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耶·萨迪奇:城市给我们做自己的自由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c88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城市?它是我们身居其中,却从未真正留意过的承载现代化生活的容器,还是一个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的地理学名词,抑或是大国方略的产物?这一切在迪耶·萨迪奇看来,都不能真正概括城市这个几乎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事物的词。在这位担任了14年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的著名建筑和设计评论家眼中,城市由其中的居民创造,具有独特的气质,一个真正城市的最大意义,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做自己的自由。
  迪耶·萨迪奇1952年出生于伦敦,毕业于顶尖建筑设计学府爱丁堡大学建筑系。在他成长的60年代,由于战后经济的恢复,整个城市正处于科学、艺术都得到前所未有发展的自由时期,从那时起,他就痴迷于城市的观察与研究。不过建筑系毕业之后,他决定不自己建造建筑,而是成为世界建筑界的主要声音,将设计作为一种抱负以及一种对社会和政治的重要表达加以推动。
  1983年,他与人共同创办了知名建筑杂志《蓝图》。随后,又出任建筑、设计、艺术杂志《多姆斯》主编,并成为《星期日泰晤士报》和《观察家》杂志的建筑、设计评论家。
  他也是教育者和策展人,曾担任金斯顿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Urban Age顾问委员会联合主席。主持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英国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展,同时为格拉斯哥、伊斯坦布尔、哥本哈根等地策划展览,并担任2012年伦敦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设计评委。
  2006年,迪耶·萨迪奇被任命为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直到今年1月才卸任。此时,他已被称为设计界的精神导师,塑造影响整个时尚界的理念长达40年,是在有关城市、设计和建筑的书架上,一个几乎无处不在的名字。
迪耶·萨迪奇。图/受访者提供

更有底蕴的是北京


  中国新闻周刊:你从1992年开始来中国,你最喜欢中国的哪座城市?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能给我们分享一些你在你喜欢的中国城市的具体见闻和观察吗?
  迪耶·萨迪奇:我初次接触中国城市是1985年到访香港,当时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还是个建筑工地,我从毛坯大厦的一侧乘坐工程电梯登上建筑的体验真是惊心动魄,现场的竹棚脚手架对我来说也是前所未见的稀罕场景。
  上世纪90年代早期,我穿过陆路来到珠海,那是我首次体验珠江三角洲上的这个迅速发展的大都市,当时一切都还在萌芽状态。
  我第一次到北京是1992年,当时的首都机场只有18个登机口,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机场到市中心的公路只有两条车道,路上穿梭往来的满是装运冬季蔬菜的大卡车。晚上8点,夜幕降临,但并没有霓虹闪烁,城市里黑洞洞的。我去了趟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那是我在北京见到的第一座令人震撼的当代建筑,随后又观摩了刚刚新建的澳大利亚驻华使馆。
  多年以后,我还参观了在建的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参与建设“鸟巢”的爱尔兰工程师当时就住在胡同里。在那次旅行中,我看到了当时正在建设的新机场,100台大吊车排成一条线,成百上千的建筑工人和建筑师们忙忙碌碌,争分夺秒。2002年,我担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任时,见到了Soho中国的开发商。我长城脚下的公社这个项目后来获得了当年的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中国的城市中,上海能讓人立刻就心潮澎湃。不过,我还记得,当年坐在外滩三号的顶层平台上,人们告诉我,在上海能够感受到长于表面的浮华,但更有底蕴的还要数北京。
  中国新闻周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你认为形成城市气质的原因是什么?北京和上海作为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与伦敦这种老牌国际大都市在气质上有何差别?
  迪耶·萨迪奇:决定一个城市气质的首先是气候,其次是地形地貌。例如,上海和伦敦都依河而建,在几个世纪中,河流两岸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人情。这些品质是一系列共同体验的源头,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就以这种共同体验为基础。城市还塑造了语言,赋予市民相互认同的口音。
  建筑是城市气质的另一个方面,反映的实际上是市民居住的模式,无论北京过去的胡同还是现在的高层公寓,或者早些年各单位修建的大院,都形成了气质。城市的菜肴也是气质的一部分,人们吃什么,怎么吃。此外,城市的起源也对气质的形成至关重要。伦敦和上海都是贸易城市,北京的兴起则反映了中央政府的政治需求。
  对人类社会而言,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完全是新事物,数量比许多欧洲国家人口都要多的居民共同住在一个城市里。
  伦敦是异乎寻常的案例。它现在是英国的首都,但伦敦城市的历史比英格兰历史都要长得多,19世纪末它几乎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现在也有近1000万。伦敦以保守和谨慎恪守传统闻名,但实际上2000年以来,在新的规划下,伦敦已经有了高耸的天际线,人口也有所增加,同时还修建了更加密集的住宅区。
  中国新闻周刊:给新移民归属感似乎是个难题。在大城市中,当地居民如何与外来移民进行文化融合?很多华人去纽约、伦敦生活了好几年,还是很难成为当地人。一些中国农村的居民到北京、上海打工,也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当地人。
  迪耶·萨迪奇:一个成功的城市拥有自己的身份认同,这是一种与国家和民族不同的认同感。伦敦人和纽约人与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城市认同是一种更加友善开放的身份认同。大城市本质上是海纳百川的地方,需要新移民的能量和技能才可以发展繁荣。一个城市与一个乡村迥然相异,在乡村里大家都相互认识,并不适合标新立异,但城市就允许求新求异,容许改变。伦敦可以允许一个穆斯林移民的儿子当市长,这种宽容和开放是力量,而不是问题。中国城市在过去30年中取得巨大成果,就在于让成百上千万人进入城市,并借此脱离贫困,实现美好生活。

生活成本让城市“绝育”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的房价和房租上涨非常快,对年轻人是沉重的负担。我从一些电影里看到,伦敦的房租和房价也非常高,但大家还是愿意去那里生活,现实情况是怎样的?伦敦的年轻人是怎么处理这些现实问题的?毕竟年轻人的生活是某种意义上城市的未来,会影响一个城市的气质。
  迪耶·萨迪奇:与许多其他城市一样,伦敦的年轻人生活成本已经非常高昂,首都作为大都市,吸引了大量有才能、有抱负的年轻人,随之而来的财富和资源集中却是有害的。工资和生活成本都在同步提升,使得在城市里生活昂贵不堪,导致有创造力的青年才俊望而却步,这相当于让城市“绝育”,使得城市再难以展现“混乱的活力”。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北京另一个突出的城市病就是交通,一些人每天通勤时间高达4个小时。不知道因为什么,中国的卫星城几乎都不成功。西方城市是不是可以用卫星城这样的方式缓解大城市病?
  迪耶·萨迪奇:交通状况是城市居住密度和规模相互作用造成的复杂结果。在高密度的城市里,市民无需依赖私家汽车出行,这减少了环境污染,减少了城市品质受到的损害。但是,如果通勤距离过长,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出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如果卫星城只是人们晚上回去睡觉的地方,那它们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除了提供家居之外,卫星城必须创造就业和娱乐生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无需依靠异常辛苦的通勤了。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一线城市现在都面临着很大人口压力,我们一直有“户口”这样的制度,你如何看待大城市不得不严格控制外来人口的政策?伦敦是否有控制人口的方式?
  迪耶·萨迪奇:城市通过限制流动来控制人口的尝试往往会适得其反。从英格兰的国王们试图限制城墙以外的定居区域开始,伦敦市抗拒人口的增长至少已经有500年历史了,但伦敦市民同期也在抵制这种限制。值得深思的是,过去100年里伦敦市的规划政策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几十年时间里,英国政府都认为伦敦过大了,为了遏制城市的增长,政府宣布在伦敦周围设立“绿带圈”,严格限制该地带的开发,并在外围规划新城镇以鼓励人们迁出。
  随着居民迁离,从1938年至1998年,伦敦人口持续下降。但在这期间,英国政府又改变了主意,伦敦人口减少从政府的政策目标变成了需要改变的问题。正如你的问题所说,也可以采取户口以外的其他方式限制人口流动,提高住房价格也会带来同样的结果。但人员自由流动似乎总比限制更有效。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城市与国外城市有一个很大区别是中国有小区的概念,即大量街区楼房用围墙围起来不对外开放,你如何看待这种规划?这种规划的利弊在哪里?(国外的房子都临街,没有封闭社区,在中国人看来不太安全)
  迪耶·萨迪奇:中国设立有围墙的居住区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这已经深深地植根在北京的结构当中。在西方,我们称之为封闭社区,这样的居住区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安全是一个城市必须提供的基础元素。一个现实情况是,中国城市中的犯罪活动比西方城市要少得多,而且在大多数西方城市中,犯罪率也在下降。但居民的感觉总是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在伦敦我居住的街道,邻居们一直在争论是否应该街道两端修建大门以阻挡车流和路人。我始终反对修建大门,也许我们的汽车会因为没有用大门封闭街区而被砸几次,但我认为即便修建了大门也很可能于事无补。我个人更愿意生活在没有大门和围墙的社区里。
迪耶·萨迪奇作品《城市的语言》中译本。

城市永远“未完成”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书中提到那些因为产业凋零而衰败的城市,例如底特律,中国东北一些城市也有相似的情况,如何让这样的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迪耶·萨迪奇:对于这个问题很难有简单的解决办法,而且执着地引入快捷解决方案本身会造成更多损害。有些时候耐心是非常重要的禀赋。比如,底特律正在成为一个截然不同的城市,在经历了市政府破产和大规模失业以及人口流失之后,城市的经济发生了改变,能够提供低廉的生活和工作场所,而且杰出的建筑遗产使得它可以重生为创意中心。最重要的是推动一个城市中的居民开启重塑和重整的进程,而不是强加给他们一个解决方案。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是走工业化道路发展起来的,但现在整个中国都在产业转型,城市该如何转型?工业化城市也往往不那么宜居,工业化城市如何向宜居的知识型城市转型?
  迪耶·萨迪奇:在深圳,这样的进程已经开始,这座城市二三十年前在绿地上破土修建的建筑正在消失,不是改造升级就是推倒重建,而同期更加基础性的大型工业建筑也在被改建成文化和娱乐中心。我们有责任充分利用现有建筑资源,无论是從环保的意义上,还是从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机会上说都是这样。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书中提到数字世界在各个层面影响着城市,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如果未来生活最大程度虚拟化、网络化了,会不会城市将不复存在?
  迪耶·萨迪奇:人类是一个社会物种,我们聚集在一起成为群体,分享社交经历,庆祝生日或婚礼,在葬礼上缅怀,参观美术馆,在咖啡店聚会,看演出。只要我们是人,我们就必须有城市。这并不是说我们不会以其他的方式聚在一起,或者以其他的方式感知城市。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中国有些城市出现一些令人迷惑的建筑,例如中国河北的天子大酒店,建筑的美感通常在于抽象,但这些建筑非常具象,你如何看待这些具象的建筑?
  迪耶·萨迪奇:这样的建筑可以追溯到迪士尼乐园和拉斯韦加斯的建筑,甚至再早一些到18世纪法国和英格兰的贵族建筑风格,或者两千年前的罗马帝国,当时古罗马人在精巧的园林中修建了一些造型特异的建筑,酷似城堡废墟或隐士的山洞。现在这些奇怪的建筑不如古代那些有趣。
  地标和符号当然对构建一个城市的认同有重要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城市更加深邃和更加细腻的理解。长期以来,许多大城市争相修建世界第一高楼,但这样的头衔总是短暂的,转瞬就会被超越,城市如果只能以这样的虚荣来定位自己,是非常悲哀的,特别是天际线里有世界第二或第三高楼的情况下。
  为城市创造地标很难一蹴而就,经营城市不是点石成金,它更像是从事农业,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而且从不停歇。城市更是有生命的机体,而不是艺术品,城市永远是“未完成”的。
其他文献
8月9日,安徽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凌家花园家庭农场,农民在糯稻田里查苗补苗、拔除杂草。图/视觉中国6月2日,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马岗村,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牧割小麦。图/新华  8月末的正午,烈日炎炎,安徽芜湖鹤毛镇的圩埂上,十几台抽水机开足马力,将蓄积的洪水源源不断地输往另外一头。正在值守的村民张允军望着眼前泽国,愁眉不展。不远处,他家的屋顶露出水面,水下还有他耕种的60亩良田。  “—个晚上就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别号珠山、官称景德的瓷都,作为世界陶瓷产业的“珠峰”、中国制瓷业的集大成者,千年窑火生生不灭,所制包括饭碗在内的瓷器,遍及五洲,数以亿计。  “陶瓷是最具中国文化元素的创造。China,大写代表中国,而小写的china却是陶瓷,景德镇因瓷而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局局长方霞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一个人如果要走陶瓷这条路,你没到景德镇来,等于没登过中国的万里长
聽说南方一直在下雨
文安妮-玛丽·斯朗特  过去30年里,世界一直在试图重新定义“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开始与“人类安全”相提并论,有关人士提出各国应重新集中财力和资源用于应对人道威胁,就像应对国家主权威胁那般 。  不过,上述努力普遍遭遇失败,现在是尝试新路径的时候了。我们不需要扩大对国家安全的定义,而应当将国家安全同全球安全区隔开来,并将军事安全与其他处于优先级的安全领域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们一开始就得关注这
新冠疫苗的研發,不仅关乎全球数十亿人的健康,而且是一场融合了科学、政治与经济的综合竞赛。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压力下,疫苗研发的历史正在被改写——通常情况下,一款疫苗的诞生需耗时7至12年之久;然而,在病毒基因序列公布仅仅8个月后,已经有8款新冠疫苗走到了Ⅲ期临床试验,这场长跑的种子选手们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为有效阻击疫情,对疫苗的使用各国不应各自为战,一个公平的疫苗全球分配制度亟需建立。
非洲裔公民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不正當执法致死事件发生后的半个月里,美国经历了一场“不能呼吸”的社会危机。  特朗普及其背后的“逆向种族主义”思潮,已在这场危机中呈蔓延之势,并在共和党及白人选民中扎下了很深的根基。但另一方面,在共和党“向右转”的同时,民主党也在“向左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走向激进,能否击退特朗普的“公开的、毫无歉意的种族主义”,成为美国社会乃至全球种族问题上难
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代表合影留念。  5月15日上午,由國家主席习近平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  这是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今年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  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通过六个平行分论坛以及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巡游
佩妮洛皮·寇吉亚诺·哥德堡  自2018年以来,“关税战”卷土重来,贸易紧张日益加剧,许多观察者发出全面贸易战警告,甚至说全球贸易体系都有可能崩溃。  当然,这不是美国这些年来第一次试图用贸易政策扩展自己的利益。1971年,尼克松政府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以阻止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后来,里根总统针对大量进口商品,实施了非关税壁垒。  尽管如此,这些做法与最近的提高关税政策都有重要区别。首
网吧曾经是游戏玩家的重要集聚区之一。图/视觉中国  韩薇是一个有俩娃的80后妈妈,大儿子今年17岁,玩手游五年。孩子不是所谓的“网瘾少年”,但也确实因游戏耽误了学业,初中毕业后考了专科学校的电竞专业。小儿子今年6岁半,刚上小学,现在大人管着不让玩网游。但对一个“10后”的小孩来说,游戏无处不在,从他出生起就接触智能手机,用iPad看動画片,中间会插播游戏广告,App 学习软件也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完
9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附近的迈尔· 亨德森军事基地。图/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10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下属3个委员会向白宫发出传票,要求其提供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细节以及与其相关的大量文件。  正就“通乌门”事件对特朗普进行弹劾调查的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外交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表示,白宫没有交出他们此前要求的文件,因此不得不发出传票。  同日,三个委员会还向美国副总统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