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和领悟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ixi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初中语文教师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一段原文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教师告诉学生说:这一段写的是“盼春”。
  课下,我问授课教师:你从这一段感受到了“盼春”吗?老师一脸茫然,红着脸:大家都这样说。
  教师从参考书上获得的是概念,告诉学生的也是概念;教师没有从文本中获得真切感受,只能罗列出几个抽象的词语去概括,这大概是目前文学作品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弊端。问题的根子在于有的教师不会读书,或者没有下功夫读书。
  盼望着,盼望着——一个“盼望”,只表明一个事实;第二个“盼望”出现后,情味就大变了:就像久旱盼望甘霖,淫雨盼望艳阳;就像幼童盼望下班的母亲,老母盼望归家的游子。那种跂足而望、望眼欲穿的神态和心情都出来了。
  东风来了——东风终于来了!东风是春天的使者,她的到来,预示着春天将会接踵而至。东风化雨,东风送暖,珍贵如油的春雨,和煦温暖的阳光,即将滋润万物,普照大地。小草发芽,枝头泛绿,溪水吟唱,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就要开始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的脚步终于近了!春天如同一位久别的友人、恋人,迈步向我们走来。多久了啊,我们一直在张望她的身影,在倾听她的脚步声,今天,现在,终于可以看见她轻盈的倩影,终于可以听到她动人的足音了!这倩影愈来愈清晰,这足音也愈来愈响亮了!
  好一份热切的盼春之情!
  感受需要良好的语感,需要联想、想象、比方和类比,以让自己对于文本表现的生活,能够眼有所见,耳有所闻,手有所触,鼻有所嗅,舌有所尝。感受更需要用“心”去读书,需要有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活情境(图像、色彩、声音)的能力和习惯。
  再请看晚清探花、著名诗(词)人俞陛云先生《诗境浅说》中的几个例子。
  俞先生在论到李商隐《题郑大有隐居》中的句子“石梁高泻月”时,这样说道:“石梁之水,高若建瓴,挟月光而直泻。”通过想象,还原诗句描绘的情景,这就是感受。
  在欣赏唐代诗人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诗的颈联“一叶兼萤度,孤云带雁来”时,俞先生说:“写新秋夜景,与白乐天(居易)之‘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相似,诵之如凉生衣袂间。若严维(唐代诗人)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便觉风物骀荡。于良史(唐代诗人)之‘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若有寒意侵入。”“凉生衣袂”“风物骀荡”“寒意侵入”这些具体形象的直觉,若不能仿佛置身其境,定然感受不到。
  唐代诗人储光羲有五言律诗《张谷田舍》(也有人说是郑谷所作),第三联上句为“碓喧春涧满”,描绘了春涧水漫,农人借水力舂碓,一片喧腾热闹的场景。俞先生赏析说:“我行栈道,见村民多跨溪架屋,借水力转轮,以舂米麦,白雪翻飞,晴雷互答,为溪山增趣。”感受多么细微真切!联系见闻阅历去感受诗歌形象意境,是经常用到的欣赏方法。写景状物的文字可以这样去感受,抒情言理的文字同样可以如此。俞先生曾盛赞唐代诗人殷遥的两句诗:“莫将和氏泪,滴着老莱衣。”说它“是真能赠人以言者”:虽然下第而归,高堂绝不会减其慈爱,不要效尤和氏抱玉而哭,以伤亲人之心。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余曾五次下第,游子远归,重堂抚慰有加,下喜极沾巾之泪。垂老诵此诗,与《蓼我》(《诗经·小雅》)同感也。”读诗赏文,联系切身经历,往往能感同身受,因而感受更加真切、贴切和亲切。
  俞陛云老先生感受、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
  除了不会感受,还有不少语文教师阅读时不善于领悟。
  领悟是领会和体悟,它是对文本内容精髓的准确、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分析概括乃至引申。既有对道理的把握,又有对因果关系的揭示;既有知其然,又有知其所以然。这也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和能力。
  近日重读朱熹的《四书集注》,得了几个如何领悟的例子,现评述如下。
  《论语》——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健在,不可以到远处游历。出游一定要有方向(方位)。“游必有方”怎样解读?朱熹说:“如已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朱熹的理解有三层意思。第一,出游之前要告诉父母确切的方向(方位);第二,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踪因而不必担忧;第三,一旦父母要召回自己,可以知道准确信息;自己也能很快归家而不会失误。第一层意思是对“游必有方”的含义揭示,第二层和第三层申述了“游必有方”的缘由,是更进一层的领悟。后两层之间,表达上是并列关系,意义上则是层进关系。
  孟子有著名的“三乐”之说(《孟子·尽心章句上》):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父母健在,兄弟和睦;为人处事,问心无愧,这些当然都是欣慰快乐的事情,不难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乐在哪里?即使其乐无比,也只有师长才能享受,而“君子”不一定都是教师呀?读了朱熹在《集注》中的三层解读,你不能不佩服孟子言之有理。
  (1)尽得一世明睿之才,而以所乐乎己者教而养之——把自己有体悟并且感到快乐的事情(道理),与那些德才兼备的聪明人作交流(俗人不配交流,愚人无法交流),当然是十分惬意的。
  (2)则斯道之传得之者众——你的思想、学说会传播得很广,知晓接受的人会更多,岂不乐哉!
  (3)而天下后世无不被其泽矣——圣人的思想、学说不仅惠及当代,而且泽被后世,流传久远,这又是多么令人快慰的事情啊!
  朱熹又总结说:“圣人之心所愿欲者,莫大于此。今既得之,其乐为何如哉?”中国古人推崇立功、立德、立言,圣人君子们能够让自己的思想、主张、学问广为传播,深远流传,自然是其乐无穷了——这哪里是囿于当教师教育几个学生呢?
  这里,朱熹对于“三乐”之一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领悟,同样是深入独到的。他先对这句话作出了诠释;然后深入一层,从横和纵两个方面回答了“乐”的原因;最后上升到圣人君子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揭示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一大乐事的根本原因。真可谓体悟入微,体悟入里。
  下面一例,解读者就“走”得更远了。
  《论语》——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贪得)。”
  朱熹在《集注》中引述北宋史学家范祖禹的体悟说:“圣人同于人者血气也,异于人者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戒于色、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劭也。”
  范氏的这段感悟体会实在精彩!他没有局限于孔子的原话,而是在原意基础上,提出了“志气”的概念,让“志气”与“血气”两两对照,从而使自己的论述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血气圣人与凡人同,志气圣人与凡人异,血气随时而变,志气却是因人而殊。圣人君子,善养“浩然之气”,故年愈高,德愈隆,志愈壮。这样的领悟,从原文引申而来,既有根有源,又创造了自己的思想,是高层次的阅读体悟。
  《语文课程标准》把“感受”和“领悟”作为语文课程目标,有着明确的表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一般而言,感受侧重具体形象和情境,重在感知、感触,需要设身处地;领悟侧重较为抽象的道理,重在感悟、体会,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分析、概括和引申。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达成这些目标,形成这些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自己具有这些方面的修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读书的时候,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静心阅读,独立思考,自主品评;要慢读,不要急,静静地联想想象,细细地揣摩体会,宋人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形成看法之后,再去借助其他教学资源,切莫一味“拿来主义”,“吃别人嚼过的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叔本华)。
  坚持数年,必有大进。盍试之?
  [作者通联:武汉江夏一中]
其他文献
黑缘红瓢虫属鞘翅目,盔唇瓢虫族盔唇瓢虫属,是杏蚧虫、桃球形蚧、小麦蚜虫、桃蚜虫、棉花蚜虫的主要天敌。为了充分利用天敌,开展对虫害的生物防治,我们于1977—1979年对黑
饥饿时逛超市买回来的食物刚到家就不想吃了,去了九次都没舍得买的限量版跑鞋,一買回来就觉得跟普通鞋没差别……这样的感受相信你也曾有过。美食变成鸡肋、水晶鞋变成人字拖、限量版不如普通版,到底是谁欺骗了我们?是卖家?是广告?还是商品?非也,是我们自己。  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的第一天,研究对象要在十几种小吃中选择两种自己现在想吃的、两种自己觉得一周之后想吃的和两种自己觉得两周之后想吃的,同时要求
椰子犀甲(Oryctes spp.)是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及南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或地区椰子园中为害椰子树的重要害虫。成虫常钻入树冠,取食心叶。被害叶片展开后,在叶脉的二边呈对称
随着生物防治工作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白僵菌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但在防治杨干象虫等杨树蛀干性害虫方面,国内外还缺乏经验。为积极探讨利用白僵菌防治杨干
草地螟又名黄绿条螟。俗名罗网虫、吊死鬼、扑灯蛾。属鳞翅目、螟蛾科。此虫是一种暴发性害虫。五十年代曾在山西、河北、内蒙等地大发生。六十年代经三省(区)联防得到控制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但是在小麦、青稞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危险性病毒病害,严重威协小麦和青稞的生产。据了解,此病于1977年在穷结县
菜豆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wm f.phaseoli Kendrick and Snyder早在 1929年,Harter②作了报道,描述了枯萎病 症状,叶子黄化,维管束变黑色;1934年, Kendrick③报道了菜豆枯
在茶园苗圃中,经常见到由于茶苗根部腐烂而死苗的现象。发生死苗的原因:一种是因腐霉菌的侵染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土壤积水过多,茶苗根部因长期浸水而窒息腐烂。两种根腐
蔓草磷(氨基乙基甲酰磷酸酯铵盐)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于1978年试制成功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据文献记载,它能增加糖料作物的含糖量,提高苹果的座果率,延长插花的开
火炬松、湿地松为常绿乔木,是速生优质的用材树种,可用于低山丘陵造林和庭园绿化.在幼林生长过程中,其主要虫害有松毛虫、松梢螟、小蠹虫.这些害虫吃食针叶、钻蛀枝梢.当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