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历来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那些天才儿童的教育更是争论不息。本文主要通过解读电影《天才少女》,分析其中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对于拥有异常天赋的儿童应该如何教育等问题的表达。
关键词:教育观 《天才少女》 儿童
教育问题历来是人类最为重视的问题,各类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层出不穷,比如采用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应试教育抑或素质教育?尤其对于天才儿童,由于其天赋异禀,人们对其教育的争论更为突出,比如究竟是使其重复发挥天赋而剥夺其自由,忽视世俗的生活,还是尊重其本心,享受幸福的童年和平凡的生活?本文以电影《天才少女》为例,从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来解读。
1.教育是各国人民关注的共同话题
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一直是各国各民族的重要问题,也常常成为人们在不同场合和不同媒介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对那些拥有异常天赋的儿童的教育。电影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近几年的几部电影,如美国电影《天才少女》、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国电影《百鸟朝凤》等都对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表达。
电影《摔跤吧爸爸》的观点明显是子女应该服从父母的安排[1]。为了达到目标必须摒弃自己的爱好,如美食、漂亮的衣服、娱乐等等。付出的代价越大,似乎成就更大。但是这样与世俗生活的享受完全隔离是否能真正感到幸福,是这的怀疑的,而且万一最后不成功呢。电影《百鸟朝凤》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2,3]与《摔跤吧爸爸》大团圆的结局相反,其结局具有浓浓的悲剧感,因为作为小农经济时代遗存的唢呐技艺,在现代社会只能被边缘化。电影《天才少女》则是两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碰撞,结局则是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4,5]。
2.天才教育或平凡生活是两难问题
影片《天才少女》就是教育观念不同的舅舅和外婆为如何培养和教育天才少女玛丽而斗争、并争夺抚养权的线索而逐步展开的。舅舅弗兰克希望将玛丽按照一个普通人的模式培养,有朋友有幸福的童年;而外婆则希望尽量挖掘和发挥玛丽的天才,其他的都不重要。推动整部电影情节展开和发展的实际上就是两种教育观的碰撞和对决。
在影片的开头,小姑娘在舅舅家生活得很开心,两人一起开船去沙滩玩耍,一起享受落日黄昏的美好夜晚,情节相对缓慢和舒展,体现了小姑娘在舅舅家生活得很舒适很幸福。夕阳下、橙红色的天幕、沉至半球形的鹅黄色的太阳、弗兰克和玛丽剪影,整个构图真是美轮美奂。这时唱的儿歌“加油,弗雷德”更加强了感染力。但是弗兰克明白,人的正常成长是离不开社会的,因此希望将玛丽送到一所正常的学校接受正常的教育,而邻居罗伯塔则认为玛丽在这样的学校会不高兴,因为她的智力水平远高于同龄人。贯穿影片的焦点问题即如何培养和教育玛丽这样的天才少女以舅舅弗兰克和邻居罗伯塔的对话方式抛了出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果然如罗伯塔预料到的,虽然天才小姑娘玛丽所掌握的知识远高于同班同学,但是却因为长期缺乏与同龄人沟通,缺乏融入社会的经验,小姑娘频频做出与该年龄段不想符合的事情,包括大声顶撞老师和校长,不经过老师允许就回答问题等等。此时另一条故事线成为了外婆出现的铺垫,也就是小姑娘在校车上看见霸凌现象而挺身而出并打伤了校霸,因此弗兰克受到了校长的约谈并通知了玛丽的外婆。在谈话中校长提到了橡树天才学校,并且表明小姑娘的天赋不能拘泥在这样一所小学校中。而弗兰克却严肃地反驳了她:“如果把领袖们分开,将他们与我们这样的人隔开,那么你最后只能得到一个国会议员。”在此时,气氛在两人对话时有一种沉默的压力,更突显了情节的张力感。这时在影片中明确提出了对于一个所谓的天才孩子的两种培养方式,使影片情节的最主要的矛盾正式展现[4,5]。
数学老师邦妮自从玛丽在课堂上回答了正常同龄人不可能回答上来的三位数乘法之后,对小女孩的身世展开了调查。引入邦妮这个人物可以很好地剧情推动剧情发展,而且能避免采用旁白介绍玛丽家庭背景而显得单调的问题。原来玛丽的生母是一个顶级数学家,而玛丽也遗传了她的数学天才。后来有一天,当小女孩和舅舅放学回家时,发现草坪上站着小女孩的外婆。小女孩的外婆为小女孩带来了一台高级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并且把很多著名的高等数学教程带给了她。当舅舅弗兰克送走外婆回屋的时候,小女孩默默说了一句:“这里面有很多很酷的数学方程式。”影片此时没有太多的对白,而是使用近镜头给了舅舅一个犹豫又有些失落的表情,突出了舅舅此时心里的无奈和不确定感。也为之后法庭上的辩论埋下了伏笔。
法庭上的辩论是本影片最有张弛力度的一个情节。一方是生活优越并且住在大城市的外婆,一方是生活贫穷切住在海边的舅舅。所以法庭一开场,外婆所聘的律师就提出了两方教育上存在的鸿沟,双方能给予小女孩生活环境上的巨大差异,似乎让外婆远远占据了优势。这部影片总共97分钟,从第30分钟开始,法庭交锋正式开始,一直到第73分钟结束,占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法庭与生活交织呈现,描绘了玛丽完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景象。法庭辩论的这个环节也揭开了玛丽母亲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从小就被母亲当做天才培养,除了研究数学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外婆卻言之凿凿说研究数学是母亲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这个,其余的她都不喜欢。实际是这样吗?后来的情节印制了这完全是外婆的一厢情愿,也为外婆最后放弃抚养权做了铺垫。此时外婆为了成功赢得抚养小女孩的权利,甚至雇来了从没有抚养过小女孩的生父来作证。胜利的天平好像已经彻底偏向了外婆。但舅舅聘请的律师通过几个问题,表明孩子的生父对孩子并没有任何责任意识和抚养意愿,之前的证词不攻自破,于是情节出现反转。处于这一情节的考量,法官判定孩子归寄宿家庭抚养。法庭判决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式,可对小女孩确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6]。
小女孩没办法接受和舅舅分开的事实,并且在心里认定是再一次被抛弃。后来又因为外婆入住后聘请了多位老师为之补习,还有小女孩养了多年的猫被外婆送走,这一切小的细节都在告诉观众,小女孩渐渐沦为外婆的掌握之中,就如同她的母亲一样。如果不是小女孩的数学老师偶然看到了学校的领养猫咪的告示,舅舅闻之前来解救,小女孩也许会有像她母亲一样的结局。舅舅弗兰克拿来了姐姐遗留下来的完整的世界难题的证明,想以此换来小女孩的监护权。最后弗兰克成功带走了小女孩,外婆看着证明纸上有女儿哭泣的泪痕、以及孩子气的画的笑脸,也终于明白了她的错误。 3.均衡发展的教育更有意义
后来小女孩如愿上了橡树天才学校,下课了被舅舅接去原来的小学和同学们玩耍。整个影片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张弛有度,并且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十分活灵活现,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很有力度,使得影片更加深刻。结局的升华也处理得特别好,使影片结尾意味深长,这也不禁引发了我们对于这件事实的思考:对于天才儿童,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天才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很远,也许我们一生都不会遇见一个天才。但是影片中小女孩存在的问题,对于现在社会的小天才们也仍然存在,他们往往缺乏社会经历,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自我生活能力。比如前不久报道的,17岁神童进中科院硕博连读被劝退的新闻;中国最年轻的天才,16岁博士毕业,高智商的脑袋却有着扭曲的三观,等等。上天给了他们这样傲人的天赋,但是如果只关注天赋培养而与世俗隔离,就必然会造成他们很多的缺陷。就如同之前上报纸的一个高考满分的天才,他十四岁考上了博士却连被子都不会叠,生活不能自理,最后不得不被学校劝退,就是因为家长太过关注和欣赏孩子光彩夺人的天赋和才能,却忽略了对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再来看看爱因斯坦,他是一个智商远高于正常人的货真价实的天才,但是他三岁还不会说话,十六岁还不知道用心学习,但他对音乐还有对物理的超常理解能力已经完全显现出来。他的父母没有过多关注于他的天赋,而是尽量给了他正常的教育。他最后成为一个天才物理学家。因此,对于天才,我们要尽可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去培养,首先要使他/她成为一个拥有良好心态、友博大胸怀、能融入周围的社会、能正常生活的人,而不能因为需要满足自己的虛荣心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天才确实难得,但是平凡也很可贵。
参考文献
[1]焦敏.《摔跤吧爸爸》的叙事结构分析,戏剧之家,2018,25:80-81
[2]周逢年.电影《百鸟朝凤》的价值观塑造,当代电影,2018,5:149-152
[3]杨海明.电影《百鸟朝凤》主题的“生存论-存在论”诠释,四川戏剧,2017,7:83-86
[4]胡艳娟.《天才少女》的伦理叙事解读,电影文学,2018,6:132-134
[5]韩路.爱的教育-评电影《天才少女》,民心,2017,5:58
[6]戴瑾.从三部电影看电影对不同子女教育观念的表达,西部广播电视,2017,17:89-90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关键词:教育观 《天才少女》 儿童
教育问题历来是人类最为重视的问题,各类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层出不穷,比如采用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应试教育抑或素质教育?尤其对于天才儿童,由于其天赋异禀,人们对其教育的争论更为突出,比如究竟是使其重复发挥天赋而剥夺其自由,忽视世俗的生活,还是尊重其本心,享受幸福的童年和平凡的生活?本文以电影《天才少女》为例,从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来解读。
1.教育是各国人民关注的共同话题
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一直是各国各民族的重要问题,也常常成为人们在不同场合和不同媒介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对那些拥有异常天赋的儿童的教育。电影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近几年的几部电影,如美国电影《天才少女》、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国电影《百鸟朝凤》等都对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表达。
电影《摔跤吧爸爸》的观点明显是子女应该服从父母的安排[1]。为了达到目标必须摒弃自己的爱好,如美食、漂亮的衣服、娱乐等等。付出的代价越大,似乎成就更大。但是这样与世俗生活的享受完全隔离是否能真正感到幸福,是这的怀疑的,而且万一最后不成功呢。电影《百鸟朝凤》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2,3]与《摔跤吧爸爸》大团圆的结局相反,其结局具有浓浓的悲剧感,因为作为小农经济时代遗存的唢呐技艺,在现代社会只能被边缘化。电影《天才少女》则是两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碰撞,结局则是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4,5]。
2.天才教育或平凡生活是两难问题
影片《天才少女》就是教育观念不同的舅舅和外婆为如何培养和教育天才少女玛丽而斗争、并争夺抚养权的线索而逐步展开的。舅舅弗兰克希望将玛丽按照一个普通人的模式培养,有朋友有幸福的童年;而外婆则希望尽量挖掘和发挥玛丽的天才,其他的都不重要。推动整部电影情节展开和发展的实际上就是两种教育观的碰撞和对决。
在影片的开头,小姑娘在舅舅家生活得很开心,两人一起开船去沙滩玩耍,一起享受落日黄昏的美好夜晚,情节相对缓慢和舒展,体现了小姑娘在舅舅家生活得很舒适很幸福。夕阳下、橙红色的天幕、沉至半球形的鹅黄色的太阳、弗兰克和玛丽剪影,整个构图真是美轮美奂。这时唱的儿歌“加油,弗雷德”更加强了感染力。但是弗兰克明白,人的正常成长是离不开社会的,因此希望将玛丽送到一所正常的学校接受正常的教育,而邻居罗伯塔则认为玛丽在这样的学校会不高兴,因为她的智力水平远高于同龄人。贯穿影片的焦点问题即如何培养和教育玛丽这样的天才少女以舅舅弗兰克和邻居罗伯塔的对话方式抛了出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果然如罗伯塔预料到的,虽然天才小姑娘玛丽所掌握的知识远高于同班同学,但是却因为长期缺乏与同龄人沟通,缺乏融入社会的经验,小姑娘频频做出与该年龄段不想符合的事情,包括大声顶撞老师和校长,不经过老师允许就回答问题等等。此时另一条故事线成为了外婆出现的铺垫,也就是小姑娘在校车上看见霸凌现象而挺身而出并打伤了校霸,因此弗兰克受到了校长的约谈并通知了玛丽的外婆。在谈话中校长提到了橡树天才学校,并且表明小姑娘的天赋不能拘泥在这样一所小学校中。而弗兰克却严肃地反驳了她:“如果把领袖们分开,将他们与我们这样的人隔开,那么你最后只能得到一个国会议员。”在此时,气氛在两人对话时有一种沉默的压力,更突显了情节的张力感。这时在影片中明确提出了对于一个所谓的天才孩子的两种培养方式,使影片情节的最主要的矛盾正式展现[4,5]。
数学老师邦妮自从玛丽在课堂上回答了正常同龄人不可能回答上来的三位数乘法之后,对小女孩的身世展开了调查。引入邦妮这个人物可以很好地剧情推动剧情发展,而且能避免采用旁白介绍玛丽家庭背景而显得单调的问题。原来玛丽的生母是一个顶级数学家,而玛丽也遗传了她的数学天才。后来有一天,当小女孩和舅舅放学回家时,发现草坪上站着小女孩的外婆。小女孩的外婆为小女孩带来了一台高级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并且把很多著名的高等数学教程带给了她。当舅舅弗兰克送走外婆回屋的时候,小女孩默默说了一句:“这里面有很多很酷的数学方程式。”影片此时没有太多的对白,而是使用近镜头给了舅舅一个犹豫又有些失落的表情,突出了舅舅此时心里的无奈和不确定感。也为之后法庭上的辩论埋下了伏笔。
法庭上的辩论是本影片最有张弛力度的一个情节。一方是生活优越并且住在大城市的外婆,一方是生活贫穷切住在海边的舅舅。所以法庭一开场,外婆所聘的律师就提出了两方教育上存在的鸿沟,双方能给予小女孩生活环境上的巨大差异,似乎让外婆远远占据了优势。这部影片总共97分钟,从第30分钟开始,法庭交锋正式开始,一直到第73分钟结束,占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法庭与生活交织呈现,描绘了玛丽完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景象。法庭辩论的这个环节也揭开了玛丽母亲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从小就被母亲当做天才培养,除了研究数学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外婆卻言之凿凿说研究数学是母亲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这个,其余的她都不喜欢。实际是这样吗?后来的情节印制了这完全是外婆的一厢情愿,也为外婆最后放弃抚养权做了铺垫。此时外婆为了成功赢得抚养小女孩的权利,甚至雇来了从没有抚养过小女孩的生父来作证。胜利的天平好像已经彻底偏向了外婆。但舅舅聘请的律师通过几个问题,表明孩子的生父对孩子并没有任何责任意识和抚养意愿,之前的证词不攻自破,于是情节出现反转。处于这一情节的考量,法官判定孩子归寄宿家庭抚养。法庭判决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式,可对小女孩确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6]。
小女孩没办法接受和舅舅分开的事实,并且在心里认定是再一次被抛弃。后来又因为外婆入住后聘请了多位老师为之补习,还有小女孩养了多年的猫被外婆送走,这一切小的细节都在告诉观众,小女孩渐渐沦为外婆的掌握之中,就如同她的母亲一样。如果不是小女孩的数学老师偶然看到了学校的领养猫咪的告示,舅舅闻之前来解救,小女孩也许会有像她母亲一样的结局。舅舅弗兰克拿来了姐姐遗留下来的完整的世界难题的证明,想以此换来小女孩的监护权。最后弗兰克成功带走了小女孩,外婆看着证明纸上有女儿哭泣的泪痕、以及孩子气的画的笑脸,也终于明白了她的错误。 3.均衡发展的教育更有意义
后来小女孩如愿上了橡树天才学校,下课了被舅舅接去原来的小学和同学们玩耍。整个影片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张弛有度,并且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十分活灵活现,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很有力度,使得影片更加深刻。结局的升华也处理得特别好,使影片结尾意味深长,这也不禁引发了我们对于这件事实的思考:对于天才儿童,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天才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很远,也许我们一生都不会遇见一个天才。但是影片中小女孩存在的问题,对于现在社会的小天才们也仍然存在,他们往往缺乏社会经历,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自我生活能力。比如前不久报道的,17岁神童进中科院硕博连读被劝退的新闻;中国最年轻的天才,16岁博士毕业,高智商的脑袋却有着扭曲的三观,等等。上天给了他们这样傲人的天赋,但是如果只关注天赋培养而与世俗隔离,就必然会造成他们很多的缺陷。就如同之前上报纸的一个高考满分的天才,他十四岁考上了博士却连被子都不会叠,生活不能自理,最后不得不被学校劝退,就是因为家长太过关注和欣赏孩子光彩夺人的天赋和才能,却忽略了对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再来看看爱因斯坦,他是一个智商远高于正常人的货真价实的天才,但是他三岁还不会说话,十六岁还不知道用心学习,但他对音乐还有对物理的超常理解能力已经完全显现出来。他的父母没有过多关注于他的天赋,而是尽量给了他正常的教育。他最后成为一个天才物理学家。因此,对于天才,我们要尽可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去培养,首先要使他/她成为一个拥有良好心态、友博大胸怀、能融入周围的社会、能正常生活的人,而不能因为需要满足自己的虛荣心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天才确实难得,但是平凡也很可贵。
参考文献
[1]焦敏.《摔跤吧爸爸》的叙事结构分析,戏剧之家,2018,25:80-81
[2]周逢年.电影《百鸟朝凤》的价值观塑造,当代电影,2018,5:149-152
[3]杨海明.电影《百鸟朝凤》主题的“生存论-存在论”诠释,四川戏剧,2017,7:83-86
[4]胡艳娟.《天才少女》的伦理叙事解读,电影文学,2018,6:132-134
[5]韩路.爱的教育-评电影《天才少女》,民心,2017,5:58
[6]戴瑾.从三部电影看电影对不同子女教育观念的表达,西部广播电视,2017,17:89-90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