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0多年前杂草丛生的荒滩野地,到如今企业林立、配套完善的“产业新城”;从技工贸总收入不足50亿元,到跻身“千亿园区”行列,郴州高新区的发展,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事业是干出来的!
2003年4月,湖南省政府批准在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设立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内设立郴州出口加工区,两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模式。2012年3月,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更名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定名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12月,郴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郴州综合保税区,于2018年8月正式封关运行。
10多年执着追求,10多年风雨兼程,郴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由湘南小镇白露塘嬗变成一座产业新城。
绿色发展转起来
白露塘镇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2003年4月,随着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获批建设,大小矿产采选场蜂拥而至。一时间,白露塘镇东河、西河流域汇集百余家大小采选场。
“东河、西河两边每隔百来米远,就有一家采选场。”早先在这里工作的人记得尤为清楚,因为采选工艺粗糙,大量有色金属采选废水直排河里,造成环境污染。
“那时,东河、西河的水都是酱油色,过年采选场放假河水才好些。”当地老人说。
2005年至2007年,白露塘镇有色金属采选业“一业独大”,形成了采选、加工、贸易一条龙,全镇70%的税收来自有色金属行业,20%的物流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也是为有色金属行业服务,农业收入仅占10%。
长期的矿产采选,导致东河、西河两岸形成了大片尾砂地,年轻劳力大多去附近矿山、采选场打工,田地没人耕种长满杂草。
野蛮发展方式注定要被淘汰。2007年起,国家、省、市制定实施了科学发展、生态发展、转型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大力开展打非治违,整顿关停非法采选场,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浪费得到遏止,但大量村民失去工作,没有经济来源,财税近乎折半。
昔日热闹的工业小镇日渐萧条,没有了以往的热闹,东河、西河两边留下大片采选场残骸,以及大批没有了工作而焦虑不安的村民。一些土地因采选污染不能耕种,沦为荒滩野地。
2009年6月,郴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托管苏仙区白露塘镇的通知》,由园区正式托管白露塘镇。
有园区干部回忆,尽管之前已设立郴州出口加工区,然而当年托管白露塘镇时,园区技工贸总收入仅为49.89亿元。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先行先试干起来
如何摒弃资源依赖,打造让企业青睐的投资宝地?2010年以来,郴州高新区围绕打造“千亿园区”和再造一座“郴州新城”目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坚持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实现园区与中心城区的无缝对接,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园区发展,基础先行。郴州高新区甩开膀子干起来,道路、标准厂房、保障性住房等配套设施,一年一变样。
“2009年至2018年,高标准建设道路43条,建设标准厂房43.22万平方米。”郴州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郴永大道、青年大道、郴资快速干线三条城市主干道贯穿园区。
郴州高新区距京珠高速公路10分钟车程,距湘南国际铁海联运物流园15分钟车程,距郴州武广深高铁站、厦蓉高速公路20分钟车程,距郴州北湖机场(在建)半小时车程。
走进郴州高新区,犹如走进了一个大观园。按照“融山、谐水、建园、造城”理念,把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科技工业新城”。林邑公园、金田湖景区、刘仙岭公园、仙鹿公园、柿竹园矿山公园、郴州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等文化生态项目相继建成,总绿化面积220.94万平方米。建成公共租赁房9527套,总建筑面积57.55万平方米;建成工业废水处理厂1座,面积3736.67平方米……
“硬”环境够硬,“软”环境更软。
郴州市先后出台支持园区发展“20条政策”,为园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市政府以“2号公章”形式,授予园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明确在建设规划、项目用地、环保审批、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劳动用工等政策方面重点倾斜园区;园区实行“领导责任制”“审批绿色通道”“企业宁静日”“集中审批”等制度,为企业注册、审批、生产等环节提供保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通“F通道”,通关速度仅3分钟。
园区里的企业都有同感:“选择郴州高新区,就是享受五星级服务。”
高效发展强起来
园区的发展环境决定了园区的发展前景,园区的承载力决定着园区的竞争力。
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来了,世界IT百强企业台达电子来了,炬神电子、格瑞普新能源、宁邦集团也来了……随着郴州高新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一批批粤港澳台企业相继落户园区,成为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和“主阵地”。
台达电子正是看中郴州的地理优势、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惠等,2007年将产业转移落户到当时的郴州出口加工区。10年来,公司大力推行智能化生产,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有员工4500人,年产值约11亿元。
2011年,炬神电子落户园区,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3个月时间,创下令人惊叹的“郴州速度”。企业负责人高兴地介绍,现在他们将研发中心、总部都转移到了郴州。
随着一批批辐射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领军企业纷至沓来,郴州高新区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现代服务、LED光芯片等六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效应日渐凸显。
據介绍,截至目前,郴州高新区有注册企业1275家(含商贸企业),常住人口近10万人,其中产业工人7万多人。
不仅如此,郴州高新区还建成了中科院智慧环保平台、中大孵化器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器平台,并与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高新技术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园区企业获得国家专利300多件,拥有技术开发机构35个,高新技术产品200多个,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50多项,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达2.5万名。
产业兴,则经济活。近年来,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迅速增加,2014年就完成技工贸收入1081.8亿元,成功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一个“产业洼地、企业洼地、财源洼地”,正在湘南大地迅速崛起!(据《湖南日报》)※
2003年4月,湖南省政府批准在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设立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内设立郴州出口加工区,两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模式。2012年3月,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更名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定名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12月,郴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郴州综合保税区,于2018年8月正式封关运行。
10多年执着追求,10多年风雨兼程,郴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由湘南小镇白露塘嬗变成一座产业新城。
绿色发展转起来
白露塘镇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2003年4月,随着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获批建设,大小矿产采选场蜂拥而至。一时间,白露塘镇东河、西河流域汇集百余家大小采选场。
“东河、西河两边每隔百来米远,就有一家采选场。”早先在这里工作的人记得尤为清楚,因为采选工艺粗糙,大量有色金属采选废水直排河里,造成环境污染。
“那时,东河、西河的水都是酱油色,过年采选场放假河水才好些。”当地老人说。
2005年至2007年,白露塘镇有色金属采选业“一业独大”,形成了采选、加工、贸易一条龙,全镇70%的税收来自有色金属行业,20%的物流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也是为有色金属行业服务,农业收入仅占10%。
长期的矿产采选,导致东河、西河两岸形成了大片尾砂地,年轻劳力大多去附近矿山、采选场打工,田地没人耕种长满杂草。
野蛮发展方式注定要被淘汰。2007年起,国家、省、市制定实施了科学发展、生态发展、转型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大力开展打非治违,整顿关停非法采选场,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浪费得到遏止,但大量村民失去工作,没有经济来源,财税近乎折半。
昔日热闹的工业小镇日渐萧条,没有了以往的热闹,东河、西河两边留下大片采选场残骸,以及大批没有了工作而焦虑不安的村民。一些土地因采选污染不能耕种,沦为荒滩野地。
2009年6月,郴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托管苏仙区白露塘镇的通知》,由园区正式托管白露塘镇。
有园区干部回忆,尽管之前已设立郴州出口加工区,然而当年托管白露塘镇时,园区技工贸总收入仅为49.89亿元。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先行先试干起来
如何摒弃资源依赖,打造让企业青睐的投资宝地?2010年以来,郴州高新区围绕打造“千亿园区”和再造一座“郴州新城”目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坚持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实现园区与中心城区的无缝对接,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园区发展,基础先行。郴州高新区甩开膀子干起来,道路、标准厂房、保障性住房等配套设施,一年一变样。
“2009年至2018年,高标准建设道路43条,建设标准厂房43.22万平方米。”郴州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郴永大道、青年大道、郴资快速干线三条城市主干道贯穿园区。
郴州高新区距京珠高速公路10分钟车程,距湘南国际铁海联运物流园15分钟车程,距郴州武广深高铁站、厦蓉高速公路20分钟车程,距郴州北湖机场(在建)半小时车程。
走进郴州高新区,犹如走进了一个大观园。按照“融山、谐水、建园、造城”理念,把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科技工业新城”。林邑公园、金田湖景区、刘仙岭公园、仙鹿公园、柿竹园矿山公园、郴州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等文化生态项目相继建成,总绿化面积220.94万平方米。建成公共租赁房9527套,总建筑面积57.55万平方米;建成工业废水处理厂1座,面积3736.67平方米……
“硬”环境够硬,“软”环境更软。
郴州市先后出台支持园区发展“20条政策”,为园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市政府以“2号公章”形式,授予园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明确在建设规划、项目用地、环保审批、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劳动用工等政策方面重点倾斜园区;园区实行“领导责任制”“审批绿色通道”“企业宁静日”“集中审批”等制度,为企业注册、审批、生产等环节提供保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通“F通道”,通关速度仅3分钟。
园区里的企业都有同感:“选择郴州高新区,就是享受五星级服务。”
高效发展强起来
园区的发展环境决定了园区的发展前景,园区的承载力决定着园区的竞争力。
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来了,世界IT百强企业台达电子来了,炬神电子、格瑞普新能源、宁邦集团也来了……随着郴州高新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一批批粤港澳台企业相继落户园区,成为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和“主阵地”。
台达电子正是看中郴州的地理优势、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惠等,2007年将产业转移落户到当时的郴州出口加工区。10年来,公司大力推行智能化生产,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有员工4500人,年产值约11亿元。
2011年,炬神电子落户园区,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3个月时间,创下令人惊叹的“郴州速度”。企业负责人高兴地介绍,现在他们将研发中心、总部都转移到了郴州。
随着一批批辐射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领军企业纷至沓来,郴州高新区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现代服务、LED光芯片等六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效应日渐凸显。
據介绍,截至目前,郴州高新区有注册企业1275家(含商贸企业),常住人口近10万人,其中产业工人7万多人。
不仅如此,郴州高新区还建成了中科院智慧环保平台、中大孵化器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器平台,并与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高新技术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园区企业获得国家专利300多件,拥有技术开发机构35个,高新技术产品200多个,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50多项,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达2.5万名。
产业兴,则经济活。近年来,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迅速增加,2014年就完成技工贸收入1081.8亿元,成功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一个“产业洼地、企业洼地、财源洼地”,正在湘南大地迅速崛起!(据《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