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里的自画像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每个人在独处时的自言自语那样,设计师Vivien Chong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别人“看到”她自己并感受到她想传达的信息——她用生命在织布上(或者说大一点,在世界上)划出的痕迹。
  “我是一个很女性化的人,我喜欢洋装、裙子和那些女孩子气的东西。这些都反映在我的作品里,反过来说,我的作品又刚好讲述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Vivien说。所以在她圣马丁的毕业作品里,Vivien用了透明和半透明的欧根纱来做了大部分的设计,若有若无的薄透质感总带着一种女孩的柔美,即使是线条刚劲的廓形,也因为透明的纱质而变得浪漫起来。“这就是我。”Vivien这样说。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非常迷恋光线,他在作品集中曾对光有一段优美的阐述:“没有光,空间将被遗忘一切。光即是阴影。它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它的反射与折射,交织着定义也重新定义空间。”斯蒂文·霍尔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Vivien的创作,对空间模糊暧昧的捕捉、迷离而灵动的阴影,也正是欧根纱所带给人们的视觉快感。在此基础上,Vivien只运用了一种相对简洁的制作手法——手打褶,来尝试一种新的设计体验。“我尝试了很多种纱来创建不同类型的褶皱,所有颜色都柔和且具有女性色彩,每个褶皱都精确算好了顺序。”层层叠叠的褶皱让服装有了立体的廓形,并有了更加抽象的表达。“在这个系列里我最喜欢Look4,打褶呈现出三维效果,并且在纱裙底部让身体忽隐忽现。”
  手工做出褶皱是非常耗费时间的,本系列里有一条白色裙子花了Vivien三周的时间来完成,因为她需要将裙子上的串珠一颗一颗缝上,并打出大小均匀、形状整齐的褶皱。“在设计时我总是循序渐进:有想法,研究,开发,试验,再试验,制作,出小样,最终有完整的作品。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要求服装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完美的。如果不够,我会重做一遍直到我觉得满意。”这个看似枯燥和循规蹈矩的过程让Vivien无比迷恋,因为设计给了她某种心灵上的无限自由,既让她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也变得更加有耐性和韧性。
  Vivien出生在中国,但父母是马来西亚人,她很早就到英国读书,因此并不会讲中文,对中国市场也不熟悉,但她却对中国原创设计充满希望。“创立自己的独立品牌当然是每个设计师的最终目标,不过现在我想再多累积经验,到时候成立品牌便也水到渠成。”所以现在Vivien选择留在伦敦,继续打造具有她个人特色的柔美时装和绚丽人生。也许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而设计将Vivien这份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化作现实。
其他文献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质朴、真实、自然而令人期待的,来自厦门的生活品牌Sukoo素客,希望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和创意设计,给人们带来丝自然的乐趣。在设计师郭子的作品中,经常会加入DIY自制的体验方式,让使用者能充分体验到自己参与制作而带来的快乐感,以及朴素的、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  几年前,郭子逛宜家时就在想为什么宜家的产品可以这么受追捧,而且在国外还是高端的商品?除了简约、环保的风格外,还有它最大的特点商
期刊
今天介绍的Raqs媒体小组是一个在新德里工作的当代艺术实践团体,他们的作品形式包括装置、录像、摄影、图像文本拼贴和表演等。此次“补时”展览是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的开幕展,展出了Raqs小组创作的一系列与上海有关的作品。  “时间”是Raqs创作上的一个关键词。在他们的作品中,“时间”不只是作品的主题,相反,Raqs视时间为作品的生命,因为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反应不尽相同,艺术家从这一点出发,创作了诸多
期刊
越是人心浮躁的社会,越需要返璞归真的设计来抚慰人们躁动的灵魂。“大脑布”品牌的设计师程立春和王秋媚向来喜欢用独到的视角观察世界,对美和时尚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中不断追求简单、自然、慢节奏的生活态度,他们的设计因而少了些浮夸的潮流趋势,多了份低调淡雅的气质。  自从2008年“大脑布”品牌成立,程立春和王秋媚对他们所设计的布包的定位就很明确——“可穿性”。在他们看来,衣服是表达穿着者性格
期刊
李娜,23岁,独立设计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10月成立个人设计品牌——TIE-DYE-EMOTION,用扎染来表现纯手工的自我艺术风格。扎染艺术有1000多种纹样,每种都能折射出千姿百态的视觉体验。李娜自几年前无意中看到现代彩色扎染的无尽魅力,便开始潜心研究国内外的扎染艺术,在短短数月内已设计出百余种原创扎染产品。  正如李娜所说,“真正的扎染是用爱做的”,从建立品牌开始,她便向EEE
期刊
2012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計师任桐桐,有一组关于动物眼睛的首饰设計《Their Eyes》。以雕塑手法细致的在银材质上刻画出不同动物的眼睛局部,眼神和毛发肌理都清晰可见,神态逼真。这想法源于她的一个喜好,“当我遇到一只动物时我喜欢看它的眼睛,希望从中可以读出它的情感,希望知道它对这个世界是否有和我不同的感知。”  这种从动物眼中反射出的世界,对任桐桐来说充满神秘感。这促使她开始思考,
期刊
“时装艺术”(Fashion Art)属于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诞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与时装有着密切渊源的艺术形式。此次北京时装艺术国际展是一场具有独创意识的时装艺术展示盛会,你可以深刻感觉到艺术观念在时装设计被强调,其强烈的观念性使得这些时装作品兼具形态的包容性和功能的广泛性。  你能想象名模琳达、内奥米、伊娃、凯特都出现在一件作品上吗?设计师劳达·拉瑞尔的作品《昔日的梦想》,尽显“揽镜自照,我
期刊
人的精神大概天生就在拼命抗拒促狭的时间和空间,向往着某些浩瀚的磅礴大物,比如一眼望不到头的海。生活在内陆的“有耳”一直有个关于海的梦,虽未亲眼所见大海的气势,却在心里描摹了很多遍:蔚蓝的天,碧绿的浪,皓白的沙,欢腾的鱼,还有海边欢快劳作的姑娘和小伙儿。禁不住这魂牵梦绕,“有耳”的设计师聂郁蓉在今年夏季推出了“海的食”系列作品,以展示她关于海的梦想。  “有耳”是个年轻的独立服饰设计品牌,聂郁蓉通过
期刊
什么样的空间可以算有趣的空间?以大型购物广场为例,合理安排购物场所与休闲场所主要是出于功能上的考虑,假如还想营造一个更加放松、同时还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环境,往往就取决于在满足功能性需求之外,还有哪些“额外”的内容。针对面向大众的空间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策展人李振华提出了“如何让艺术在一个相对的时间中持续发生”这个主题,而这恰恰顺应了当下的时代潮流,打破艺术一贯“束之高阁”的美术馆与画廊属性,真正融入
期刊
水晶,清澈安静却璀璨;时间,瞬间消逝却永恒……在时间银河中,繁星般的段段典故常令人动容。形态各异的透明水晶堆砌而成的山峦,偶然构成了世间最无常却美妙的风景。光阴的故事穿越其中,不會被阻隔,反倒被阐释。“水晶与光线”之舞的梦幻感,足可以代言我们记忆世界的绚丽与辉煌。北京国际设计周,iLook带你一起领略施华洛世奇的魅力,对话中国当代设计师刘峰,感受不一样的设计力量。  iLOOK:《银河时光》的灵感
期刊
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了评判国画优劣的六个标准,名之曰“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虽然与柔性的水墨相比,首饰设计师蔡依珊的创作素材是较为刚硬的金属,但这并不妨碍她重写谢赫六法的精髓,而她的作品“珊墨”系列首饰,就是以金属演绎这六种艺术创作面向的一次绝佳注解。她对此解释道:“如果说‘应物象形、转移模写’是金工首饰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之道,那‘随类赋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