打半折,要得不?要得就过秤,要不得就担回去。”
  我看到老板那霸道的样子,牙齿紧咬着嘴唇,身子不停地抖动,泪水在眼眶里打滚,双手暗暗地攥成拳头,差点冲了过去,是父亲用目光制止了我。退回来几步,我朝黑狗做了个手势,大黑狗一跃而起,“嘭”的一声,把验粮员手里的茶杯掀翻在地,吓的他在后退时仰天八叉地摔倒在地上,嘴里不停地嘟囔:“你这狗、狗、狗……”
  二
  送完粮谷回来,我就开始磨练挑担子。最先是从收割晚稻开始的。
  我家居住在一个丘陵地带的山凹凹里,承包的水田全是些垄里浸水的烂泥田,收割稻子,用的是传统的人力打谷机。我们一般上午先用弯弯的禾刀把禾穗割好,一把一把整齐地摆在田里。下午我和父亲一同踩打谷机脱粒。当父亲在踩打谷机时,我就快步跑去抱一把禾穗赶回打谷机,这时,父亲手里的禾穗刚好打完,我接上去,父亲又跑去抱一把来。如果有一个人跑慢了,打谷机就会停止转动,重新启动既花力气,又花时间。为了快速接上去,我们父子俩都打着赤膊,跟短跑运动员一样地你追我赶。可想而知,在这膝盖深的烂泥田里赛跑,半天下来,会累成什么样子,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还不到十五岁的少年来说,更是一场成长历程中的严酷考验。一坵田的禾穗打完了,当我累得如一滩烂泥一样地躺在稻草秆上歇息时,父亲已经挑着一担谷子走在田埂上,炸雷一样的声音从空中落了下来:“田埂上还有一担谷子要挑回去,走吧。”我只好强撑起身子,踉跄着脚步,跑到田埂上,抓起竹扁担往肩上一闪,可肩膀上汗渍渍的,竹扁担一闪到肩上就打滑,我只好死死抓住箩筐的绳索,霸蛮地挑起那担谷子,步履蹒跚着朝家里窜去。第一天,一担八九十斤重的谷子,不到一公里路,我歇了十多次才磨到家里。
  三
  我家有块自留地,父亲每年都种红薯,晚稻收镰以后,就该挖红薯了,我乖学校放的几天“三秋假”,帮家里割薯藤、挖薯脑。
  妈妈在前面割薯藤,我在后面挖红薯。一蔸红薯往往结好几个薯脑,多的有七八个,重的一个有五六斤。挖红薯用的是四齿耙头,齿长有一尺多,有上十斤重。一耙头挖下去,要把它完全插进土里,大人用力一拉,整蔸红薯就被扒出来了。我力气小,拉不动,就用肩膀顶着耙头的木柄向前撬,才能把红薯从土里撬上来,有时用力过猛,连人带耙一起摔倒在薯沟里。
  红薯挖出来了,再把根、须摘掉,丢进篓子里。我装满两个篓子,然后将篓子的绳结绾矮点,挂到竹扁担的两头,弯下腰,把扁担闪到肩上,双手抓着两边的篓绳,双脚叉开,慢慢直起腰,试着把一担红薯挑起来,由于装得太满,双脚被压进土里一寸多深,两个篓子却稳如泰山。我又将扁担放下,从篓子里拿掉几个,再次弯腰去挑,可仍然没有成功。如此反复多次,才把一副重担挑起来。
  担子是挑起来了,可肩上的竹扁担一闪一闪,使我无法站稳脚跟,走出不到三十米,就走不动了。一段一公里多一点的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歇了二十多次,才把一浅担薯挑回家里。回到家里,父亲帮我过了一下秤,足足有九十斤,两天,我把四千多斤红薯蚂蚁搬家一样地挑回家了。父亲眯着眼,微笑地巴着旱烟锅子说:“有点像个小男子汉的样子了。”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通身酸痛,胳膊都红肿了,脚也走不动了。父亲跑到床前看了看说道:“没事没事,磨练挑担子,都会这样的,过两天自然就好了。”
  四
  父亲是个很会调排家庭的人,挖完山窝里的红薯,就准备第二天去内山里买木炭。我们家过年时客人特别多,火塘里坐不下,要在厢房里烧炭盆火,每年都要烧好几百斤木炭。
  父亲又要带我去挑木炭。
  天刚蒙蒙亮,我们父子俩就每人挑一担篓子,扲一钵冷饭,脚上穿一双草鞋,吱呀一声把大门关上,然后朝静悄悄的晨雾里走去。
  大黑狗也摇头摆尾地跟了上来。
  我们沿着一条发出訇訇巨响的山溪逶迤前行,油光水亮的大黑狗,跟在我们的后面,很不安分地这里聞闻,那里嗅嗅,还时不时抬起后脚,在旁边的小树上撒点狗尿,有时它赖在我们的身边不走,有时又像一支黑色的箭直往前射。不知不觉,在一路的追逐、嬉戏中,我们就来到了大山深处长满荆棘和灌木的炭窑边。父亲有经验,一到窑门口,低着头,弯下腰,自己进到窑洞里去装炭。穿着布扣子衣服的窑主见我年纪小,提着我的两个篓子进窑去了。不一会,窑主就帮我把木炭矗立着装到了竹篓里,搬到窑外,并随意地在炭窑的旁边砍了一根红藤,将露出篓筐的木炭扎紧。装好了四筐木炭,再一筐一筐地过秤,父亲一百零七斤,我七十斤。我们把扁担系在筐上,将两担木炭挑到旁边的草地上摆好。   一切停当,已是日上中天该吃午饭的时候了,我们把自己带来的两钵冷饭拿出来,我和父亲并排坐在一个自然生长的石头上,把一小瓶自制的腐乳放到脚前的草地上,开始慢慢咽冷饭。我看见黑狗盯着自己,便从饭钵里减了一大砣饭出来,倒在草地上,让黑狗吃。我们草草地吃完饭,跑到旁边的山溪里洗了钵子,然后舀一钵泉水当茶喝。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紧跟着父亲的脚步,起先感觉还轻松。可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陡,路边的荆棘拌得两个篓子如秋千一样地荡来荡去,本来只有七十斤的担子,荡得差不多就有一百斤重了。父亲早走远了,我实在是走不动了,走到雷公岭的半山腰上时,干脆放下担子,躺倒在路边的草地上,闭着眼睛歇息起来,眼睛微微一闭,居然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除夕夜,背着个书包,带着一伙小伙伴,各家各户去辞岁,我们来到伯伯的家里,伯伯拿了一掛很长的鞭炮,塞在了我的书包袋里。正在高兴的时候,我感觉膝盖上有一股温热在炙着自己,我猛地爬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发现黑狗正在舔着自己的膝盖。
  也不知自己睡了多久,我抬头望了望山顶,觉得那山顶像在半天云里一样,情绪一下跌到了山沟里,还有这么远的上山路,怎么上得去啊!黑狗在面前窜来窜去,还不时发出“汪汪汪”的叫声。
  正当我烦燥的时候,坡道下面缓缓走上来一高一矮两个担炭的人。当他们走到自己面前时,发现他们挑担子的办法与自己不一样,他们扁担搁在右肩上,左手还拿了一根短棍搁在左肩上,短棍的一头托着右肩上的扁担。我想,这样挑担子的辦法,将原来一个肩膀承受的重量变成了两个肩膀承担。我立马跑到路边的荆棘丛里,找来了一根这样的木棍,在石头上磨了磨,挑着试了试,感觉担子真的轻松了很多。后面回家的这一段路,大黑狗一路陪伴着我,几乎就再没歇过了。
  夜幕降临了,黑暗中,我看到远处家里微弱的灯光了。这时,我一不小心,双脚撞到了路边一个矮矮的木桩,一个趔趄,连人带炭,摔倒在路上,脚被扭伤了。大黑狗见我爬不起来了,就朝家里一路狂奔。大黑狗跑回家里,围着父亲打团转,嘴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父亲跟着黑狗往门外跑,发现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才背我回去。
  五
  父亲觉得我在这一年里,个头长得特别快,身子越来越壮实,力气也越来越大。他觉得要挨着老屋盖两间新房,为我成家做点准备。
  我家盖的是土坯子房,盖房,首先要搭草砖。父亲说:“盖房的事,我告诉你怎么搞,你要自己操心,以后我不在了,再做新房就不求人。”
  我随父亲来到一块自留田里,父亲扛着锄头在田里划出一个方块,大约八九十个平米的面积。然后站在田墈上,左手撑着锄头把,右手指着那个方块,像个一手握枪一手指挥的将军说:“将这块地的表土扒开,扒一尺厚,将扒起来的表土堆到两边。”
  我下到田里,开始挖土,靠路边和水圳边上的土,我就用锄头将其扒到岸上,田中间的,就用箢箕,一担一担地挑上去堆好。连扒带挑,我用了三天时间,才把那一个方块扒出来。
  父亲说:“表土下面的泥土,无杂质、有糯(黏)性,再在坑里挖松两尺厚,撒一层两寸长的稻草秆,挑十几担水将泥土泼湿,再牵着家里那头大黄牛作熟。”
  我按照父亲说的,牵来大黄牛,攥着牛绹,跟在牛屁股后面,像走闹钟一样在坑里打转转。转了两个小时,用锄头将泥巴翻个边,再转两三个小时,生泥巴就算作熟了。我又按照父亲的教导,在坑里放上一块木板,把砖模子搁在上面,挖一锄作熟的泥巴,准确地搭进模子里,然后一只脚踩在模子上,另一只脚用力将泥巴压进模子的各个角落,再用脚一抺,把溢在模子外的泥巴削去,然后将模子和砖提到早已撒了沙子的平地里,拿起模盖,从上面压下去,一块土坯子砖,就像牛婆生崽一样地诞生了。
  我搭了一多月的砖,黑狗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时而微闭着双眼趴在田埂上打瞌睡,时而在田边上跑来跑去与老鼠捉迷藏。
  草砖做好后,在田里晒两天,然后挑回家里。这砖每块有二十多斤重,我每担挑四块,一万多块砖,我花了二十多天时间,如燕子衔泥砌窝一样挑回家,然后整整齐齐地码在不淋雨的屋檐下。
  砖坯做好了,父亲又带着我去白茅洞肩杉树。这也是乡村做屋要花力气办的大事,门窗、楼脚、横梁等都要用木材。
  白茅洞地处深山老林,没有车路,二十多公里山路全靠双脚丈量。我们天还没亮就出门,大黑狗尾巴一样地跟着。紧赶快走,正午刚好赶到姑姑家吃中饭。杉树是姑姑家自留山上的,要临时到山上砍,砍倒以后,把枝蔓削了,把皮剥了,从灌木林的缝隙里梭下来,梭到山道上。父亲肩一根大的,我肩一根小的,小的也有八十多斤重。
  我肩着那根六米多长的杉树,开始蹒跚着往回走。这根生杉树,充身冒着树浆,搁肩上滑溜滑溜,一不小心它就滚下来。
  我把注意力聚集在防滑上,只顾低头走着,没想到树梢钻到路边的灌木林里去了,树一下就打横了,差点把我压在地上,我只好慢慢地退回来,重新摆正方向。
  这样走了一程,我抬头向前看了一下父亲,可父亲却没有了踪影。我感觉实在是有点累了,就把辅助工具——一个树杈立在地上,把杉树搁上去,双手捉着那杈子,站着歇一会。这时,天慢慢地暗了下来,走在前面的大黑狗突然“汪汪汪”地狂吠起来,我抬眼望去,大黑狗好像围着地上一个什么东西,正在一进一退地咆哮。我肩着树缓缓朝前面走去,借着微弱的光线,走到近前一看,好像有一盆冷水从我的后背上浇了下来,我不禁打了个冷颤。我看见路中间盘着一条很大的棋盘蛇,棋盘蛇可是最毒的蛇,要是被它咬了一口,一二个小时就会死人。黑狗知道自己不是它的对手,只能小心地围着它叫。可这条死皮赖脸的蛇,任黑狗怎么吠,它一动不动。我放下肩上的树,在路旁捡起几个石头,朝蛇掷过去,毒蛇才散盘,然后扭着水一样柔软的身子,慢慢腾腾地遁入路旁的灌木丛林。好险,要不是大黑狗发现了路上的蛇,我那十四岁的生命,说不定就丢在这深山老林里。
  一进家门,父亲倒好了两杯自家浸的药酒,坐在餐桌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说:“来,今天喝一小口,要做个男子汉,光磨练挑担子不算,还要能喝个半斤八两烧酒。”   我喝了一小口酒,眉头一皱,眼睛一眯,舌头伸出老长,“喳喳喳”地喘着粗气。
  六
  第二年送粮时,我能挑一百斤了。
  我挑着担子刚起步,黑狗就像个保镖一样寸步不离地跟着我。
  送粮的人,在粮管站门前排了很长的队伍,我估算了一下,排在收购站前面的队伍,至少也有七八十个人,要等到自己交粮,恐怕得一二个小时。我对排在自己后面的“青斑鸠”说:“叔,我去前面玩一会,等会你帮我挪一下担子。”“青斑鸠”嗡嗡了两声,算是答应了。
  我带着黑狗闲庭信步似的,来到了收粮过秤的地方。收购站收粮用的是泵秤,旁边停着一辆大货车,货车车箱后面的挡板放了下来,临时搭了一块桥板,送粮人担来的粮食过完秤,每担扣完五至十斤不等的水分后,随即担上桥板,倒入车箱。我发现,扣过水分和没扣过水分的谷子,都倒在一个车箱里,不是平常他们说的还要烘干再送到县里去。
  輪到自己交粮过秤了。我把一担谷子搁到泵秤上,刚好一百零八斤,扣除箩筐重量八斤,谷子净重一百斤。验粮员盯着箩筐,眼都不眨地说道:“扣除十斤水分,谷子净重九十斤。”
  我一听,一股无名火就从心里窜了上来。我一脚踏到电泵秤上说:“凭什么扣我十斤水分,我家的谷子可是晒了两个日头的。”
  验粮员不屑地说:“没有为什么,你愿卖就卖,不愿卖就担回去,莫耽误了后面的人交粮。”
  我坚定地说:“谷子你必须收,水分一斤也不能扣。”
  黑狗在旁边愤怒地盯着对方。
  验粮员说:“你想闹事是吧?好,今天我就叫你闹。”说着,他叫来两个粮站的员工,好像要打架的样子。
  我虽然年龄只有十五岁,但从身胚子上看,一米七的个头,六十五公斤的体重,很像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我看那两个家伙个子比自己矮很多,年龄应该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关键是两个人加起来,恐怕比自己重不了几斤,一看就不是个打架的料,我想,那就打一架呗。
  我把扁担攥在手里,右脚从泵秤上挪到箩筐上,左脚站在地上,站成一张弓箭的造型,准备迎接战斗。一个瘦猴一样的家伙首先冲到我面前,没说几句话,抬手就朝我搧过来一个耳光,我用手里的扁担一挡,“嘭”的一声闷响,那个家伙一手甩在硬梆梆的扁担上,双脚一蹦一蹦地跳着往后退,手不停地甩着,痛得“哎哟哎哟”直叫。另一个家伙随手操起一把椅子,直冲我砸来,我一个激灵跳到了泵秤后面,只听“咣当”一声,那家伙一椅子把泵秤砸了。验粮员见状,心痛得大骂他们是两只“饭桶”。说着,操起另一把椅子,准备朝我扑过来。这时,我的同伴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他们手持扁担,一齐冲了上来,挡在我的前面。黑狗也箭一样射了过去,差点就咬住验粮员的喉管,幸被我及时喝住。验粮员一见那凶神恶煞的黑狗,还有这么多扛扁担的人,吓得直往后退。乖着这个空档,我把自己看到的扣了水分和没扣水分的谷子混在一起的事说了,其他送粮的人一听,个个拿着扁担,怒气冲冲地朝验粮员围拢过去,把他逼到了后面的墙角里,他吓得脸色惨白,双手并拢,向大家磕头作揖,嘴里结结巴巴地说:“乡……乡……乡亲们,我……我……我错了,我给大家赔……赔……赔钱,把昨天收粮扣的水分钱退……退……退给大家,从今往后,再不扣水分了,还请各位父老乡亲大人莫记小人过……”说完,又磕了几个头。
  随后,验粮员按照交粮的记录,给大家补发了前一天被扣的水分钱。
  回家的路上,大家打起了“啊嗬”,一阵欢呼雀跃过后,“青斑鸠”等几个人,用扁担做成一副“滑杆”,把我当英雄一样地强行架到“滑杆”上,一路走,一路颠簸,一齐哼着不知名的山歌:“啷哩个啷,啷哩个啷,十五岁的少年快要做新郎,啷哩个啷,啷哩个啷……”
  ——选自作者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城市,还有什么比一座博物馆更加雄伟的建筑。有谁可以像一座博物馆那样将历史和现实同时映照在一面镜子里。有谁能够在数小时无声的诉说里,将几千年的时光呈献给你。让你看见春华秋实,看见民族图腾的儿童版、青春版、中年版。我不知道那个马背上的民族颠仆了多少个历史年轮,才找到了鄂尔多斯这片沃野生存下来并且繁荣如斯。我也不知道那湮灭在历史尘沙里的灵魂沉淀了多少这个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祈愿、不屈、求索
期刊
我原为本色鲜明的物件,被主人丢弃了几千年,是渺若尘埃的一个“垃圾”,乌烟瘴气的天色像是蔚蓝色外衣上的一片污渍,身处之所,是荒郊野外一座小山丘,它的大半个身子都淹没于形形色色的垃圾中,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且还弥漫出难闻的气味。我们这些弃物,长期沉睡在这个被人类文明所遗弃的污秽之地,污泥浊水的充斥,周边脏兮兮的,我就藏身于一片满目狼藉中,发出痛苦地呻吟……  现今,我有幸被亿昌博物馆
期刊
离开鄂尔多斯一个多月了,鄂尔多斯的美丽,第九届西部散文节的盛况……还有一个汇聚千年文化与瑰宝的地方:亿昌博物馆。这一切一直在我脑海里,像影片一样重复放映着挥之不去。在我的人生长廊里留下了一道印记。  想起鄂尔多斯,就想起亿昌博物馆,她像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镶嵌在这块土地上。想起亿昌博物馆,就想起那琳琅满目的甚至装满酒的酒瓶。在一楼大厅里,有着许久年份的茅台、五粮液……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母子组合地摆
期刊
一  曾经好多次爬过这条“之”字形的山路:陡峭、狭窄、洁净。偶尔有个小石头作为台面,更多用来稳住脚步的,是一个个小土坑,小得像儿童玩具,便能判断,从这里上下的,都是些年长的、体力不济的人群。唯有路两边菜地里铺开的大小长短不一的翠绿,跳跃着强烈的生命气息。  今天也如此:陡峭、狭窄、洁净。所不同的是,原来爬这个坡,是为了看望短时间住在半山中央教堂里的娘,今天却是替娘来看望两个曾经给她许多温暖的罗长老
期刊
历史的穿梭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会去当地各种历史博物馆走上一趟,而在鄂尔多斯,有幸参观了亿昌博物馆。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里的每一件文物,就能感受到在这看似平凡的每一件文物里,都包含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它们会向你讲述着一个个遥远、动听的历史故事。走进了亿昌博物馆,就如同走进了鄂尔多斯,走进了东胜的历史深处……  虽然去过了那么多的博物馆,但是亿昌还是很令我震憾。亿昌博物馆虽然不算大,却是内有千秋
期刊
亿昌是一家私人博物馆的名字,馆名是名满天下的老顽童黄永玉题写的,字如其人,一撇一捺都淘气,古灵精怪,任性风流,令人顿生欢喜。亿昌博物馆是鄂尔多斯市首家集老东胜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钱币文化、木器文化、奇石文化于一身的宏伟宝藏。“百载烟云聚古巷,一城风雨话沧桑”,走进亿昌博物馆,就瞬间走进了如烟的过往,往昔的岁月迎面扑来。在博物馆行走,一路抱山抱水抱岁月的风,忽然就看见了你,梅郎,你正在一张老照片上闲
期刊
层峦叠嶂的太行山呆久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不禁令人神往。  七月是草长水美、牛肥马壮羊上膘的季节。天空格外的蓝,云格外的白,一望无际的草原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格外的神清气爽!鄂尔多斯亿昌博物馆之旅让我揭开了草原神秘而美丽的面纱,同时也是一次奇妙而厚重的心灵之旅。  鄂尔多斯,在蒙语里是“众多宫殿”的意思,它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地处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錯带,中国古代最长的“高速公路
期刊
在鄂尔多斯亿昌博物馆。五彩斑斓的祥云,在日光的照耀下,格外地鲜红、紫蓝、清翠、洁白;在微风的吹拂中,特别地奔放、飘逸。《周易》曰:“云从龙,风从虎”此时的云,似龙虎旋天,如烈马腾空,像绵羊飞绒,若跃鱼展鳞,形象生动逼真,映衬得亿昌博物馆越发有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气息。  鄂尔多斯在蒙语里是“众多宫殿”的意思。在众多宫殿之地,现在竟矗立起一座名叫亿昌的博物馆,一座出类拔萃,独树一帜,引人入胜的博物馆。珍
期刊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流传至今,能够彰显文化灿烂、述说历史沧桑的“国宝”丰厚无比。走进亿昌博物馆里,展示着的国宝,炫耀它们的风采,讲述它们的故事,大饱人们的眼福、耳福。这些国宝中,古钱币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以它的神奇和精妙,承担着今人与古人沟通心灵的媒介和桥梁作用。  说起古钱币,年过半百的人大概都见过。我不仅见过,而且那是小时候主打玩具之一,利用它外圆内方的造型,载上华丽
期刊
木的香味、木的形态、木的质地、木纹的本真;圆雕、根雕、浮雕;印度小叶紫檀、红酸枝珠宝盒、孔雀红豆杉木雕……我徜徉在亿昌博物馆木雕艺术的长廊。  一寸紫檀一寸金  “一寸紫檀一寸金”,此话彰显了紫檀在名贵木材中的地位。  亿昌博物馆木雕艺术展区几段印度小叶紫檀,束着红绸,静静地立在座架上,无声地述说着经过历史洗礼的佳木本真的价值。“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伐檀》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