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与单调性的同课异构对比分析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位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的同课异构,各有千秋,说明了一节“好课”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程式化的设计,但教师一定要肯下功夫,投入真感情,琢磨新套路,注重课堂的真实性、生成性和师生交流的和谐性.
  【关键词】真实性;生成性;和谐性;同课异构
  教材对导数与函数单调性关系的解释隐藏较深,不易提炼教学主线.因此,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这也使我对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下是笔者对其中三位一等奖的授课情况的对比分析.1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简介
  1.1A教师的解释过程
  1.11问题情境:黑暗中,你是怎样通过远处汽车自身的灯光判断该车是上坡还是下坡的?
  A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汽车灯光的指向与上下坡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道路可以抽象成函数的图象,灯光可以抽象为切线(图1),这样,问题就转化为切线斜率与函数增减之间的联系,从而轻松高效地联系起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12猜想归纳: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有什么联系呢?
  从图象上,我们发现,单调递增区间上,曲线呈上升趋势,函数单调递增,每一点处的切线倾斜角均为锐角,斜率大于0(图2);在单调递减区间上,曲线呈下降趋势,函数单调递减,每一点处的斜线倾斜角为钝角,斜率小于0(图3).
  于是,可以猜想结论:对于函数y=f(x),
  如果在某区间上f′(x)>0,那么f(x)为该区间上的增函数;
  如果在某区间上f′(x)<0,那么f(x)为该区间上的减函数.
  A教师从“形”的角度,对具体例子进行动态演示,通过观察、猜想到归纳、总结出结论,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发生过程.
  1.13验证猜想:请举出几个常见的函数,探究导数与函数单调性之间的联系,验证前面猜想的结论.
  函数f(x)=x3 xf(x)=exf(x)=cosx,x∈0,π
  图象
  单调性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单调递减
  导数
  符号f′(x)=3x2 1>0f′(x)=ex>0f′(x)=-sinx<0,
  x∈(0,π)
  A教师通过师生合作,归纳已经学过的常见函数的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所猜想的结论的正确性.
  1.14例题设置:
  例1:确定函数f(x)=x2-4x 3在哪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例2:确定函数f(x)=2x3-6x2 7在哪些区间上是增函数.
  例3:确定函数f(x)=sinx(x∈(0,2π))的单调减区间.
  变式:证明函数f(x)=sinx在区间(π2,3π2)上是单调减函数.
  A教师从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到三角函数,让学生体会导数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性和普遍适用性.
  1.2B教师的解释过程:
  1.21认知冲突:是否能用已有的初等方法来确定函数f(x)=xlnx的单调区间?若不行,是否存在其它工具来研究该类函数的单调性.
  B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了导数工具,同时,让学生感受导数法研究单调性具有一般性和有效性.
  1.22数形结合:
  代数角度:函数y=f(x),在定义域内某区间I上,若对任意x1≠x2都有f(x1)-f(x2)x1-x2>0则函数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增,此时区间I为单调增区间.图4
  几何角度:在区间I上,存在x=x0,使得fx1-fx2x2-x1=f′x0>0(图4).
  故此,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为:
  如果在某区间上f′(x)>0,那么f(x)为该区间上的增函数;
  如果在某区间上f′(x)<0,那么f(x)为该区间上的减函数.
  B教师采用中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入了拉格朗日中值来证明上述结论,用直观的方法来分析和说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意识.
  1.23例题设置
  证明函数f(x)=x3 x在R上单调递增.
  变式1:确定函数f(x)=x3-x在哪些区间上是增函数.
  变式2:确定函数f(x)=ex-x的单调区间.
  变式3:你能编制出相应一道题目吗?
  试结合y=x3思考:如果f(x)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那么在该区间上必有f′(x)>0吗?
  B教师的例题设置从充分性与必要性两个角度来让学生理解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
  1.3C教师的解释过程:
  1.31寻找共性
  函数的单调性刻画了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
  导数刻画了函数在某点处的变化趋势(图像经过该点时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C教师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从两点知识的功能出发,寻找共性,引导学生猜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1.32定义再探
  单调递增函数:函数y=f(x),在定义域内某区间I上,若对任意x1≠x2都有f(x1)-f(x2)x1-x2>0,则函数在该区间上单调递增.
  几何解释:区间I上任意两点的割线斜率大于零则函数单调递增.
  导数的定义:当Δx→0时,ΔyΔx=fx0 Δx-fx0Δx→f′x0.
  几何解释:当割线两端点无限逼近时,割线斜率逼近切线斜率.
  C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本质“定义”出发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两个定义的再解释,发现割线的斜率是沟通导数与单调性之间的纽带.   1.33以直代曲
  图5
  随着点Q沿曲线向点P运动,割线PQ在P点附近越来越逼近曲线(图5),当点Q无限逼近P点时,割线PQ最终成为在P点附近最逼近曲线的直线切线l(图6).图6
  C教师利用导数的本质思想:“以直代曲”沟通了导数与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即曲线经过P的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用P点处的切线斜率的正负来刻画.
  1.34量到质变
  若f′x0>0刻画的是曲线f(x)在点P0处的上升趋势,那么若对任意x∈a,b都有f′(x)>0时,则函数f(x)在a,b上单调性如何呢?
  C教师运用“动点成线”的原理,由曲线经过某区间内的每一点的上升与下降趋势来刻画函数在该区间内的单调性,从而由量变到质变获得了结论.
  1.35例题设置
  例1:确定函数f(x)=x2-4x 3的单调区间.
  例2: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fx=2x3-6x2 7
  (2)fx=xlnx
  例3:请用导数证明f(x)=sinx-x在区间0,π上是减函数.
  变式1:请思考该函数在区间-π,0、-π,π上的单调性?
  变式2:请思考该函数在区间-π,π上导函数的符号?
  变式3:结合以上问题判断,函数单调递减时,f′x<0一定成立吗?
  C教师的例题设置除了让学生体会导数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性和普遍适用性以外,更利用例3的变式让学生理解了导数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非必要性.2教学目标的对比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航向,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三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主旨均为:理解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掌握用导数法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通过课堂练习来看,三堂课学生基本都能掌握用导数法求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然而在实现“理解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这一目标时,三位教师所达到的效果不尽相同:A教师遵循的课堂展开思路是“猜想”——“验证”——“实践”,在这三个环节中结论是由不完全归纳得到,师生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与例子去验证,但在实践过程中例题设置只是前者猜想归纳的简单重复,没有思维的层次性,学生没能理解.B教师的例题设计有了层次性,并且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若函数单调递增则f′(x)的符号是否一定为正?C教师的例题设置不仅完成了让学生巩固导数法求单调区间,并且每个例题都有其目的:例1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导数法的有效性;例2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导数法的一般性;例3及变式的安排是让学生感受导数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工具性及非必要性.从目标的完成度来说C教师完成的更好,更自然.3重难点突破方法的对比
  从教学过程中可看出三位教师确定的重难点均为:探索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但三位教师对这个内容的理解角度不同,处理方式也就不同:A教师的探索过程是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缺乏严密的推理论证,并且该教师是由从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导数的正负,但在应用时又将该结论对调,逻辑较为混乱.B教师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引入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该定理,但由于缺乏罗尔中值定理的铺垫,该定理的出现显得很突兀.C教师能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出发,紧扣教材,从导数的根本含义“以直代曲”的角度出发,由点到线,逐步深入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从思维层次与教学效果来看,C教师的设计显然更胜一筹.4总结
  带评比性质的公开课是教学“示范园”,它更多的是引导教师怎样去做,它追求着这样一个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教态洒脱,富有激情;教法精当,洋溢着布局之美.学生在教师的鼓动和引导下,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而我们是否更应该追求课堂教学的本真:课堂思维的深度,师生的思维交流,学生的教育引导,教学设计的特色.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课堂教学更不应该追求表面的完美,应该留有“遗憾”.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教材进入基础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并逐步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学前儿童电子书的应用普及将引发阅读教育模式的改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回答何为儿童电子书的问题,给出定义,归纳种类,并指出其具有鲜明的“娱教”特征,与儿童心理与认知特点相契合。第二部分论述电子书如何促进儿童的早期阅读发展,包括提升阅读技能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两个方面。第三部分讨论儿童电子书的教育应用,其在家庭中的使用将改变分享阅读
摘要:Garrison教授提出的“网络学习社区模型”是国际在线学习领域分析网络学习社区建设质量的重要理论框架。将该框架的量表测试工具汉化后,该文对华东地区某学校网络学习社区中的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网络学习社区中,学生对四种学习社区核心要素:教学性存在、学习性存在、社会性存在、认知性存在的感知程度,并基于该模型探索认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文章利用可靠性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并对问卷
思来想去,庄守城怎么也想不到,儿子庄继业会知道自己的行踪。都说纸包不住火,这谁都明白,可是庄守城是下过功夫的,他做了许多功课,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调虎离山,声东击西。当然,也有无为而治。只要看好儿子,只要迷惑儿子,只要让儿子心里踏实就行了。  可是,那么周密的安排和高度的警惕,却还是被儿子庄继业一个冷不丁的提前放学给破坏了。  庄守城懊悔不已,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呢?儿子那么明显地表示第二天要春游,春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互动教学,提升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有弹性。视频通讯系统已在教育行业广泛使用。松下多媒体通讯产品可以实现10点连接,无需MCU的便捷低成本系统教学,满足各种教学需求。  松下新推出的HD高清视频多媒体通讯系统KX-VCl600CH和KX-VCl300CH,内置多点连接功能,实现最多10地点的多点连接。无需购置高额的MCU,可为用户节省不少投资成本。应用
两个数列公共项构成的数列问题是数列中的难点问题,由于序号与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求解时往往令许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为此,下面从2020年高考新高考卷的一道数列试题出发,探究两个数列的公共项构成的数列问题的一种“通法”.1 考题呈现  2020年新高考卷第14题:将数列{2n–1}与{3n–2}的公共项从小到大排列得到数列{an},则{an}的前n项和为  .  评析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数列的问题
关键词:智慧教室;课堂学习投入度;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  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作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度已成为教育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多年来比较困扰的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堂学习投入较低的主要外在因素有教学方式与学习环境两个层面: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比较枯燥,师生互动交流较少;学习环境无法有效支持教与学会导致学生课堂学习
文献[1]中,许晓天老师对数学归纳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之上对数学归纳法进行了理性思考.笔者欣赏之余亦发现文献[1]中存在着三个“忽视”,而这三个“忽视”的内容恰是揭示数学归纳法本质的重要支撑点,是学生发现、认识、理解数学归纳法必须要经历的阶段,笔者借此机会把这三个“忽视”给予补充,供同行参阅.  1第一个忽视——如何确定第一步中n的起始值  文献[2]把数学归纳法分成2课时,例题
摘要: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提升教育的质量,这需要教育转换视界: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从而产生新教育,实现学习、创新、创业、创意和全球协作等新的目标。新教育强调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触发内在动机的学习伙伴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成为一个健康全面的人,创造和贡献于世界,并使得利用泛在数字技术而成为可能。基于此,该文探讨了新教育时代深度学习的三大核心要素,即师生之间的学习伙伴关系、深度学习任务和数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做出重大部署,面向生态文明目标的教育建构,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该研究依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首都教育发展实际,将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内容确定为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关键能力、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四个维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四类区中选择8个区进行深入调查,了解首都中小学生生态文
摘要: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基于马云鹏教授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基本框架,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建构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框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评价模型;然后运用评价模型的指标层设计调查问卷,对东北三省403名在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