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端侧缝合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21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一期重建失神经髂腹股沟皮瓣感觉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方法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21例,其中A组11例直接行皮瓣移植,B组10例皮瓣切取时,保留髂腹股沟皮瓣营养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30°~45°端侧缝合,于术后2、4、8、16和24周测皮瓣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结果19例皮瓣完全成活,两组各1例部分坏死,A组1例经再次游离植皮术治愈,B组1例经换药愈合;随访6~24个月,B组皮瓣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部分重建,其感觉恢复等级和范围均优于A组;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带蒂髂腹股沟皮瓣转位修复手部组织缺损时,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皮瓣的感觉功能,操作简便、有效,对手外科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以臀上动脉为蒂的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22~47岁.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颈椎骨折2例,胸椎骨折1例,腰椎骨折3例.脊髓损伤致完全性截瘫5例,不完全性截瘫1例。
期刊
目的 探讨带浅静脉干逆行局部皮瓣早期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特点,以评价浅静脉干对皮瓣早期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体视学技术测量带静脉干皮瓣微血管体积密度,与不带静脉干皮瓣作对照比较.结果带静脉干皮瓣早期微血管密度整体水平高于不带静脉干不皮瓣.结论浅静脉干的存在有利于皮瓣再血管化进程,保留浅静脉干对皮瓣成活有利。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近4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10例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和后组脑神经损害,术前行头颅核磁共振和颅底薄层CT扫描,8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经颈静脉孔入路6例,远外侧入路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结果 10例术中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学示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脑膜瘤1例,转
目的 探讨猕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作为支架,体外构建人工神经的研究.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并培养猕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描绘其生长曲线;取猕猴3段4 cm的周围神经,其中2段用4%triton -X -100及4%脱氧胆酸钠液分别萃取1次和2次,在新鲜神经和萃取神经中段取材,组织学检测及电镜学观察萃取前后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显微注射
期刊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结果35例中,死亡5例,死亡率14.3%.术后3个月随访,依据ADL分级,结果Ⅰ级2例(占6.67%),Ⅱ级7例(占23.33%),Ⅲ级14例(占45.67%),Ⅳ级5例(占16.67%),Ⅴ级2例(占6.67%).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
期刊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I/R)期间,皮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C组).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C组于再灌注前及早期,各静脉注射PDTC 300 mg/kg.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皮
目的 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修复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自1986年以来,共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36例,应用逆流颞顶筋膜瓣结合中厚皮片移植、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及轴型头皮瓣结合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最大26 cm×24 cm,颅骨外露最大面积22 cm×18cm.结果共切取皮瓣、筋膜瓣及肌皮瓣34块,其中1例局部头皮瓣因缝合有张力,边缘裂开,换药后再次用局部小皮瓣修复痊愈.1例下斜方肌肌
目的 探讨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16例,皮瓣面积为26 cm×12cm~18 cm×9 cm.手术设计以外踝上约5~7 cm处为逆行皮瓣的蒂部旋转点,皮瓣上界可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以上部位,但不宜超过腓骨头下5 cm.术中注意:①增加皮瓣的筋膜蒂的宽度,不小于4~5 cm;②腓肠神经内、外侧的皮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