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绘本唐诗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细细回想,最早接触文学,大概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无意中读到的一本黑白色的绘本唐诗了。记得那本唐诗是父亲外出打工,大约是从天津带回家的。这是一本小人书开本的书,拿在手上并不很重。它的封皮都已经不见,毛边翻卷,书页上斑斑点点,看上去已经十分陈旧了。但对于乡下书籍匮乏的孩子而言,这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书了。那时候,除了学校发下来的课本外,我唯一的读物,便是它了。
  如今回想起来,那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叫作阅读,也并没有十分仔细地从前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它吸引我的,与其说是唐诗的丰富内容,不如说是其中的插图,尽管它十分简单,但却质朴而生动。其时,恰逢春天,田野里小麦拔节,正欲抽穗,而大片的油菜花把它们的金黄色涂满大地,形成黄色与绿色的间隔,宛如仙境。路旁野草丛中,婆婆纳的小花杂错着铺陈在田垄上,阳光温暖,照着惬意的花朵。小河岸边的蚕豆,淡紫色的花显得很轻盈,味道却香得诱人,在青青的、茸茸的豆荚上,一两只蜜蜂忙碌着,看上去就满是春天了。屋子周围,竹子新叶浅绿发亮,樱花开罢桃花正浓,杏花却已落满一地。柳树在风中摆动着枝条,黄鹂筑巢其间,整日鸣叫。每一日醒来,都是被这鸟声召唤着,觉得日子很平静,很淡,也很有味道。家里养了几只鸭子,在河里游着,时不时高兴了,拍打着翅膀,站立在水面,引吭高歌地唱着。心情愉快的我,和父母在菜园子里种黄瓜,活干完了,父亲还在浇水,母亲却去给蚕豆锄草,我则一个人跑回家,无事可做,随手打开了绘本唐诗。那么不起眼的一本书呐,就从中间翻开了。
  书的左页是绘图,右页是诗歌。翻到第一幅,记得上面画着一座旧楼,是古典的木质结构,仿佛还是一个酒家,在二楼上挂着一个杏黄旗,风中飘展。旁边是一棵柳树,树下拴着一匹马,靠近楼下的地方,停着一辆马车。右边的诗句则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上面只有四句,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少儿便于理解,算作截取的。对楼上喝酒的人,不太感兴趣。母亲常教导,男孩子不要成天学着抽烟、喝酒,那都是懒人干的事,小孩子要学着干活、看书、写字。于是手一松,滑了几页过去,就看到一幅图画,上面画的是:一条河,很宽,河那边是绵延远山,这边则长着各种植物,开着鲜花,还有蝴蝶飞于其上,翩跹起舞,煞是热闹。河边有鸭子一样的动物,悠闲自在地游着,岸上还卧着几只。河边有垂柳,柳枝旁两只燕子飞过,水面也有燕子飞过,水面还波纹荡漾。右边的诗句则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懵懂少年的心思里,一下子充满了忧愁,那莫名不可言状的愁绪,萦绕在心间,正如开着的蚕豆花,香味久久不散。感觉自己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但水并不凉,只是觉得淡淡的忧伤,笼罩过来。似乎要哭,又不至于哭,只浅浅着,莫名为一种情绪所左右。挪开眼睛,去看那画,总觉分明就是刚才在田间看到的景象,花草树木、明媚鲜艳,哪怕是用黑白颜色所绘制的图画,也总能看出花红柳绿、江碧鸟白,心里一下子把刚才氤氲着升腾而起的感伤,扫去了,竟然会心一笑,觉出它的味道来。时至今日,自然知道杜甫如此渲染,是欲抑先扬的笔法,那春日光景越是烂漫,越是衬托出了漂泊异乡的孤独与伤感。
  倒是这个画面,逗引着,使我继续翻下去。整个绘本唐诗,记忆最深刻的,还要数王维的好多诗句。有一幅画,很简单,高空一轮明月,周边全是茂密的竹子,在竹子掩映的中央,一个古装衣帽的老者,长长的胡须随着脸部的上扬而翘起,手下是一方古琴,手却停留在空中,仿佛是抬头在看月。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心中也有些许低沉,却并不忧伤,悠悠着,静默中泛起落寞的心绪。再翻,就看到了另一幅画,简单至极,几乎都是树木,竟连花草都没有,仿佛有阳光,洒落在不平的林间空地上,寂静无声,邈远幽深,但很远的地方,似乎有人影,却终究是不清,模糊着,影影绰绰。诗句则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就想到了村子的林子里,一到冬天,也是这般模样,只是风很冷,有积雪和残留的冰块。还有一幅画,大意和《竹里馆》差不多。一轮明月,但四周都是很深很深的山,丛生的高大树木,掩映着山的波浪,几只飞鸟,似乎翅膀上还泛着月光,飞去了远处。看诗句,则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不读诗句倒还不觉得,读了诗句,仿佛那几只飞着的鸟儿,真的鸣叫了几声,把寂静的夜晚山林,送去了极美妙的音乐,仿佛穿透了厚厚的林子,如同喝了一口水,从嘴巴流经喉咙而入于心间。
  至今,也不知道书到底何名,但那些图画和诗句,却一直徜徉在脑际,时刻闪现出别致的画面。算上去,这个绘本唐诗,该是自己最早的文学启蒙了。此后的阅读中,就特别留意了王维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想起那些甜美而又弥漫着淡淡忧伤的日子。
  作家小档案
  谢尚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1985年生,安徽臨泉人。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兼及文学创作。论文散见于《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文坛》《湘潭大学学报》等刊物,曾被《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新华文摘》等转载。文学作品散见于《十月》《台港文学选刊》《问道》等,著有小说集《南园村故事》,长篇小说《南园村几凡小传》。
  寄语:翻开书本吧,那里有风景、故乡和记忆!在文字的引领下,返归心灵的家园!
  推荐的书:
  《唐诗三百首》(绘本) 在唐诗里,有情感,有人物;有历史,有故事;有天文地理,有医药算卜,更有诗意的栖居和远方的景观。
  《红楼梦》 这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儒释道三家思想、诗词歌赋各种文体、庙堂之上与魏阙之下、小儿女的情怀与大历史的沉浮,以及深邃的哲学思想。
其他文献
笔筒埋怨道:“这些歪着倒著的笔,  迟早要把我的肚子撑爆!”  橡皮哭晕在黑暗的墙角,  “主人来了!主人来了!”书本们开始摔倒。  主人埋着头微微地笑,  “我的好助手们不要误会,  有空我会给你们安排座位,  ‘但秩序不在我的能力之内’。”
期刊
父亲在城市房屋的楼顶开辟了一块菜地,侍弄得很像他故乡的田野。地虽然很小,但春夏秋冬,各种蔬菜瓜果交替,不时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  原先泥土是贫瘠的黄土,没什么养分。旱季,干结为泥块,硬如磐石。雨天,稀糊的泥浆让人难以下脚。父亲喜欢这块菜地,他从乡下地里运来一袋一袋的黑土铺在上面以改良土质。每次播种之前,父亲会脱去外套,挽起袖口,挥起锄头,给菜地松土。随着那“嚓、嚓”的敲击声,原来板结的泥土被一点点
期刊
光滑的脸蛋,剃着寸头,略塌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古板的黑框眼镜。眼神总是睡意蒙眬的,让人感觉他是活在梦游的世界里。  初中生活的节奏,是按了“×2”的速度快进。你看不到课间的走廊上有闲逛的人,个个都拿着书,专心致志地学习,偶尔还会把老师围得水泄不通。而我身边这位节奏却是放慢了不少:不紧不慢地摸出那个掉色的蓝色水杯,“嘣”地按下按钮,水“咕嘟咕嘟”地流进倒置的杯盖,凑上嘴去“簌”地呷一口,既浮夸又享受。然
期刊
时光是一条大河,不能逆流而上,只能顺流而下。  ——题记  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向后退去。我望着那轮渐渐下沉的红日,将手贴近车窗,感知着昏黄的光线跨越1.5亿千米的距离传递过来的温度,心中不禁莹润上一层感动。景物不停地向后退去,被夕阳的光线覆盖得朦朦胧胧,一如当年。恍惚中,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模样。  还记得那天,夕阳温暖地抚摸着大地,试图在离开的最后一刻为万物洒下一抹最温情的余韵。阳光晕开一缕柔润
期刊
“嘻嘻嘻,哈哈哈!这真太好笑了,哎呀,笑死我了,我不行了!”一个女孩子歪在床上,一手捧着手机,一手擦着眼泪,笑得像个疯子一样。这个天天把“Who care!”挂嘴上,喜欢自黑,在同学间常常自称“老巫”,神经大条、脑子灵光的女生,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巫诗旖同学。  “诗奇”(很多人,起初都把“旖”念成“奇”,为了顺口,我们暂且也这么叫她吧)同学,个子不高也不矮,体型不胖也不瘦,头发不长也不短,眼睛不
期刊
我们的手各不相同,由于基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变得黝黑粗糙坚硬的,也有变得柔软白皙细腻的,而手指也因此变得细长或者粗短。  说起手,家人的手是最难忘的。这些手从小就出现在我眼前,一直伴我左右。这不,奶奶的手又出现在我眼前了。  奶奶是天生的忙碌命。听爸爸说,在他小时候的印象中,奶奶的手就一直忙碌着没有停过。早上做一家人的早饭,中午不仅要做饭,还得在田地里劳作,此外,还得照顾孩子们。到晚上,奶奶还要
期刊
白洋淀,这片被孙犁先生以清亮透彻的文字描述过的燕赵水国,一直令我心迷神往。可是阴错阳差,直至今天才去。  但是,到了今天的白洋淀,坦率地说,几乎一下子我心中那个“白洋淀”被击碎了。站在游客蜂拥的码头上,面对着被芦苇围拢的大片水域,我看到的是大量橘红色、电动机发动的快艇,飞快地往来奔驰。每条快艇都掀起很高的水浪,并在这层层浪波中颠簸不已。为了安全,每位游客必须穿上橘红色惹目的救生衣。看上去像正在举行
期刊
住宿生,最憧憬放假的日子。天气预报下午有大雪,着实让我们这帮离家的孩子高兴好一阵子。  午后,寒气冻手的教室,我们继续与作业对战。抬头窗外,却迟迟不见雪花的身影——难道天气预报又“乱报”啦?看来,临时放假的梦又破碎了。  熄灯前的寝室。小雯夸张地手舞足蹈:“天气预报吧,你只能当小说看,上个月有一天我听预报没雨,就放心大胆地出门散心,结果淋了个落汤鸡回来……”我们一阵大笑,今晚的睡前话题,我们每个人
期刊
从富阳龙门古镇游弋出来时,水水的黄昏仿佛谁弄碎了一池的金,眼前只是泛黄的昏蒙,脑子里除了那张被嵌得紧紧的月亮桌,一切已消匿了,甚至于街头巷尾不期而遇的一张张陌生而又荫庇在孙权之下的脸也被我抛掷到了九霄云外。尽管古镇上许多居民的脸上是宁静与安详的,但我不太喜欢,我仿佛读出了他们深藏的恃傲,敛势,那种宁静不是生命状态本真的呈现,不是超越了某种劫难,而更多的来自于一种依恃,来自于骨子里的一种骄傲。  站
期刊
还是这些人,还是这些茶具,只是时间过去了好几年,泡茶的动作又增加了不少。一个人每天都要进行几场表演,每一个动作都熟练得不行,一番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动作过完了才坐下,喝。 一啜,才知寡淡无味。  真想喝茶时,我还是跑到一位詹姓的朋友那里。他卖着茶,两只手的十个粗大手指简明而又敏捷地摆弄着眼前的茶具,很快,他斟茶了,一人一小盏,啜完再添。 味道出奇地好。  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么一个道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