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卫星为何难找?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we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已经发现了3000多颗系外行星,但它们的卫星迄今一颗都没找到。系外卫星小,因此更难被发现,这当然是一个理由。但另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或许是,这些系外行星压根儿就不拥有卫星。这对于寻找系外卫星者来说,是个坏消息。
  迄今发现的绝大多数系外行星都是气态巨行星。最近,一位美国天文学家模拟了这样的气态巨行星与其可能拥有的卫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行星的质量是海王星的0.5到1.8倍,在相当于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上围绕其母恒星运行。它们的大小和跟恒星的距离,使得其拥有的卫星更容易被我们探测到。
  然而,实际模拟的结果是,这些行星很容易丢失卫星。因为这样的系外行星往往都形成于离其母恒星更远的地方,是形成之后向内迁移,才到达它们后来所处的位置的。而在它们“攜家带口”向内迁移的过程中,受母恒星引力的干扰,它们很容易丢失“子女”。
  模拟显示:大约44%丢失的卫星会毁灭性地“投入母亲的怀抱”——与它们的行星相撞;大约6%会坠入恒星;大约2%会被甩出恒星-行星系统,成为星际空间的流浪星球;其余48%将成为一颗小行星。
  在这些由卫星变来的小行星中,54%最终会在离恒星较远的轨道上运行;14%最终会在离恒星较近的轨道上运行;近三分之一则会像彗星一样,在扁椭圆形轨道上绕恒星运行,并每隔一段时间穿越其母行星的轨道。
  这种命运甚至有一天会降临到我们自己的月球上。地球的潮汐力正以每年大约3厘米的速度逐渐将月球推离我们,一旦月球到达一个不稳定的轨道,它就可能成为一颗小行星。
研究人员正在种植“红拇指”项目的植物
研究人员正在检查模拟火星土壤中种植的一批作物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深入参与湖南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实践,结合试点工作的体会,以及在基层挂职的一些具体经历,形成一些关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思考,包括理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理清内部关系和与相关工作的外部关系等,阐述如下:  1 理清自然资源调查与权籍调查关系  要理清资源调查与权籍调查的关系。资源调查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通过研究制定资源调查标准和规程,经过法定的程序,查清一定时空范围内的资
期刊
世界上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说这样一本杂志——《花花公子》,创刊于1953年,号称包含了几乎所有男人们喜欢的元素:女人、美酒、汽車、男装,等等。出版后,作为一本占据了市场空白领域的杂志,它的销量节节攀升,享誉世界,以至于许多好莱坞女星以成为其封面人物为荣。  在杂志的带领下,一系列以男性为目标群体的延伸产业链建立起来:赌场、夜店等。无数中上层男性在这些销金窟中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为了迎合他们的喜好,
期刊
从小到大,我们有过许多次感冒的经历,大多数时候会鼻塞流涕,呼吸也不如健康的时候顺畅,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的鼻腔不是一根管子通到底的,而是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个独立的部分,就像两个小房间。“房间”的外侧有三级突出的“阶梯”,这是三个外覆粘膜的骨头,叫做鼻甲(蝶窦与筛窦之间)。鼻甲的粘膜上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当冷空气进入鼻腔,鼻甲和鼻道粘膜下的血管象暖气片一样对冷空气起到加温和加湿的作用。  鼻甲的
期刊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当中,因为黑洞具有难以置信的强大引力,所以在黑洞的周围不太可能诞生生命,只有在恒星系的宜居带那里,才有可能存在类似地球那样能诞生生命的星球。但是不久前,科学家利用现有的科学理论进行推测后,发现黑洞也有类似于宜居带那样的区域。在那里,能诞生行星和生命,而且,如果我们居住在那里的话,会有非常奇特的体验。黑洞也有行星围绕  我们不妨先把黑洞想象成太阳。确实,离太阳太近的地方无法形成行星和
期刊
埃氏哈茲卡盗龙复原图被偷猎的化石  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是一片广袤的不毛之地,几乎无人居住,铺设的道路更少。但是,在这块荒凉之地,却有着大片裸露的白垩纪岩石,岩层中藏着丰富的宝藏——恐龙化石。这里是化石偷盗者的天堂。据估计,自1990年代以来,至少有数百具恐龙骨骼和千枚恐龙蛋被从这里挖掘出并走私出境。  这一次,偷盗者盯上了一个被称为乌哈托喀的地方。他们挖出一块半米长的红砂岩,里面有一只小恐龙的白色骨
期刊
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省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赛程中,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事故:山上突遇极端天气,气温骤降,局部地区出现冰雹、冻雨、大风,导致21名运动员遇难!而且,遇难者不是对越野赛一知半解的“小白”,反而是中国顶尖的越野赛选手,遇难人数之多、后果之严重惨烈都可算得上是世界之最了。  追溯原因,选手们竟然是被活活冻死的!在城市中一走出空调房就汗流浃背的人们难以想象,夏天怎么还会冻死
期刊
1966年,美國业余化石收藏家弗朗西斯·塔利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地层中,挖掘出一块非常古怪的化石。这也许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诡异的生物了。它的身体呈流线型,后面拖着一条鳍状的尾巴,有点像鱼,两侧有类似鳃的洞,好像飞机上的轩窗。背上有一根好像挑着的扁担一样的横杠,杠的两头是它的眼睛。前面长了一根像仙鹤一样长长的、可以弯折的脖子,脖子末端有螃蟹螯足一样的钳状嘴巴。整个动物有6-35厘米长。该生物生活在距今约
期刊
一个小盒子,尺寸是5厘米×5厘米,看上去有点精致,你以为它里面装的是珍贵的珠宝?错了,它里面装的是电池——这是荷兰企业家弗雷德里克·杜林克发明的被称为“气味泡泡”的设备,其“真正身份”是一个“嗅觉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释放出一股气味。  杜林克说,人们可以戴着它看电影,使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控制它,让它在“某些时刻”散发出与电影画面相应的气味。换句话说,当电影中出现美食时,戴着它的人可以闻到美食散发
期刊
DNA结构与塑料结构很相似  说起DNA,大家都很熟悉了,作为生物体的“总工程师”,DNA对生物体的作用十分重大。但你知道吗?DNA还具有一些工业原材料的优良特性,未来,DNA也许会在工业、制造业中大放异彩。DNA可以变塑料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环境危机,世界各国都不得不将“禁塑”提上日程。但是,已经习惯塑料的人类,在无塑可用时一定会感到十分不便,因此,制造塑料替代品也成为了人们迫切的需求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音乐已成为无处不在的艺术形式,体育日渐成了大家的健身方式。音乐与体育的有机结合给我们带来了震撼人心的美感和艺术的享受。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阐述了音乐与体育有机结合的意义、原则与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音乐与体育;有机结合;意义;原则;措施  俗话说,文体不分家。作为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自然少不了音乐元素的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与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