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碳十四学术会议在青岛举行

来源 :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第五次全国碳十四学术会议于1991年11月8日至11日在青岛市召开。会议代表来自科研、教学、生产、文博系统等44个单位共92人。会议收到论文和数据报告共45篇。青岛市文物局、地矿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的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刘东生教授、中国全新世委员会给会议发来了贺信。
其他文献
<正> 考古发掘中常常出土的圆形平缘凸面成泡状铜饰,人们一般称为"铜泡",也有视其出土的反映的该类器物用途,而称之为"甲泡"、"盾泡"、"盾饰"等。此类器物的出现,据已知考古发掘材料,可以早到商代中期,如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代墓葬所出,有不同形态泡饰三种,都很成熟而非原始形态。由于这种器物在古代战争中的防御作用,可以推想,它的出現,在我国古代青铜器品类中应该是比较早的一种。
"恐怖时代"一词和恐怖手段的使用与1789年大革命同时产生。1789年的政治文化,甚至在其自由的主张里,都蕴含着一些潜在的专制主义与不自由,最终转化成1793年的情形。此外,恐怖也出于事后看来难以理解的集体激情,活跃的激情力量以暴力反对大革命中真正的或假象的敌人。然而,在大革命的恐怖中,意识形态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革命逐渐升级是出于言论的不断激进,是真正的"激进化的竞赛",在此过程中多个势力同时寻求合法性与权力。
20世纪60年代佩里.安德森与他的亲密合作者汤姆.奈恩与爱德华.汤普森围绕社会主义与民族性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佩里.安德森等人在具体历史认知和理论逻辑上的缺陷得到充分的暴露,而爱德华.汤普森则在反驳佩里.安德森等人的过程中留下一笔丰富的理论遗产。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历史传播进行了考察,对每个时期的特点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认为马克思主义如想在当下日本社会发生作用,再分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社会的“关系”与信誉(trust)、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治理(governance)之间的内在关联。在现实中,信誉、社会资本、治理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在社会意义上,信誉是一种有别于个人层面的社会信誉。社会资本是一个源于经济学的有用概念,但被广泛使用于社会科学各相关学科。治理是一种政府管理的新型调控机制,通常强调不同社会部门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网络。为了保证社会领域中的“公共利益”或“公共性”,上述概念已被社会科学家们所使用。本文试图解释为什么中国面对一些社会问题难以
苏北贫困村L村出现的虐待老人、畸形消费、基督教蔓延等现象,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警示: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整顿基层干部队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追溯了日、韩两国民族主义问题之间的关系,特别聚焦于朝鲜海峡两岸地方政府的行为。日韩关系虽已迅速改善,但仍存有一些摩擦和紧张。对于两国来说,历史教科书问题和利扬库尔岩(日语为竹岛,韩语为独岛)问题被视为最大的难题。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的前后行为变化,本文阐述了地方政府在日韩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施蒂纳和费尔巴哈之间的论战是青年黑格尔派历史中最重要的一场思想运动。本文详细讨论了他们交锋的三个回合: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对费尔巴哈的不彻底的无神论的批判,费尔巴哈随后为自己所作的辩护,以及施蒂纳的反批评。施蒂纳最终赢得了这次论战,在反对唯心主义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正> 考古编辑部:贵刊1993年5期刊出拙作《关中商代诸遗址的新认识——壹家堡遗址发掘的意义》。因此文撰写时,胡谦盈先生《陕西长武碾子坡先周文化遗址发掘记略》(《考古学辑刊》第6辑)尚未刊出,胡文发表后,我未能索
<正> 一位于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麓的甑皮岩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经1973年6月至9月的发掘,出土了各种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器以及一批特殊的曲肢蹲葬人骨化石和种属繁多的动物化石。遗址年代经 C-14和热释光测定为距今7500年到9000年以上,通称万年,属全新世初期。近年来,由于孢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