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之情激发人性宽恕,15年“儿子调包”事件温暖落幕

来源 :家家乐·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下儿子出国寻夫
  蒋敏捷,1967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泗阳县。读高中时,她与同班男生曾昆仑互生情愫,并约定考进同一所大学。然而,造化弄人。1985年9月,蒋敏捷考进南京一所大学,而曾昆仑则考进山东一所大学。直到1989年,俩人终于如愿,一起考进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院。临近毕业,他们又决定出国读博。
  1992年7月,曾昆仑考入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他与蒋敏捷相约,等他在英国站稳脚,蒋敏捷再考过去。就在曾昆仑走后的第二个月,硕士毕业参加工作的蒋敏捷意外发现怀孕了。可是,这时她竟然联系不上曾昆仑了,直到她临产,仍没有曾昆仑的消息。
  1993年4月9日,蒋敏捷背着家人,在上海一家妇幼医院产下一名男婴,取名曾敏强,取她和曾昆仑之名,又寄予他坚强生活之意。曾敏强出生后,她没有乳汁,便交给邻床一位多乳汁的产妇喂养。
  该产妇名叫郑裕英,比蒋敏捷大4岁,江西省星子县人,随丈夫一道来上海打工。她的孩子名叫王铭强,比曾敏强大3天。郑裕英见蒋敏捷是单亲妈妈,工作压力又大,便提议孩子交给她带。一门心思想出国,正为孩子养育问题犯愁的蒋敏捷欣然同意了。
  1993年冬天,蒋敏捷考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出国前,她给郑裕英两万元钱,郑裕英让她安心在国外读书,表示自己会照顾好曾敏强。就这样,蒋敏捷泪眼婆娑地诀别不满1岁的儿子。
  1994年新年,蒋敏捷趁学校放假,找到曾昆仑的学校。经过一番苦寻,终于见到曾昆仑……原来,曾昆仑来到英国后不久,遭遇车祸,头部受伤,记忆受损,用一年多的时间才恢复记忆,学业也因此向后顺延一年。他恢复记忆后第一时间就想联系蒋敏捷,无奈她毕业离校联系不上。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年代,寻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曾昆仑只好忍着失落,继续学业,等放假回国寻找……
  听完曾昆仑的诉说,蒋敏捷也向他诉说孤身产子的艰难经历。随后,俩人抱头痛哭。哭过之后,两人约定,博士毕业留在英国工作,等安顿下来,将儿子接来团聚。
  养育14年的儿子是假的
  1996年8月,蒋敏捷和曾昆仑博士毕业后来到伦敦,分别找到满意工作。1997年春节,夫妻二人回国,为儿子曾敏强办理出国手续,准备春节后将他带到英国。
  回国之前,蒋敏捷给郑裕英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蒋敏捷告诉郑裕英,他们要把曾敏强带到英国,接受最好的教育。
  这封信在郑裕英心中掀起惊涛骇浪——郑裕英的丈夫在上海做包工头时,有了外遇,两人离婚。她A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异常艰难,不知道未来如何。想到曾敏强要出国接受最好的教育、过上最殷实的生活,而自己的儿子却要“面朝黄土背朝天”,郑裕英动了“调包”的念头。
  两个孩子的名字里都有“强”字,此前,她称自己的儿子为大强,称曾敏强为小强。现在,她告诉自己的儿子,他的真名叫曾敏强,她不是他真正的妈妈,他真正的妈妈在英国,叫蒋敏捷,爸爸也在英国,叫曾昆仑,他的爸妈很快会把他接到英国。天真的王铭强信以为真,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蒋敏捷走时,曾敏强不到1岁,他对妈妈毫无印象,所以也信以为真。
  郑裕英见两个孩子对“身世”深信不疑,便将曾敏强送到邻乡的妹妹家。1997年2月1日上午,蒋敏捷夫妇带着礼物来到郑裕英的家中。
  见到王铭强的那一刻,蒋敏捷有种陌生感。可王铭强在郑裕英事先指导下,一见到蒋敏捷就扑上去叫妈妈。蒋敏捷晕晕乎乎地把王铭强抱起,并对郑裕英3年多的养育之恩千恩万谢。
  儿子走后,郑裕英长长舒了一口气。为了不让左邻右舍发现破绽,她带着曾敏强来到江西赣州,靠卖水果生活。
  郑裕英对曾敏强心中有愧,于是,努力补偿和培养曾敏强,起早贪黑摆摊赚钱,给曾敏强添置衣物和学习用品。郑裕英的付出,换来了曾敏强优秀的学习成绩。
  2009年9月,曾敏强以优异成绩考上赣州第一高级中学。他读高二那年冬天,郑裕英进货途中发生车祸,右膝以下被锯掉。不能继续摆摊,郑裕英思来想去只好在家中做一名裁缝。见妈妈如此辛苦,曾敏强哭着对郑裕英说:“妈妈,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让你安享晚年。”郑裕英听罢,不敢正视曾敏强,但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簌簌滚落。
  再说王铭强。曾昆仑夫妇把王铭强接到身边后,为弥补以前没有照顾他的遗憾,非常宠爱,在物质上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渐渐地,王铭强养成嚣张跋扈、娇纵不驯的性格,读中学时,经常在校内外寻衅滋事。2010年11月,因在酒吧参与群殴,被刑拘并被学校开除。2012年8月出狱。而这年9月,曾敏强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
  2012年年底,蒋敏捷通过朋友关系,将王铭强送进慈善机构工作。入职前做例行体检时,王铭强被查出是B型血。
  蒋敏捷差点跌坐在地:她和丈夫是A型血,怎么可能生出B型血的孩子?她想到是郑裕英那里出了错。究竟是自己的孩子出了事,还是郑裕英把孩子“调包”了?事关重大,蒋敏捷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丈夫。
  为揭开谜底,蒋敏捷第二天办理请假手续,对丈夫谎称母亲病重,要她火速回国。随后,她坐上飞往上海的航班。到达上海后,不顾“倒时差”,包车赶到星子县,又得知郑裕英已搬到江西赣州。蒋敏捷再次包车赶到江西赣州。2012年12月21日下午,她终于在一套简陋的民居内见到郑裕英。
  15年没见,郑裕英面色蜡黄,右腿截肢,竟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还没等蒋敏捷开口,郑裕英的眼泪就滚落下来,她率先颤抖着说:“你来找我,是已经知道了真相吧!对不起,是我太自私!”说完,她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听到这里,蒋敏捷忙追问自己的儿子在哪里?得知曾敏强正在北京读大学,蒋敏捷这才安心……
  养育之情也会血脉相连
  2012年12月27日,蒋敏捷来到北京,约见曾敏强。令她激动的是,曾敏强一见到她,就轻轻地喊了一声“妈妈”。原来,郑裕英已通过电话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曾敏强。蒋敏捷一把抱住儿子,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儿子,让你受苦了……”坐下后,蒋敏捷哽咽道。
  曾敏强却说:“妈妈,这些年,我不苦,苦的是郑妈妈。她省吃俭用供我读书,待我一点儿也不比亲妈差。”
  “儿子啊,她让我们骨肉分离15年,她的儿子在英国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她吃的苦是应得的!”
  “妈妈,如果你要怪郑妈妈,我是绝对不会认你们的。”说完,曾敏强扭头而去,留下蒋敏捷呆若木鸡。
  蒋敏捷打电话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真相告诉丈夫。第三天,曾昆仑带着王铭强回国。蒋敏捷夫妇埋怨郑裕英“阴毒”,可郑裕英把曾敏强培养成大学生,也算是有“良心”。最终,他们决定放弃追究郑裕英的法律责任,但要求孩子“各归其主”。
  2013年1月6日,郑裕英也来到北京。四人坐在一起,蒋敏捷夫妇要求郑裕英归还曾敏强,曾敏强却坚决地拒绝:“我不会离开郑妈妈。她把我养大、为我受很多苦。”
  与此同时,王铭强像是做一场噩梦。衣食无忧的他,面对一个陌生且人老珠黄的乡下妇人,却要喊“妈”,他一百个不答应。他冲郑裕英撕心裂肺地喊:“我不会叫你妈,不会和你一起生活。”
  阔别15年,日思夜想的儿子,竞不认自己,郑裕英很受打击。她对曾敏强说:“孩子,你不怪我,我就很知足了。你和你爸妈去英国吧,别管我!”
  随后,郑裕英跪在蒋敏捷夫妇面前,哭着恳求:“王铭强和你们生活15年了,你们已有感情了吧?希望你们看在15年感情的份上,能认他这个儿子。曾敏强也是你们的儿子,是我对不起你们,我的错我承担……”
  说完,郑裕英竟拄着拐杖来到窗前,迅速爬上窗台一跃而下。顿时,大家吓得魂飞魄散……
  郑裕英被紧急送进附近的北京奥北医院。经3个多小时抢救,捡回一条命,但由于头部受损严重,一直昏迷不醒。
  看着病床上的郑裕英,蒋敏捷夫妇陷入自责与反思:她虽有“调包”之错,但也有养育曾敏强之恩。怎么能在她认错之后步步紧逼呢?反思过后,蒋敏捷夫妇决定帮助郑裕英治疗,并告诉曾敏强,也尊重他的选择。同时,蒋敏捷夫妇还表示,王铭强永远是他们的儿子,继续和他们一起回英国生活与工作。
  此时,王铭强内心也受到极大震撼:当年“调包”并不是抛弃他,而是对他怀揣深爱与寄予厚望。在这15年的岁月里,蒋敏捷夫妇始终把他当亲生儿子养育,还有什么不满足?他决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努力工作。
  经过半年多治疗,郑裕英逐渐有了意识。
  2013年6月初,郑裕英被蒋敏捷夫妇接到英国巴兹伦敦医院进行治疗,王铭强每天陪伴在郑裕英病床旁。
  2013年7月,曾敏强放暑假也来到英国陪伴郑裕英。现在,郑裕英已恢复得非常好。
  至此,这场离奇的“调包”事件,在人性的“宽恕”下,有了温暖走向。(因涉及隐私,文中人名均为化名。严禁转载、上网,侵权必究)!
其他文献
天气寒冷,很多女性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网友支招说手脚冰凉是因为缺铁,吃葡萄干就可以补铁、缓解手脚冰凉,这种说法靠谱吗?  判断:不是。  论据:铁是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而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因此铁不足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人会患上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等症状。但首先,出现手脚冰凉现象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的共同结果,如天生体质,长期运动不足造成
期刊
小试牛刀  沈韵出生在上海,是80后美女,从小她就喜欢画画,颇有美术功底。上大学时,她选修了环境艺术专业,毕业后在电视台做广告美术指导。她的业余爱好是烹饪,把各式食材稍加摆弄,就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2000年,一个朋友在地铁站附近的大型商业中心开了一家饭店。上海餐厅太多,竞争相当激烈,生意不如想象中好。沈韵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创意,就是一张菜谱,却像变魔术一样,使朋友的餐馆门庭若市。  其
期刊
迷途知返  2005年,樊京刚考上大学不久,一个哥们儿给他打来电话:“我在河北做皮草生意,非常赚钱,你可以过来咱们合伙开公司!”樊京刚没什么社会经验,趁国庆假期,立刻就答应去看看。  初到一看,他就察觉出不对劲,朋友声称的做皮草,竟然是传销。但听了几天课后,樊京刚觉得传销不无道理,慢慢沦陷了。他偷偷办好退学手续,向家人要了1万块钱,开始了自己的“发财之旅”。  樊京刚很聪明,口才也好,两年时间就升
期刊
如果生来就是堂·吉诃德  张与墨常常想,自己大概是生错了时空,如果她出生于中世纪的欧洲,一定会成为堂·吉诃德那样的骑士,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去战斗,外人看了也许觉得荒唐,但她内心却盛满了滚烫炙热的情感。  这情感,就像一匹野马奔腾在张与墨的身体里。从大二开始,她就是同学眼中“忒能折腾”的典型代表,在外面做过很多兼职:曾做过广告策划,跑到影楼去做人像摄影师,出版过摄影画册,还去剧组做场记,甚至当过“女
期刊
来自三亚的沙发客  索拉渴望趁年轻时能去加拿大生活一段时间。无数次,她梦到自己穿磨旧牛仔裤、棉布格子衬衫,在尼亚加拉瀑布惊心动魄的水流呼啸声中忘情呼喊,在斯坦利公园悦耳的马蹄声中做一个好梦。  可惜,索拉只是个刚毕业的黄毛小丫头,有点虚荣,喜欢时尚潮品,尽管她很努力攒钱,可是却连往返的机票都攒不够。  网友建议索拉去买一套沙发,喜欢漂泊同样缺钱的驴友很多,索拉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沙发,将来就可以免费睡
期刊
新年伊始,对于职场白领来说,是一个关键而敏感的时刻,年底前的升职加薪现在要开始实施,办公室同事也有了调整,人际关系出现新变化,很多人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新年有很多新计划。在这样的特殊时段,你是否也蠢蠢欲动,想去迎接一份崭新的挑战呢?  可拼搏闯荡这样的字眼,对于女人来说多少带着些迫不得已的感觉。当我们年纪轻轻的时候,去闯,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可当目前过得舒服安逸,甚至步入家庭,我们还有谁愿
期刊
从娃娃亲到婚姻  我嫁给朱小北纯属意外。  朱小北是我的发小,我们的父母是好朋友,两家人同住一个大院,从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大人们就起哄订起了娃娃亲。从此,朱小安心安理得地做了我的小尾巴,成天跟在我屁股后面,号称保护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了大学。  我才没那么无聊,跟他熟得跟亲人似的,怎么可能擦出爱的火花?我早就警告过他,我是绝不会跟他谈恋爱的!  那些年,我陷入和陆以安的疯狂恋爱中不能自拔
期刊
古村遗梦  千岛湖游客来去匆匆,很少人会留意,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箩筐的故事,这里也有很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忆水下的那座城,那个曾经的故乡。  在余年春的一本相册里,我们看到了一张古民居的照片——白墙黑瓦小天井,典型的皖南民居风格。“这是孙家坞”,余年春告诉我们。  在千岛湖流域,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已为数不多。为了找寻当年新安江流域古村古镇的风采,我们决定驱车前往孙家坞。  孙家坞位于千岛湖西南边
期刊
男人与女人吵架,吵到了极致,女人就要上来翻翻旧账,说上一堆“你以前是怎么怎么对不起我,你不是和某个女人如何如何”之类的话。那意思是,你现在可是戴罪立功之身,为什么还表现得那么差呢?  但是男人听到这里却坐不住了,再好脾气的也要反驳一句:“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你现在再拿出来说,算是怎么回事?”  是的,在大部分男人心里,“过去的事情”等于没有,等于没发生过。当初哪怕他再是脚踏两船,再是在外花天酒
期刊
没有面包的爱情  杜立为家里的经济条件,比我想象的要差得多。  那天,我们早上五点就出门,坐完公交倒火车,下了火车上中巴。当乡间的小巴启动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快吐死了。昏昏沉沉中,我感觉杜立为把一个苹果放到我嘴边,但我一点胃口都没有。  小巴最后把我和杜立为还有三个行李箱扔在一块玉米地的旁边,杜立为找了个地势高一些的小土丘找信号。不多久,我便听见他换了家乡的语气开始讲话。  “俺们已经到了,赶紧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