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域下空间概念英译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庄子》的英译为例

来源 :英语广场(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e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概念的隐喻,是将空间域上的物理距离,以空间域和非空间域的心理相似性为根据,映射到非空间域的抽象概念上,从而促使人们习得了方位词的空间隐喻意义.探究这些空间概念在翻译过程中的意象图式,有利于进一步阐释翻译过程中人类思维隐喻的运作形式.基于此,本文以《庄子》的英译为例,对其中五种空间隐喻的意向图示进行分析并探究英译文中对空间概念的映射变化程度不同所带来的对空间概念认知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金湘先生创造性运用的纯五度复合和声结构是和声民族化进程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结构中多样化的调式运用、独特的声部连接、种类繁多的音高组织形态、独树一帜的序进逻辑、丰富的和弦类型,充分展示了金湘作品的纯五度复合和声结构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这些创作手法实现了本土作曲技法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统一,为促进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贡献。
五重奏作品《逸》是作曲家陈晓勇音乐风格形成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他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原则融入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使二者在作品中达到一种精妙的平衡,体现出作曲家对跨越国界的世界性音乐语言的思考。本文通过音高组织的建构和音色音响的塑形两个部分,从音乐材料的解析和发展手法、音响的结构、音色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探讨作品的作曲技法与思维原则,揭示作品《逸》的艺术建构方式。
期刊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美国青年作家安东尼·多尔耗时十年完成的著作.这是一部关于战争、科技、人性和亲情的小说.本文从创伤理论角度解读小说中玛丽洛尔、艾蒂安和维尔纳
在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英语语言逐渐成了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语言.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开始,这一时期人们从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文学
中国古代诗歌由于其语言简洁、情感深邃的独特性,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者的目光.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古诗词翻译进行研究,分析引用的古诗词翻译是否与原文功能对等,从词
“干支合乐论”是一种“布阵”的思维,它是在多种逻辑同构的材料中,进行多元素的轮配构建,其音乐的展开侧重于轮配、变体衍繁的静力性伸延.
《七月的草原》《军营飞来一只百灵》《玛依拉变奏曲》是三首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新疆民族风格特征的花腔女高音作品。文章通过对这三首作品在音乐创作和歌唱表演时采用的花腔技巧进行研究,并对花腔在新疆民族风格声乐作品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有网络技术作为支撑,不仅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其教学趣味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这种形式下展开分级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