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往的评论多集中在头羊之死与瘸羊倌之恶,而很少看到瘸羊倌之恶的根源及其普遍性,更很少由此引发对人性的考问及自我的审判。本文认为,恶人瘸羊倌并非一开始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很善良正直。他之所以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与他对自己弱者命运的复仇密切相关。这种复仇让他丧心病狂,“由人而魔”,人性完全异化扭曲。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但确实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瘸羊倌人性蜕变的故事真切地告诉我们:我们未必是“头羊”,却更可能是“瘸羊倌”,因为谁也无法否认自己身上没有窝藏着瘸羊倌的幽灵。
关键词:《头羊》 瘸羊倌 弱者 复仇 人性扭曲
相信每个读完《头羊》的人,或许都会有类似的感受:瘸羊倌太过阴险狡诈,为了给本地种公羊报仇,设计陷害头羊和平,居然如此耗费心机,最后搞得头羊“身败名裂”;一边对瘸羊倌的做法咬牙切齿,一边对头羊的死亡哀伤不已。没错,头羊确实很无辜,瘸羊倌也确实很可恶。但我们是否想过,瘸羊倌本来就是这样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吗?如若不是,他又是怎么变成这样一个人的?他的这种“变化”对我们和这个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
瘸羊倌非要置和平于死地,其原因看起来是很明显的。和平的到来,让瘸羊倌饲养的本地种公羊立即黯然失色,以致生产队为保证本地羊群 “改造” 的顺利进行,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它杀掉了。对此,瘸羊倌的反应是:“哭了一场……从此便恨上了和平”。
这个原因看起来很充分,但细加深思,不免疑惑:本地种公羊的死,怎么能让瘸羊倌如此仇恨和抓狂呢?原因仅仅是“他和那头羊感情深”?这种感情又深到什么程度?且看瘸羊倌是怎么认为的:“说它懂人言人语哩,这些年风里雨里不容易哩。”《头羊》没有给我们展示瘸羊倌的家庭和自身的遭遇,但由这句话,我们似乎也可以推测,瘸羊倌与他饲养的种公羊不仅可以互诉衷肠,而且生死相依。它超越一般的“人畜”关系,而进入到了有关瘸羊倌自身的生存和命运的层面。换言之,在他饲养的公羊身上,作为弱者的瘸羊倌,看到了自己的弱者处境(毕竟是“瘸”,又无依无靠,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作为弱者的命运转换:把一只自己喜欢的普通的本地公羊,培养成“本地种公羊”,从而见证自己的成就和价值。有什么能比这更让瘸羊倌骄傲和自豪呢?
然而现实把这一切都摧毁了。头羊的到来,再次让瘸羊倌意识到自己的弱者命运;而生产队杀死的,又何止是那只本地种公羊!它杀死的不就分明是瘸羊倌自己吗?
这也许才是瘸羊倌仇恨并执意弄死头羊的深层根源。这种仇恨非同一般。绝非一般的对“头羊”的才华的嫉妒或打压,它诉说的是关乎自己命运的较量和反抗。职是之故,这种仇恨也才会具有如此丧心病狂的“爆发”和威力:彻底改变一个人,让他对世界充满偏见和报复。
“瘸羊倌放了一辈子本地羊,他看本地羊看惯了,怎么看那细毛羊也看不顺眼。”瘸羊倌已不仅是对头羊个体有偏见了,他对整个细毛羊也有了偏见:“妈拉个巴子的这是羊吗?这是外国串,二毛子!”可见,他反对的,已不仅仅是头羊,更是以头羊为代表的新生事物和引进头羊这种开放和改革的时代精神了。
瘸羊倌放了一辈子的羊,对于和平这种新事物难以接受甚至于抗拒,和平的出现以及和平在羊群改造里的卓越表现冲击到了瘸羊倌一辈子的传统观念,就在这个地方,瘸羊倌对头羊和平的感情发生了叠加和转移,再也不只是因为本地种公羊的死亡那么简单了,尽管在仇恨这一切时,“瘸羊倌仍然不时念叨被杀的那只头羊”。在他眼里,引进头羊改良本地羊种,就是崇“羊”媚外,就是破坏“种族”和“传统”。瘸羊倌显然已把自己置于正统的立场了:由对头羊个体的仇恨,扩展为对以头羊为代表的新生事物和对整个开放和改革的仇恨。而这一切,在瘸羊倌虚幻的自我意识里,是多么正义、崇高和神圣。
二
瘸羊倌已然沦为新时代的偏见者、阻碍者和仇恨者了。一旦沦落至此,瘸羊倌可谓丧心病狂,不仅不嘉奖头羊把骚扰羊群的狗赶走,反而责骂它,踢打它。头羊本来与人为善,但也不是忍气吞声,于是撞倒了瘸羊倌。但头羊也由此落下了个见人不顺眼就撞的毛病,以致“村人见了和平都很害怕”。
机会来了。瘸羊倌先是公开诋毁头羊:“看看,这哪里是羊,这比狼还狠哩!”接着施展“苦肉计”,故意让头羊撞过来,只是没想到会被撞得这么厉害,“将瘸羊倌从石槽这边撞到了那边,半天没爬起来”。第二天瘸羊倌又故技重演,只是这次头羊失手了,死得很惨:“这回和平气更大了,它往后退、退,退出好远才旋风一般冲过来,眼看就要撞上的当儿,却见瘸羊倌嗖地向旁边一闪……和平就这样死了。它的头颅在石槽上开出了鲜花,两只漂亮的犄角也折了。”
瘸羊倌终于大获全胜。不仅除去了心头之恨,还振振有词,获得了“为民除害”的称号,且让头羊“身败名裂”。
好狡黠和狠毒的瘸羊倌啊!
三
但问题是,瘸羊倌本来就是这样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吗?如若不是,他又是怎么变成这样一个人的?
前文说了,小小说并没有向我们展示瘸羊倌的家庭和身世,仅从文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他大概是一个又老又瘸(甚至可能被人歧视)、基本和羊做伴的孤独老人(至于他为什么瘸,我们不得而知,尽管这个线索也很重要)。由他和那只本地种公羊的互诉衷肠和生死相依的关系和感情,我们也大致可以推测他应该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对一只羊尚且如此,何况是对人呢?如若不信,且看:当他看到他的那只钟爱的种公羊在威猛高大的头羊面前黯然失色,尽管他可能想到自己的种公羊会败下阵来,但他还是创造机会让他们平等较量,并不从中作梗。
但,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正直、公平的瘸羊倌,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呢?
表面上看,是他饲养的本地种公羊被杀,但从深层看,诚如前文所言,是作为弱者的瘸羊倌对命运的复仇。现在,我们再回到小说的时代背景一看究竟。在“生产队”时期,小说存在两组强弱对比,一明一暗:一是生产队与瘸羊倌之间,二是本地公羊与纯种细毛公羊和平之间。在第一组对比中,瘸羊倌明显是弱者,在生产队前面,他必须绝对服从,到后来生产队为了羊群的更好改造要把本地公羊杀了,即便瘸羊倌和本地公羊情感再深,却也无可奈何,无法阻挡。在第二组对比中,和頭羊和平相比,瘸羊倌养的本地公羊,显然也是弱者。
关键词:《头羊》 瘸羊倌 弱者 复仇 人性扭曲
相信每个读完《头羊》的人,或许都会有类似的感受:瘸羊倌太过阴险狡诈,为了给本地种公羊报仇,设计陷害头羊和平,居然如此耗费心机,最后搞得头羊“身败名裂”;一边对瘸羊倌的做法咬牙切齿,一边对头羊的死亡哀伤不已。没错,头羊确实很无辜,瘸羊倌也确实很可恶。但我们是否想过,瘸羊倌本来就是这样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吗?如若不是,他又是怎么变成这样一个人的?他的这种“变化”对我们和这个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
瘸羊倌非要置和平于死地,其原因看起来是很明显的。和平的到来,让瘸羊倌饲养的本地种公羊立即黯然失色,以致生产队为保证本地羊群 “改造” 的顺利进行,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它杀掉了。对此,瘸羊倌的反应是:“哭了一场……从此便恨上了和平”。
这个原因看起来很充分,但细加深思,不免疑惑:本地种公羊的死,怎么能让瘸羊倌如此仇恨和抓狂呢?原因仅仅是“他和那头羊感情深”?这种感情又深到什么程度?且看瘸羊倌是怎么认为的:“说它懂人言人语哩,这些年风里雨里不容易哩。”《头羊》没有给我们展示瘸羊倌的家庭和自身的遭遇,但由这句话,我们似乎也可以推测,瘸羊倌与他饲养的种公羊不仅可以互诉衷肠,而且生死相依。它超越一般的“人畜”关系,而进入到了有关瘸羊倌自身的生存和命运的层面。换言之,在他饲养的公羊身上,作为弱者的瘸羊倌,看到了自己的弱者处境(毕竟是“瘸”,又无依无靠,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作为弱者的命运转换:把一只自己喜欢的普通的本地公羊,培养成“本地种公羊”,从而见证自己的成就和价值。有什么能比这更让瘸羊倌骄傲和自豪呢?
然而现实把这一切都摧毁了。头羊的到来,再次让瘸羊倌意识到自己的弱者命运;而生产队杀死的,又何止是那只本地种公羊!它杀死的不就分明是瘸羊倌自己吗?
这也许才是瘸羊倌仇恨并执意弄死头羊的深层根源。这种仇恨非同一般。绝非一般的对“头羊”的才华的嫉妒或打压,它诉说的是关乎自己命运的较量和反抗。职是之故,这种仇恨也才会具有如此丧心病狂的“爆发”和威力:彻底改变一个人,让他对世界充满偏见和报复。
“瘸羊倌放了一辈子本地羊,他看本地羊看惯了,怎么看那细毛羊也看不顺眼。”瘸羊倌已不仅是对头羊个体有偏见了,他对整个细毛羊也有了偏见:“妈拉个巴子的这是羊吗?这是外国串,二毛子!”可见,他反对的,已不仅仅是头羊,更是以头羊为代表的新生事物和引进头羊这种开放和改革的时代精神了。
瘸羊倌放了一辈子的羊,对于和平这种新事物难以接受甚至于抗拒,和平的出现以及和平在羊群改造里的卓越表现冲击到了瘸羊倌一辈子的传统观念,就在这个地方,瘸羊倌对头羊和平的感情发生了叠加和转移,再也不只是因为本地种公羊的死亡那么简单了,尽管在仇恨这一切时,“瘸羊倌仍然不时念叨被杀的那只头羊”。在他眼里,引进头羊改良本地羊种,就是崇“羊”媚外,就是破坏“种族”和“传统”。瘸羊倌显然已把自己置于正统的立场了:由对头羊个体的仇恨,扩展为对以头羊为代表的新生事物和对整个开放和改革的仇恨。而这一切,在瘸羊倌虚幻的自我意识里,是多么正义、崇高和神圣。
二
瘸羊倌已然沦为新时代的偏见者、阻碍者和仇恨者了。一旦沦落至此,瘸羊倌可谓丧心病狂,不仅不嘉奖头羊把骚扰羊群的狗赶走,反而责骂它,踢打它。头羊本来与人为善,但也不是忍气吞声,于是撞倒了瘸羊倌。但头羊也由此落下了个见人不顺眼就撞的毛病,以致“村人见了和平都很害怕”。
机会来了。瘸羊倌先是公开诋毁头羊:“看看,这哪里是羊,这比狼还狠哩!”接着施展“苦肉计”,故意让头羊撞过来,只是没想到会被撞得这么厉害,“将瘸羊倌从石槽这边撞到了那边,半天没爬起来”。第二天瘸羊倌又故技重演,只是这次头羊失手了,死得很惨:“这回和平气更大了,它往后退、退,退出好远才旋风一般冲过来,眼看就要撞上的当儿,却见瘸羊倌嗖地向旁边一闪……和平就这样死了。它的头颅在石槽上开出了鲜花,两只漂亮的犄角也折了。”
瘸羊倌终于大获全胜。不仅除去了心头之恨,还振振有词,获得了“为民除害”的称号,且让头羊“身败名裂”。
好狡黠和狠毒的瘸羊倌啊!
三
但问题是,瘸羊倌本来就是这样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吗?如若不是,他又是怎么变成这样一个人的?
前文说了,小小说并没有向我们展示瘸羊倌的家庭和身世,仅从文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他大概是一个又老又瘸(甚至可能被人歧视)、基本和羊做伴的孤独老人(至于他为什么瘸,我们不得而知,尽管这个线索也很重要)。由他和那只本地种公羊的互诉衷肠和生死相依的关系和感情,我们也大致可以推测他应该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对一只羊尚且如此,何况是对人呢?如若不信,且看:当他看到他的那只钟爱的种公羊在威猛高大的头羊面前黯然失色,尽管他可能想到自己的种公羊会败下阵来,但他还是创造机会让他们平等较量,并不从中作梗。
但,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正直、公平的瘸羊倌,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呢?
表面上看,是他饲养的本地种公羊被杀,但从深层看,诚如前文所言,是作为弱者的瘸羊倌对命运的复仇。现在,我们再回到小说的时代背景一看究竟。在“生产队”时期,小说存在两组强弱对比,一明一暗:一是生产队与瘸羊倌之间,二是本地公羊与纯种细毛公羊和平之间。在第一组对比中,瘸羊倌明显是弱者,在生产队前面,他必须绝对服从,到后来生产队为了羊群的更好改造要把本地公羊杀了,即便瘸羊倌和本地公羊情感再深,却也无可奈何,无法阻挡。在第二组对比中,和頭羊和平相比,瘸羊倌养的本地公羊,显然也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