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生态恢复过程的种群结构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川西米亚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70a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级段云杉种群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了与原始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人工云杉林有两个快速生长(平均高度和胸径)时期:一是20~30林龄人工林,年均高生长量达到0.428 m,年均胸径增长量为0.57 cm;二是50~70林龄人工林,年均高生长量达到0.364m,年均胸径增长量为0.431 cm.与天然原始林相比,人工林苗木的高度级宽幅(10/21)和胸径宽幅(20/36)都较小,下层更新苗木少.50林龄以前的人工林年龄均为同一龄级,70林龄后才有少量
其他文献
沪蓉高速公路西段路线走廊带是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区,喀斯特发育,存在一些重要的不良地质现象,如喀斯特地面塌陷和滑坡。该区在长期地壳运动发展中,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体随时间、空间(构造位置及边界条件)和构造运动方式的变化,在各种地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等级的线性构造形迹。在沪蓉高速公路西段勘察中,利用空间图像的光谱特征和几何图形特征,探讨遥感解译过程中对各类线
从生态学的角度,把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作为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分--"灾害环境"来看待,由此对泥石流灾害防治的认识和措施体系也不是片面的、机械的
坡度和高程是土地资源固有的两个重要环境因子,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山区,坡度和高程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影响农业和经济的发展。石碗溪小流域面积20.73
二滩水电站蓄水发电运行以来,库区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泥石流发育发展的因素相应也有所改变,通过对二滩库区泥石流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库区泥石流有减弱的趋势,处于
在分析攀西地区地貌类型、水资源及其结构以及气候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空间特征基础上,从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布局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出发,对攀西地区生物资源综合
对罗辑先生提出的商榷意见进行回复。认为,原文的数据是在天气情况正常、仪器调试正常和操作无误的情况下获得的,因此是可靠的。根据自动记录仪的观测结果,高山林线处七月份的夜间(18:00~6:00)为3.5~5℃。由于夜间温度很低,呼吸消耗也较低。高山地区的可达性很差,全面系统地研究高山林线乔木的生理活动存在诸多困难,已有的观测数据对今后继续研究是一种积累,不能说实验已经失败了。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开发经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可以说,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生物资源不变的基础,而社会、经济、文化、行政等环境条件的灾害程度与自然创新能力是
泽错公路是西藏自治区主骨架公路网络“六大通道”之一,由于该区域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因素,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暴发频繁,活动强烈,类型众多,严重地影响公路的畅通。泽错公路全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和避暑胜地,也是我国中亚热带北缘植物多样性的宝库.本文在广泛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布、类型及其
利用调查与观测资料分析川中丘陵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耕地演替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在近30a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林地与旱耕地的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