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培养浅议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而在这一过程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明确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 素质教育
  
  一、明确教学目标,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语文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此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性格,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一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中小学生学习语文首先要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语文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它是构成语文能力的第一要素。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做基础便不能实现人与人的语言交际,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做基础便不会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但能够熟练的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才是语文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评论语文教学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的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语文能力还包括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和美育功能,以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语文教材“文以载道”,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语文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是要创设一定的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层次,多类型的趋势,因此个性发展也是语文素质教育急需达到的目标。语文教学可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促进其个性语言品质和个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达到“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进有个性”的目标。
  二、实施目标教学,致力于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首先,语文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更重视学法的方向转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其实,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是“授人以渔”的过程,就是贯之以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以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把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法指导和训练的主阵地,把课外阅读作为应用学习方法的训练场。
  其次,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展示语文素质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显著的特征是感知的直观性,形象高度的感染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靠抽象说教,传授灌输,而是必须借助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激发情趣的热情,在独特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接受教育。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课堂45分钟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的主体性,便不会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去积极主动地学,也是不能从根本上奏效的。因此,语文教学中要从琐碎的分析讲解和训练中解放出来,提纲挈领,巧做点拨,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学习。语文课堂应尽量提供和创造条件,给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实践的机会,在45分钟内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听说读写的锻炼。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津津有味的分析每一篇课文,而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则应根据每篇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面对优美的诗歌散文,教师就应少一些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多一些充满情感的朗读,让学生在吟咏中细细品味,用心领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展开联想,海阔天空,纵横驰骋“视通万里,思接万物”;而对于说明议论的文章,则应采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为实现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时时留心,处处观察,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学习语文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能只抱课本,只占领课堂,而应以课堂为阵地,以现行教材为基点,把学生读书的触角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
  三、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它们往往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应借助语文教学不失时宜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孟子》二章,告诉学生只有经过一番磨难才可能成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学生能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授之以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更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真正领会做人的真谛,为将来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以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苗木质量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对针叶树种的移植苗进行切根。可进一步促进苗木多生侧根。地径增粗。从而提高苗木质量。为探求苗木要切根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深度。我们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构建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语文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设计,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教学思想中的逻辑思维概念,重视讲读教学中逻辑思维分析。抓好逻辑思维的单项训练,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建立体系 形成特色 思维训练 提高素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构建素质教育
摘 要:教育已把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是造就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的一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最终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探究学习 探究思维 问题 赏识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
本文从驻厂监造的角度,通过对在油气输送焊管生产过程中制造厂“人机料法环”五个影响因素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各个影响因素存在风险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保障出厂的
摘 要: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学习环境教学手法师生关系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
期刊
期刊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以贾汪区为例,通过对其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即通过合理优化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来促进贾汪区全域旅游的新发展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摘 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吹响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号角,《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材的问世,给我们带来了新课程课堂改革的生机。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灌输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