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当前国外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它在吸引众多学者关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观点的分歧和争论,当然这是一个新兴理论未来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然而从纷繁芜杂的理论观点中梳理出内在逻辑和相互的联系有助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论自身的完善,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其他文献
与其他新兴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情形不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独特的“双顺差”现象。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的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与2005年全年顺差总和持平;外汇储备逼近1000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双顺差”与加工贸易政策、贸易争端、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并引发国内外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然而,已有讨论中的一些观点不仅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获益不符,在理论上也有失偏颇。过分夸大“双顺差”的影响,
一、政府预算的契约命题 由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既可能发生在市场,也可能发生在组织内部,还可能发生于政府规制之中,因此,任何市场经济都必然会面临以下激励约束机制设计问题:给定信息不对称,什么是防范机会主义的最优社会契约安排。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分类,把关于非对称信息情况下最优社会契约安排的理论称之为契约理论。现代契约理论主要研究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情况下契约不完全的原因、后果及当事人如何设计一种契约,如何规范相关人员行为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市场上的逆向选择,还是对于组织内的道德风险,或者是对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是指为生产者(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覆盖面广,包括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设计创意服务、职业培训服务等部门,多数对知识、信息的依赖性比较大,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属于知识和信息密集型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呈集群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就生产性
一、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转换的必然规律。所谓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变过程。高度化的重要标志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均已达到75%以上。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不断地侵蚀银行(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的领地,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银行要受到特别的监管?银行区别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银行的这种特质是否会持续下去?银行特质性理论正是致力于回答这些问题。
关于契约期限概念的演进 现代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看做是一种契约关系,并将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范畴。在古典契约理论向新古典契约理论再向现代契约理论的变化过程中,研究范畴扩展到现代企业理论,劳动力市场,金融契约,各种经济组织以至政府组织、学术机构。最近20多年兴起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融合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现代研究方法,更被看成是主流经济学最有前途的研究突破方向之一。本文从契约期限的角度理出一条理解和研究的线索,并重点对最近有关“企业内劳
有违约风险权益的定价理论在许多金融领域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一是在给资本市场产品如现在国际市场发展较快的信用衍生品定价中非常有效;二是可以帮助公司风险管理人员更好地识别信用风险暴露,更深入地进行金融风险分析,从而能更好地优化公司融资决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可以为公司债务重组和杠杆公司破产决策提供理论解释。
经济社会学是一种“经济行为社会学”,它的研究包括与生产、交换、休闲、消费等相关的经济现象在内的社会组织过程。经济社会学是经济学与社会学不断互动、碰撞、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发展既需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又需要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和角度。经济学研究的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过程;社会学则主要对社会群体、社会行为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的研究。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共同主题是社会环境(制度、网络、文化等)如何阻碍或有利于行为者的功利行为。作为一门独立交叉的边缘学科,经济社会学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阶
期刊
长期以来主流的经济学不能有效解释现实的博彩行为。由于彩票的期望值一般为负,在新古典风险规避的假设下,理论上应该只有很少风险偏好的人会去购买彩票。但是在现实中,不仅英美发达国家的彩票参与率高达60%一65%,而且很多在其他行为上显示出风险规避(厌恶)的经济主体也会购买彩票。还有学者注意到,同样的人群针对彩票不同的收益结构设置会有不同的参与行为,并对小额单价和大额奖金类彩票表现出一致性风险偏好。现实中博彩行为的复杂性以及与主流经济学结论的背离吸引了部分经济学者进行研究,并使这一特殊的微观行为机理的研究意义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