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浑、秩序、鼓荡不平之美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wh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门颂》作为汉代隶书中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历经一千九百多年至今,保存相对完整,全碑由碑额碑身两部分构成,《石门颂》是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汉中地区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通道的功绩而刻的铭石,据记载文辞为王升撰写,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由王戎刻写。《石门颂》字势开张,结体舒展,特点鲜明,用笔瘦硬悠长,是非常适合学习的汉代隶书碑刻。
  作为摩崖石刻,《石门颂》是由书写者直接书写在崖壁之上再由工匠凿刻而成,这样的一种书写环境无疑是对石门颂这样一种书风的形成起关键的作用。与庙堂隶书比如《曹全碑》书写在光滑平整的石块上不同,作为摩崖隶书代表作的《石门颂》直接书写于粗糙且凹凸不平的石壁之上,面对这样的一种天然原生态的书写环境,书写者更趋于激动和心态的开放,由于这样的一种原因也是汉代摩崖隶书中单字大小要大于一般的庙堂隶书的原因之一。试想在没有边界且纯天然石壁上书写和在打磨裁切规整的石块之上书写相比较,前者更容易打破一些以往的书写程式,不拘泥于规矩书写条件且更具有表现力和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作为摩崖隶书的代表作《石门颂》被后人认为是具有“恣肆”、“纵逸”、“壮观”、“雄肆”、“豁达”等审美感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面主要谈论的是书写环境对于书写者进行书写创作活动时的一个心境的影响分析。这是一个方面,书写环境对于书写风格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石门颂》的线质呈现出一种含浑之感。在粗糙且凹凸不平的石壁上进行书写时其书写线条的边缘受到粗糙不平石壁的影响容易形成一种相对模糊的边缘线,和庙堂隶书相对光滑平整的书写环境想比较,庙堂隶书的书写环境更容易出现清晰且明确的边缘线的状态,摩崖隶书《石门颂》这样的一种模糊不清边缘线的感觉总体给人呈现出一种含浑苍茫的美感,再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东汉到新中国建国后汉中地区修建水库才将《石门颂》移至汉中博物馆保存,这千年里崖壁之上的《石门颂》饱受风雨的侵蚀,更是加重了这样的一种模糊不清含浑的感觉,就如我们现在见到的《石门颂》那样,斑驳残缺饱经风霜。这样一种斑驳含浑的点画线条带给人的审美感受异于庙堂隶书比如《曹全碑》的“秀逸”“规整”“内敛”,《石门颂》这样的一种美是需要凝视,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想象,它的呈现是有层次的,是逐步展开的,是对审美者的知识、智慧、学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挑逗”。
  除了书写环境和上千年岁月带给《石门颂》一种含浑苍茫斑驳的美感之外,也是由于《石门颂》作为摩崖隶书的特殊书写环境造就了《石门颂》点画的另一种特点,就是《石门颂》的线条呈现出一种鼓荡不平的状态。《石门颂》在书者书写时毛笔运行在这样一种凹凸不平的石壁上面,书写每个字时其中的每根线条都是有起伏变化的,最后呈现出来的线条感觉和书写在光滑平整的平面上呈现出的感觉截然不同,所以《石门颂》中的笔画是根据石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石壁的起伏而起伏,这样的一种线条感觉它是立体的是有空间感在里面的,书写者在书写时不是一蹴而就顺滑的感觉,而是笔行至凹凸处时重新发力顿挫前行,心境随着高低起伏的书写环境变化而变化,这样的一种环境使得《石门颂》的点画呈现出一种“鼓荡不平”特点,虽说看似是一根简单的横线,但是当细细凝视揣摩这一根线时,会看到由于书写环境起伏不平的空间带来的线条内部曲直的变化,深浅的变化,高低的变化,粗细的变化,看似一根简单的横线有着丰富细微的变化,使得这样一根线简单却耐人寻味。所谓“鼓荡不平”的感觉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微妙变化,这些因为书写环境自然而然形成的高低,深浅,粗细的变化使得《石门颂》中所有的横竖撇捺笔画都是由曲折不平的小线段组合而成,从而呈现出一种“鼓荡不平”的特点。这样的一种线条特点使得人们在欣赏时,需要细细观察体悟,不能被看似匀称的笔画影响观察,同时需要有想象力方能领略这样一种苍茫浑厚鼓荡不平的美感。
  汉代的隶书普遍是以横势为主的体势,作为摩崖石刻的《石门颂》也不例外,单字体势左右开张,横画偏长,单字结构多呈扁宽的形态,且大部分点画为了适应字体横势开张的特点,将点画进行变形书写成短横,这样一种体势和顺应体势的笔画改变使得《石门颂》中大部分的字体多是以横画为主,仔细观察《石门颂》中的单字对于横画的处理,横画和横画之间的关系秩序井然,横画之间的布置均匀有序,大致成平行线般的排布,当然在这样一种平行的秩序中也存在着微妙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也是基于这样一種秩序的基础之上。这种井然有序的秩序也构成了《石门颂》点画的一种特点。
  苍茫、含浑、鼓荡不平的线条成秩序排列,造就了《石门颂》特殊的点画美感,这样一种线条的美感被后世所谓“金石气”,也是后世习书者追摹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从汉朝起,越来越多的学问研究者对这本书做出注释、解析,力图通过自己的想法来解读、诠释孔子的思想,今人杨伯峻所撰《论语译注》便是其一,笔者以本篇读书笔记记录下阅读《论语》及《论语译注》时的简单心得体会,包括孔子的思想境界之高和杨伯峻先生的治学严谨之处。  关键词:论语,论语译注  《论语》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民族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各少数民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汉化,尤其是在语言方面。广西是有着多语言文化的地区,各个城市所讲的语言都有所不同,語言汉化的程度也所不同。因此,本文将以笔者所生活的桂西北地区的壮语为例,以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为依据,探究“妈叔”一词汉化的原因及过程,并综合各个学者的研究,谈论“汉化”在当今时代中的意义。  关键词:“妈叔”;壮语;汉化  一、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有教化作用的自然语言类学科,其对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亚于学生从小学习的语文,况且不是所有专业的大学学生都会在大学阶段继续学习了解汉语言,这就显现出了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性。并且随着当今社会媒体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传播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大学课堂当中,如何使用新媒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话题也将被更多的教育界的人士讨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拟从图书出版角度分析天府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认为,天府文化是四川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都文化的精神源头,在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应更加注重对天府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本文针对天府文化涉及的主要几个方面,如古蜀文明、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非遗文化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从图书出版的角度传承与弘扬天府文化,如深入挖掘天府文化内涵,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研并将成果以图书的形式出版,
期刊
提要:瑶族青布挑花腰带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刺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残缺,通过保护修复让这件精美而又有内涵的腰带得到有效保护,并提升其展示效果。本文对其鸟纹刺绣过程进行剖析,使针线法修复残缺的纹样有据可循。  关键词:腰带 鸟纹 修复  腰带,在少数民族中不仅仅有系扎固定衣服的功能,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在上面绣出五彩斑斓的动物纹、植物纹、太阳纹、花草纹等图案,还是人们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媒介,是祈求幸福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人们消费的主要渠道,信用卡支付成为网购的主要付款模式。同时,更多的诈骗人员通过网络信用卡进行犯罪,产生了更多的法律问题。因此要对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问题进行不断研究,结合该类犯罪的发生原因、犯罪形式以及重要危害来制定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受到诈骗,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预防对策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数
期刊
都说生离死别,但死别虽痛苦,却断了念头,知道逝去的不再回来了,而这生离扰人却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也不知道人这一世为何总人为的制造一些分离,相爱相知的人却不能相守。  那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故事很老套,然而描寫那女孩儿心理的感受却深深的触动了我,她站在车站的门口等着男人坐的车离开,左看看右看看,却看不到那人,于是发信息问他,他回答道坐在中间也不好凑到窗前与她打招呼,你回吧……她却不死心,依然站
期刊
摘要:在阅读中,可引领学生拆掉文本样式的“墙”,揪住“人物形象”这个牛鼻子,从“细梳文本明特征,整合概括不漏点”“音容笑貌多方鉴,风月与他更添彩”“立足文本联现实,探究解读有创见”三个角度对不同文本中人物形象进行鉴赏评价。  关键词:梳理概括特征;多角度鉴赏;立足文本;探究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明确提出的要求,能力层级为D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对于社会文化活动良好展开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和谐社会的有效发展。并且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际,社会文化活动展开应该做好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创新,确保文化活动展开更加有效。本文笔者针对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中简要阐述新媒体时代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并且在总结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创新策略。  关键字: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活动;
期刊
摘要: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书写少数民族的一部特殊作品,它以鄂温克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来讲叙该民族百年的风云历程。本论文从作品本身的叙述艺术、人物刻画、反思性和书写范围的拓展等方面,聚焦该作品的艺术特色,并探究作品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信仰;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完成于2005年,并荣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在文学史上,迟子建被归类于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