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必是“头羊”,却更可能是“瘸羊倌”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往的评论多集中在头羊之死与瘸羊倌之恶,而很少看到瘸羊倌之恶的根源及其普遍性,更很少由此引发对人性的考问及自我的审判。本文认为,恶人瘸羊倌并非一开始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很善良正直。他之所以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与他对自己弱者命运的复仇密切相关。这种复仇让他丧心病狂,“由人而魔”,人性完全异化扭曲。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但确实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瘸羊倌人性蜕变的故事真切地告诉我们:我们未必是“头羊”,却更可能是“瘸羊倌”,因为谁也无法否认自己身上没有窝藏着瘸羊倌的幽灵。
  关键词:《头羊》 瘸羊倌 弱者 复仇 人性扭曲
  相信每个读完《头羊》的人,或许都会有类似的感受:瘸羊倌太过阴险狡诈,为了给本地种公羊报仇,设计陷害头羊和平,居然如此耗费心机,最后搞得头羊“身败名裂”;一边对瘸羊倌的做法咬牙切齿,一边对头羊的死亡哀伤不已。没错,头羊确实很无辜,瘸羊倌也确实很可恶。但我们是否想过,瘸羊倌本来就是这样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吗?如若不是,他又是怎么变成这样一个人的?他的这种“变化”对我们和这个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
  瘸羊倌非要置和平于死地,其原因看起来是很明显的。和平的到来,让瘸羊倌饲养的本地种公羊立即黯然失色,以致生产队为保证本地羊群 “改造” 的顺利进行,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它杀掉了。对此,瘸羊倌的反应是:“哭了一场……从此便恨上了和平”。
  这个原因看起来很充分,但细加深思,不免疑惑:本地种公羊的死,怎么能让瘸羊倌如此仇恨和抓狂呢?原因仅仅是“他和那头羊感情深”?这种感情又深到什么程度?且看瘸羊倌是怎么认为的:“说它懂人言人语哩,这些年风里雨里不容易哩。”《头羊》没有给我们展示瘸羊倌的家庭和自身的遭遇,但由这句话,我们似乎也可以推测,瘸羊倌与他饲养的种公羊不仅可以互诉衷肠,而且生死相依。它超越一般的“人畜”关系,而进入到了有关瘸羊倌自身的生存和命运的层面。换言之,在他饲养的公羊身上,作为弱者的瘸羊倌,看到了自己的弱者处境(毕竟是“瘸”,又无依无靠,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作为弱者的命运转换:把一只自己喜欢的普通的本地公羊,培养成“本地种公羊”,从而见证自己的成就和价值。有什么能比这更让瘸羊倌骄傲和自豪呢?
  然而现实把这一切都摧毁了。头羊的到来,再次让瘸羊倌意识到自己的弱者命运;而生产队杀死的,又何止是那只本地种公羊!它杀死的不就分明是瘸羊倌自己吗?
  这也许才是瘸羊倌仇恨并执意弄死头羊的深层根源。这种仇恨非同一般。绝非一般的对“头羊”的才华的嫉妒或打压,它诉说的是关乎自己命运的较量和反抗。职是之故,这种仇恨也才会具有如此丧心病狂的“爆发”和威力:彻底改变一个人,让他对世界充满偏见和报复。
  “瘸羊倌放了一辈子本地羊,他看本地羊看惯了,怎么看那细毛羊也看不顺眼。”瘸羊倌已不仅是对头羊个体有偏见了,他对整个细毛羊也有了偏见:“妈拉个巴子的这是羊吗?这是外国串,二毛子!”可见,他反对的,已不仅仅是头羊,更是以头羊为代表的新生事物和引进头羊这种开放和改革的时代精神了。
  瘸羊倌放了一辈子的羊,对于和平这种新事物难以接受甚至于抗拒,和平的出现以及和平在羊群改造里的卓越表现冲击到了瘸羊倌一辈子的传统观念,就在这个地方,瘸羊倌对头羊和平的感情发生了叠加和转移,再也不只是因为本地种公羊的死亡那么简单了,尽管在仇恨这一切时,“瘸羊倌仍然不时念叨被杀的那只头羊”。在他眼里,引进头羊改良本地羊种,就是崇“羊”媚外,就是破坏“种族”和“传统”。瘸羊倌显然已把自己置于正统的立场了:由对头羊个体的仇恨,扩展为对以头羊为代表的新生事物和对整个开放和改革的仇恨。而这一切,在瘸羊倌虚幻的自我意识里,是多么正义、崇高和神圣。
  二
  瘸羊倌已然沦为新时代的偏见者、阻碍者和仇恨者了。一旦沦落至此,瘸羊倌可谓丧心病狂,不仅不嘉奖头羊把骚扰羊群的狗赶走,反而责骂它,踢打它。头羊本来与人为善,但也不是忍气吞声,于是撞倒了瘸羊倌。但头羊也由此落下了个见人不顺眼就撞的毛病,以致“村人见了和平都很害怕”。
  机会来了。瘸羊倌先是公开诋毁头羊:“看看,这哪里是羊,这比狼还狠哩!”接着施展“苦肉计”,故意让头羊撞过来,只是没想到会被撞得这么厉害,“将瘸羊倌从石槽这边撞到了那边,半天没爬起来”。第二天瘸羊倌又故技重演,只是这次头羊失手了,死得很惨:“这回和平气更大了,它往后退、退,退出好远才旋风一般冲过来,眼看就要撞上的当儿,却见瘸羊倌嗖地向旁边一闪……和平就这样死了。它的头颅在石槽上开出了鲜花,两只漂亮的犄角也折了。”
  瘸羊倌终于大获全胜。不仅除去了心头之恨,还振振有词,获得了“为民除害”的称号,且让头羊“身败名裂”。
  好狡黠和狠毒的瘸羊倌啊!
  三
  但问题是,瘸羊倌本来就是这样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吗?如若不是,他又是怎么变成这样一个人的?
  前文说了,小小说并没有向我们展示瘸羊倌的家庭和身世,仅从文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他大概是一个又老又瘸(甚至可能被人歧视)、基本和羊做伴的孤独老人(至于他为什么瘸,我们不得而知,尽管这个线索也很重要)。由他和那只本地种公羊的互诉衷肠和生死相依的关系和感情,我们也大致可以推测他应该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对一只羊尚且如此,何况是对人呢?如若不信,且看:当他看到他的那只钟爱的种公羊在威猛高大的头羊面前黯然失色,尽管他可能想到自己的种公羊会败下阵来,但他还是创造机会让他们平等较量,并不从中作梗。
  但,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正直、公平的瘸羊倌,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狡黠和狠毒的人呢?
  表面上看,是他饲养的本地种公羊被杀,但从深层看,诚如前文所言,是作为弱者的瘸羊倌对命运的复仇。现在,我们再回到小说的时代背景一看究竟。在“生产队”时期,小说存在两组强弱对比,一明一暗:一是生产队与瘸羊倌之间,二是本地公羊与纯种细毛公羊和平之间。在第一组对比中,瘸羊倌明显是弱者,在生产队前面,他必须绝对服从,到后来生产队为了羊群的更好改造要把本地公羊杀了,即便瘸羊倌和本地公羊情感再深,却也无可奈何,无法阻挡。在第二组对比中,和頭羊和平相比,瘸羊倌养的本地公羊,显然也是弱者。
其他文献
摘 要:范成大的田园诗,以《四时田园杂兴》《腊月村田乐府》为代表,描写了吴地乡村四季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将吴地的农业习俗与岁时习俗融入诗作之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范成大 田园诗 地域文化  一、范成大的苏州情怀  南宋吴地文学家范成大(1126 —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南宋时期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人。出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卒于宋光宗绍熙四年
摘 要: “大闹天宫”作为《西游记》小说中精彩的片段之一,受到了重点关注和解读。亚瑟·韦利(Arthur Waley)和余国藩(Anthony C. Yu)《西游记》译本中“大闹天宫”一节在词汇翻译和情感倾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两者对于同一内容的翻译,在余本中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体现出翻译的完整性,更加贴合于原著;而韦本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则体现出再创性的翻译特色。  关
这部影片将我们带回怪兽大都会,这里《怪兽公司》的麦克和苏利文,作为大一学生第一次认识,勤奋、诚挚的“大眼仔”麦克是一个独眼,梨形状的绿色一团,刻苦学习通过学校的每一次考试,在此時苏利文是一个有才华但很懒惰的一团绒毛。他们终极的目标是在怪兽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工作内容是采集吓坏了孩子的尖叫,以此来供给怪兽。  导演丹·斯坎隆和编剧丹尼尔·吉尔森、罗伯特·L·贝尔德找到了影片应有的基调,正如皮克斯的一贯
摘 要: 俞樾为清末的朴学大师,其在所著的《群经评议·孟子》中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申”字为约束之义。笔者广罗典籍,列举各家《孟子》之注及“申”之古意,重新对“申”字进行考据辨析。  关键词:“申” 《孟子》之注 约束 反复  一、引言  朴学,又称考据学或考证学。郭嵩焘道:“专门名家言考据者又约有三途:曰训诂,研审文字,辨析毫芒;曰考证,循求典册,穷极流别;曰雠校,搜罗古籍,参差离合。三者同源
摘 要: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钱锺书的《围城》 以及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中的婚恋观进行分析。由于受时代背景和文化模式的影响,两部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中西文明截然不同的婚恋观。  关键词:《围城》 《傲慢与偏见》 婚恋观  一、引言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涵盖了作者对爱情、友情、家庭、事业、人生等方面的探索,是一部内容深刻全面的讽刺小说。钱锺书先生在书的序中说了角色是
摘 要: 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文学显露出愈来愈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在此背景下,云南汉语诗歌尤其是部分特有少数民族诗歌呈现出活泼泼的生命气象、对自然的无限敬畏与强烈依恋、对现代化的心灵反省,这些独特品质及其蕴涵的人类普遍精神与达到的艺术高度,使云南诗歌在当代文学版图中日渐凸现。  关键词:全球化 云南汉语诗歌 独特品质  伴随着现代化步伐的迅猛来袭,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盛一日,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正在日渐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b古代汉语作为高校文科的重要主干课程,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代汉语文选教学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特别是文选中的《论语》内容,思政育人元素随处可见。  关键词:古代汉语 《论语》文选 思政教育  一、古汉语文选教学与思政的融合  (一)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思
记得去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其他人还徘徊在招聘现场,陶子便已率先斩获两家业内知名公司的offer,引起所有同学的热议。  当众人都在一边感慨陶子运气好,一边羡慕他能找到这样的好工作时,陶子的好友小林却在一旁笃定地说了句:“你们别只看到他人眼前的成功就把这归为运气好。没有什么所谓的好运气,一切都是因为早有准备。”  小林说,陶子从大一刚进入学校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到相关企业实习;每天一有时间,就一头栽
第一次听古典音乐红了眼眶,是听年过八旬的钢琴家巫漪丽老师弹奏《梁祝》。她颤巍巍地走上舞台,头发灰白、身材瘦弱,看起来就是一位极为普通的老人。但当她的指尖触碰到钢琴键上,一个个音符从满是皱纹的双手间弹奏出来,形成触动人心的旋律,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现场观众们屏住呼吸的安静。  台上的嘉宾、台下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我,在不同的空间,为同一旋律所感动,眼里充满了泪水。用苏轼的话来形容: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腸中
曾读过一个关于贝罗尼的故事:  法国名画家贝罗尼到瑞士度假,每天仍然背着画板到各地去写生。  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儿,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儿,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会说这儿不好,一会说那儿不时。  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又碰到昨天那三位妇女,那三个英国妇女看到了他,便朝他走过来,问他:  “先生,我们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