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从疑处翻成悟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54101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论是先贤还是古哲亦或是今人,都强调读书须有“疑”,方能有“悟”。而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却因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对“疑”无所知,不会“疑”的现象也很严重。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疑”的方法,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课题、词句、矛盾处、留白处以及标点等方面进行“疑”并学会“疑”进而达到“悟”的效果。
  【关键词】疑;悟;方法
  清人郑板桥先生有联云:“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这联的意思是要从疑处翻悟,而悟又从疑中得,即从书中读出疑问处,才可能有所感悟。郑先生强调读书有“疑”,方能有“悟”。黄宗羲也曾言:“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些先贤古哲们读书,均注重“疑”,认为读书必须有疑问,带着疑问去读,反复探究,终究才有“悟”的一天。我们语文学习中的求“疑”正与这些先贤古哲们的思想不谋而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也曾对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对语文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由此可见“疑”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笔者却发现我们的同学上课基本没有“疑”的习惯。也许是受传统的接受性的教学的影响,我们学生正在逐步失去个性,增加依赖性,不会“疑”,也不知道从哪里“疑”:要么是面面俱到(无选择,无重点),要么是提书上现存的思考题,有的甚至还认为:语文一看就懂,似乎没什么疑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教其有疑”,那么该教学生从何发疑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疑”。
  1.疑課题
  课题是文章之眼,是文章精华的集中体现。有的课题精练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线。围绕课题,进行大胆的“疑”,往往可以一下子抓住文章的关键,可以窥视文章的内容、条理。如在学习小说《心声》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心声”进行大胆地“疑”:谁的心声?怎样的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这些“疑”都直触文本的内容和中心,那学生带着这样的“疑”去阅读文本,无疑就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进而从总体上提纲挈领把握文章内容,甚至能加速学生对课文的领会。
  2.疑词句
  课文中有一些词句往往能提示文章的主题,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此进行“疑”,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学鲁迅的《雪》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但”这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字眼进行“疑”:为什么作者要用上这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呢?明明作者挺喜欢南方那阴柔的雪啊,似乎没有转折关系,那能不能用“也”来替换“但”呢?通过这样的“疑”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而就能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即作者喜欢南方的雪的阴柔,但更喜欢朔方的雪的阳刚、蓬勃与坚强。鲁迅的文章思想内涵向来比较深厚含蓄,学生对此的理解也一向有些困难,而通过这样的“疑”,就显得事半功倍了。
  3.疑矛盾
  有些课文中的词句段落,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妙笔。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读书将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之处,并从此“疑”,就能引导学生从此“疑”处悟出道理,从而求得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在《孔已己》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很显然,句中的“大约”与“的确”是一组矛盾词语,此时就可抓住这一对矛盾词语进行质疑——议疑——析疑——解疑:孔乙己既然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能确切地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孔乙己又是一个好喝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的,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并非“许是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的。这一结尾处这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无疑这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4.疑留白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尾语止而意未尽,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点进行“疑”,必将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可能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一课》的结尾处就有这样一段话: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韩麦尔先生将要讲什么话,而作者就用“我一一我一一”没有声音了,显然,这是作者留下的一处艺术空白。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这样“疑”: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出韩麦尔先生因哽住而未说出的话。那我想不仅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得到训练,学生的思想感情也能得到陶冶。
  5.疑标点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都到哪里去了?”和“读书!”这两句话在文中是安排在冒号和破折号后,又另起一行单独成段,且前面加上了破折号。这样标点有何深意呢?要理解其中深意就必须去认真深入地阅读文本。首先先生的这两句话单独成段加破折号,它能起到一个强调的作用,与感叹号结合(甚至问号与感叹号的复合运用),突出了先生语气的严厉。然而联系到前文“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的事实,一位雷声大而雨点小严而不厉的可敬可爱的塾师形象就凸现出来了。
  一个“疑”字,直让读书人实现从“疑”到“悟”的演变、升华,进而令其从无疑处“教有疑”、有疑处“却无疑”。学生学会了“疑”,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
  [2]郑艳.《提问是一种艺术》.《辽宁教育》,2005.5
  [3] 陈伯怀.《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育学研究》
其他文献
英国皇家地产委员会负责管理英国大量的海洋地产。这些地产大约占英国所有海滩的50%,几乎所有的海床超过了12海里的界限,超出了英国大陆架开发自然资源(除碳氢化合物外)的权力
【摘 要】高考对于轨迹的考察有两类:一类是“显性”轨迹问题,一类是“隐性轨迹”问题,而对于“隐性轨迹”问题学生不容易看透,这种轨迹问题涉及数学各个领域,借助于轨迹及轨迹方程可以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隐性;轨迹;解题思路;动态  利用已知条件求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而再利用轨迹方程解决相关的最值、范围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一些“隐性
采用胫骨前外侧切口梯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85例,其中胫腓骨近3例,中段34例,远段48例,均为不稳定型、闭合性骨折。随诊4~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1~2周持拐行走,6~8周逐渐负重,骨折完全愈合时间12~20周(平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人文”体现一种人格、理想、信念和道德的精神。归纳起来,人文关怀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方式去关心、理解、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人文,一个是关怀人,一个是关怀文。关怀人,作为老师要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既关心他们,又让他们学会关心人;人文关怀还要关怀文,关怀中职生的文化教育,提升其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
针对近年来达川地区乡镇煤矿盲目发展,滥开采,无证经营,事故频繁,伤亡人数增多等实际,为加强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最近达川地区行署依据劳动部有关
有人认为,"模糊分配"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利于拉大分配档次,彻底打破大锅饭;二是利于促进职工竞争,刺激市场经济的发育。还有人认为,分配保密对受惩罚而收入减少的职工来说,
1994年对虾遭灾减产,1995年怎么办?东港市于1994年11月上旬及早做出安排,力争1995年养虾业冲出低谷。 1994年是东港市对虾养殖遭灾最惨重的一年,养虾户思想波动,顾虑重重。面
观察五联疗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疗效。全部病例(APACHEⅡ评分13~33分)术后入住ICU,采用:①早期机械通气支持治疗;②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③大黄鼻饲或/和灌肠;④持续大剂量
对放置ICU1~8年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例450例,采用口服益母草膏配伍止血芳酸和抗生素的综合治疗并与对照组100例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为93.78%,对照组为55.67%,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有明显所差异(P〈
【摘 要】积极探索思维导图作用与优势,了解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结合当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在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当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探寻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当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效果。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急需改革,而思维导图作为比较形象、简便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研究与应用。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也应该在课堂当中积极探索,了解学生的认知特性,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思维导图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