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体育课程体系下,如何利用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是目前小学体育老师共同的问题。
1.创设快乐情境,倡导趣味教学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特点,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创设快乐情境,倡导趣味性教学。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好奇、喜新、求趣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缺乏耐心和理性等缺点,因此,小学体育老师不能使用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否则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厌烦。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创设快乐情境,倡导趣味性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设快乐情境,倡导趣味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启发小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不单单按照自己的习惯理解知识。教师应该亲身投入小学生的练习活动中,营造师生共乐的欢乐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小学体育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快乐情境,以游戏的趣味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就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从而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2.“教”与“玩”相结合
2.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运动神经。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尝试按照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2.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3.采用游戏形式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促进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失利组的同学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地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还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4.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遵守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就应该教育学生注重遵守规范的养成,并逐步形成习惯。队列队形、体操、武术、田径、游戏等项目的教学,有严格的规范及比赛规则,这些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戒律作用,表现为秩序、节制、约束,体现出体育的科学性及公平性。如我教的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且体质较差,加上安全意识薄弱,这在给他们上体育课时,我一方面要组织纪律,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时刻注意,防止有意外事情发生。在一次教学生跳远的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兜里装着铅笔、直尺等,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及时把这些东西收上来代为保管,并再三叮嘱以后体育课上不要再带此类东西。在教授跳远技巧时,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站在后排的学生经常会相互打闹;在跳远练习时,一些学生因为老师讲述时没有注意听,而造成跳远姿势不规范等。在上课前,我总是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告诉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危害。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听从劝告,注意约束自己不随便说话打闹,并专心听讲。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学生,我没有简单地用罚站、斥责或赶其出队伍的做法,而是进行一些與纪律约束有关的游戏。要想在游戏中取得胜利,所有人必须都遵守纪律,遵守规则,那些“顽固分子”能够主动“遵纪守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完成整个游戏,并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之所以他们能取得好成绩,完全是因为他本人的天性使然。他们不守纪律很大程度上是这一原因造成的。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利有弊,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取得预期的效果。
5.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善于模仿、乐于表现自己,有效注意时间短暂,兴趣转移快,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教学内容,达到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内容的搭配要先难后易,先新后旧,先灵敏速度后力量耐力等,水平一的学生以基本活动内容为主,教学内容游戏化。比如教学内容分为队列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与滚翻、攀登与爬越、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为学习内容,采用游戏教学,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水平二的学生以跑、跳投、体操武术、小足球、韵律活动与民间体育活动、体育健康常识、学校特色等为学习内容,采用游戏和趣味性的比赛,这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常见。水平三的学生以发展速度、柔韧和灵敏为主,主要选择加速跑、跳远、体操、武术和球类项目,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掌握到一到两项健身项目。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运动能力的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为今后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创设快乐情境,倡导趣味教学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特点,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创设快乐情境,倡导趣味性教学。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好奇、喜新、求趣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缺乏耐心和理性等缺点,因此,小学体育老师不能使用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否则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厌烦。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创设快乐情境,倡导趣味性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设快乐情境,倡导趣味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启发小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不单单按照自己的习惯理解知识。教师应该亲身投入小学生的练习活动中,营造师生共乐的欢乐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小学体育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快乐情境,以游戏的趣味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就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从而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2.“教”与“玩”相结合
2.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运动神经。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尝试按照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2.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3.采用游戏形式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促进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失利组的同学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地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还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4.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遵守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就应该教育学生注重遵守规范的养成,并逐步形成习惯。队列队形、体操、武术、田径、游戏等项目的教学,有严格的规范及比赛规则,这些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戒律作用,表现为秩序、节制、约束,体现出体育的科学性及公平性。如我教的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且体质较差,加上安全意识薄弱,这在给他们上体育课时,我一方面要组织纪律,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时刻注意,防止有意外事情发生。在一次教学生跳远的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兜里装着铅笔、直尺等,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及时把这些东西收上来代为保管,并再三叮嘱以后体育课上不要再带此类东西。在教授跳远技巧时,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站在后排的学生经常会相互打闹;在跳远练习时,一些学生因为老师讲述时没有注意听,而造成跳远姿势不规范等。在上课前,我总是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告诉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危害。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听从劝告,注意约束自己不随便说话打闹,并专心听讲。而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学生,我没有简单地用罚站、斥责或赶其出队伍的做法,而是进行一些與纪律约束有关的游戏。要想在游戏中取得胜利,所有人必须都遵守纪律,遵守规则,那些“顽固分子”能够主动“遵纪守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完成整个游戏,并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之所以他们能取得好成绩,完全是因为他本人的天性使然。他们不守纪律很大程度上是这一原因造成的。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利有弊,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取得预期的效果。
5.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善于模仿、乐于表现自己,有效注意时间短暂,兴趣转移快,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教学内容,达到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内容的搭配要先难后易,先新后旧,先灵敏速度后力量耐力等,水平一的学生以基本活动内容为主,教学内容游戏化。比如教学内容分为队列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与滚翻、攀登与爬越、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为学习内容,采用游戏教学,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水平二的学生以跑、跳投、体操武术、小足球、韵律活动与民间体育活动、体育健康常识、学校特色等为学习内容,采用游戏和趣味性的比赛,这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常见。水平三的学生以发展速度、柔韧和灵敏为主,主要选择加速跑、跳远、体操、武术和球类项目,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掌握到一到两项健身项目。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运动能力的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为今后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