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门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lik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串门子,在我们当地人的口语里又叫串门,也有的地方称串门儿,最后面一个字是儿化音还是为了凑足音节,不得而知,反正就这么叫了,也没人考究。
  串门子这个概念无法定义,说白了,就是有目的或者无意识地到邻居、亲友家去坐坐,随便几个人凑在一块拉呱儿、闲聊,东北人叫“唠嗑”。拉家常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话题,方式简易,时间无限,内容随意,南无天,北无地,想到哪扯到哪,哪说哪了。除非有重要事,那才是真正的主题,这时,大家围绕这个问题,目标明确,精力集中,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商量来,斟酌去,力争讨论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来。
  我小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几乎没有院墙,门挨门,窗靠窗,共用山墙,可谓“拆了墙就是一家人”。门口空地当大路,没有严格的私有观念,等于公共公用,彼此之间来往非常方便。
  由于民风淳朴,天天串门,低头不见抬头见,知根知底,人与人之间根本不用设防,怀疑猜忌可以讲不存在,即使有点误会,一说开就消除了。人住的集中,也難免有磕磕碰碰,就像自己牙齿也有咬着自己舌头的时候,出现了矛盾,经人一劝,疙瘩就解开了。所以在农村,邻里之间隔夜仇的不多,更别提有什么宿怨和深仇大恨了。
  但有一点,串门时也有高声大语互不相让的场面,这种情景叫抬杠。俗话说,抬杠需要俩人。不错,双方一旦僵持不下,好像牛抵架似的,谁也不让谁,各认各的理,有时能争的脸红脖子粗,脖子上的青筋暴出,惹得看热闹的人憋不住笑,甚至起哄,乱作一团。
  农村人不择时间,哪怕是吃饭时也喜欢串门子。盛上饭,装满菜,端着饭碗,悠搭悠搭,不紧不慢地扭到邻居门口去了,或坐或蹲或站,人多为众,扎堆显眼,好不热闹!每当这时,谁家稀饭,谁家干饭,谁家腊菜酱豆子,谁家番茄炒辣椒,都一目了然。如果哪天做了鸡鱼肉蛋等荤菜,一般不端出去显摆。有一次,一个人将肉埋在碗底去串门吃饭,一不小心被人发现,后来此人被当做不露富的典型,还生成了一句歇后语——肉埋碗底下,至今还在当地流传哩。
  串门子吃饭,大人围在一起,孩子也端着碗凑上前。这时,爱做恶作剧的人就出鬼点子,拿孩子取乐了:“你看,你碗底怎么爬着一个毛毛虫?”听到大人吃惊的语气,小孩子哪知是计,慌忙去看碗底,手心手腕一翻一抖,只听“啪”的一声,碗口朝下,碗底往上,连碗带饭都打落在地,碗摔成八半儿,饭洒了一地,孩子开始被吓蒙了,一时没反应过来,继而醒悟,立马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会躺地上打着滚哭。此时,父母也看见了,但当着众人面不好发作,只好悻悻地扭过脸去,默不作声,其他人则笑到喷饭。
  乡下人很随便,没那么多穷讲究,就算到别人家串门子,也好像在自家里那样自然,随地吐痰(当然这不卫生,也不文明),海吹神聊,像演讲一样,能喷的唾沫星子乱飞,兴之所至,还会解开褂扣,松松裤带,脱掉布鞋,露出黢黑的脚丫子。老话好讲,十男九脚臭,也不怕熏到别人,反正我的乡人就是这么本性,率真,哪里有一点矫揉造作的影子呢?
  乡下女人串门时叙话内容明显和男人有所不同,她们关心更多的是家庭婚姻、老人孩子、柴米油盐、吃喝穿住、鸡鸭猫狗之类的生活琐事。三五成群,聚在一块儿,纳着鞋底,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消磨的是时光,惬意的是心情。
  当然,两性之间的那点事儿,是常讲常新的永恒话题,男人热衷,女人也不例外,别看她们羞涩内敛,一旦老姑娘小媳妇邻家大嫂半老不嫩的妇女聚在一起,也是口无遮拦,无话不谈,不仅是东家长西家短、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说起荤话,一个胜似一个。说到兴高采烈处,什么隐私都敢爆料。倘若发现门外有男子身形晃动,她们会立马打住话题,凝住笑容,正襟肃容,回归端庄娴静。
  不过,三个女人一团坐,不出三天就生祸。一不注意,话题就有可能触及某人不堪的过往或敏感的神经,聊天内容过后一传出去,说话轻,过话重,加之传话者添油加醋,那可不得了。
  实际上,这种过激场面还是很少见的,乡亲们在一块儿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喜气一团的。一家有事,多家帮忙,无需客套,不分彼此。你上墙,有人给你搬梯子;你杀猪,有人帮你拽猪脚;你头疼脑热,邻舍嘘寒问暖;你揭不开锅,这家一碗,那家一瓢……
  串门子,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乡风民俗,通过这种无形的纽带,邻里亲情得到高度的巩固。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个调子,一个节奏,同一缕炊烟,同一个饭时,同一轮明月,农村因为有串门子而显得异常生动美好。
其他文献
在南城,胡同破败不堪  亦有这份荣幸  今夜,有贵客降临  一切在宁谧中发生  华贵的白裘披上  等待拆迁的屋舍  每一片都很生动  激发仰望者的潮骚  怀瑾握瑜的人  从不挑剔落脚之地  始终保持六棱的高洁  朴素的平易  每一片都极其罕见  像每一枚落叶,均与众不同  瓦片如鱼鳞  有尘埃附着  思想的颗粒遍布低处  几根枯草失去了生命  却不失倔强的风骨  坚硬地插在瓦缝间  还有众多不具名
期刊
立 春  是鸟重新直立起蜷缩的羽毛  是风突然改变吹拂的方向  是对树的问候首次有了脆生生的回应  是一岁之首是拜神祭祖是扶犁荷锄的庆典  我看到面向太阳的人举起了双臂  面向大地虔诚地俯下身体  多么遥远啊,亲爱的孩子  先民们对自然的敬畏就是对归宿的敬畏  我可以不关心时光轮回的关闭与开启  万物复苏是万物开始展示生命  我只关心阳光接近田野的速度  它的姿势决定了我对未来的憧憬  雨 水  
期刊
一  感谢这首隐在身心深处  的朦胧诗,意境里除了  苦难和挣扎  我看到另一个主题在飞翔  像沉默中的我  被撩拨的蠢蠢欲动  我一直这样错误地认为有诗的地方  总有浪漫,它像有力的手  将我的思想按在桌上,像按住  一对翅膀  现在我只相信有诗意的生活  就有快乐在飞  可我不会飞  二  你是重新点燃欢悦的因子  想要和你同居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清除内心的私心杂念  处理好盘根错节的社会
期刊
出游  四月,与现实保持一段距离  大片油菜花、麦浪  扫墓  明亮色调里一丁点儿悲伤  集体出逃。同一个方向,不同理由  阳光,柔软的风  松绑的瞬间  神给每个人安上一双翅膀  万物啊知己  我有许多知己,第一个  是鸟儿  它将整个天空,倾注于我的内心  第二个是草木  把我栽种于大地之上  成为它的同类  第三个是田野,引导我有容,博爱和悲悯  把一切生灵揽在怀里  白天,我进行光合作用 
期刊
三月,花香贻尽  四月芳菲的容颜  正波澜壮阔地走向成熟  北方的故土  却怎么也安放不下  我静穆的灵魂  千万次,纤指滴血地叩响  心灵深處的那根孤弦  燕子寻亲的声声呢喃里,我难舍地  反复吮吸着故土中那遥远的馨香  倾心聆听,春犁划破泥土的声响  留恋的回望中  把母亲与妻儿喋喋不休的叮咛  塞进行囊  那一别,便决然走出了  北方的牵挂……
期刊
张洪贵,1970年生于山东安丘。18岁开始创作,作品见《小说选刊》《时代文学》《延河》《鸭绿江》等报刊。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落花流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离!  离!明天就离,这次谁再不离谁就是鳖孙!  你骂谁鳖孙?  我骂那个每次临阵脱逃的人,说好了去民政局离,我去了两次为啥每次都见不着人?你就是个鳖孙。  亏你还是知识分子家庭,满口脏话。我两次都有手术,下不来台。  你明天是不是还有手术?
期刊
《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之一,自1955年问世以来,这部作品就吸引了大批文学评论家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在这部作品中,人物以死亡的状态进行正常交往,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活死”世界。本文以作品中的“死亡”为研究主题,从“死亡”叙事在小说中的特色来深入研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探寻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死亡”观念及其艺术表现特征,为解读作品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为魔幻
期刊
作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你负伤在抗疫的第一线  在家养伤的日子过得真慢  熬着真难  你说想去看看春天  明鏡般的湖边  柳吐芽鸟欢唱  木兰燃爆春天  坐在湖边的长椅上  尽情拥抱这个春天  孩子绕膝捉迷藏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  你拄着双拐眺望的身影让人心疼  我知道你的心还  留在抗疫前线  再美的花儿也无法  将你心里的遗憾填满  责任编辑 谭 滢
期刊
一出手  就是打擊乐  轻重缓急,捶到哪里  哪里就是生活的音符  那些被揍的铁皮  开始放下脸面,一次次  咬紧牙关,弯成理想的弧度  撑起坚定的棱角  我忽然觉得  这些养家糊口的人啊  就像老子打儿子,恨铁不成钢  等揍得,有模有样  才算是一件称心的产品
期刊
城市的夜晚是有味道的。那些味道就来自于霓虹之下、烟火之间。  夜纳溪,夜夜纳溪。当夜色暗淡下来的时候,川南长江边上的小城纳溪,那些味道就从夜色中袅袅升起。小城彰显出几分厚重与浓烈。  永宁河从川滇黔乌蒙大山里九弯十八沱顺风顺水顺着那些深沟高壑茂林修竹之间一路奔流而出,与长江交汇,孕育了纳溪八百多年的历史。古有“云贵少数民族向朝廷纳贡而出此溪”之说,便得了“纳溪”这个名字。有史记载,纳溪建寨筑城于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