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调整安徽省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口。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以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争夺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阐述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安徽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明确发展目标,锁定发展重点等五个方面对培育和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179-03
  
   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爆发力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更是安徽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升级的最高形式,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九五”及“十五”计划中中国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规划中也作了进一步强调。但进入“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状况没有改变。同样,安徽省主导产业大多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强化,给这些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提升中国产业产品附加值,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关系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
   2.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独领风骚,并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政策。“决定”确定了七大具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占中国GDP比重不到2%,到2015年将升至8%,数年后则有望升至15%。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三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 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宽带服务普及率每增长10个百分点,能带动1.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从增加就业看,据有关部门分析,如果中国在智能电网、宽带、智慧医疗上投资1 000亿元,将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50万。
   3.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就是“先发战略”。当前,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如在美国,奥巴马上台后大力培育新能源、干细胞、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日本的新兴战略产业放在低碳产业、医疗、新能源方面;英国提出绿色振兴计划,重点发展绿色和混合燃料;德国重点发展电动汽车。这些都从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制约。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必须抓住这次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大国到强国的跨越。
   4.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水平的客观需要。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自身的寿命,人们对生活质量、自身发展拥有了更多期待,相关需求不断升级。而市场需求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生产力。在工业化后,我们面临着资源、环境等问题。新能源、新材料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5.增强区域竞争加速崛起的需要。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传统产业空间不断萎缩,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复兴的重要突破口。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世界新一轮产业竞争渐趋激烈。如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都将新兴行业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支点。为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中央作出了加快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部署,致力打造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安徽省要支撑“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跨越发展,就必须充分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根据本省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和层次,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扬长避短,集中突破,大力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因此,走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是各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各地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增强区域竞争、加速崛起的战略需要。
   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规模。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据统计,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公共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产值达2 817亿元,增幅48.8%,規模以上工业企业数3 054个。预计到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形成若干产值超千亿元产业和一批超百亿元领军企业。目前,安徽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发展条件不断趋于成熟:
   1.从产业基础看:涌现出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在电子信息领域,合肥京东方、鑫昊等离子等对全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铜陵精达被列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三安光电、德豪润达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芜湖海螺川崎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全国节能环保设备生产的领头羊;安徽国祯环保公司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及装备被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在新材料方面,中科铜都粉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能生产系列银粉的企业;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稀土耐磨产品目前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安徽龙磁科技有限公司铁氧体永磁材料出口欧美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全国领先。在生物医药方面,丰原生化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基地,产品居全国第一;安科生物公司已成为国内生产干扰素品种最全的制药企业。
   2.从技术基础看:安徽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如科大讯飞语言交互系统,丰原集团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材料技术,秸秆纤维素利用转化技术等;安徽华皖碳纤维有限公司亚矾一步法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安徽华光光电技术研究所特种高亮度显示、特种平板显示模块技术;奇瑞汽车公司新型节能环保汽车制造关键技术;中科大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玻璃深加工技术等。
   3.从区域情况看:合肥平板显示、软件、公共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规模均居全省前列;芜湖市节能环保装备制造、LED产业快速发展,汽车电子集群初具规模,新能源汽车正稳步推进;滁州信息家电、绿色照明、玻璃(硅)材料具有一定优势;马鞍山高性能铁基材料、蚌埠生物制造、亳州现代中药、铜陵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安庆高分子复合材料、巢湖特种通讯电缆、阜阳循环经济产业等各具特色;其余各市也都有一些亮点。
   4.从政策环境看: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从财税、金融、市场、开放等政策方面进一步给予大力支持。在财税政策方面,一是统筹现有相关各类专项资金,形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二是从2010年起至2015年,省政府每年拿出5亿元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支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产业基地、创投基金等;三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融资的方式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在市场政策上,围绕创新药物、节能产品、废弃物处理、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对于符合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重大创新产品,由政府首购和订购。在开放政策方面,采取鼓励措施,提升“引进来、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注重引进来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支持走出去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开展国际技术合作。
   三、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1.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2.体制机制存在约束。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相互分割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制约了发展合力的形成和新技术的应用。在财政、税收、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等存在一系列制度性缺陷,经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能有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3.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短板”仍然较多,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还很不完善,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的前瞻性技术储备,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高层次、高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科研优势不能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激励和补偿机制不健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4.财政资金投入偏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当前国家没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比较完整具体的投融资政策,行业、企业和建设项目向银行、向社会融资难度大,直接影响到高技术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
   5.产业配套能力有待提高。支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配置不尽合理,优势资源没有真正集中配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不少新兴产业还未建设规范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终端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在推广应用上,还需要大力探索有效的商业盈利模式。
   6.产业规模小、领军企业少。2009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只相当于江苏省的1/3,居行业龙头地位、带动力强、规模超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企业很少。据统计,2010年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稍大,占全省新兴产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8%和22%,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规模大体相当约占18%,电子信息为12%,其他产业规模占比都小于2%。
   四、培育和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
   1.明确发展目标,锁定发展重点。根据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立足安徽省的特色和优势,选准主攻方向,明确发展目标,锁定发展重点,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根据安徽省《关于加快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确定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部分行业居全国领先地位,建成若干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发展重点上,根据安徽省实际,确定八大产业发展重点(在国家七大产业基础上,增加公共安全产业),并进一步明确不同侧重点。如电子信息产业着重于平板显示、信息家电;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为主;新材料突出高性能金属材料、硅材料等。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
   2.科学制定规划,探索发展模式。抓紧出台省级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引导产业发展。组建产业联盟,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在科学制定规划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发展路径模式。从省内外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看,主要有四种成功模式:一是科大讯飞本土人才创业模式;二是芜湖奇瑞的合作创新模式;三是合肥京东方招商引资模式;四是无锡尚德的人才带动模式。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3.掌握核心技术,发展技术联盟。立足省内外资源和瞄准国内、国际科技前沿,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在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探索发展技术联盟方式。如,合肥京东方就是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与合肥市政府、合肥建投和鑫城公司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投资,在合肥成立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第六代TFT-LCD生产线。京东方还将和联想、方正等电脑生产企业以及创维、长虹等传统电视机生产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发挥显示领域领军企业的优势,形成企业的合力。
   4.加强园区建设,发挥基地效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增强专业性服务功能,集聚国内外资源,加强产业园区内的技术创新条件和平台建设,吸引企业、项目进入园区,提升园区在资产、资源、环境、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搭建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围绕发展重点,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如节能环保产业依托海螺川崎、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海螺建材设计院等龙头企业,建设芜湖、蚌埠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依托丰原集团等科技支撑,研发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建设蚌埠、合肥、芜湖、亳州、宿州生物产业集聚区等。 抓住国家扶持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重大机遇,實施好“千百十工程”,即到2015年,开工建设1 000个左右重点项目,培育和引进100个左右重点企业,培育10个左右特色产业基地,形成“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和思路,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为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并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搭建创新平台,强化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平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要素、推动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重点既要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专项为主导,同时各个地区、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应从自身基础和优势出发,找准切入点,形成多层次创新体系,将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大力推动产业高新技术化,加速将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围绕“千百十工程”,壮大一批领军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批产业基地、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养一批中介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同时,要积极强化政策支持,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撑体系,扩大对外开放,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市场政策、开放政策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慈生,沈玉龙,李洋,邢建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安徽科技,2010,(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吕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刻认识意义 科学选择途径[N].人民日报,2010-12-08.
  [3]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发改委负责人答记者问[N].安徽日报,2011-01-17.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货膨胀,热钱进入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国家也采取了诸如加息,增加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抑制,但效果却不尽明显。试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一因素,来阐述热钱流入,通货膨胀的原因,从另一方面寻求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使人们对当今出现的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热钱涌入等相关热点经济现象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希望为国家以后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开拓思路,献计献策。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预期;热
期刊
随着人们对于保险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保险业的市场接受度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保险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较于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而言,我国部分一线主流城市有能力趋之,但总体而言相关产业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GB理财机构为例,立足于具有广泛地缘关系的二三线理财机构,提出依托于保险+信托的财富管理业务,以此增加对高净值用户的兼容性。这两个子行业在国外早己在一起合作发展,达到共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逐渐提高,消费层次升级趋势日益明显,传统零售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使用需要,逐渐转变为全方位体验的消费模式,包含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对商品的个性需求,对消费场景的要求,对新技术的热衷等,这些因素逐渐促进了实体零售营销模式的转变,也迫使实体零售企业发散思维,营造新的零售环境,提升服务营销水平,采用新技术,制定符合企业自身
伴随各类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电子商务进入了高速发展轨道,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发生改变,网购已经成为常态,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需求进一步升级,“懒人经济”得以应运而生。网络零售的迅猛发展,也对传统零售业提出了新的标准。而国家也在不断出台众多相关政策,推进传统零售业的创新升级。因此,各大零售商们开始不断探索如何将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从最初2011年O2O概念被引入我国后,各零售商们就开始对O2O模
近年来,随着全球期货市场的兴盛以及各项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期货市场开始由低谷逐渐走向活跃。但由于我国期货市场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水平较低,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期货行业面临着服务营销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服务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期货公司经纪业务呈现“增产不增收”现象,行业两级分化加剧。同时,随着互联网开户、程序化交易等技术手段的发展,投资者更换期货公司进行交易的成本不断降低、投资者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加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带来居民收入和家庭财富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需求越发旺盛,与此同时央行先后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使得银行利息收入骤降,商业银行不得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因此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视。银行理财产品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一直存在刚性兑付投资收益、资管产品层层嵌套、加大杠杆水平、通过表内转移到表外规避监管等风险隐患,为促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回归资产管理
组织结构优化设计是每一个公司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项重要问题。一般来讲,严谨合理的组织结构不仅有助于改善公司管理效能,还能够促进公司尽可能地攻克技术、资源等难题,依托于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促进公司价值大幅提升,增强公司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公司稳健化、长效化、持续化发展。YW公司创立2009年,是一家主要提供机动车检测设备制造及软件、行业信息管理系统、机动车检测及汽车后市场服务等业务的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