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以来,榆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现代化为主线,以统筹“三化”发展为核心,着力加大投资扩内需、转变方式调结构、建好城市提品味、改善民生促和谐,使榆树县域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经济、民生、环境互促共进、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连续六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八年夺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市冠军,县域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五名。
——强化基础、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做强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整合各种可利用的项目和资金,集中向农业生产倾斜,形成了强大的政策推力,使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共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5亿元,加快了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和标准化进程。形成了较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建设476台(套)指针式喷灌圈,使473万亩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落实农机补贴3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6523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了83.49亿斤,比去年增产33.9%。园艺类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4.6万公顷以上。其中,棚膜蔬菜产业发展到4.6万亩,国家级棚膜蔬菜标准园区8个、省级扶持园区15个,县级标准园区56个。形成了30大类110个品种,20多万吨的冬春季蔬菜生产能力和近百万吨的年商品量。从生产机械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入手,加大现代牧业小区建设力度,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763个,畜牧业总产值实现66.5亿元,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30%。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12.1万亩,榆树大米地理标志商标产地监测面积达90万亩,三品产地监测面积达100万亩,农产品无公害认证总量达到99个,产地认定31个,绿色食品企业6个。共有24户企业(单位或合作组织)通过了“三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市“三品”产品实现增收2.8亿元。
加大组织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破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对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束缚,在土地托管规模经营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通过在信贷投放、税收减免、基础建设以及规范运营、法律援助等方面进行扶持和指导,榆树农机、棚膜蔬菜等专业种养合作组织发展到780个,5公顷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1万户,种植面积8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5.1%。涌现出了绿色蔬菜、五棵树田丰农机等一批带动能力强、效益好的农民合作组织,有力推动了榆树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
——生态发展、规模发展、提升品味,做大特色产品加工业
榆树市作为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以农产品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生态发展为主导,以五棵树长春经济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作为招商主体,紧紧盯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企业集团等大型战略投资者,通过领导分工包项目,安排专人盯项目,积极叩门谈项目等方式,着力引进科技含量、产出效益、拉动系数“三高”和污染、能耗、资源占用率“三低”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目前,落户“两区”投资超亿元的企业达到32家,其中世界500强6家、国内500强8家、全国民营百强2家、全国酒类百强2家。荷兰帝斯曼集团、中粮集团、泰国正大集团、通威集团、四海集团、锦丰集团、京粮集团、金六福集团以及吉林诺亚公司等世界500强和国家重点前沿科技型企业纷纷落户榆树,基本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玉米化工、白酒酿造、畜禽加工、机械制造、节能建材”六大系列的加工产业集群。大中型企业共吸纳劳动力近万人,带动劳动力由农民向“蓝领”的转变。企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深度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能量。
科技创新、打造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榆树市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对接、帮助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引进高端人才和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等方式,打造了“榆树钱”、“吉久王”、“榆树大米”、“榆树干豆腐”、“蜀娇猪肉”、“绿邦猪肉”、“绿邦速冻玉米”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
——以民为本、关注民情、改善民生,打造幸福榆树
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力,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榆树市把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和加强公共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做为重点和主题。本着“量力而行、积极而为”的原则,不断提高民生服务能力和质量。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规划了10.69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行政大楼、文体广场、365生活会馆等硬件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经成为了榆树人的政治、休闲和娱乐活动中心。新建楼房124万平方米、建廉租房6.5万平方米,实施“暖房子”工程20万平方米。市区道路、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管网不断完善,市区路网形成了“九横九纵”的格局。成功跨入了省级卫生城市行列。
民生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改造农村泥草房3.3万户,基本消除了农村泥草房;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5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高考成绩始终保持长春五县(市)前列;以市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依托,村村相通的路网新格局初步形成。
和谐稳定程度大大提高。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信访量实现了“减量退位”,被省联席办评为“积案化解工作先进单位”;探索建立“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社会管理新模式;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启动“天网工程”、“平安之声”联防互助网工程,扎实开展“安全建设年”活动;在弓棚镇的两个村、华昌街两个社区搞试点,探索实践了社会管理“四六”工作法。
——集中力量、加强领导、城乡互动,建设“三化”统筹示范区
按照吉林省《关于统筹推进“三化”加快县域发展的意见》(吉发〔2011〕25号)文件中关于进行“三化”统筹试点的要求,榆树市委、市政府经过综合分析全市各乡镇街的经济基础和本级财力等情况,决定在五棵树镇进行示范区试点工作。以集中资金投入,倾斜优惠政策、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城乡有机融合、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出台了《中共榆树市委榆树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五棵树镇“三化”统筹推进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规划由全市29个部门分工负责“六区”和“六大体系”的建设工作。“六区”即:现代工业区、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区、设施特色农业生产区、现代生态牧业生产区、文化旅游经济区、新型城市居民区。“六大体系”即:社会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生态化发展体系、商贸流通体系、风险防范体系、新农村建设体系。三化统筹示范区的建设,对于推动全市“三化”深度融合,加快县域突破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化基础、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做强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整合各种可利用的项目和资金,集中向农业生产倾斜,形成了强大的政策推力,使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共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5亿元,加快了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和标准化进程。形成了较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建设476台(套)指针式喷灌圈,使473万亩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落实农机补贴3亿元,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6523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了83.49亿斤,比去年增产33.9%。园艺类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4.6万公顷以上。其中,棚膜蔬菜产业发展到4.6万亩,国家级棚膜蔬菜标准园区8个、省级扶持园区15个,县级标准园区56个。形成了30大类110个品种,20多万吨的冬春季蔬菜生产能力和近百万吨的年商品量。从生产机械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入手,加大现代牧业小区建设力度,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763个,畜牧业总产值实现66.5亿元,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30%。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12.1万亩,榆树大米地理标志商标产地监测面积达90万亩,三品产地监测面积达100万亩,农产品无公害认证总量达到99个,产地认定31个,绿色食品企业6个。共有24户企业(单位或合作组织)通过了“三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市“三品”产品实现增收2.8亿元。
加大组织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破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对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束缚,在土地托管规模经营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通过在信贷投放、税收减免、基础建设以及规范运营、法律援助等方面进行扶持和指导,榆树农机、棚膜蔬菜等专业种养合作组织发展到780个,5公顷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1万户,种植面积8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5.1%。涌现出了绿色蔬菜、五棵树田丰农机等一批带动能力强、效益好的农民合作组织,有力推动了榆树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
——生态发展、规模发展、提升品味,做大特色产品加工业
榆树市作为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以农产品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生态发展为主导,以五棵树长春经济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作为招商主体,紧紧盯住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企业集团等大型战略投资者,通过领导分工包项目,安排专人盯项目,积极叩门谈项目等方式,着力引进科技含量、产出效益、拉动系数“三高”和污染、能耗、资源占用率“三低”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目前,落户“两区”投资超亿元的企业达到32家,其中世界500强6家、国内500强8家、全国民营百强2家、全国酒类百强2家。荷兰帝斯曼集团、中粮集团、泰国正大集团、通威集团、四海集团、锦丰集团、京粮集团、金六福集团以及吉林诺亚公司等世界500强和国家重点前沿科技型企业纷纷落户榆树,基本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玉米化工、白酒酿造、畜禽加工、机械制造、节能建材”六大系列的加工产业集群。大中型企业共吸纳劳动力近万人,带动劳动力由农民向“蓝领”的转变。企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深度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能量。
科技创新、打造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榆树市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对接、帮助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引进高端人才和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等方式,打造了“榆树钱”、“吉久王”、“榆树大米”、“榆树干豆腐”、“蜀娇猪肉”、“绿邦猪肉”、“绿邦速冻玉米”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
——以民为本、关注民情、改善民生,打造幸福榆树
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力,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榆树市把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和加强公共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做为重点和主题。本着“量力而行、积极而为”的原则,不断提高民生服务能力和质量。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规划了10.69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行政大楼、文体广场、365生活会馆等硬件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经成为了榆树人的政治、休闲和娱乐活动中心。新建楼房124万平方米、建廉租房6.5万平方米,实施“暖房子”工程20万平方米。市区道路、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管网不断完善,市区路网形成了“九横九纵”的格局。成功跨入了省级卫生城市行列。
民生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改造农村泥草房3.3万户,基本消除了农村泥草房;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5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高考成绩始终保持长春五县(市)前列;以市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依托,村村相通的路网新格局初步形成。
和谐稳定程度大大提高。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信访量实现了“减量退位”,被省联席办评为“积案化解工作先进单位”;探索建立“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社会管理新模式;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启动“天网工程”、“平安之声”联防互助网工程,扎实开展“安全建设年”活动;在弓棚镇的两个村、华昌街两个社区搞试点,探索实践了社会管理“四六”工作法。
——集中力量、加强领导、城乡互动,建设“三化”统筹示范区
按照吉林省《关于统筹推进“三化”加快县域发展的意见》(吉发〔2011〕25号)文件中关于进行“三化”统筹试点的要求,榆树市委、市政府经过综合分析全市各乡镇街的经济基础和本级财力等情况,决定在五棵树镇进行示范区试点工作。以集中资金投入,倾斜优惠政策、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城乡有机融合、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出台了《中共榆树市委榆树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五棵树镇“三化”统筹推进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规划由全市29个部门分工负责“六区”和“六大体系”的建设工作。“六区”即:现代工业区、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区、设施特色农业生产区、现代生态牧业生产区、文化旅游经济区、新型城市居民区。“六大体系”即:社会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生态化发展体系、商贸流通体系、风险防范体系、新农村建设体系。三化统筹示范区的建设,对于推动全市“三化”深度融合,加快县域突破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