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要求,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相对偏厚,目前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收缩性都比较小,施工工艺水平有很大提高,所以新建半刚性沥青路面上出现的裂缝绝大多数是沥青路面本身产生的温度裂缝。如何提高沥青面层的防裂性能、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品质应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控制
  沥青路面在使用期开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且不论其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路面裂缝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产生唧浆、台阶、网裂等病害,从而加速路面破坏。
  1沥青路面开裂原因
  (1)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另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疲劳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
  (2)由于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或推荐沥青路面采用半刚性基层。所以还存在着因为半刚性基层的温缩裂缝或干缩裂缝引起沥青面层产生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此类裂缝主要是非荷载型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由温度和荷载共同完成的。
  2沥青路面裂缝应力分析
  2.1结构性破坏裂缝
  沥青路面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引起的。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并使沥青面层也产生开裂破坏。影响拉应力主要因素有面层的厚度、基层本身的厚度、基层的回弹模量和下承层的回弹模量。选取不同的沥青面层厚度和半刚性基层厚度,通过试验得出半刚性基层底部的拉应力与半刚性材料回弹模量间的关系曲线。
  2.2低温裂缝
  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驰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致于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但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此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将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驰赶不上温度应力增长,混合料劲度急剧增大。由于沥青面层在路面中是受到约束的,面层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拉应变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沥青面层就会开裂。这种情况在沥青面层与基层的附着力不够好、允许有一定的自由收缩时,裂缝就更容易发生。由于沥青路面宽度有限,收缩受路面结构的相互约束小,所以低温裂缝主要是横向的。
  2.3温度疲劳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日温差大的地区。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或劲度模量)变小,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驰性能降低,最终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使路面产生裂缝。
  2.4半刚性路面的反射裂缝和对应裂缝
  2.4.1由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
  通常假设导致反射裂缝的机理是处于沥青面层下的半刚性基层已经开裂,并且允许有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是由行车荷载引起的下卧路面结构在裂缝处的差动位移,水平位移是由温度变化或水分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
  冬季或在寒冷地区,在结合得好的沥青面层下,开裂的半刚性基层的水平位移使得直接在裂缝上的面层内产生大的拉应力或拉应变,由于在较低温度下沥青面层通常较硬,它只能承受小的拉应力或拉应变,因此容易被拉裂,并且裂缝的扩展途径是由下至上的。沥青面层的厚度愈薄,反射裂缝形成的愈早和愈多。
  2.4.2由半刚性基层干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
  对于新铺的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要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水分减少得愈多愈快,产生的干缩应力和干缩应变就愈大。在已经产生干缩裂缝的半刚性基层上铺筑沥青面层,在较薄沥青面层的情况下,半刚性基层的裂縫会由于温度应力而使面层底部先开裂,并较快形成反射裂缝。一旦行车产生的拉应力与温度应力相结合,反射裂缝会形成得更快。在较厚沥青面层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应力在表面最大,基层的裂缝将促使面层先从表面开裂,然后逐渐向下传播形成对应裂缝。以上结论已被长沙交通学院光弹模型试验所证实,表面降温30℃时,不同厚度沥青面层内下层裂缝上方的温度应力分布规律。
  不同的应力分布规律不难推断,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或计算,将会得到一个临界面层厚度。面层厚于此临界厚度时,裂缝将主要从表面开始;薄于此临界厚度时,裂缝可能主要从底部开始。此临界厚度与气候条件、面层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温缩性以及基层混合料的温缩性有关。
  3影响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
  3.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质
  沥青和沥青结合料的性质是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开裂的最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劲度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最根本因素,沥青劲度又是决定沥青混合料劲度的关键。在沥青性能指标中,影响更大的是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大的沥青更容易开裂。
  3.2基层材料的性质
  基层材料的收缩性愈小,面层裂缝愈少。基层上有透层油以加强与面层的粘结对抗开裂是有好处的,基层材料种类对沥青面层的裂缝率有明显影响。
  3.3气候条件
  极端最低温度、降温速率、低温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数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四大要素。
  3.4交通量和车辆类型
  半刚性基层中的最大拉应力,通常是由最重的车轮荷载产生的;并且对于半刚性路面,不同轴载对路面的破坏作用远不是4次方的关系,而11~13次方的关系,即使是通过次数较少的重荷载也对路面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5施工因素
  主要指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碾压含水量,半刚性基层完成后的暴晒时间等因素。
  4减轻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
  根据规范,通过路面结构设计和厚度计算可以满足沥青路面强度和承载能力要求,基本解决荷载型裂缝产生的问题。对于如何避免或减轻非荷载型裂缝的产生,应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4.1设计方面
  (1)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首先应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
  (2)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应采取改善沥青性质的措施。
  (3)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4)沥青面层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
  (5)采用合适的沥青面层厚度,确保半刚性基层在使用期间一般不会产生干缩裂缝和温缩裂缝。
  4.2施工方面
  (1)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
  (2)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
  (3)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或最迟在养生结束后应立即用乳化沥青做透层或封层。
  (4)透层或粘层完成后,应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5结束语
  实际上按照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要求,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相对偏厚,目前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收缩性都比较小,施工工艺水平有很大提高,所以新建半刚性沥青路面上出现的裂缝绝大多数是沥青路面本身产生的温度裂缝。如何提高沥青面层的防裂性能、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品质应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其他文献
哲学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对于英语学习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中应用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虽然新课程已经全面实施,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高投低效的情况仍然存在。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注重研究和学习相关的对策。一、
在日新月异的竞争时代,知识的更新,科技的进步,要求有大量高科技的人才出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那要想成就一批热血青年,我们做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就应肩负起巨大的责任,不仅从
摘 要:当今社会,人们对合格教师最渴望的特质无非就是课程上得好,学生管得严,这不是教师的全部素养。在这个日趋专业化的社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还有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素养,高超的课堂管理素养,必要的教育科研素养和合作交流与创新的素养。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具备多方素養,方能有机会从教育新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最终迈向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素养
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高校通过开展职业指导的方式使大学生了解相关就业信息,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及时认清自身不足,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了解社会及企业需求,增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的使用量日益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电梯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电梯维修保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尽量提升维修保养质量,以消除电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电梯;维修保养;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1概述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日常出行、工作上班、生活学习等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一方面可以节
语文教学应尊重其本来个性,按客观规律有的放矢的开展针对性教学.回望我们曾经的和现在的语文教育,似乎能看到一点钝化甚至愚化教育的影子:文学作品的欣赏永远贯穿政治价值这
教学的成功贵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人对事物产生向往、迷恋、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
多丽丝·莱辛的早期小说《首饰盒》中的人物身份具有多重性,叙事节奏具有语音节奏和叙事节奏双重节奏,首次提出叙事人物的多重性、叙事节奏中的身份考问以及叙事文本中隐含着
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识,尤其注重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