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军名片:郭明华,云南昆明人,1971年1月入伍,主任医师,教授,历任卫生员、护士、军医、助理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医教部主任、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2010年12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许多熟识我的人都说,我这一路走来很顺,从考学、入党、留校,之后是职位一步步的提升,最后挂上将星,似乎都和老天眷顾分不开关系。回头细思,是天意还是人为,是命中使然还是自身能动的结果,思考种种后,答案必然是和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分不开关联。
我的父母都是军人,我的理想是当兵,在那个年代穿上军装是多么光彩的事情。当听到征兵消息后,我积极报名,经过一番周折,我幸运地戴上绿军帽,穿上了绿军装。
云贵高原山连着山。我被分配到了位于云南墨江的当时昆明军区的80医院。
那时候,医院的病人主要是从部队来的伤病员,有因伤失明的,有因病瘫痪的……有的情绪特别低落,也会经常发脾气。他们的年纪比我大不了几岁,就体验了伤病的痛苦,我总是细致耐心地对待这些战友,像对待家人一样,不多久,我和他们交了朋友,成了“哥们儿”,他们对我也是照顾有加。16岁的我,又瘦又小,但从不怕吃苦。病房里打扫卫生、冲洗厕所、护理病人,我都认真仔细地去做,脏活重活我也是主动去干。当时医院条件比较艰苦,病房里的开水都是由炊事班烧开,再由卫生员挑到各个病区。每次我都肩挑扁担,挑着两个大水桶去炊事班灌满开水,满头大汗挑到病区。像我这样的女孩子挑大桶开水本来很吃力,要想把开水灌进保温桶就更是困难,伤病轻的“哥们儿”就主动过来帮忙。伤病员们饮水量大,我从不惜力,在我值班时保温桶总是时时有开水。
1973年我提干了,成了同批战友当中第一个提干的。为什么成为第一个,我没想过。我只想着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医院的日子很艰苦,但是我觉得很快乐。跟着老同志学习打针,扎针、摆药,在这些工作中,最难掌握的就是静脉穿刺。开始时我们互相练习扎,大家都没有勇气,每一次出手都得千百遍地说服自己,第一次、第二次……之后慢慢地也就摸到些门道了。练了一段时间后,老护士就带着我们去给年轻的伤病员战士输液了。每次到了他们跟前,我反倒比他们还紧张,这时年轻的战士都会笑着说:“我不怕疼,你放心扎吧。”虽然战士们不怕疼,可是我知道这不是自己技艺不精的借口,闲的时候我总拿自己做练习,一次次地针扎,手掌背面星星点点,而我的静脉穿刺水平也慢慢练了出来。
除了护理业务,医院的某些工作对于我这样的女孩子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那就是做夜班饭。80医院位于云南思茅地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思茅地区山地比较多,我们医院就在岰里。那时上半夜值班的同志要为下半夜值班的同志准备夜班饭。虽然病房到炊事灶的路只有几百米,可在静寂的深夜一点钟,听着半山腰上不时传来不知什么动物的叫声,想着当地老百姓山上有狼的告诫,我提着马灯深一脚浅一脚往炊事灶走着,思想上高度警觉。我把马灯放在近旁,然后迅速把白天准备好的柴火放进灶里点燃,锅里烧开水,把准备好的面条和菜叶放进去后就背对着锅,面朝着山,手里拿着大柴火棒,准备着万一有狼袭击,我就揍它!很有一股豪气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还挺佩服自己当初的勇气。
1974年我的又一次机会到来了。第四军医大学来到部队招生,分到我们医院只有一个名额,医院推荐我和另一个男兵去外地参加考试。坐在去往考场的车上,男兵摸着脑袋笑着对我说:“这次我是专程陪你考试啊。”我立马回应着:“说不定是我陪你呢?”然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其实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是,我还是有一点自信,因为上中学时我的学习成绩就不错。考试之后没几天,第四军医大学的老师就把录取通知书发到了我的手里,那一刻,真跟做梦似的。带着录取通知书,我回到了医院,医院的领导和同志们为我高兴并鼓励我要努力学习。
离别的日子到了。我只带了些简单的随身物品,心里总想着毕业了还要回到大山中的医院。然而我食言了,从80医院走出来后我再没有回去,因为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我“意外”地留校了、之后是因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业绩,我“意外”地走上行政岗位、当上领导、最终挂上将星。诸多“意外”都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细细回想,只是在“意外”降临之前,都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一步一步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我都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友善待人、坚守信仰,这应该也是老天眷顾我的缘由吧,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等待“水到渠成”的“意外”。最后一句话是“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愿与各位战友共勉。
许多熟识我的人都说,我这一路走来很顺,从考学、入党、留校,之后是职位一步步的提升,最后挂上将星,似乎都和老天眷顾分不开关系。回头细思,是天意还是人为,是命中使然还是自身能动的结果,思考种种后,答案必然是和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分不开关联。
我的父母都是军人,我的理想是当兵,在那个年代穿上军装是多么光彩的事情。当听到征兵消息后,我积极报名,经过一番周折,我幸运地戴上绿军帽,穿上了绿军装。
云贵高原山连着山。我被分配到了位于云南墨江的当时昆明军区的80医院。
那时候,医院的病人主要是从部队来的伤病员,有因伤失明的,有因病瘫痪的……有的情绪特别低落,也会经常发脾气。他们的年纪比我大不了几岁,就体验了伤病的痛苦,我总是细致耐心地对待这些战友,像对待家人一样,不多久,我和他们交了朋友,成了“哥们儿”,他们对我也是照顾有加。16岁的我,又瘦又小,但从不怕吃苦。病房里打扫卫生、冲洗厕所、护理病人,我都认真仔细地去做,脏活重活我也是主动去干。当时医院条件比较艰苦,病房里的开水都是由炊事班烧开,再由卫生员挑到各个病区。每次我都肩挑扁担,挑着两个大水桶去炊事班灌满开水,满头大汗挑到病区。像我这样的女孩子挑大桶开水本来很吃力,要想把开水灌进保温桶就更是困难,伤病轻的“哥们儿”就主动过来帮忙。伤病员们饮水量大,我从不惜力,在我值班时保温桶总是时时有开水。
1973年我提干了,成了同批战友当中第一个提干的。为什么成为第一个,我没想过。我只想着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医院的日子很艰苦,但是我觉得很快乐。跟着老同志学习打针,扎针、摆药,在这些工作中,最难掌握的就是静脉穿刺。开始时我们互相练习扎,大家都没有勇气,每一次出手都得千百遍地说服自己,第一次、第二次……之后慢慢地也就摸到些门道了。练了一段时间后,老护士就带着我们去给年轻的伤病员战士输液了。每次到了他们跟前,我反倒比他们还紧张,这时年轻的战士都会笑着说:“我不怕疼,你放心扎吧。”虽然战士们不怕疼,可是我知道这不是自己技艺不精的借口,闲的时候我总拿自己做练习,一次次地针扎,手掌背面星星点点,而我的静脉穿刺水平也慢慢练了出来。
除了护理业务,医院的某些工作对于我这样的女孩子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那就是做夜班饭。80医院位于云南思茅地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思茅地区山地比较多,我们医院就在岰里。那时上半夜值班的同志要为下半夜值班的同志准备夜班饭。虽然病房到炊事灶的路只有几百米,可在静寂的深夜一点钟,听着半山腰上不时传来不知什么动物的叫声,想着当地老百姓山上有狼的告诫,我提着马灯深一脚浅一脚往炊事灶走着,思想上高度警觉。我把马灯放在近旁,然后迅速把白天准备好的柴火放进灶里点燃,锅里烧开水,把准备好的面条和菜叶放进去后就背对着锅,面朝着山,手里拿着大柴火棒,准备着万一有狼袭击,我就揍它!很有一股豪气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还挺佩服自己当初的勇气。
1974年我的又一次机会到来了。第四军医大学来到部队招生,分到我们医院只有一个名额,医院推荐我和另一个男兵去外地参加考试。坐在去往考场的车上,男兵摸着脑袋笑着对我说:“这次我是专程陪你考试啊。”我立马回应着:“说不定是我陪你呢?”然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其实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但是,我还是有一点自信,因为上中学时我的学习成绩就不错。考试之后没几天,第四军医大学的老师就把录取通知书发到了我的手里,那一刻,真跟做梦似的。带着录取通知书,我回到了医院,医院的领导和同志们为我高兴并鼓励我要努力学习。
离别的日子到了。我只带了些简单的随身物品,心里总想着毕业了还要回到大山中的医院。然而我食言了,从80医院走出来后我再没有回去,因为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我“意外”地留校了、之后是因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业绩,我“意外”地走上行政岗位、当上领导、最终挂上将星。诸多“意外”都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细细回想,只是在“意外”降临之前,都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一步一步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我都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友善待人、坚守信仰,这应该也是老天眷顾我的缘由吧,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等待“水到渠成”的“意外”。最后一句话是“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愿与各位战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