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做人要具体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一个人当朋友,那就去帮人家做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情吧。落到实处地出一份力帮一个忙,那才算是一个具体的印记。当你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被人铭记于心时,这个朋友才算是交得稳稳当当。
  当周迅与高圣远的喜讯传出时,得到了无数人的祝福。李静直抒胸臆说“我喜欢周迅”,董洁称“自己最欣赏、最合得来的是周迅”,朴树称赞周迅“是个特好的心灵沟通者”,黄觉说“过去跟周迅是朋友,现在我们是知己”,刘涛则说“在国内只喜欢周迅”,刘若英说“周迅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那么,周迅的好人缘是怎样炼成的呢?
  从不把忙挂在嘴上
  几乎所有的朋友都说与周迅通话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问她忙不忙,她的回答一定是:不忙。
  身为公众人物,时间值钱得很,大家其实都很忙,哪怕不忙的时候也会装忙,似乎在这个圈子里闲是一种丢人的状态。周迅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她总是标榜自己很闲。
  周迅跟李静的老公黄小茂是朋友,没啥工作上的关系,偶尔约在一起见面,也不聊什么正儿八经的事情,就是喝茶闲扯发呆。李静也经常参加,她发现周迅是那种喜欢没事儿揽事儿的性格。
  有个朋友有习惯性流鼻血的毛病,看了很多医生都没办法根治。一个老中医给开了个偏方——找一根用于穿牛鼻子的木头,也就是牛栓,用这东西煮水喝或许有效。周迅说自己这两天没啥事,可以去帮忙找找。第二天,她开车绕着北京郊区兜了一圈,跑了200多公里,最后在房山找到了这味治病的“药材”。
  朋友们只要有啥事儿需要找帮手,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找周迅:联系医院的、找房子的、车子打不着需要送电的、抛锚在三环线上需要送油的、饭馆吃饭忘带钱包的……周迅从不推三推四,总是第一时间赶去救场。有一年她过生日,朋友们凑份子给她做了一块匾,上边是金箔打造的8个大字“有求必应、救苦救难。”
  周迅接电话一点儿也不委婉,一般来说,电话接通后人家都会先问你在干什么,忙不忙之类的。周迅的回答干脆利落——不忙。李静觉得,这样接电话实在有点犯傻,因为很容易引事上身。周迅说,只要打来电话的是她划归为朋友范畴的人,这就是她应该给予的答复。
  周迅说,她刚开始出名的时候,失去了不少朋友,因为那时真的很忙,合约工作多,几个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偶尔给她打电话,她也如实回答:忙啊,最近事儿真多。听到她这么说,对方一般都会很礼貌地寒暄几句,然后挂断电话。
  后来她才知道,有好几个她想参加的朋友聚会都错过了。问人家为什么没有通知她,人家说给她打过电话,但是她很忙,所以邀请的话就没说出口。于是,她就这样被慢慢排除在了圈外。
  周迅说,朋友们这么做其实也无可厚非。得到“忙”这个回答后,如果你是真忙,人家会善解人意地不打扰你;如果是假忙,人家也会知趣地将其视为推脱的托辞。
  周迅从那时就决定:只要是朋友联系她,她绝不将忙这个词挂在嘴上。
  大包大揽是本色
  周迅曾经很喜欢范晓萱的歌,后来通过朋友介绍,二人认识。虽然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北京,但她们一直保持联系,都将对方视为好友。
  有一次范晓萱临时来北京做商业代言,打电话问周迅有没有空,想约她晚上7点一起吃饭。周迅一口答应了,但那晚她必须参加一个好朋友的生日聚会,两份邀请直接撞车。
  她6点钟赶到生日聚会的酒店,送上礼物,跟“寿星”聊得眉开眼笑。6点半,菜还没上,她贴着“寿星”的耳朵告罪,说还有个朋友等着自己,改天再专门请她吃饭。7点钟,她准时赶到与范晓萱约好的餐厅,坐定后呼出一口长气。虽然有点儿狼狈与匆忙,但是为了朋友,累点儿也是应该的。
  范晓萱的爱好很独特,喜欢一些传统的老东西:千层底的布鞋、复古的小礼帽、绸布衫……她问周迅有没有时间陪她去淘这些东西,周迅自然是有求必应。二人进出于内联升、盛锡福、马聚源、瑞蚨祥……穿的东西大肆采购后,她们又开始逛吃的地方:六必居、便宜坊、东来顺、砂锅居、都一处、天福号……范晓萱在北京呆了3天,周迅全陪3天。
  范晓萱转道去云南,打算从那边直接回台湾。结果没过几天,周迅接到范晓萱的电话,让她赶紧去机场。赶到后,她才知道范晓萱在云南淘了一个硕大的彩绘大花盆,想着周迅应该喜欢,就选了一张在北京联程中转的机票,绕了一圈给周迅送了过来。
  大花盆不是什么真品,老板按清朝的东西开价,范晓萱按普通工艺品的价格买下,价钱并不高,但很漂亮,分量尤其足。周迅费了很大劲儿将它搬回家,摆在洗手间里,里面搁上几颗鹅卵石,放了几枚水仙鳞茎,过了十天半个月就抽出了青翠的长叶。
  范晓萱在台湾小巨蛋开演唱会,提前买好往返机票寄过来邀请周迅去观看。现场唱到一半,她突然告诉大家今天来了个自己觉得最重要的朋友,然后请周迅上台。观众周迅于是成了嘉宾周迅,虽然猝不及防,但那种满足感却是扎扎实实的。
  周迅的好朋友都说,对待朋友,她有点舍命相陪、伤身体不伤感情的范儿。刘若英跟周迅是因为工作关系变成朋友的。刘若英喜欢西藏,一次她提起想约几个朋友从北京自驾去珠峰大本营,可惜大家都忙,虽心向往之,但无法成行。周迅显露了大包大揽的本色,一通电话几个饭局后,三下五除二就敲定了人选、配置、出行时间。
  一周后,一行3辆车的车队驶出北京直奔西藏。刘若英得偿所愿,周迅则得偿所病,她有哮喘,越到高海拔的地方越呼吸困难。进入西藏地界后,她就几乎没有离开过氧气袋,大把的红景天当饭吃,红细胞依然不给力。朋友们都劝她先从拉萨飞回北京,她却固执地非要跟着大部队,硬是抵达了珠峰大本营。
  一声召唤,马上出发
  最让刘若英难忘的是,在她与先生钟小江在北京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领证的那天,因为主演的话剧当天公演,所以连请大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周迅越厨代庖地站了出来,将一帮朋友请到一家涮羊肉馆,点好菜等着刘若英晚上8点演出结束后赶来。开席时已近9点,刘若英端起酒杯的第一句话是:我嫁人,周迅请客!
  周迅最好的朋友叫沈畅,在《我爱我家》中饰演小保姆一角。两人是患难之交,19岁就相识,一直都在演艺圈磨砺、拼搏。当年都是小人物,如今在知名度上二人有了差距,但她们的关系毫无裂隙。
  周迅很少买首饰,绝大多数首饰都是沈畅按照国际流行款DIY出来送给她的:从胸针到项链到耳环到戒指。她经常戴着这些成本并不高的礼物参加发布会走红毯,还会将那些特写照片发给沈畅。
  两年前,作为美籍华裔的高圣远来到北京发展,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是,工作开展起来非常不顺利。周迅及时出现,帮助他打开了局面。除了工作上的事情离不开周迅的帮忙外,私事也总有周迅效力,诸如用国际驾照申领中国驾照、在北京购买免税车辆……这些事情在周迅的指点下完成得漂漂亮亮,让他省钱省力还省心。
  一开始,高圣远客气地称周迅为“周小姐”,后来跟好朋友们一起称她“周公子”,再接着又变成了“迅哥儿”。他说,很少有女人能像周迅这般充满男儿义气,这种能当哥们儿的异性朋友,实在是珍稀资源。
  一来二去,迅哥儿变成了他的女朋友,但是周迅陪他的时候依然不多,倒不是因为工作忙,而是因为朋友多。她还是那个接起电话从不说忙、朋友一声召唤就马上出发的周迅。
  周迅说,这些年她一直声称自己有空、很闲、不忙,觉得生活也就一直充满着惊喜,老朋友们不曾失去,新朋友接踵而来。虽然会给她带来很多事情,但是能够忙得开心、忙得心甘情愿、忙得被人肯定、忙得被人爱,比起茕茕孑立地呆在家里,充实多了!
  就像舒婷的诗:不是一切呼唤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付出都没有补偿,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感情要浪漫,做人要具体,这便是周迅好人缘的经验之谈!
  【经作者授权,本刊严正声明:本文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 尼尼威
其他文献
天阴沉着,冷风嗖嗖,像要下雪。  吕大爷和吕奶奶坐在县城肯德基分店里,隔着明净的玻璃不断地朝外张望。他们这样的等待已经不是一次了——第一次是公园的大门口,后来是超市、饭店、娱乐城……  吕大爷原是县城一家大企业的老总,退休后,回到乡下老家居住,把两室一厅的新房让给了儿子一家。  老儿大孙子,爷奶命根子。见不到可爱的孙子,吕大爷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可是,孙子要上幼儿园,白天见不到孩子,逢年过节时
期刊
改变一下航向,逆风就变成了顺风。——巴菲特  1.我们激流勇进,将过去的苦难转变为今天的平静。2.假如你想要的是空谈,问男人;假如你想有些作为,问女人。3.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撒切尔夫人  最悲惨的不是人世的不自由,而是人们忘却了他们的自由。  ——米兰·昆德拉 
期刊
一个人在乡间小路上看见农夫犁地的马上有很大的牛蝇,那只虻叮咬那匹马,于是他想把牛蝇赶走。当他举起手来时,农夫制止了他:“不要赶走它。因为有这只虻,这匹老马才不停地动。很多时候,往往是这些带给你烦恼和不幸的人、事情才能促使你不断提高、进步!  ——这就是所谓马蝇效应,有时,真要感谢你的敌人  年轻时最讨厌别人讲大道理,认为自己都懂。后来阅历渐增,才发现自己只是认识组成道理的汉字,并不懂道理。人生好比
期刊
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就是可以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爱你的人,就是那个你可以不洗脸、不梳头、不化妆见到的那个人。  ——三毛  走在熟悉的路上,往往会忽略了细微之处不可多得的美丽;而走在陌生的路上,却又会因为迷恋途中的景致而耽误了行程。身边的人每天都在为自己默默付出,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刚认识的
期刊
一  离婚时,前夫说,房子是我奶奶的,不能给你。我说,行。他又说,家里的钱也就是我公司里的那些产品,你要它也没用。我说,好。他说,我家三代单传,小帅得跟我。我拍案:不行!  晚上,我去接小帅放学,第一次在路上没对他指手画脚。“妈,你怎么不教训我?”我不语,那晚破格请他吃了肯德基,去淘气宝宝疯狂到打烊。回家,洗澡,安置他睡下。帮他掖被时,他突然拽住我的手:“妈,我跟你。”我正感慨这一晚上的慈母没白装
期刊
让身边的人喜欢你:1.少在别人面前抱怨“无聊”,你越说无聊,别人越觉得你无聊。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淳朴。3.与别人交谈时,笑容是杀伤性最强的一种秘密武器。4.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5.自己一定要喜欢自己。  ——如何受欢迎  人生的十大难处:1.最难改变的是习惯;2.最难提高的是素质;3.最难把握的是机遇;4.最难控制的是情绪;5.最难处理的是关系;6.最难平衡的是
期刊
难得周末有空闲,我带女儿上街,给她买了很多的零食、玩具、学习用品。  女儿突然说想吃烤鸭。我随意找了一家烤鸭店:“请问烤鸭多少钱一斤?”卖烤鸭的大娘回答:“12元。”我脑海里很迅速地闪过老婆平时买菜时砍价的场景,问:“10元,卖吗?”那大娘看看我,又看看一旁直盯着烤鸭的女儿,说:“可以,你挑一只吧。”  我不知道烤鸭到底是多少钱一斤才合理,但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价给高了,我被“宰”了。唉,谁叫我不多
期刊
邵洵美是谁,很多人大概想不起来。可是我若说起《围城》中的赵辛楣,相信大家不陌生。这是民国时期上海文坛的一段公案——当年钱钟书先生《围城》发表时,就有人直指邵洵美就是书中人物赵辛楣的原型。  钱锺书跟邵洵美比较熟,将朋友的影子写入小说是钱锺书的惯伎。谁是谁非,时过境迁,笔者不愿再澄清。  邵洵美是何许人?他出身名门,游学欧美,酷爱文学,其交游者有徐志摩、郁达夫、林语堂、沈从文、刘海粟、梁宗岱、张道藩
期刊
我自幼家贫,有一个生病的哥哥长年住在医院里,到我28岁时家里仍很穷。我觉得我可以到38岁时再结婚,却不能不在28岁时以自己的方式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老父亲、老母亲我总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总认为28岁了才开始报答他们(也不过就是每月寄给他们20元钱)实在是太晚了,方式也太简单了……  我在期待中由28岁到32岁,但奇迹并没有发生,“姻缘”也没到来。我依然行为检束,单身汉生活中没半点儿浪漫色彩。 
期刊
作为《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之所以能弄出这种以吃为主题的纪录片,跟陈晓卿的个人爱好不无关系——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有个外号叫美食雷达。他手机里存着京城几百家餐厅的行车路线和订餐电话,全国各地的特色和世界各国的招牌菜,他也全都了然于胸。  不过,那是以前。如今他在外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导演这份工作外,他还有个第二职业——厨子。  存款全是餐饮储备金  陈晓卿是安徽灵璧人,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央视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