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毅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5130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生于杭州
  1995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光绪朝在晚清社会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折件内容方面,该朝的一些规定在以往各朝的基础上又得以强化与提升,进而完善奏折制度。光绪朝折件内容,据《清德宗实录》可见,有一定的变化特点,种变化必然与光绪朝政治需要相一致。光绪朝奏折使用者大体范围定型于前朝。在光绪朝折件处理过程中,执政者很特殊,除了无实权的光绪帝之外,还有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所以存在皇帝与皇太后批阅奏折两种形式。光绪朝不仅在折件内容、进折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对山西晋南地区33所高级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经费状况、设备资源配置、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实验员配备及实验室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对当前高中生物实验设置情况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调查 对策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广泛参加的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探讨了有效的应试技巧,以及如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 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 应试技巧 听力理解能力    一、应试技巧    无论是日常交际,还是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都要求我们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根据外语教学法专家W.M.Rivers和M.S.Temperply统计,人们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有45
摘要: 本文从建造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两方面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 师生关系英语课堂教学积极情感态度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含五个方面: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情
摘 要: EPS作为一种可靠的绿色应急供电电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对它的研究也愈加深入。本文针对传统的EPS充电电路与逆变电路分开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PWM整流器的EPS电源,使两者合为一体,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PWM整流器 EPS应急电源 工作原理    1.引言  GB50045—95(2001年版)规定:“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
在筹办“和而不同·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序列展和第八届中国雕刻艺术节的同时,“2007泛雕塑艺术展”的运作也同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个“泛雕塑艺术展”得到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诸位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在2007年5月底的一个周末,本刊记者就某些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兴国先生。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陈秘书长,您好!听说您刚刚出差回来,我们就马上赶过来
[摘 要]《黑孩子》既是理查德·赖特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描写了他少年时代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赖特在少年时代对种族、肤色、黑人与白人的社会地位及宗教产生了种种困惑,他一直渴望摆脱种族歧视并开始新的生活。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他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的内容给了他启发,从而顿悟。此后,他前往北方去寻求自己的梦想,这标志着他成长了起来。  [关键词]种族冲突;困惑;顿悟;觉醒;成长 
在我国的艺术发展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许没有哪一种艺术作品产生的模式能与一年一度的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的院校毕业生的作品相比,也没有哪一种在这么短州间内集中产生的艺术规模能与之抗衡。毕业生作品以其规模之庞大,涉及院校2众,传播范围之广,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因为就雕塑艺术的发展来看,这种学院雕塑教育代表了当代雕塑教育的总体水平,院校毕业生作品反映了最年轻的雕塑艺术家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最初的多样
[摘 要]在艺术史上,自主性艺术与非自主性艺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这种艺术审美观念的变迁,传统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体现为不同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自主性艺术;非自主性艺术;传统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4-0138-02    惊颤使后现代艺术呈现出与传统
摘要: 本文梳理了等值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认为等值理论的精髓在于其“标准的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因其意象的不确定性而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文学作品的模糊性在翻译中不应显化,而应通过保留其模糊性使译语读者和原文读者能得到同样的美的感受。本文通过鲁迅小说《呐喊》中具体例子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标准的模糊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得出“标准的模糊性”是指导文学翻译的理论依据之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