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企合作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引入校企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合作机制、模式等方面初步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我国校企合作起步较晚,对其研究也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因此,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对1998年至2018年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为我国校企合作研究的完善和长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研究;长效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7.040
  校企合作是高校、企业双方寻求自我发展空间和服务、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是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新的形势下,有关校企合作的研究仍需要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研究。在CNKI上有关校企合作的文献研究内容涵盖了校企合作内涵、模式、机制、缺陷等方面,其研究视角多样,研究工具丰富,我们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校企合作、全面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等重要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1 校企合作研究的现状
  1.1 文献来源
  自引入校企合作以来,我国高校积极探索,深入合作,建立了一条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之路,各学者也对这个领域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从1998年至2018年3月,通过对CNKI期刊数据库的查询,校企合作相关文献共有16357篇,其中核心期刊有2200篇,有关校企合作内涵的文章有16篇,有关校企合作模式的文章有1909篇,有关校企合作重要性的文章有27篇,有关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文章有66篇,有关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文章有91篇。本综述引用了部分文章,总计涉及10余种刊物。
  1.2 主要成果
  1.2.1 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兴起于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在国内外研究中,对校企合作的理解定义虽然各不相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其中,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将校企合作定义为: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的合作。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来自己的观点,王自勤提出校企合作包括校企合作教育和校企合作科研等,校企合作教育的实质是企业帮助学校培训人才;张宇等指出校企合作(教育)即是企业和学校双方主体的一种相互选择的行为;左家奇提出校企合作是一种对传统办学模式的创新,这是一种全新的、长效的合作机制,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综合来说,我国对校企合作的定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
  1.2.2 校企合作的模式
  由于我国校企合作涉及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等,这些院校的校企合作方式、内容各不相同。因此对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我们对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如表1。
  1.3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对我国提升教育水平、培养优质人才、促进转型化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韩笑认为:通过与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以学校理论授课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党蒙等人说道:校企合作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回馈社会的重要途径,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市场化的现实需要。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高校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徐科军指出:随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
  我们认为:在“一带一路”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高校办学模式丰富化,同时有利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
  1.4 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为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不仅要具备动力,还要拥有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叶继强提出:为促进校企合作进入更深层次,保证校企合作规范进行,校企双方必须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刘骅等认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质学生的顺利进行需要注入大量资金,因此他认为解决当下“校企协同”合作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杨帆提出应当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政府作为校企合作过程的评价者和监督者,应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专门机构与组织进行协调各个主体,实现各方自身利益,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付世秋等指出我國对校企合作法律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在传统背景下的有关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实施的法律法规现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需求,要根据现下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几位的观点都表达出了保障机制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可见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的建立的必要性。
  2 校企合作研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2.1 研究的深度较浅
  我国校企合作起步较晚,对校企合作的有关研究更是处在浅层次。首先是对校企合作的研究深度较浅,从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文章可以看出,虽然有关的研究不断增加,不断深入,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次对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关法律缺少研究,通过对国外先进校企合作进行对比研究,人们意识到法律是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得重要基础保障,因此学者们纷纷在文献中呼吁国家要立法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但具体如何立法、立何种法律的研究还很匮乏。说明校企合作需要更深一步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才能为校企合作的实施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2.2 研究的广度较窄
  笔者选择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1998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的论文题录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校企合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从已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与“职业教育”学科相关的文章数为40165篇,远高于与“高等教育”学科相关的11199篇;其次,研究内容关于学校的多,关于企业的少。不难看出,现有的校企合作研究多立足于院校的视角,且绝大多数为高职院校,以企业的视角进行研究的较为少见。这也说明校企合作这样一种办学理念还没有为社会所重视,针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亟待加强。
  2.3 系统性研究不足
  据中国知网数据分析可知,我国有关校企合作的研究未形成体系,内容杂乱,首先,文献多偏向于地区研究,对特定地区校企合作发展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对全国范围的校企合作发展程度的整体研究较少。其次,对校企合作各方面的研究不均衡,对校企合作评价的研究、对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立法的研究、对校企合作具体实施办法的研究均有不足,系统性的文献很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全面、系统地对校企合作进行分析,这方面有待加强。
  3 校企合作研究的展望
  据文献查阅可知,我国学者对校企合作的研究逐渐向多元化,跨学科发展,这些研究能够让我们了解校企合作在我国的最新开展情况,但是这些研究过于碎片化,没有形成系统性研究,而且研究发展不均衡,大部分文献倾向于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对校企合作领域、类型、机制、运行、效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且杂乱,导致难以对校企合作进行完整、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我国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类院校,对于普通高校的研究过少,所以笔者认为今后校企合作的研究方向应是更加深入的研究校企合作现有的案例及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深入挖掘,突破专业的束缚,寻求其根本,形成校企合作可实际实行的理论依据,建立可评价、可分析、可监控的校企合作体系,使得校企合作在全面的理论指导下实行,确保我国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一带一路”的实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从我国校企合作理论的研究开业看出,我国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应用的并不广泛,所以我们认为高校与企业应更加密切的合作,将校企合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校企合作的理论及案例,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及行业的需求,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理论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9):78-79.
  [2]张宇,和震.职教培养模式转变的路径及推进策略——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學结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11-15.
  [3]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126-130.
  [4]韩笑.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探索[J].新西部,2018,(05):148-149.
  [5]党蒙,张传伟,邢乐,周学刚,郑欣.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04-105.
  [6]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52-55.
  [7]叶继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0):30-32.
  [8]刘骅,哈雪洁.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01):90-94.
  [9]杨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建筑与预算,2017,(05):48-52.
  [10]付世秋,王双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保障机制的创新[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2):270-272.
  [11]李廉水.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方式[J].科研管理,1998,(01):31-35.
  [12]樊纯诗.企业制胜的源泉──宝钢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1999,(01):60-63.
  [13]王章豹,祝义才.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对策,2000,(9).
  [14]朱桂龙,彭有福.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3,(4).
  [15]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
  [16]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71-75.
  [17]董大奎,林冶.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05):56-57.
  [18]董馨,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7):59-63.
  [19]沈燕.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基于“5321”模式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07):49-55.
  [20]李国春.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3-4.
  [21]杨诚.“共生型”校企合作模式下ICT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讨[J].职教论坛,2017,(02):55-59.
  [22]汪占熬,钱翀,叶春霜.创新创业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6):12-14.
其他文献
虎年春节,海南迎来了(以下简称)公布后的第一波旅游热.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向媒体公布了骄人成绩:“海南今年的春节黄金周来的中外游客有105万人次,
期刊
有人对我说:“从事你们这样的职业一定特没成就感吧!你年纪轻轻的教些智障孩子怎么体现自身的价值?怎么实现自我的梦想呢?”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也曾困惑过、迷茫过,也曾动摇。
自1971年Combes等[1]首次报道1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膜性肾病后,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我国自1979年以后,也对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有
原本统一的整体世界 ,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而分化为自在和自为、实然和应然、事实和价值、主观和客观等多重世界。和传统世界观相比 ,实践思维视域中的世界观正是关于这多重世界
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逐渐转变为必修课的背景下。以实践性和体验性为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对教师以知识构建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积极
起重性能达到了全球仰之弥高的顶峰rn“3600吨履带起重机的材料成本高达一亿多,当公司如此信任,将这个项目交到我手中时,实话实说,除却激动,当真有成吨的压力袭来.一亿多人民
在长期铁道部高度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下,铁路非运输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产权关系不明晰,财务资源分割管理等.本文按照铁路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转变经济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作出“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也就是中国医疗卫生史上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引起了全国上下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极大重视。1968年第三期《红旗》杂志上刊载了《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文,随后《人民日报》头版转载了这篇文章,由此“赤脚医生”作为计划经济时期合作社中不脱产的初级卫生保健员逐渐进入了群众的生活中。1985年,鉴于“赤脚医生数量
期刊
“我经常去河北区图书馆借书看书,发现二楼的盲人阅览室开了一年多,经常没有人,为什么这么好的设施没人光顾呢?”上周四,天津市河北区团结里市民李先生反映他看到的现象。记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