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教学的“12345”管理模式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适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以高职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形成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目标,研究了学生专业认知、课程实验、教学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行之有效的“12345”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其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体系完整、机制科学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一、高职实践教学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实践教学主要指实验、实习和实训,它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之一。因此,在三年高职教学中,不少于一年的实践教学时间是必须的。为此,我院高职教学设计为“2+1”教学模式,这是我院高职专业的主要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内涵是:三年的教学,其中二年以理论教学为主,一年在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校外企业中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专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近一年里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和专业技能,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在学院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二、夯实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双引擎动力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思想,突出高职教育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理念,紧紧依托行业,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和各教学要素,形成了“两结合”的资源整合模式,即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双引擎。
  1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学院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院发展规划为目标,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基本拥有各专业校内实验室。在校内外拥有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三十余个,形成了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的有效机制。
  2 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结合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在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已逐步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专家队伍,聘请了十余名机电制造、生物技术、物流管理、旅游服务等行业的专家教授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指导学院的教育教学。
  
  三、打造“专业、实践、就业”三平台
  
  高职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目标模式的实现,突出专业理论课的综合化,突出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行业和产业为依托,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努力打造“专业、实践、就业”三大平台。
  1 专业平台。专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学院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立足高职、导向就业”的办学定位,坚持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行业需求的、较为完整的、实训突出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专业平台的建设包括专业设置,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制度建设,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改革,师资与设施条件的保障等。
  
  2 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关键平台。学院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积极推行高职双证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资格技能考核,以提高实训过程的知识含量。不断加大院实训中心等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使其保持与行业实际水平基本同步。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学院还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寻求与先进企业、行业部门的合作,并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在保证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了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
  3 就业平台。就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升的平台。学院以“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为目标,以实现“三基”(指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早”(指努力促使毕业生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实践、早进入岗位工作)、“三适应”(指努力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工作要求)为要求,构建和完善了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就业平台包括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职业资格培训考证、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市场建设等方面。通过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从而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
  
  四、逐层推进,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
  
  学院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人手,以“两结合”为原则,以“三平台”为依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确定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专业实践一毕业实习”四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1 专业认知。专业认知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如学院通过组织新生去参观现代设施农业基地、五星级酒店、先进制造企业等,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与行业专家、事业有成的校友座谈了解专业发展前景,了解从事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及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使学生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及内容,以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2 课程实训。学院在进行专业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注重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将实训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学生边学习边进行专业课程实训。实训主要包括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
  3 专业实践。学生在学院3年的学习中,分层次、分岗位集中一段时间到行业一线参加行业真实环境的专业实践,使学生接受行业一线的训练,加强对专业岗位盼认知。这一阶段的实训,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过去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以后地学习任务。
  4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环节。学院安排学生在行业一线进行毕业实习,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学院对学生毕业实习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要在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要求下直接顶岗实习,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还须根据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工作。通过毕业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五、强化“五保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保障”是实践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包括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制度保障和评估保障。
  1 实践教学质量的思想保障体系。学院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明确各方职责,使学院领导、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思想稳定,学院分别安排了思想指导老师和专业指导老师。
  2 实践教学质量的组织保障体系。学院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及所负的责任。强化三级组织的功能:一是主管院长的统筹、决策功能;二是教务科及系部的具体管理、协调、检查功能;三是指导教师的组织实施功能。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了一个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 实践教学质量的条件保障体系。首先,学院的实训设备应成体系购置,根据专业模块教学要求,设置各级各类实训设施。其次,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应成体系建设,“课程实训-专业实训-校外实训”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实训条件,确保每一次实践教学有实训环境、有实训设施、有实训目标。
  4 实践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体系。学院建立健全了《学生教学实习管理规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定》、《“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 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保障体系。根据行业特点,学院采用主管院长督查、教务科抽查、系部检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多种手段对实践教学进行检查评估。学院制定了实践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并与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定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
  几年来,我院“12345”高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在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师资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教师的危机意识日益加强。二是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12345"高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好的综合职业素质,实践操作技能强,工作作风踏实,受到了用人单位和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其他文献
教育民主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最初的“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到教育基本权利(教育起点平等)的争取,再到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平等权利的争取,发展到目前教育实践各个方面(包括制度、方法、内容、教学与课程、师生关系、评价、管理、组织形式等)的民主化不断深化的阶段,这一过程是教育民主化从“量”到“质”的发展过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是教育实践民主化的重要方面
期刊
2008年1月8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尽管在有些国家早已实施了此类法令,然而在我国这尚属首次。本文从国家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这项措施,引起对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思考与分析,促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不断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并积极
期刊
提倡教师在专业实践中反思、培养反思意识和能力是当今教师教育的一个主流观点,反思性实践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新课程实施中,借鉴反思性实践理论,开展教师课堂管理的反思性实践活动,对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管理的反思性实践?本文尝试对教师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的条件做初步探讨,构建教
期刊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地遮蔽了。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之弊端的现实道路。  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
期刊
一、消费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和价值观有密切联系。所谓价值,一般理解为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求的满足,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上也是人对高等教育变化的一种价值呈现,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判断高等教育发展与否是由人所持有的价值观决定的,如果我们持数量主义的价值标准,那么不断地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普及高等教育就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反之,如果我们持质量
期刊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校园生活环境,使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的精神困惑、思想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任务更繁重。为此,要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必须不断地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理念与工作方法影响
期刊
一、当代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的行为表征    1 非理性的专业报考热。据《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载:“经济管理类专业”为我国高考状元首选的专业,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第一,而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专业,如工程类、医学、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及天文学等专业报考看寥寥无几。这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存在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发生的负面变化。这种
期刊
本科生导师制是全员育人理念的有效探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推手,更是高校人才培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有益尝试。随着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进,本科生导师制也面临新的发展困境。分析推进过程中的掣肘因素,探索发展思路,增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各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功能不一、形式多样。从是否有机制保障看,可以
期刊
一、“80后”大学生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在社会上一直被称做“80后”大学生。这一命名与一些社会事实有关:第一,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第二,他们拥有主要以金字塔式的应试教育为基本经历,社会教育相对滞后;第三,“80后”最先引起人们的关注是以一批少年作家在市场上彰显出来的意义等。  但是无论“80后”的命名具体标准是什么,“80后”大学生都是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
期刊
在高等教育逐步发展的今天,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的进一步推行,高校学生的自由度也随之进一步增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日益凸显。学生干部组织作为学生管理机构的延伸,充分认识并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生干部本身具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种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日常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享有特殊的职权,笔者把学生干部所特有的这种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