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重点。"三进"当中最难的就是"进学生头脑",只有真正做到了"进学生头脑","进教材"和"进课堂"才能落到实处。本文从"三进"工作的意义出发,就如何切实有效的推动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工作,提出初步构想。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 进教案 进课堂 进学生头脑
【中图分类号】G641
(注:本文系校级课题《推动十八精神"三进"工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一、充分认识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三进"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的主渠道。《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方案》第12条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
其次,"三进"工作对加强改进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是大学生思政课浓缩版的最新教科书。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搭建起中央精神与大学生思想认识之间的桥梁。所以思政课理应在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
再次,"三进"工作是落实教育工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体系之中。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二、积极开展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工作
首先,十八大精神"进教材"是"三进"工作的起点。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统编教材进行修订工作,已出版发行。"进教材"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专家认真修订教材即可完成。具体到任课教师,就是如何更好地做到将十八大精神"进教案"。进教案的过程,实质上是进教师头脑的过程,教师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教。
其次,十八大精神"进课堂"是"三进"工作的关键。它需要通过任课教师的精心讲授和组织方可实现。只有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强、求新创新意识浓厚,而思想简单片面、忽视理论学习以及存在逆反心理等特点,强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三、有效推动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工作
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最终归宿,也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难实现的环节。所谓进头脑,就是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值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十八大精神"进头脑"正当其时。如何有效推动此工作,关键是尊重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并且教育要得法。这个规律大致遵循着入耳、入脑、入行、立信的过程。
(一)增强十八大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针对性,就是教育要看对象,了解学生的思维规律、认识特点和思想困惑,从而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做到有的放矢。从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规律来看,总是从"入耳"到"入脑",遵循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这就要求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工作,必须从心理疏导和感性教育入手,以情感人,切实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进而引发学生追求真理的激情和探索理论奥秘的求知欲。
(二)增强十八大精神教育的理论性和说服力
增强针对性、做到以情感人是十八大精神"入耳"的必要前提,而增强理论性、做到以理服人则是十八大精神"入脑"的根本要求。毛泽东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十八大精神教育的说服力,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十八大报告是抓住事物本质的彻底的科学,是中国梦、民族梦的思想武器,具有理论的深刻性和说服力。教学中只要把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就能帮助大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增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三)增强十八大精神教育的实践性和驱动力
"入脑"是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接下来就是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要完成这个内化,需要亲身投入社会实践,即"入行"。因此在十八大精神的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注重历史和逻辑的论证,也要解析社会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和驱动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引导他们亲眼目睹祖国发展进步的情况,亲耳听到人民群众的心声,亲身体会服务社会的价值,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增强十八大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和塑造力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十八大精神"入行"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但是对于少数学生共产党员来说,还要热情鼓励他们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人生征途上,塑造人格,率先"立信",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中华复兴和祖国统一的民族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信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信仰,以及对专业的科学信仰。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带领更多的大学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发奋学习、顽强拼搏、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推动"三进"工作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其中实现难度最大的"进学生头脑"工作还需教师花大力气去研究探索,真正做到帮助学生提升现有水平,更加准确全面地领会并掌握十八大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占安,《关于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北京教育·德育》,2012.12总第625期。
2、罗运民,《高校加强党的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的思考》,贵阳医学院电子校报
作者简介:王芳(1983-),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教师,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 进教案 进课堂 进学生头脑
【中图分类号】G641
(注:本文系校级课题《推动十八精神"三进"工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一、充分认识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三进"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的主渠道。《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方案》第12条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
其次,"三进"工作对加强改进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是大学生思政课浓缩版的最新教科书。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搭建起中央精神与大学生思想认识之间的桥梁。所以思政课理应在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
再次,"三进"工作是落实教育工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体系之中。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二、积极开展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工作
首先,十八大精神"进教材"是"三进"工作的起点。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统编教材进行修订工作,已出版发行。"进教材"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专家认真修订教材即可完成。具体到任课教师,就是如何更好地做到将十八大精神"进教案"。进教案的过程,实质上是进教师头脑的过程,教师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教。
其次,十八大精神"进课堂"是"三进"工作的关键。它需要通过任课教师的精心讲授和组织方可实现。只有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强、求新创新意识浓厚,而思想简单片面、忽视理论学习以及存在逆反心理等特点,强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三、有效推动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工作
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最终归宿,也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难实现的环节。所谓进头脑,就是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值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十八大精神"进头脑"正当其时。如何有效推动此工作,关键是尊重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并且教育要得法。这个规律大致遵循着入耳、入脑、入行、立信的过程。
(一)增强十八大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针对性,就是教育要看对象,了解学生的思维规律、认识特点和思想困惑,从而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做到有的放矢。从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规律来看,总是从"入耳"到"入脑",遵循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这就要求十八大精神"进学生头脑"工作,必须从心理疏导和感性教育入手,以情感人,切实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进而引发学生追求真理的激情和探索理论奥秘的求知欲。
(二)增强十八大精神教育的理论性和说服力
增强针对性、做到以情感人是十八大精神"入耳"的必要前提,而增强理论性、做到以理服人则是十八大精神"入脑"的根本要求。毛泽东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十八大精神教育的说服力,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十八大报告是抓住事物本质的彻底的科学,是中国梦、民族梦的思想武器,具有理论的深刻性和说服力。教学中只要把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就能帮助大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增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三)增强十八大精神教育的实践性和驱动力
"入脑"是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接下来就是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要完成这个内化,需要亲身投入社会实践,即"入行"。因此在十八大精神的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注重历史和逻辑的论证,也要解析社会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和驱动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引导他们亲眼目睹祖国发展进步的情况,亲耳听到人民群众的心声,亲身体会服务社会的价值,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增强十八大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和塑造力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十八大精神"入行"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但是对于少数学生共产党员来说,还要热情鼓励他们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人生征途上,塑造人格,率先"立信",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中华复兴和祖国统一的民族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信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信仰,以及对专业的科学信仰。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带领更多的大学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发奋学习、顽强拼搏、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推动"三进"工作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其中实现难度最大的"进学生头脑"工作还需教师花大力气去研究探索,真正做到帮助学生提升现有水平,更加准确全面地领会并掌握十八大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占安,《关于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北京教育·德育》,2012.12总第625期。
2、罗运民,《高校加强党的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的思考》,贵阳医学院电子校报
作者简介:王芳(1983-),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教师,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