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活源头活水,浇语文田地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_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链接生活素材,让训练内容生活化


  1.搜寻生活积淀,为语用训练奠基
  语文教学在倡导语用训练时,不能仅仅将关注的视角聚焦在现有的教材中,而需要基于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将关注的视角投射到自然、社会等更为广阔的平台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比如教学《石榴》一文时,学生不仅要理解石榴的具体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样将石榴的特点写出来的,运用了哪些方法和言语形式。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色香味等方面说说石榴的特点。随后,从两个方面关注学生的生活:第一,利用学生生活中对石榴的观察,联系文本的语言进行比对,洞察作者言语表达的精准;第二,根据观察所得,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与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对比,体悟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特智慧。
  2.积累社会资源,为语用训练助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交际工具。只有将学生的视野从教室、书本里解放出来,才能让学生拥有广阔的认知资源。
  比如可以关注学生的认知体验,在语文课堂中增设演讲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关注生活、社会中的所见所闻。比如神舟九号发射、新冠疫情等。学生将自己的积累引入课堂,作为锻炼语言表达和思维认知的重要资源,便会真正认识到语文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还贮存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

二、把握适切路径,让教学策略生活化


  1.创设可感情境,激发认知体验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扎实可感的情境。教师需要借助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以真实的生活为标准,创设可感而真切的情境,从而达成教学的目标。
  比如教学《荷花》一文,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品味文本的基础上,将生活中鲜活而直观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诵读精美的语句,感受荷花之美,同时通过语言的情境渲染,将学生的内在意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勾连,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荷花之美,激荡起内在的认知情绪,真正体会到文本表达之美。
  2.尊重主体地位,激活思维意识
  叶圣陶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指出了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获取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将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的实践引导。
  以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例。很多学生对课文以描写儿童为主,却花费大量笔墨来描写春天的海棠花表示困惑。对此,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点拨引领,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再理解儿童、海棠花有什么特点,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很显然,教师点拨的内容并没有将学生禁锢在文本的意识状态下,而是激活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借助于生活的体验来对文本的表达内涵进行深入感知,从而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落实知行合一,让路径认知生活化


  1.結合生活角色,在表达实践中知行合一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本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可以将教学做合一作为教学的研究依托,并指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的实践体验中找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素材,真正达成认识生活、开阔视野的目的,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奠基。
  比如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教师在最后环节中可以依托学生的生活认知体验,从生活中选择一种角色来与叶欣进行对话,如同事、病人、孩子等。正是有了生活中情感的浸润,学生才有了鲜明的角色感,在深入实践下,语言表达有了倾吐的渠道,这就有力地推进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2.强化生活体验,在落实语用中知行合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体验和生活感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习得语言,注重对学生生活进行组织与串联。教师在教学时,要牢牢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之间的关联点,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落实知行合一。
  比如教学口语交际“回忆春节”这一主题时,教师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的经历,再结合口语交际所提出的要求,从典型风俗、心理感受等不同的角度展开课堂交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教学,教师始终将生活的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内容支撑,不断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地活跃起来。
  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要借助广阔的生活背景,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也是当前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和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关键所在。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构成要素。深刻全面理解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核心素养,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 
期刊
设计说明:  《元日》这首古诗是小学阶段新年类古诗的代表,每句诗对于宋代老百姓的新年习俗清楚介绍,很多新年习俗现在已经渐行渐远,虽然学生不是很了解,但是却给了教者大量的教学空间。诵读目标:在正确、流利、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受宋代百姓如何庆祝新春,体味诗人王安石作诗的情感源泉。  教学实录:  解宋代新年 感家之温暖  (一课时)  执教: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 宋 彤  一、聊新年 品“元”字  (出
期刊
【摘要】作为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数学学习非常乏味,以往的教学课堂只是关注成绩,机械的给小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且需要大量的习题练习。目前,国家对人才选拔要求非常高,教材变动也越来越大,也偏向开拓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老师要按照教材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关注教学流程让小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沟通,发现和解决问题。文中将重点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希望为有关方面带来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行业也得到平稳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教育相关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中,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语法的教学方面,很多老师不关心语文的语法教学工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在语法教学中存在很大的偏差。但新课改颁布以来,教育体系实施课改,逐渐剔除掉了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语法;新课改;探讨  回望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我国的语文语
期刊
一、以小说三要素为突破口  小说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通过五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先要充分了解“三要素”以及各要素内在表现与特点;其次探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因关系变化而生成的不一样的特色。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其中“人物的典型性”“情节的动人性”“环境的
期刊
儿歌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是一首在传统民谣基础上改写的儿歌,它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儿歌中,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并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那如何让多角度设计在儿歌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让儿歌教学更有味道呢?笔者以《传统节日》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尝试。一、活读:朗读有“维度”  《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摘要】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科学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本文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科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在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基础性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
期刊
小古文是指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易懂、富有趣味、适合儿童阅读的文言文。学习小古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体会为人处世之道,感悟世事万物之理,还能促进他们古文知识的积累和文言语感的养成,为中学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笔者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谈谈如何让小古文的教学更有趣味,使得学生感受其魅力并乐在其中。一、巧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古文的教学重在一个“趣”字。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激趣,
期刊
【摘要】语文作文在语文科目考试中占据五分之二的比重,探索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对研究高考作文的情况有着深远意义。本文从作者的自身因素、文章的写作要求两方面来进行论述,总结了学生们的写作问题,并针对当下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这为语文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之处,为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铺垫。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高考  【中图分类号】G40;H15;I0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期刊
我不是第一次读《黄纱巾》了。幼时的我在课外杂志上读了好多遍,脑海中翻来覆去地想象那条黄纱巾到底有多美。是嫩嫩的鹅黄?温柔的杏黄?还是轻快的柠檬黄?十几年之后,身为教师,在教材里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我是多么感动而惊喜,而且读到了很多当年根本没有读懂的东西。诵读欣赏单元是教师经常弱化的内容,学期时间紧凑,往往就选择不上了。但我决定,这篇小小说一定要上!一、小小说教什么  (一)文本初读  故事很简单,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