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他永远的港湾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天上有他的梦想,成就他如雄鹰般自由翱翔;地面上有他的港湾,如甘泉般给予他爱的力量。尽管我没有翅膀,不能和他比翼双飞,我却甘愿做他永远的港湾,助他越飞越高。
  ——张宗莉
  爱人姓门,有了孩子,家里就有两扇门了,特有安全感、归属感。
  ——张宗莉语
  第一次见到渤海,蓝湛湛的海面和咸咸的海风让张宗莉的心胸变得如大海一般宽广平静。她沿着海堤一路快乐地奔跑,任凭海风轻轻吹拂她的脸庞。身后,爱人抱着门门静静地注视着她。她转身张开双臂向他们跑去。抱住爱人和孩子的那一瞬间,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走过相知相识相爱,才知道英雄值得崇拜,更值得用心去爱
  
  听说第三部《蜡笔小新》的碟片已经上市,张宗莉和爱人特地上街淘了一套。一回到家,爱人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影碟机,张宗莉抱上门门,美滋滋地坐在爱人身旁。看着看着,爱人抱过儿子,抓着小手舞动几下,帮着儿子模仿小新跳起大象舞。看着一旁自得其乐的爱人,张宗莉忍俊不禁,这哪是什么蓝天雄鹰,倒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2003年,张宗莉从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医学高等专科学院毕业后,被分到驻皖某场站卫生队工作,过起卫生队、机场、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日出进场,日落退场,也成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经常有机会与飞行员“零距离”接触,一些女伙伴对张宗莉羡慕得不得了。她却暗自发笑,父亲是一名飞了近三十年的“老飞”,自己与他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早就“见怪不怪”了!只不过,她一直觉得飞行员的生活很“神秘”。记忆中,父亲的身影总是那么匆忙,总是有飞不完的训练任务、参加不完的重大演习。有时,她还没上学,父亲就已进场了;放学回来,父亲还在飞行;进入梦乡,父亲还未退场。父亲难得在家时,却乐于邀请战友们来家“神侃”,讨论一些她怎么听也听不懂的飞行原理,一个个专用术语听得她头皮发麻。时间长了,她倒对飞行员有了“距离感”:个个刚毅严肃、英勇无畏,对飞行以外的事丝毫不感兴趣,是可敬但不可近的英雄和偶像。歌里唱得好:可要爱上你,咋那么难,那么难。
  一次保障夜航,几个同事趁着休息凑在一起聊天。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某团常来该场站执行任务的战斗机中队长门学仕身上。由于门学仕是该团最年轻的机长之一,建团后第一批外出学习、第一批接机、第一批首飞、第一任中队长、第一批担负空军以上演习任务,大家越聊越起劲。因为不认识门学仕,张宗莉一直插不进嘴,就坐在一旁认真地听。听着听着,这个名字怪怪、荣誉一大堆的飞行员引起了她的好奇:这位年纪轻轻的英雄飞行员,到底长得什么模样?会不会和父亲一样严肃而难以接近?
  世上的事情还真有这么巧!张宗莉还在琢磨着这个门学仕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有人就给她和门学仕牵起了“红线”。既然是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又碍着介绍人的热情,她决定见一见这个“大众偶像”。隔了几天,介绍人打来电话,说门学仕执行任务刚好要在场站停留几小时,想安排他们见个面。可惜的是,张宗莉在另一个场次保障飞行,工作一忙,就把见面的事忘了,两个人同在一个停机坪却擦身而过。
  一个月后,张宗莉调到师卫生院。介绍人再次安排他们见了面。当时的情景,张宗莉至今回味不已。她清晰地记得,门学仕穿着橘色大衣,满脸洋溢着阳光般的微笑,一开口就借用萧亚轩的歌名“幽了她一默”:“白衣天使,我们该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吧。”(张宗莉当时是场站仅有的两名女卫生员之一)
  门学仕的幽默健谈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张宗莉惊奇地发现,这个大伙心目中的飞行英雄,原来也是个大男孩,和她一样关注时尚,和她一样爱看娱乐节目、爱逛街、爱旅游,和她一样认认真真地看过整套《蜡笔小新》……
  太多的共同爱好,让张宗莉对门学仕有了相识恨晚的感觉,也让她开始重新审识心目中的偶像。原来,飞行员的世界并不单调,他们的感情细腻得经常让人感动。多少次同时进场的日子,她老忙得顾不上吃饭,落下肠胃病,他发现后,总是把自己的饭菜省下一份给她。那年冬天,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尾椎骨骨折,遇到阴雨连绵的日子,尾椎骨处隐隐作痛,他总会用从疗养院copy的按摩手法为她按摩。考虑到执行任务时没法在身边照顾,细心的他还买回了腰部按摩器……一点一滴,事虽小,但却让张宗莉感受到别样的飞行员情感世界:英雄不仅展翅翱翔于广阔的蓝天,也同样倘佯于温馨的平凡生活,两个人的心越走越近。
  我特喜欢用缘分的天空形容我们的爱情,恒久绵延。
  ——张宗莉语
  2005年8月中旬,门学仕按计划到西北执行任务,本计划月底结婚,张宗莉为了让爱人带着自己的心一起飞翔,主动提议把原本订于月底的婚期提前到了6号,这个日子本是门学仕来飞行团一周年的纪念日,如今成了两人的结婚纪念日。
  
  爱人是雄鹰,我就是雄鹰坚强的翅膀,伴他越飞越高
  
  漫漫冬夜,爱人又飞夜航。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向来浅眠的张宗莉听到了开门的声音,她知道,是爱人回来了。怕吵醒孩子,她轻手轻脚地起身进入厨房,把早就准备好的饭菜放入微波炉加热,看着端上桌的饭菜不一会儿就见了底,她总觉得格外满足。
  至今张宗莉都怀念着恋爱时进场保障的那段日子,多么充实多么甜蜜的日子啊!每当机场上空响起战鹰的怒吼,有时是父亲,有时是门学仕,有时两个人都有飞行任务,她有时也进场保障,同在一个停机坪,让她更理解飞行员训练的辛苦和危险。在近半年时间里,他们近在咫尺,除了在短短十几分钟的休息时间里讲上几句贴心话,张宗莉更习惯也更喜欢用眼神交流。每次爱人走向飞机,她总是知道哪个时间点他会回头凝望自己,然后不约而同地微笑点头,一切尽在眼神的交织里。目送飞机起飞,张宗莉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感动,耳边也总是响起他说的话:有你在内场,我心里特踏实,飞行特带劲。
  可即便深知爱人飞行技术过硬,目送爱人走上飞行舱时的眼神也充满信任和骄傲,但担忧紧张还是再所难免地爬上心坎。特别是父亲和爱人驾着不同战机飞向蓝天时,她的心情就别样复杂,往往只有亲眼看着他们顺利返航,走下驾驶舱,才会真正放松下来。在这种复杂心情的伴随下,她有时一保障就是一整天,遇上酷暑寒冬,很累也很苦,但那种伴着心爱的人起飞远航的别样甜蜜,至今还让她回味不已。
  如今,张宗莉调到师宣传科负责自学考试工作,虽然不再进场保障飞行了,但对飞行深情依旧,可能是长期受父亲的影响,常常是爱人还不知道有飞行计划,她就提前询问爱人,后天该有飞行了吧?预测往往还十分准确。当确定有飞行时,她又总会兴奋地转告爱人:今天又能给宝宝添新衣 服了,就算预支飞行补助啦。轻快的打趣似乎比任何嘱咐更有效,门学仕告诉她,不为别的,就为着完成她的小小心愿,也得飞好每一个场次。
  当不成飞行保障员后,张宗莉觉得,当好生活保障员也同样有滋有味。入夏后,门学仕飞行时,一踩刹车,背部靠近腰的位置就会蹭上座椅靠背下的铁片,时间一久,背上青一块紫一块,严重时会把皮蹭破,张宗莉发现后,琢磨了一下,在爱人飞行服的腰部缝上了夹层,还得意地把它定名为“爱心夹层”。孩子出生后,即便爱人在家,她也从不让他半夜起来哄宝宝。月子里,孩子黄疸偏高,停母乳5天,晚上饿了又哭又闹,张宗莉总是安抚爱人继续休息,自己起身冲奶粉,一次冲完奶粉回房时太心急,一下子撞上了橱柜,疼得一阵眩晕,可她硬是咬着牙没吭声。第二天,爱人发现她额头青淤了一块,问起来,她还是笑笑说没事。
  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事他才出面,小事就由我全权处理了,爱人常抱怨我们家没大事。
  ——张宗莉语
  
  他热爱蓝天,我享受工作,生活处处都有快乐
  
  “砰!”随着重重的一声,张宗莉又一次被爱人摔倒在床上,她知道,每每爱人练得过于入神,就会失手把她摔出去。自从爱人迷上散打,她就缠着让他教,陪着一起练。当然,每次“失手”后,爱人都会很大方地伸出右腿,请她“报仇”!这种时候,张宗莉总会很不客气地“踹”上几脚,然后很得意地举起右手,“红方获胜!”
  在嫁给飞行员以前,她不太理解为什么父亲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工作,还经常回不了家;也不理解为什么母亲总会在家无声地等待,现在张宗莉开始理解了,可她觉得,自己和母亲不同,母亲总是默默地在一旁支持着父亲,而她在和爱人并肩干好工作的同时,更多时候会主动拉着爱人一起去享受生活,追求快乐。
  新婚蜜月时,两人天各一方。张宗莉怀孕时,两人又是两地相思。那段时间,她的妊娠反应特别大,爱人又去外地执行任务,她既盼望接到爱人的电话,又害怕听到电话铃再次响起。电话那头,爱人刚告诉她,下午就回来了,等到晚上,电话那头又是他抱歉的声音,要原地待命。一次又一次,不知反复了多少回,希望之后的失望,失望之后的又一次希望。原本一个星期的任务,因为临时变动,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月。可吃着爱人执行任务后带回的风味特产,特别是她平时在电话里随口提到的凉皮和现做的麻辣鱼,憋在肚子里的一股脑抱怨也就烟消云散。
  张宗莉觉得,夫妻之间应当互相支持,虽然自己不能陪伴爱人一起飞翔,但在工作上要和他齐头并进。刚接手自考工作时,由于前任同事没有做好交接就离开了,留下一大堆事给从未接触过此项工作的张宗莉。她白天做不完,晚上就带回家加班,休息时还要不厌其烦地接听想报名的人打来的咨询电话。自考报名有一个专门的EXCEL系统表,她很少接触此类表格,感觉陌生,输入的信息总会莫名其妙地消失,爱人知道后,一有空,就会帮她一起做EXCEL系统表,两个人一起填表,过程很美妙,效率也特别高。
  张宗莉休产假期间,刚好遇上上半年自学考试和函授考试。她不放心工作,就把吃奶的孩子托给母亲,自己又来回往返于单位和函授挂点学校之间,把教材发放给报名的人。可来取教材的人总是三三两两、陆陆续续,忙得她总顾不上回家喂奶,孩子哭得嗓子都哑了,母亲打电话催她,听着电话那头宝宝的哭泣声,她心疼极了,嘴上说着快了,快了,就回来了。可放下电话,她照旧耐心地给报名的人发齐教材,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一个人记清考试日期。
  怀孕八个月时,爱人要去参加演习任务。她尽可能让自己的担心压抑到最小值,因为她知道,忧虑对孩子不好。爱人在执行任务期间得知岳母要随岳父一起外出疗养,不放心,再三要她把外婆请来一起住,好互相照应一下。她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还经常在电话里“演双簧”,让爱人着实以为外婆就在厨房做饭呢。等他回来后知道真相了,狠狠地说了她一顿,她却得意地告诉爱人,胆子好像越练越大了。
  生活的乐子有时需要自己去找,享受工作,享受工作之余,是张宗莉一贯的生活宗旨。爱人在家的时候,饭后的碗筷谁洗,换下来的衣服谁洗,房间的卫生谁打扫,两个人都会乐滋滋地猜拳决定,可有时张宗莉即便猜赢了,也会谎称自己出慢了,不算数,非得缠着爱人重猜,直到爱人能赢为止。慢慢地,爱人发现她的小心思,特意出慢些,她只能赢得“心服口服”。两人常一起看影片讨论,对于一代相声大师马季的去世,两人还特别悼念了一番。
  现在,她已经很习惯一个人在家的日子,因为心里有牵挂,日子特充实,她并不觉得孤单。可孩子显然还没习惯。爱人进场三五天后回家,宝宝就会陌生起来。张宗莉等待的日子里又加入了新的内容,当好父子俩的连心桥。她仔细地阅读着家里的每一本亲子书,把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的文字知识变为语言告诉爱人;把宝宝饿了、渴了、困了是什么表情和表现,一一告诉爱人。她最喜欢一遍又一遍地指着爱人告诉宝宝:那是爸爸!那是爸爸!尽管孩子还不可能听懂她在说什么,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说。
  现在,张宗莉又有了新想法,看着宝宝一天天健康成长,她和爱人商量着去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捐助贫困的孩子,让他们共同享受生命的快乐。
  
  责任编辑 王通化
其他文献
我在部队度过的第一个“八一”,是在云南迪庆藏区国防光缆施工线上。  那是一片美得让人窒息的土地。高原辽远而苍凉,藏人质朴而热忱。每天,我们借着梅里雪山上的晨星出工,踏着东竹林寺的暮钟回营。路上,我们总要经过成片成片的果林。高原秋来早,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桃子、苹果和梨。那阵阵甜香,在顿顿大锅菜、日日夹生饭的艰苦环境里,平添了多少诱惑!  指导员总是很了解大家在想什么。每每路过果林,他便领我们唱着《三
期刊
1981年,我从一个偏远的中队调到大队当文书,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  我的得意很快就被满脸严肃的司务长扫得荡然无存,“陶谦,把这几项工作和老文书交接,记着,要认真清点!”我心想,不就是查数吗,这还不容易。当天下午我就把填好的表格送到司务长办公室。“乐器有几种?”“45个。”“我问你几种?”“不知道。”“图书有多少本?”司务长又问,“1200本。”“分几类?”“不知道。”“去!重查!”司务长头也不抬
期刊
3月16日上午,首都新闻激射一行二十余人到兰空临洮机场采访。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归场途中,飞机撞鸟造成发动机停机。为避免飞机失控坠入村庄,他毅然放弃跳伞求生决定迫降。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幸殉难。事故发生后,空军党委给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他功勋飞行人员金质奖章。这是记者在李剑英殉职地点采访大队长曹长福。  (舜 尧 摄影报道)    沈阳驻军抵抗雪灾   
期刊
主持人语:四月,你的生活在训练场上。一年一度的开训动员大会是兵生活的分水岭,从开训那天开始,我们就进入紧张的训练生活。从“养兵”状态到“练兵”状态,虽然开训动员大会年年有,军人的工作就是训练,但从“静”到“动”的转变还是需要心理调适过程。训练有苦有累,训练也有不为人知的独属于自己的训练乐趣。来自六个单位的基层官兵讲述他们的“开训第一天”,讲述他们的训练生活。  今年第一季度一开始,我就得了个团嘉奖
期刊
我一生的追求    11年前初秋,帕塔木汗的丈夫乌拉孜放羊不慎掉入50多米深的废矿井里,造成颅骨、脊椎、大腿等10多处骨折。乌拉孜的妻子帕塔木汗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送到几家医院救治都说没救了。最后,经人介绍才转到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院长组织医务人员经过6天6夜抢救手术,把乌拉孜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十几天后,庄仕华又来为乌拉孜检查病情,发现他身体越来越瘦弱。作为医生的庄仕华心里清楚:这
期刊
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天池脚下有一块“功德石”,一位年过六旬的放山老人用材镰在石头上面刻了一个人的名字。他说,这个名字改变了103个穷苦娃儿的命运,给全镇4000口人带来了希望,他要让这个名字像长白山一样名昭天下,像三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这位被百姓们传在口中、记在心头的人叫杨春明。  26岁的杨春明,是吉林省临江市四道沟镇一名普通的边防公安。走进四道沟,走近杨春明,也就走进了一个个春天般明朗感人的
期刊
80年的历史,记录多少岁月屐痕;  80年的队伍,走过多少风雨征程。  阳春三月,记者怀着一种朝拜的心情,走进我军规模最大、保存档案最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中央级国家专业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从珍贵档案所承载的历史实证中了解我军成长、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了解档案记载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军史故事,近距离地感受了一番我军档案工作的历史成就。    四次迁馆,一馆两库,三十载岁月珍藏军史记忆   
期刊
那是几年前早春二月的一天,北京还是乍暖还寒。临近中午,我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我今天请在京的刘英等六位红军妈妈吃饭,想请你一起参加!”电话是徐海东大将的女儿打来的,语气因兴奋而急促,我的耳膜被冲撞的电波震得嗡嗡响。  “恭敬不如从命”!我匆匆赶往指定地点。尽管我先后在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红军妈妈,但一想起今天就要和这些年龄都已过八九十岁的革命老人一起午餐,我的心情仍然很激动。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她
期刊
长久以来,西方人只能通过战争来认识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日益透明的开放进程中,更加自信。  1937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该书向世界描绘了一个西方记者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引起震动。  1946年2月,为迎接来延安访问的美国特使马歇尔将军,由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解放军第一支仪仗队首次亮相世界。  1955年,驻扎在天津杨村的“中国开放第
期刊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国家代表队”,开放部队正在改变过去表演痕迹过重的项目,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力图把全军建设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新时期,开放部队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发展的形象、和平的形象、开放的形象、创新的形象、和谐的形象。    《解放军生活》:作为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您对这些年来开放部队的建设成果怎么看?  张邦栋:自第一个开放部队在上世纪50年代正式开放以来,经过这些年来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