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朝九晚五,亦能浪迹天涯”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很多山东观众来说,“大冰”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主持的《阳光快车道》曾陪伴一代人成长。而现在大冰更广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畅销书作者。从2013年开始,大冰带着《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等一系列作品走进大众的视线,读者沉醉于其中故事的同时也吃惊地发现,原来除了主持人、畅销书作者,大冰还兼有油画画师、酒吧老板、民谣歌手、背包客等多重身份。读者在认识了大冰笔下一个个朋友的同时,也了解了他在平行世界中的多元生活。大冰为我们展示了“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这样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
  2013年,大冰出版他的第一部作品《他们最幸福》,此后《乖,摸摸头》和《阿弥陀佛么么哒》相继出版,位居各大电商图书畅销榜前列,销量破百万。虽然“半路出家”,大冰的作品却一直对读者有种“魔力”。
  与大冰的采访安排在下午两点,一见面便迎来一个十分有力的握手。他身穿一件深色T恤,戴着帽子,头发略长扎在脑后。寒暄之后,我们才知道,他还没有吃午饭,但当看到工作人员递来的一塑料袋包子时,还是有些惊讶,这也太简单了点儿吧,大冰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让他们帮忙买的,大老爷们吃个饭哪儿那么复杂,包子最好。”
  大冰第二天要去英国出差,我们随他乘电梯到酒店的咖啡厅时,聊起了他的行李,又是一次吃惊,由于常年在外,他的行李箱十分轻便,他指了指自己,“我特别抗冻,出门常穿身上这件T恤,脏了晚上洗洗晾一下就干了。除此之外,就带一件衬衫和一件厚外套。”同行的工作人员逗他,住在酒店方便,衣服可以拿给洗衣房洗一洗再熨一熨,大冰回:“酒店熨一件衣服一百多块,多贵啊!我不嘚瑟这个。”
  采访中,他让我们想喝什么“随便点”,当看到咖啡厅服务员端来的红茶和牛奶时,大冰好奇地指着一杯问:这是茶吗?当听完服务员“红茶都要配奶”的解释后,他吃着手中的包子,感慨一句“感觉好洋气”。
  眼前的大冰跟人们想象中的文艺青年相差甚远,他也从不把自己归为“文青”。大冰曾调侃自己是“文氓”,他认为,“氓”在古汉语里是“民”的意思,“文氓”就是代表有文艺情怀、文艺追求的普通人。“当读者就好,别当粉丝,喜欢书就好,没必要喜欢叔。”大冰说,“我懒得给任何人当什么狗屁偶像,书是书,人是人。别老说我跟你想象的不一样,我又不是按你的想象去活的。别老把你的道德上限等同于我的道德底线,你简简单单地只把我当个文氓就行。”
  今年,大冰在南极完成了他的新书《好吗好的》。选择去南极写作的理由看起来有些荒诞:“2016年1月5日,微醺,我发微博:想去往一个远在天边的地方,喝点儿烧酒,写点儿文章。2016年1月 6日,酒醒,我发微博:我说我想去往一个远在天边的地方,喝点儿烧酒,写点儿文章……结果一堆人留言说,有本事你去南极写下一本书啊……哈,南极是吗,好吗好的。”实际上,大冰在二十岁时就有过一个冰天雪地的南极梦,而正是网友的调侃唤起了他年少时的想法。
  “留言里戏谑声一片,有人怒斥:南极?装什么X啊!有人笑骂:看把你能耐的,你咋不上天。有人打赌:这条微博你肯定会删。也有懂我的读者留言:既然敢说,他肯定敢干,他还不止这样……更有爱我的读者深情留言:乖,摸摸头,记得带暖宝宝,别忘了穿秋裤。”当时接近年尾,大冰陪伴父母过完小年后,踏上了他的南极之行。启程的飞机上,大冰开始动笔。3月份,当破冰船停靠阿根廷乌斯怀压港时,大冰完成了他的南极之行,也给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画上了句号。
  《好吗好的》仍旧是一本江湖故事集,故事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真实的人物。一直以来,大冰笔下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都渗透着善意。大冰说,可能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他想写一些向阳的东西。“我觉得善意的东西很高贵,我愿意写它,就像飞虫的趋光性”。
  大冰在写第一本书之前曾列过一个写作计划,“按人名顺序将曾经和自己的人生轨迹有过交叉重叠的朋友们进行罗列,不知不觉在本子上写了七八页纸。”写下其中一些老友的故事,就构成了出版时的篇章。大冰把有如此丰富的故事素材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在平行世界中的多元生活,“我有很多不同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不同的朋友圈子,而非单一的朋友圈。我既不靠作家这个身份来安家立命,又不只靠主持人这个身份来养家糊口,也不是光靠歌手、画师、银匠或者其他身份,来维系我的整个人生。在不同的世界里面,我的经济都是非常独立的,我朋友圈子的构成也都是非常独立的,而且每个世界也不是只有一个朋友圈子,加在一块的话肯定是倍数于其他大部分人,我的故事当然就多了。”大冰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给自己造一个多元世界,每个世界里都有自己独立的工作、稳定的经济来源、独特的生活方式,有多少个平行世界就有多少个独立的朋友圈子,当然它们自己可能也有交织。这样大家同样活10年,你的10年是别人的double再double。大冰强调,自己笔下的故事不应被盲目复制、盲目学习,他们不是模具,只是一个参照,每个人需要自己去尝试,再选择自己脚下的人生。


大冰新书《好吗好的》,也是他江湖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多元生活:只讲平衡,不反体制
  大冰一直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的践行者。大学期间,学习风景油画专业的大冰曾利用寒暑假当流浪画师、流浪歌手挣学费。后来他开始在山东台上班,从剧务做起,再到美工、摄像师、现场导演、助理导演,一直做到主持人和制片人。1997年,大冰第一次做背包客,跟三十多个人一起去了敦煌。2000年初,他开始了在西南地区的生活,之后相继在拉萨、丽江开酒吧。这一过程中,大冰在不同生活模式的切换中游刃有余。由于综艺节目一般集中录制分阶段播出,当时大冰往往一次性录制小两个月的节目,录完跑回拉萨开酒吧,跑回边陲当银匠,跑去江湖当歌手……   然而大冰强调,自己只讲求多元生活的平衡,并不是反对体制,“我现在也在体制内,我从来没有辞过职,我还在山东台,我也在上班,只是把每年的工作安排好,不跟其他工作打架就行”。现在,大冰的微信群里有三个都是山东台工作的群,他领导了一个工作小组,每天都会抽出专门的时间看相关汇报,制定计划,推进进度等。“工作的频率和规律程度和打卡上班没什么区别,但又不是常规意义的坐班制,更多的是一个项目从申请到完成再到总结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再开展新项目的研发”。
  对于当下流行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冰从不鼓励,也向来反对盲目地辞职退学去流浪。他虽热爱旅行,但反对盲目拔高旅行,认为这个时代把旅行捧得太高,许多人受了误导,总以为走得越远越好,把穷游当人生,认为所有的美好都在远方,于是盲目辞职退学去流浪,盲目大多换来肥皂泡,许多人最终除了虚空什么也得不到。
  随着书的畅销,大冰受到越来越多年轻读者的追捧。而大冰一直告诫自己的读者:当读者就好,别当粉丝。大冰在书中写道:“别老是吆喝着要给我生孩子、生猴子、生包子、生袜子……打哭你信不信?”
  他的父母是高校教师,自己也有稳定的感情生活,但是书之外的事情,他似乎并不愿说太多,“都挺好的,大家放心。”大冰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一个说书人,不希望自身受到太多的关注,“我也不是什么文学家,连边都沾不上”。
  “大家愿意读我的书,我很感恩。我使劲对读者好,多做点回馈项目,也让书能够增点值。我保证故事的真实,让读者也喜欢这些故事,我写得也痛快,故事主人公的事迹也能够得到传播,这就够了”,他说,自己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也特别想避免被塑造成某种成功人士,“我只是个普通人,现在书卖的好一点了,可能很多人对我就有一点小小的关注,我的人生经历可能跟别人是有点区别,但没必要把这种区别放大。书的封面上印着我的很多身份,这都是真实的身份,只是为了佐证平行世界,多元生活,但这些身份跟放大这些身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没必要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我只是这些故事的说书人,重要的是这些书和书里面的这些故事”。
  应对质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关注大冰微博的人不难发现,爱讲江湖故事的大冰在生活中也有一副热心肠,经常“江湖救急”。读者有困难,在微博私信里跟大冰求助,他常常自掏腰包出手相助,“没那么高大上,就是碰着了,感觉是真的,而且正好在今天的范围之内,别人好像都没有你困难,那就帮你了”。大冰手机里仍然留着一位受助读者发给他的一条私信:我爸手术结束了,八个小时的手术很顺利,谢谢你,我是你的读者,你愿意帮助我我真的很幸运。



  逐渐地,来大冰微博求助的读者越来越多,大冰给自己规定每天挑选十个人以内,他坦言:我不能全拿出去,自己也得花,还得给我妈留点。他也说,不少找他寻求帮助的读者基本都是因为学费,“该帮的还是要帮,学费将来他们能还就还,还不了的话等若干年之后,你有能力了传递给下一个人就是了。这点钱对我来说也不是特别多,给的时候我心疼一下子,给完了也就给完了。吃了喝了也是那点钱,是不是?”
  大冰在微博上的“江湖救急”行为引来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负面声音,有网友质疑这一方式含有自我标榜和营销的成分。对此,大冰不愿多谈,也不想做过多的解释,“争它干嘛,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是我的信仰教给我的,天天隔空跟人吵架多没劲。这点我觉得我做得挺好,我还不记得我跟人隔空发生过什么大的争吵”。而在之后大冰送给记者的书上,也大方地写着“大冰的小屋免单三天。”
  采访结束后,大冰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为其打抱不平,她告诉我们,之前在一次签售会上有读者跟大冰求助,看他确实困难,大冰给对方转了五千,“他做了很多,侠肝义胆,不明白有些什么都没有做的人,为什么反过来还要攻击他?”
  采访结束后的第二天,大冰飞往伦敦,开始他新的一轮“百城百校”活动。至于为什么选择伦敦,大冰解释道:留学生属于“边远穷少地区”,因为运输问题,现在当地还买不了自己的新书。但他们一两年前就买过自己曾出版的书,那些书值得去给他们签签字。“我现在的稿费付得起来回的机票,而且现在这个季节那边的住宿也便宜”,他说“人常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你我书聚一场,仿如共舟,你读过我几本书,咱们就一起坐过几次船。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疼痛比苍白好,愿大家知行合一,愿大家都心安。”
  Q:《好吗好的》与之前几部作品都是故事集,它们有什么不同?
  A:《好吗好的》是 《乖,摸摸头》和《阿弥陀佛么么哒》的继续,也是“江湖三部曲”的收官。许多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许多上两本没来得及说明白的东西,都在这部收官之作里了。
  《好吗好的》这本书之所以写得这么厚,是因为它比前面几本书多了大量的表述,我是第一人称写作,对我这个个体想法和我写过所有类型的故事做一个鸟瞰式的集中表述。《乖,摸摸头》、《他们最幸福》等书是早期的作品,那时候只是单纯在讲故事,很多价值体系包括生活方式的渗入是少的,因为不敢。书卖得不好了,都没有人读你了,你还讲什么道理?但越往后的话,因为有这个基础在这摆着,可以把这些东西往里面融了。
  Q:《好吗好的》是“江湖三部曲”的终结篇,以后不打算写江湖故事了吗?
  A:“江湖三部曲系列”的终结不是江湖故事的终结。这三部曲基本上都是短篇构成的,接下来再写的话,我也得追求点提升,得写点中长篇。写中长篇如果还把它归为上一个系列的话,在认知上肯定会给大家造成一些门槛和障碍,读惯了短篇的话,你抱着读短篇的心态来读中篇或长篇的话,你的阅读体验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就另开一个系列。   Q:你有做影视剧改编的打算,近期有具体的计划吗?
  A:近期没有,因为近期没钱,我也不认识那样的土豪朋友去给我投。等回头有了再说,这会儿我还挺乐意去做的,说不定将来不乐意了,不乐意就不干。
  Q:你常说自己是“野生作家”,怎么理解“野生”?
  A:首先,野生是指我所讲的故事,这种方式是一种田野调查;第二,野生区别于家养,更自由一些,没有那么多约束,野生的生命力更强一些。
  Q:可能有人认为你几部作品的语言风格都很“糙”,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A:这个问题我回答就一句,我记得沈从文先生有过一句话:做到贴着人物来写。不论是文雅,还是粗俗,贴着人物来写就是好的。在文章里我不可能用文绉绉的书面语言来描述一个奋斗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码头工人,展现他的性格吧。
  Q:你一直在做“百城百校畅聊会”这样一个读者交流活动,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方式?
  A:规避掉中间环节而已。书写完了的话,每个人的阅读理解肯定是和作者本身想法有一定的出入,如果有人愿意和读者进行一个交流的话,我觉得还是更直接一些好。再者,我们搞了几年“百城百校畅聊会”,加在一块400多场,它其实是一次漫长的售后服务,不能算签售会。有很多人买完了书之后,他可能希望见见作者,希望作者签个名,和作者握下手,跟我的人生当中有过那么一次接触。所以我们大量签的都是一两年前的老书,而不是促销新书。
  Q:你平时喜欢阅读一些什么类型的书?
  A:比较杂,历史类、哲学类、数学类……我平时出门纸质书带的不多,但我包里有五个阅读器:kindle的,当当的,掌阅的……不同的阅读器里是不同类型的书,相当于随身带了几百本书。
  Q:可以选择的书那么多,有没有在某个状态下或者某个路程中会更倾向于读特定类别的?
  A:因为太多的时间是在赶路,赶路的过程中可能愿意看看书,要不就写点东西,但都不是无聊或者为了打发时间。也没有特定的类别,但有几类书我是不看的,第一是旅行文学,因为我觉得很多旅行的价值观是我不认可的,我不认可、也不接触和我价值观没办法和平相处的人或事物。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很多东西都和我价值观不相符,尤其是类似于“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有这种倾向的书我是打死也不会去看的。
  Q:有没有自己心中的文字英雄?
  A:每个时期是不一样的,近一年最喜欢严歌苓。这一年我把严歌苓老师所有的作品重新看了,这是我第四遍看。全部看完了之后对她写作的路数,包括很多东西都彻底了解了,非常喜欢。没有最喜欢哪一部作品,但个人感觉她早期有几部还是没法跟现在比的,现在的是特别好。
  Q:作为野生作家,你怎么看 “纯文学”?
  A:我不认为纯文学这个概念成立。什么叫纯呢?这个纯的出发点是什么?它的界定方式是什么?怎么就叫纯文学了?纯文学是一个伪概念,是一种自娱文化、圈子文化营造出来的产物。《红楼梦》是纯文学吗?《三言二拍》算不算纯文学?如果说纯文学的话,那曾经认可又否定的,包括巴金,那是纯文学吗?还是圈子里面评出来的,获过这个奖那个奖的就是纯文学?我不认可这个概念,我也不指望靠作家这个身份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所以我自称野生作家,规避一下纯文学的概念,规避一下圈子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学,只要跟人性相关的文字表达,解读人性、建构人性、升华人性、抛弃人性都可以称之为文学。怎么就纯了呢?把人性写复杂了就纯了?一味地批判就是纯了?光写阴暗面就是纯了?这些东西是不对的。为什么大家现在阅读习惯不好?有些所谓的纯文学作家给读者设置了很多阅读门槛,让太多本可以很轻松就培养起阅读兴趣的年轻人在接触完他们的书后,读不懂,就被吓住了、不敢读书了。我不喜欢纯文学这个概念。
其他文献
之前看过一组美容院的照片,妇女们像是进入到了一个生产线当中,每个人有秩序地并排坐着,穿着统一的浴袍,头上顶着相同的罩子——那罩子便是火炉,妇女们在集体烫头。也有妇女并排坐在桌子前面,每一张桌子上都有一面镜子,大家被教育用科学的方法按摩自己的脸。  虽然是黑白照片,因为年代久远散发着历史的趣味,每个女人的脸上都油光锃亮的,眼睛里更是充满了好奇和不好意思。后来,我了解到那是赫莲娜的美容沙龙,也是世界上
期刊
2017春夏系列,极光红就用强有力的自身优势博得了更高关注。  2017春夏极光红就以光速引爆了看客们的眼球,因为无论周围是什么环境,它总能突出重围让你第一眼就能看到它。  Miumiu2017春夏系列以“夏日俱乐部”为主题,整场秀的设计中充斥着复古元素,极光红的几个造型为整个系列增添优雅气息。设计上参考复古的比基尼海报女郎,其中俏皮的立体的形态泳帽成为整个系列亮点,甜美的60年代花朵印花和几何纹
期刊
近日,米兰专属俱乐部Armani/Privé经过整体重装后重新开幕,在这里人们可在饭后进行社交活动、跳舞或听音乐。重装后的俱乐部,空间更大同时功能也更为多样,带来丰富且热情的体验。占地面积为640平方米的区域,包含一个带中央酒吧和舞池的休息室,以及一个较为私密的酒吧区域。此俱乐部设计能容纳500位宾客。在舞池区配备了30张桌子和 120个座椅。  Armani/Privé 专注为宾客营造一种令人惊
期刊
北京奥运会那年开门揖客后,坐落在CBD正中核心位置的柏悦酒店就逐渐取代了建国门使馆区瑞吉酒店的位置,成为好莱坞大咖们莅临北京宣传新片跑通告的首选地。但饶是如此,三天之内前后脚地接待两位好莱坞重量级大导,恐怕还是头一遭:11月6号,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李安空降北京,上午悠唐国际“3D、4K、120帧”媒体首映礼,午后便在这里同大家say Hi,“欢迎你们去影院观看我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8号
期刊
表壳原型基于建筑线条  建筑与时计的设计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日晷与时计的关系,日晷与各种建筑结合在一起,尤其是需要日光的照射时计,所以晷盘被设计为圆型,类似表盘一般。从此,手表的基础形状为圆形。  你们所见到的国外各地大教堂上的拱形的穹顶,各式建筑结构,同日晷一样成为了众多手表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来源。如何欣赏建筑元素被应用在手表中,其中最大看点当属表壳外圈的设计,采用不同样式的立体构图,不同的线条,8边
期刊
2001年11月16日,“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美国公映,距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五年。2011年《死亡圣器(下)》终结之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与人们暂别。而就在今年十月中旬,J.K.罗琳入驻微博并和中国的粉丝打招呼:“准备好探索一个崭新的魔法世界了吗?”像是一道咒语,将沉睡已久的巫师、麻瓜以及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回忆唤醒。加上已经出版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和即将上
期刊
自《一步之遥》后,姜文这两年与公众隔得有点遥远。论及曝光机会,除了前年以电影展评委会主席身份亮相第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便是去年参演好莱坞史诗巨片《星球大战》 “外传”《侠盗一号》了。喜欢他的影迷都在期待“民国三部曲”之《侠隐》的收官之作,然而不期然的是,姜文本人以及他的言论依旧有着搅动中国舆情话题场域的巨大能量——事实的确如此,《侠盗一号》北京媒体见面会当日,姜文接受本刊及同业媒体圆桌访
期刊
立冬之后,肌肤和头发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雾霾和干燥。雾霾中混合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会穿透皮肤角质层,直接影响皮肤活性细胞和黑色素形成细胞,导致皮肤老化和色素沉着,氧化皮肤引起皮肤炎症。干燥的天气,头发长得越来越慢并且越来越毛躁,分叉越来越多,PM颗粒物也会对头发和头皮产生影响,我们要保护的又岂止是面部肌肤!干枯的冬天来临,这不是护肤和护发的“世界末日”,在春天来临之前,我们要
期刊
Q:崔哥您觉得,希拉里和特朗普,谁更具备当总统的资格?  A:当然是希拉里。这个女人从中学起的每一步都瞄着总统规划的:高中读贵族维斯里女校,大学读耶鲁,专业是法律;在美国是人就知道Yale Law 是总统的摇篮,老布什,小布什,福特和克林顿都是耶鲁法学毕业的。青春期又搞了克林顿,自己当了8年第一夫人,接着又干了参议员和国务卿,总之除了总统,没她可干的活了。她要是不当总统,地球正反面的人民都觉得天理
期刊
十一假期刚结束,1994年生的沈辰就递交辞呈,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老板接的项目太没谱,啥都不懂还整天瞎指挥”,沈辰学动画出身,刚在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干了3个月视频剪辑。赶在转正之前,却选择了逃离:“先休息一段时间再找工作。”  随着90后逐渐成为职场新人主力,关于这个年轻群体的讨论也愈演愈烈。一方面,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看中他们有创意有勇气,纷纷打出“非90后不招”的口号;另一方面,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