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 点翠凝碧,传神画作终传世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转斗移,岁月阑珊。当先民随意的涂鸦定格在坚硬的岩石成为记忆,当艺术创作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体行为,灿若星斗的国画大师,便点亮了历史的夜空,留下绚丽的文化瑰宝和不负丹青的千古传奇。
  当中国画成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顾恺之就是那一笔饱蘸了浓墨的精彩起点。
  顾恺之(约公元346-407年),东晋时期著名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他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从曾祖父到其父亲都是地位显赫的官员。在云蒸霞蔚太湖之滨长大,惯看群山隽秀的无边风景,他从小受到大自然天然神秀的陶冶;世代官宦的家庭,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优裕的学习环境;身处文化空前繁荣,思想极大舒展解放的东晋王朝,名家辈出的社会环境,让顾恺之在学习交流中脱颖而出。
  青年时期,顾恺之即步入仕途,最初曾在雄踞长江上游的将军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担任大司马参军。他和桓温的儿子桓玄来往较多,很受桓温和谢安的赏识,晚年曾任散骑常侍一职。长期在各地为官,不同的游历经历,极大地开阔了顾恺之的眼界,为他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他作品中的风云变幻与丰富多彩,正是这种生活经历的积累和感受。
  在东晋那个名士辈出的年代,人们推崇纯真的闲情。顾恺之对一些世俗事物,也采取一种单纯率真的态度,以乐观的真性情对待生活。顾恺之喜欢轻松幽默,被当时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说到痴绝,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他曾经跟谢瞻住对门,每天晚上吟唱诗文,谢瞻常常在门后面夸奖他,结果他越被夸奖越来劲儿,一直背下去,夜深了,谢瞻要休息,顾恺之还没完没了地背诗,于是谢瞻只好让自己的仆人来站在墙后面接着夸他,顾恺之就那样滔滔不绝地背了一夜。顾恺之十分迷信“蝉翳叶”,相信如果人以“蝉翳叶”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一天,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树叶子,戏说是“蝉翳叶”,顾恺之像小孩子一样非常高兴地用柳叶挡住自己,问桓玄是否看得见他,并将这片柳叶珍藏起来。
  《世说新语》记载,顾恺之吃甘蔗一反常态。别人从根部最甜的地方吃起,不甜了就扔掉,而顾恺之吃甘蔗从末梢吃起,越吃越甜。顾恺之倒吃甘蔗节节甜的创举,不能不说是人生的大智慧。这种“痴绝”,看似大智若愚,也可能是顾恺之的一种保护自己的处世方式,他长时间周旋于权贵之间,出入于豪门之中,他身边的权臣如桓玄、殷仲堪等先后倒台,而他却能始终岿然不动,甚至还能升官,这完全应该归功于他的“痴绝”。
  东晋的王公贵族们,就像生活在仙境中神人。顾恺曾经在王羲之写出兰亭序的会稽山里居住,他描绘此地美景用了这样的语言,“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至今仍然引用不衰。这简短的语句中,也透露出顾恺之对于美,有一种几乎本能的捕捉能力,显现了他纤细敏锐的情感,也让他赢得了“才绝”的美名。擅长文辞的顾恺之,他所著的《顾恺之文集》虽已失传,而传世的《虎丘山序》,《风赋》,《冰赋》,《观涛赋》,《筝赋》,《四时诗》等,仍然光彩夺目。
  顾恺之为曹不兴的再传弟子,也是六朝时期惟一有画迹传世的画家,他以杰出的绘画才能,赢得了当之无愧的“画绝”称号。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和突出人物性格,成为他取得崇高绘画成就的重要因素。他画的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态”,还流传下来一画募捐款项百万的传说。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晋哀帝兴宁间,建业瓦棺寺初置,寺中的主事僧人向京城士大夫募捐。一般人认捐多在十万钱以内,可是到顾恺之时,却写下布施百万。大家都认为他是说大话,寺僧事后要求兑现,顾恺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墙壁上画出维摩诘一躯。到了画像正式完工的那天,他当众点上眼珠,顿时画面上的维摩诘像活了一样,光彩照人,满寺生辉,观众赞叹不止,没有多大工夫,就捐足了一百万钱。
  用眼睛来传神,是顾恺之对人物画绘画技巧创造性的升华。他认为眼睛的神采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标志,所以特别注重点睛,“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也。”顾恺之往往将人像绘成后几年不画眼睛,人问其故,他回答说,一画眼睛,人就活了!曾任荆州刺史的殷仲堪眼睛有毛病,顾恺之给殷仲堪画像,采用了“飞白”技巧。“飞白”是书画创作的一种手法,即在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给人飞动之感。这样,殷仲堪的眼睛看上去就有了“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的效果。顾恺之曾为裴楷画像,面颊上添了三根毫毛而更显得栩栩如生,后人称赞传神之笔谓之:“颊上添毫。”
  顾恺之擅长画风景,他的山水画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所绘山川树木,错落有致;水面空旷,人乐其中,充满艺术魅力。他晚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添以浓色,微加点缀,不作晕饰,而神气飘然,充满浪漫的色彩,后世许多丹青大家都临摹过他的画迹。
  顾恺之有一个观点:“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顾恺之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人物画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生动传神,形神兼备。他的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打破了以前那种以宗教题材为主题的风气,成为伟大祖国艺术宝库里最宝贵的遗产。顾恺之一生绘画作品很多,但他的绘画真迹今已无存,现在保存下来的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画卷摹本,一直为历代视如国宝。
  《洛神赋》为曹植所写,叙述渡过洛水的王孙贵族爱上洛水女神的故事,因此被后人附会成为曹植爱慕嫂子甄氏的作品。才高八斗的曹植,用无尽的笔法描写女神之美:“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根据《洛神赋》所作,为插图性的长卷,将《洛神赋》中的情景分段画出。画卷的开始描述曹植从京师东归,跋涉山川之后,人困马乏,休息驻足,在洛水之滨遥望。那寄寓着他苦恋的美丽洛水女神,悄然出现在平静的水面上。画面上远水泛流,洛神含情脉脉,似来又去。女神既去,曹植坐船追踪,只看到洛神远去的身影,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顾恺之发挥艺术想象力,用诗意的笔法描绘了原作的意境,画中人物的动态描绘栩栩如生,心理描绘细腻入微,仪表风度精彩传神,是对《洛神赋》的升华和创造。画作所用的线条是流丽秀润的游丝描,衬景山水丰富而完整,某些片断可以作为独立的山水画来欣赏。
  顾恺之的另一幅重要作品《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约束宫庭嫔妃的规诫)的变相作。现有两本,一本藏故宫博物院,为南宋人摹本,按文章顺序分十二段,绘画录文。另一本原也是清宫藏,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劫去,现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是留存下来的最早的、保存最好的画在丝绸上的手绘画,也是现存的中国最早的画卷,据考证是唐人摹本,全图高约8市寸,长约1丈2尺,系横卷形式,内容分9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提议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作为谢礼。当时的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从此传世巨作无法回归。不久前,英方宣布,《女史箴图》将在2014年4月,在大英博物馆进行首展,展期一个月,之后的11个月,这幅画作将在原地被覆盖,保存于黑暗中。以后每年,都会有一个月的展期,让世人一睹中国最早绘画作品的风采。
  顾恺之还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美术理论家,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他认为:画家须有高深渊博的学识,要通达人情事理,并结合艺术的原理和时代的风貌,以对绘画对象的深切体验和娴熟的绘画技巧,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这是作为一个画家的基本条件。他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思想,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对中国绘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国画的宗师,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千年回望,顾恺之的身影仍然行走在中国的艺术空间,他所塑造的传奇,就是一颗晶莹璀璨的明星,永远绘影在中国的画坛长空。
其他文献
也许,人们会觉得英模、先进人物离我们很远,我们只能崇拜、歌颂。而事实上,最美丽的人就在你我身边。  有一种“美”来源于平凡,正如北新建材的一线美丽员工,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却在各自岗位上不怕脏、不怕累、斗志昂扬、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绽放着青春华彩。  他们不一定是众多一线工人中技术最娴熟的,也不一定是工人中成绩最出色的。但是他们代表了奋战在生产一线的青年人
期刊
他成长在艰苦的钻井一线,瞬息万变的施工现场磨砺出他成熟过硬的钻井技术;他成熟于井队长这个关键岗位,一次次井下情况的完美处理让他锋芒毕露;他成名于中油集团公司优秀班组长选树的竞赛中,一个“全国第一”让他绽放光华。  他,就是康辉,渤海钻探第三钻井公司70152钻井队长。虽然1982年出生的他,还有些许稚气尚未褪尽,但是年轻的外表包裹不住他娴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行为处事的成熟与冷静,以及因此带来的无数光
期刊
导语: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在这个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他真心希望中国能出现更多、更好的军事战略家  主句:他始终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组织领导有力,聚合集体智慧,取得显著成绩。他热爱所从事的专业和工作,积极改革创新,推进战略课教学模式转变,连续多年获学校优质大课奖,三尺讲台倾注忠诚。他学得执着,悟得深透,用得自如,学术敏感性强,科研成果丰硕,用实际行动诠释军旅园丁的铿锵誓言。  国防大学战
期刊
“工人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在我国,这是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即便是改革开放之后若干年里,头戴安全帽、脖缠白毛巾、手持钢钎的钢铁汉子,穿着蓝格围裙,戴着雪白帽子,站在机器前的纺织女工,还都是最光荣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是许多人的梦想。  时至今日,这些人已经从企业退休。期间,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他们中的许多人还经历了国企改制,工人下岗等等。熬过了这一切,今天最困扰他们的,是和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之
期刊
故乡大冶茗山乡汪明村是个古老的村庄。在童年的记忆中,这里山青水秀,风光宜人。村子座东朝西,北东南三面幕阜山余脉环抱,正西向是四、五百米宽,北高南低延绵不绝的梯田。村后山古松参天,大者二、三人合抱,小者也一人抱不过来。古松下是漫山的黄荆,仲春时节,米白色的黄荆花遍地开放,蜂蝶在花丛树叶间穿梭翻飞,孩子们嬉戏其间,追蝴蝶,抓纺织娘,捉迷藏,敷展出天地间一幅美妙天然的闹春图,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金色童年的美
期刊
一份由中国社科院与土豆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年轻人快乐心态报告》,让众多年轻人陷入集体反思。许多人发现,自己忙忙碌碌的生活里,“快乐”似乎早已被剥夺。的确,在80后,90后众多拼命三郎们的眼中,升职加薪、赚钱发财才是第一位的,快乐完全是随时可以牺牲的。但是,没有快乐,何来幸福?生活如何才快乐,这个曾经单纯简单的人生哲理,不能让众多年轻人迷失其中,这是“快乐中国说”的根本所在。  如今,快乐已被世俗物质
期刊
导语: 在李文看来,知己知彼,或百战百胜,或不战而互存敬意,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真演实抗”的专业军演  主句: 他立足我军,倾力打赢,用23年的默默坚守耕耘,换来500万字的科研硕果;他本色做人,献身讲坛,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带领学员拨开迷雾领悟战争艺术;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克服重重困难搜罗海量外军资料,在开辟新研究领域中屡建新功。  2013年某日,集合了中央军委到地方大区政的解放军重大演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3年底, “乡愁”一词火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起普遍的关注与赞同。  “乡愁”,本是个文学的用语,余光中的诗,董桥的书,都一再抒发了“乡愁”。“乡愁”,体现着人们对家乡的怀念与相思,也表达着远离故土的游子的忧伤与愁情,所谓“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是也。家乡故土是生活的根,如唐代诗人刘长郷所说,人们都有一颗“緾绵的
期刊
“4·14”地震发生后,玉树州、县两级法院积极投入自救和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的工作;灾后重建工作开始后,玉树州两级法院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服务大局意识,积极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全力提高全院干警的执法能力和为民服务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司法需求,最大程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为灾后重建和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2011年6月,玉树灾后重建全面
期刊
十月初的中原,红枫簇簇,菊香点点,秋色无限。  河南禹州市朱阁大道东段宋代官窑钧瓷研究所朱红色的大门里,摄制组一行的嘈杂打破了庭院的宁静。  镜头中,朱红色的大门,装饰考究却不张扬。雅致的四方小院内,栽满了石榴树与石榴树盆景,院内路边的花草树木规制得井然有序,鹅卵石铺成的一条小道直通后院,路两侧十二根花岗岩座上,安放着造型生动、釉质莹润的钧瓷十二兽首。  随即,主人公潘世豪走进镜中。他穿一身得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