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丰产节瓜新品种‘玲珑’的选育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广泛收集、评价和纯化节瓜种质资源的基础上,2004年春季利用‘粤农’节瓜强雌系母本与优质、结果性强的材料4号杂交,随后经5代强雌性鉴定及加强雌性化技术,选育出田间耐热性强的节瓜强雌系4号。2005年秋季从抗病抗逆性强的广东地方品种‘江心节’中自然分离出瓜形好、生长势强的单株材料,随后经3代自交系谱选育,获得商品瓜瓜长17~18 cm、头尾匀称的自交系材料江心节6号。2007年秋季配制5个组合,经组合筛选、品种比较试验及省区域试验,选出优质丰产节瓜新品系玲珑(强雌系4号×江心节6号)。‘玲珑’节瓜综合了母本雌花多及父本瓜形匀称的特点,生长势强,耐热性强,适应性广,中早熟,品质优,商品性好。果实短圆筒形,皮色深绿,被茸毛,无棱沟。瓜长16~18 cm,横径7.0~7.9 cm,肉厚1.5 cm。肉质嫩滑致密,味微甜。适合华南地区春、秋种植。2012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节瓜;强雌系;品种
  中图分类号 Q949.782 文献标识码 A
  Development of a New Chieh-qua Cultivar ‘Linglong’
  with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PENG Qingwu1, HE Xiaoming1,2, XIE Dasen1,2, LIU Wenrui1,2, JIANG Biao1,2
  1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China
  2 Guangdong Provicial Key Lab for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on Vegetabl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extensive collection, evalu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ieh-qua germplasm resources,‘Yuenong’strong female lines were hybridized with high quality material No. 4 at spring 2004, followed by five generations of strong female identifi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feminization techniques, and then strong female lines of No. 4 with strong heat-resistant were selected. In the fall of 2005, excellent material with good shape and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was isolated from Guangdong local variety of ‘Jiangxinjie’, followed by three generation inbred lines selection, and finally inbred lines‘Jiangxinjie No. 6’with marketable fruit length of 17~18 cm were obtained. Five combinations were obtained in the fall of 2007, through screening, variety test and provincial trials, a new line ‘Linglong’(strong female lines of No. 4×Jiangxinjie No. 6)with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was selected. ‘Linglong’combined the male and female advantages, with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high heat resistance, wide adaptability, early maturity, good quality and good commodity. The fruit is in cylinder shape, 16~18 cm in length and 7.0~7.9 cm in diameter, with dark green skin. The white flesh is firm and mildly flavored, 1.5 cm in thickness. The hybrid is suitable for growing in Guangzhou area from late Janury to March and July to August. The hybrid passed Guangdong Provincial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2012.
  Key words Chieh-qua;More female line;Cultivar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4.01.006
  节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 var chieh-qua How.)又名毛瓜,属于葫芦科冬瓜属的一个变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24,原产于中国、印度,是中国的特色蔬菜[1]。节瓜以果实为食用器官,嫩瓜和老瓜皆可食用,以嫩瓜为佳,具有清热、清暑、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节瓜在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的栽培历史较为悠久,300 a前就有记述,在《新会县志》和《广东新语》中均有记载[1],其它地方如台湾、上海、北京、山东、四川、江苏、江西及东北3省等地有部分栽培。节瓜在广东省蔬菜生产、供应及出口创汇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是调节夏秋蔬菜淡季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节瓜农家种、地方种的收集整理,1959~1963年经鉴定整理的桂州黑毛节瓜,瓜圆筒形,瓜色深绿兼有光泽,茸毛多,肉质结实,品质好,耐寒耐贮运,抗病力强,产量稳定,每667 m2产量达2 000 kg,成为佛山、惠阳及湛江地区出口创汇的当家品种。当时在广东经发掘应用面积较大的地方优良品种还有番禺县的菠萝节瓜、七星节瓜、鹤嘴节瓜,南海县的黄毛节瓜及广州市的孖鲤鱼节瓜等。此外还有少数地区和单位从广东引入节瓜资源, 如50年代福建农学院及上海市农科院从广东省引入节瓜资源,60年代宁夏引入上海节瓜作小冬瓜。70年代后期安徽省引进了广州节瓜孖鲤鱼及黄毛节瓜,黑龙江引进了广东绿皮毛节瓜及黑毛节瓜,80年代山东农业大学从广州引入节瓜资源[3]。广西的地方品种有梧州毛节瓜、柳州环江节瓜、桂林大籽节瓜等[4]。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节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雌性系研究、抗病育种研究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1983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前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国内第1个节瓜强雌系竹选1号并配制组合,1984年选育出国内第一批节瓜雌型一代杂种广优1号、广优2号[5]。广州市蔬菜研究所于1987~1990年进行了节瓜强雌系选育并配制组合,1990年育成雌型一代杂种冠星2号[6],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1991年选育出高抗枯萎病的雌性较强的节瓜品种七星仔37号[7];山东农业大学从1989年开始节瓜强雌系选育研究,1993年配制出雌型一代杂种组合山东1号[8],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促进了节瓜产业的发展。
  目前,适应出口兼内销市场的短圆筒节瓜类型新品种不多,为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于2004年开始进行短圆筒形强雌系一代杂种选育利用研究,选育出玲珑节瓜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中早熟,生长势强,品质优。2009年秋季和2010年春季参加广东省节瓜区域试验,并在广东节瓜主产区进行试种,表现出良好的商品性和适应性,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父本的来源及选育 2005年秋季从广东地方品种‘江心节’中自然分离出瓜形好、生长势强的单株材料,编号为江6;2006年春季淘汰商品瓜达20 cm左右偏长的材料,编号江6-1;2006年秋季发现部分瓜形差,瓜尾部显得稍尖,将其淘汰后,选育出商品瓜瓜长17~18 cm、头尾匀称的材料江6-1-1;2007年春季于隔离区内进行姊妹交,定名江心节6号,表现中熟,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强,从播种至始收春季85 d、秋季50 d,瓜圆筒形,皮色深绿,有光泽,被茸毛,无棱沟。瓜长17~18 cm,横径7.9 cm,肉厚约1.5 cm。肉质嫩滑致密,单瓜重500 g左右。
  1.1.2 母本来源及选育 2004年春季利用‘粤农’节瓜母本与优质、结果性强的材料4号杂交,编号为强4,随后每代利用加强雌性化技术,把强雌株雄花花粉授于全雌株雌花上进行选育,进行雌性鉴定,自交定向选育强雌性植株,淘汰弱雌性植株及雌性强但瓜形差、起棱沟、结果性差的材料。2004年秋季进行大田自然雌性鉴定,选育出单株主蔓雌花数5朵且瓜形好的单株,编号为强4-1;2005年春秋2季及2006年春季进行加强雌性化技术选育3代,淘汰弱雌性植株,选育出强雌株率80%的株系强4-1-1-1。2006年秋季淘汰雌性强但瓜形差材料,2007年春季进行同一天授粉结果性调查,淘汰授粉结果性差的材料,选育出当天授粉结果率100%、田间耐热性强的株系强4-1-1-1-1-1-1,定名‘强雌系4号’,表现雌性强,强雌株率90%,早熟,生长势强,分支力强,从播种至始收春季76 d、秋季40 d,瓜圆筒形,皮色深绿,有光泽,被茸毛,无棱沟。瓜长15~16 cm,横径7.0 cm,肉厚1.5 cm。肉质嫩滑致密,单瓜重500 g左右。
  1.2 方法
  1.2.1 品种比较试验 2008年秋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的品种‘江心四号’(CK)为对照,参试品种有粤农、冠华3号,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四周设保护行。
  1.2.2 广东省区域试验 2009年秋季、2010年春季‘玲珑’节瓜参加广东全省节瓜区试,以‘丰乐’作为对照。试验设8个点,分别是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农作物良种引进中心、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高州市良种繁育场、韶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各试点均按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 四周设保护行。其中2009年8个点纳入统计,2010年7个点纳入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比较试验
  从产量的调查结果看,该组合比对照‘江心四号’增产23.7%,且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1)。其生长势强、瓜形整齐、匀称美观、商品率高、适应性广;盛花期比对照‘江心四号’提早3~5 d,命名为‘玲珑’节瓜。
  2.2 省区域试验
  2.2.1 产量性状 由表2可知,2009年秋季‘玲珑’节瓜总产量为46.50 t/hm2,比‘丰乐’(CK)增产15.13%,差异极显著。前期产量28.32 t/hm2,比‘丰乐’增产13.96%,差异极显著(表3)。由表4可知,2010年春季,‘玲珑’节瓜总产量为57.95 t/hm2,比‘丰乐’增产21.34%,差异极显著。前期产量20.08 t/hm2,比‘丰乐’增产37.35%,差异极显著(表5)。
  2.2.2 商品品质性状 经检测,‘玲珑’节瓜粗蛋白含量为0.45 g/hg,维生素C含量1 206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0 g/hg,均比‘丰乐’高(表6)。   2.3 品种特征特性
  2.4 栽培要点
  2.4.1 适时播种 广州地区适播期为春播1月下旬~3月、秋播7~8月,播种量1.5 kg/hm2。
  2.4.2 育苗 春季一般采用穴盘基质育苗,苗期应注意控制光照和水分,防止幼苗徒长。秋季可直播。
  2.4.3 选地整地 选土质肥沃、保水力强,前作为稻地或当年未种过瓜类的地块种植,最好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排水量好、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每公顷均匀施腐熟有机肥30 000 kg,复合肥150 kg,幼苗2~3片真叶即可定植。
  2.4.4 肥水管理 定植成活后即需追肥,一般2~3 次,前期主要追复合肥,结合浇水,每公顷施复合肥150~225 kg,雨后及时排水。开花结果期结合中耕施重肥。
  2.4.5 田间管理 及时整枝,摘除1 m以下侧蔓,引蔓要勤,以使蔓叶分布均匀,中后期充分利用主侧蔓结瓜;开花结果期结合中耕施重肥。雨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及时采收。
  2.4.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化学药剂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瑞毒霉锰锌和病毒A等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和蓟马,其中以蓟马危害重,可用蓟马、巴丹和蓟蚜威等药剂防治。
  3 讨论与结论
  利用强雌系配制一代杂种是实现节瓜杂种优势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应用加强雌性化的方法,把强雌株雄花花粉授于全雌株雌花上进行选育,进行雌性鉴定,自交定向选育强雌性植株,可选育出节瓜强雌系。但在节瓜强雌系选育过程中,强雌系母本瓜身表面经常出现几道长短深浅不一的纵纹即棱沟,该性状与雌性有一定程度的联系[9],消费者及出口基地不太接受这种性状。玲珑节瓜母本是利用强雌系与优质无棱沟材料杂交选育的后代,由于在选育中及时淘汰弱雌性植株及雌性强但瓜形差、起棱沟、结果性差的材料,玲珑节瓜母本不起棱沟,其配制的杂种一代,也不起棱沟,这充分说明节瓜雌性育种与优质育种是可以结合的。
  玲珑节瓜母本是强雌系,能够简化制种技术,保证制种质量。在母本扩繁时要注意与其它节瓜、冬瓜材料隔离,隔离距离1 000 m以上。繁殖强雌系母本时,首先要诱导母本产生雄花,可用1.5 mmol/L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在苗期3片真叶期进行苗期喷洒[10],诱导植株占母本的1/5~1/3,处理时要均匀地将溶液喷在生长点及叶面上,喷至叶面湿润而不滴水为度。由于赤霉素诱导,植株生长势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玲珑节瓜属于中早熟品种,适于广东各地春秋栽培和粤北地区如翁源、英德、连州等地反季节栽培及海南省冬季北运菜栽培,甚至在北方作为特种蔬菜栽培,其瓜短圆筒形,头尾匀称,瓜色深绿有光泽,适宜内销及出口要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陈碧琳, 邱汉林, 叶晓青, 等. 岭南名优蔬菜栽培技术[M]. 广州: 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1989: 142.
  [2] 陈清华, 彭庆务, 卓齐勇, 等. 抗病、早熟节瓜新品种粤农节瓜的选育[J]. 广东农业科学, 2001, 28(4): 25-26.
  [3] 彭庆务, 陈清华, 何晓明, 等. 我国节瓜育种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 2004, 31(6): 43-45.
  [4] 李文嘉. 广西节瓜种质资源研究及评价[J]. 长江蔬菜, 2003, 20(9): 42-43.
  [5] 陈清华, 彭庆务, 卓齐勇,等. 节瓜优良雌性系的选育及利用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1999, 26(4): 16-17.
  [6] 谢伟平, 刘自珠, 林锦英, 等. 早熟、 丰产、优质节瓜新品种冠星2号的选育[J]. 广东农业科学, 1999, 26(4): 18-19.
  [7] 虞 浩, 邓铭光, 朱天圣,等. 节瓜枯萎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1994, 21(6): 31-34.
  [8] 魏佑营, 张启沛. 节瓜强雌系育成及其利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7(3): 275-280.
  [9] 彭庆务, 陈清华, 谢大森,等. 无棱沟强雌系C、 D系统的选育及利用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02, 29(3): 20-21.
  [10] 陈清华, 彭庆务, 卓齐勇,等. 节瓜强雌系化学诱雄剂的筛选及利用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1999, 26(3): 26-27.
  责任编辑:黄东杰
其他文献
摘 要 应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番荔枝CO同源基因cDNA的全长,命名为AsCO(基因登录号:KJ699387)。AsCO基因开放阅读框1 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9.65 ku,等电点为4.7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sCO基因编码的蛋白氨基端具有2个典型的B-box 型锌指结构域,碳端具有CCT结构域,属于第一类CO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AsCO蛋白与北美木兰C
期刊
摘 要 根据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特异引物对,对采自中国云南、海南、广东和广西植胶区的138株炭疽病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38株炭疽菌中鉴定为胶孢炭疽菌的有100株,占总测定株数的72.46%,尖孢炭疽菌的有38株,占总测定株数的27.54%。其中海南、云南和广东橡胶苗圃中胶孢炭疽菌占所分析菌株总数比例分别为81.82%(54/66)、60.0%(15/25)和77.27%(17/22),而
期刊
摘 要 报道了海南玄参科一新记录归化属——孪生花属(Stemodia L.)。轮叶孪生花(Stemodia verticillata)首次在海南发现。  关键词 玄参科;孪生花属;轮叶孪生花;归化植物;海南  中图分类号 Q949.777.8 文献标识码 A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贸易、旅游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进入中国定居并造成入侵[1-2],每年由
期刊
摘 要 用含质粒pYF8631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菌株转化‘巴西’香蕉(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Brazil’)的假茎横切薄片, 在含有250 mg/L卡那霉素和500 mg/L羧苄青霉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 获得5株GUS阳性苗。经PCR、RT-PCR检测,发现其中2株可以合成ALAS mRNA,表明YHem1基因已经整合到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表
期刊
摘 要 采用80 ℃水浴处理与稀释涂布法从莺歌海盐场30%盐度晒盐池底泥中分离获得215株芽胞杆菌。采用16S rDNA PCR-RFLP与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6S rDNA PCR-RFLP酶切图谱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10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离菌株归属到9种酶切类型。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这些菌株主要分布在Pontibacillus
期刊
摘 要 以海南产姜黄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姜黄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根茎膨大期(10-17)姜黄精油的含量最高,达到80 mL/kg,此后姜黄精油的含量有所减少,至姜黄枯萎期时(03-04)精油含量为67 mL/kg;不同采收期姜黄精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4个采收期姜黄精油分别鉴定出36、36、34和34种
期刊
摘 要 采用机械混炼的方法制备不同ENR含量的NR/ENR/SiO2复合材料,使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和橡胶加工分析仪(RPA)对NR/ENR/SiO2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R对NR/ENR/SiO2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ENR用量的增多,NR/ENR/SiO2复合材料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损耗因子积分面积增大,阻尼性能
期刊
摘 要 将从菊芋中克隆到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即1-SST基因),与根部特异性表达启动子pPST2a组合,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植株,通过分子检测共得到15个阳性转基因株系。将前期工作得到的转rbcs:1-SST基因甘蔗5个株系与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进行抗旱性比较。结果发现,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的抗旱性高于转rbcs:1-S
期刊
摘 要 辣木起源于印度和非洲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凭借超强的生态适应力、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树种。本文综述了辣木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中国热区资源条件,对辣木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辣木;营养价值;药理活性;抗氧化活性;天然净水剂;内生真菌  中图分类号 Q949.748.
期刊
摘 要 从海南省尖峰岭热带雨林土壤中分离获得143株芽孢杆菌。经松材线虫初筛,获得8株拮抗活性在80%以上的菌株;经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复筛,获得4株拮抗活性在50%以上的菌株,其中菌株DB13184的发酵上清液稀释10倍后,校正死亡率仍有56.7%。基于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DB13184属于芽孢杆菌属,与菌株Bacillus toyonensis BCT-7112T的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