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琅琅读书声溢满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ioop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感悟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因此如何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如何做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朗读水平,是我们工作中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语文教参上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里的第一项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似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文字,已经固定在我们的头脑中了,熟悉的甚至不会去多想、多问了。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就是这样简单熟悉的文字里确蕴涵了大道理。“正确”是读流利的基础,没有正确哪来的流利呢,而只有流利了才能读出情感。在日常教学中紧紧地抓住这一课标要求,根据一二年级的孩子的特点我们尝试了从下面几方面入手,逐一落实到教学中去。
  一、读正确
  在这方面我扎扎实实地从每一篇课文做起。在我们明确要求,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孩子在读课文时已经习惯做到四步走。第一步初读课文,找出特殊字音的字。例如多音字、平舌翘舌字以及与自己平时发音习惯不同的字音等。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读不熟的字。第二步再读课文,把自己画出的重点字反复读几遍。第三步反复读,把刚才的易读错的字放回到语境中把课文读正确。第四步比读,比一比同桌之间你读我听,你听我读。看看谁读得最正确,做到了不丢字、不加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这个看似简单的读正确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孩子们来说做起来还真有些难度,丢字、加字、重复、颠倒是他们的常事,所以在训练之初进度比较缓慢,纠正起来耗时不少。有时,我也会心疼这一节课就在这不停的训练、纠正中度过,但无论怎样,我都坚持了下来,还好经过我这样长期的、持续性的训练,孩子们的这一能力基本形成,养成了朗读的好习惯。
  二、读流利
  流利,就要从容不迫地读,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也不能一口气地连读下去,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不断读,不读破词句;流利地读绝不是快读,而是要求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按自然节奏去读,接近说话的速度或稍慢。根据以上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关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往往是学生们容易忽略的部分,但标点却在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设计了很有意思的环节。即出示这样一段没有标点的文字: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请学生自主加标点,结果发现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同。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充分的认识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关注标点了。
  (二)注意朗读时的停顿
  低年级孩子的朗读特点就是唱读,尤其在集体读时表现的更加明显。在认识到标点符号的基础上,教会孩子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在朗读时要适当的停顿。这样的文章听起来轻松有节奏。当然,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长期的训练。在时间久了,孩子们会自觉的有了在朗读时适当停顿的意识。
  (三)能流利的朗读长句子
  为了让小学生读正确,先应教会学生读长句,特别是用了修辞手法的长句。例如,“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像这样的句子,孩子们读起来有些困难,要领孩子们反复训练,培养语感,进而才能够自然流利的朗读。
  三、有感情朗读
  有感情朗读,要读出文章的“味”;有感情朗读,要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有感情朗读,要读出文字里流露出的浓浓情意。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
  (一)情境创设
  这一方法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利用情境的创设把孩子迅速带到情境中去,这样更加有效的理解文本,让文字的温度在情境中与孩子们的情感体验相融合。例如: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给学生播放了美丽的海滨风光,看到那栩栩如生的珊瑚,威武的大虾,可爱的小鱼等。这样的画面走进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孩子们也会把这种情感带到文字中去,读起文章来也就自然而然了。
  (二)分角色朗读
  低年级的课文有很多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系列的文章,我就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根据角色特点选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加上老师的适当解读,孩子们很容易走进人物角色,读出自己的情感。
  (三)赛读
  比赛读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种方式。我们定期的选一篇典型的文章进行布置,来一次朗读比赛,并有评比。孩子们天生的竞争意识很容易被激发,在投入的情感带动下,小组成员们都纷纷研究、试读,并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比赛,其效果显而易见了。
  四、诗歌辅助
  人们都说诗歌是距离我们心灵最近的一种文体,是最容易激发情感,最容易理解接受的文体。所以我每周用一首生动的儿童诗开启孩子们的学习。诗歌简单易懂,孩子们读起来相对轻松,也很容易表达出他们的情感。文字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种可以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用文字写诗则是孩子们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通过写,把他们自己内心的情绪跃然于笔端。这对孩子们的朗读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实施,孩子们现在具有较浓的朗读兴趣,并有一定的语感,基本具备了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同时,孩子们也爱上了诗歌,能主动去读诗、写诗了,虽然语言稚嫩但却美好。
  (责任编辑:王 伟)
其他文献
(信阳市息县教体局教研室,河南信阳46430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第九册)一文,作者肖复兴写到叶老修改他的作文,是这样描写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每次读到这段话,我的心里总是隐隐的作痛,我们修改学生的习作切不可这样做,不可以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遍体鳞
摘 要:本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手机端和超星直播客户端,探索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模式的流程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服装专业  一、“一平两端、双步混动”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在线教学的互动优势及在线教学模式灵活的优势,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手机App端和直播客户端两个端口,探索实践课前异步在线自学,课中同步
谈起中职生的德育问题,恐怕每一位中职校长都要道一句:“难啊!”“现在很多学校德育方法可以概括成这么三条:大张旗鼓的宣传、声势浩大的活动、兴师动众的检查。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较差。”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邗江中专)副校长倪福疆如是说。  为了寻找更加有效的德育途径,邗江中专从2008年开始尝试15分钟校本微型德育课程,以德育渗透为中心,以生活案例为情境,以活动体验为形式,设计系列课程
一、教学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是《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空气性质的内容,基于“做中学”理念,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在合作中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在讨论中依据事实做出合乎实际的推论,并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结构看,属于“问题——探究”式的课堂结构;从能力看,学生根据猜测设计并遴选相应的验证实验,搜集实证资料,归纳概括实验现象,促进已有科学经验的意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创设各种情境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本无可厚非,但“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时不难发现,在教学中我们会为“情境”而“情境”,那些虚伪的、繁琐的、不真实的情境,没有达到我们预设的效果,没有真正地实现为教学目标服务。这些“情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多余”的“摆设”。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追寻真实的、自然的、简约的、丰富的情境,变英语情境教学中的“负效”为“有效”呢?  一、追寻
前几日参加校际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课十余节,其中白蓉老师执教的《一起找秋天》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似一坛陈年老酒,越回味越觉其味醇香、久远。  《一起找秋天》是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画面生动,内容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极易激发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欲望。白老师通过带领孩子们感知秋天、找秋天、画秋天、赞美秋天,来感受秋天带给人们的快乐,培养
摘 要:东胜小学前瞻性地把握教育脉搏,以“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以“注重母语、强化外语、探索教育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将写字教学作为特色办学项目深入实施。早在2010年学校就以“一手好字成就孩子一生”为战略出发点,率先在全市创办了首家翰墨书香校园,以书写和诵读为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文化。  关键词:母语;写字教学;校本教材  作为一所人文历史渊源深厚的学校,东胜小学见证了过去的沧桑和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关键词:语文;培养;诗意  “诗意”词典里的解释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不禁让人想起
(沙河市体育街第三小学,河北沙河05410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3-例5。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喜欢《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西游记》的故事。  电脑出示《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师徒三人图片。    二、谁挑着担,谁牵着马    师:
“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这是当下小语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要“用课文来教语文”。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长期以来,用课文来教语文还停留在对语文课程的理性认识层面,“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令人遗憾。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呢?吴教授指出:教课文的主要特征是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以文本的深人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课堂表现为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