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学生求真需要 为生命课堂提供动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hao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中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心理逐渐成熟。从一定程度上说,求真需要是学生创新学习的需要。教学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保护他们最大的发展可能性,为生命课堂的建构注入活力。
  关键词:求真需要 生命课堂 注入活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真人”就是要做一个“说真话、办实事、求真知”的人,这既是为人的准则、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知识、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的要求使然。学生作为“能动的存在物”,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都可以创新、潜能无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明显增强,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无畏勇气。从一定程度上说,求真需要是学生创新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保护他们最大的发展可能性,为生命课堂的建构注入活力。
  一、创设多种探究性活动
  “求真知、做真人”。打造生命课堂,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是其实现基础,探究活动是学生求得真知、获得发展的必由之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所以,创设要求具体而明确的探究活动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体验,尽可能地巩固和发展求真需求,使他们学会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做到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善于创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探索求真知的精神。
  二、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求真”资源
  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校环境、课堂的气氛、校内的舆论导向等对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形成的作用绝不亚于正式课程。中学生崇尚和热爱科学,对科学和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和追求。让学生自己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趣事和轶事,介绍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不求名利,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甚至献身的志向与行为,唤醒学生的求真意识。播放有关影音文件、开设专题讲座、悬挂宣传图片等,激发学生求真欲望。走访身边、地区、家长中“求真”人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精神,让学生在感染和鼓舞中获得强烈的求真激励和榜样示范。
  三、尝试对知识的批判性考查、训练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生活的升华和一定理论知识的总结,但它不是唯一的“圣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析思考、质疑的态度阅读教材内容和案例,反思已有经验事实、经典理论,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辩证探索,敢于“吹毛求疵”,设置和创设多种变式练习和对已有知识的批判性考查,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运用自己习得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变式训练完成由识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变,进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实践证明,启发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知识要素进行质疑,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去激活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批判性,可以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辩证思维和意识、求实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态度。
  中学生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情感丰富而复杂。与成人相比,又具有不平衡性、逆反性、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显得浮躁不安。他们热情、积极、情绪易激发,但情绪、情感易偏激。因此,一方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不是盲目地满足和迁就,而是满足其积极向上的探求,引导和纠正其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心理需求。如,不少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常常埋怨他人与环境,需要教师用发展平衡内外原因的方法,引导学生作实事求是、准确的归因。如为了保护强而敏感的自尊心而表现出一些过激或偏激言行,或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无我”到“唯我”的错位心里、自私行为等需要教师指导、矫正。另一方面,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学习动机等有明确地认识,才能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保护和激扬学生积极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如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说:“教育要心理学化”。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理解、运用(杜威)。总之,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才能打造生命化的课堂,极大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和钧 邓京华 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
  2、海东兴 “从认知心理学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社科纵横》,2007年2期。
  3、郭思乐 “学校教学的动力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期。
  4、夏晋祥 “‘生命课堂’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的探寻”.《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期。
其他文献
物理学就其内容来讲,主要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其主要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物理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观察、总结,从而获得物理知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实验都由学生亲自动手来做,大部分实验是由教师做给学生看。也就是说,演示实验是学生最集中地获得物理现象的主要来源。同时演示实
期刊
高中物理教学中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这对我们广大师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物理课程体系中,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结合本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
期刊
摘 要: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关键词:数学本质 返璞归真
期刊
审美教育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也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了美的熏陶、美化了精神境界。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是让学生对数学美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的创作发明能力的提高。基于上面数学美的论述,下面就谈谈数学美的功能。  一、追求数学美,深刻理解知识  数学的发明和创造,除了反映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
期刊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新学科,也是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学科。有人说物理是理科中的理科,也就是说它更需要去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这就需要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一、提升三大魅力激发学生物理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认为要着力提升三大素质,即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提升物理学科魅力、提升物理课堂授课魅力。   学生学习的成败和任课老师有
期刊
摘 要:音乐新课标指出,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近音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身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探索 新课程    初中音乐课程在以往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教师们的重视,仅仅将其作为学校教学的点缀。因此,初中音乐课堂与其他学
期刊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要与时俱进、以生为本。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并且在教学方式上加以改进,才能使语文教学脱胎换骨,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笔者就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实际感受,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主流语文教学的状态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做着应试的工作,教师为成绩而苦恼,学生因繁重的压力而厌学,造成高分低能的后果。很多所谓的好文章都是一个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与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由此可见,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意义重大。  一堂高效的物理课离不开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三个重要环节。备好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实教学课程的目标,必将逐步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了传统黑板和传统电脑多媒体两大教学技术的优点,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强大的交流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和“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逐步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虽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深入展开,一堂好的地理课,需要教师能通过问题的设计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备课都要下一翻功夫设计课堂上的提问,既让学生感兴趣,又使学生能听得懂问题。下面我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的实践,谈几点关于问题设计的方法。  一、设计问题要注意趣味性和悬念性  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趣之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悬念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加学生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