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言语主体与言语材料之间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结。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针对当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环境
  
  只有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才能让全体学生达到自觉参与、主动感悟的境界,为语感能力的培养创造前提条件。
  1、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体现,教师才能充分认识并遵循阅读活动的自身规律,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实践,掌握知识,提升语感。
  2、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用学生的主动探究替代教师喋喋不休的讲授;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替代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问答;用主动的感知领悟替代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堂成了学生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语感能力的培养就成了可能。
  3、多向的学习交流方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还必须体现学习交流方式的多向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多向的学习交流方式,引领学生不但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更应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使教学真正成为向生活开放、向心灵开放、向未来开放式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打下基础。
  
  二、感知语言,以读为主,读想结合
  
  汉语的意蕴深刻含蓄,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繁琐的、纠缠于内容的分析很难帮助学生达到此种境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有效的尝试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的含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提示了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读。读是手段,更是目的。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感训练,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改变传统的讲词释句解诗意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学生反复读,读出味儿,读出意境。教学中,我运用文中插图,设计几个必要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想,反复揣摩、体会。当学生读准读流利时,我这样提问: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送别老朋友的心情怎样?当学生说出诗人心里感到惆怅时,我要求再读: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这些词语该如何读?学生在反复阅读领悟中渐渐地读出抑扬顿挫的声调表明已经有所感悟了。试想:诗人送别朋友,看朋友孤舟远去,眼前只有滚滚长江水浩荡东流,或许诗人早已泪湿青衫了,这种感情、这种意境又岂是单凭教师所能讲解出来的,唯有让学生悟。然而,机械地读是要不得的。以读为主,读想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沿着读的阶梯走向感知的深处。
  
  三、引导学生主动感受体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但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做到:
  1、主体感受,突出“悟”。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语感的培养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地感受体悟,与语言对象发生共鸣,体味言语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才能不断提高语感能力。例如在《绿》这篇课文中有“峰下蜿蜒的小路,布满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亭脚下溪水叮叮咚咚,流到平坦处,溪水是碧澄澄的……”灵隐的绿,不仅在于道路两旁的参天古木、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林,还在于脚下小石头缝中的青苔,甚至叮叮咚咚留着的溪水。如果学生有了自主的深切感悟,那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之意(“绿”字所蕴含的动态美及作者丰富的情感等)就会自然而然、准确地理解掌握了。
  2、引而不发,重在“巧”。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地感悟体验,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做到引而不发。“引”是激疑,是提示,是点拨、指导、启发,通过“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知、发现、创造。
  3、由浅入深,把握“度”。语言的学习从属于发展,即从属于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理活动的发展,只有这样,儿童才能自行建构起与之相实行的结构。教师要注意通过激发学生自身的言语活动,引导他们的语感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四、学习语言和塑造人格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它的本质属性。语感能力培养必须把学习语言和塑造人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要注意做到:
  1、学习语言和培养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人文性是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不能用简单的“加法式”教学替代人文精神的培养,即在教学结束时机械地加上思想教育的尾巴。
  2、注意语言材料的价值取向,重视正确价值观、崇高理想信念、高尚品德情操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如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这一片肉,谁吃都一样,狐狸真聪明,我好喜欢它”这样的思想倾向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材料,在不给狐狸下“狡猾”定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即引导学生分辨清楚狐狸行骗的行为是错误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而语感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创设开放式阅读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觉主动的感受体悟,并且充分地体现人文精神。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不仅从学生实验发展到演示实验,而且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
期刊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是我国中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才的培养。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数学已成为广大公民所必需的文化素养。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使其得到发展呢?笔者拟就此谈点拙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意味着学生学习要摆脱“他主”的束缚,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一、书应该让学生自己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最终是体现在学生成长目标达成度上。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习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期刊
我曾参加过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培训,学习了很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适应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如何教好信息技术课,学生如何学好信息技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这里我就培训的体会及联系平时教学的经验谈谈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带着
期刊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
期刊
评价指评定价值高低,是为了度量质量,即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评价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评价观。而教学评价则是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的价值判断,它有时只依据则测验提供的测量值,更多地则是综合各种测量、关键性事件、主观印象和其他各种证据。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是对教师教学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又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下面就教学过程中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形成?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发展的。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认为立足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尝试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探究、自主学习,并加强情感和个性教育,才能培养蕴酿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氛围。    一、立足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
期刊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班主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自以为是,主观武断,对学生说一不二,采取命令强迫的方式充当“长官”的角色;有一些班主任不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过问,事事都要自己揽到底,充当“保姆”角色;还有一些班主任只知维持秩序,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整天板着脸孔守着学生充当“警察”角色。这些类型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人才的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减负”是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它向以往的“课堂不会课外补”的应试教育亮起了红灯。学生厌学现象也给基础教育中一些教学弊病敲响了警钟。为了不再有“误尽天下苍生皆语文”的指责,名师们的“情感教学法”、“导读点拔法”、“逆向思维法”、“教学管理法”无疑都成了语文教师们效仿借鉴的法宝。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正体现了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也是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