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nh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为此,应整合各方利益,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透明度以及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健全政策执行信息反馈系统,完善政策执行监督体系等。
  关键词:公共政策;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128-03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通过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其本质上是遵循公共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的过程。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最直接的重要活动,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公共政策一旦离开执行,那就成了空中楼阁,政策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
  (一)替换性执行。即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机关就有可能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实际上相违背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极大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国家和人民利益。
  (二)选择性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筛选,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规定执行。合自己“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利”的就不执行,在执行中“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一些单位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三)附加性执行。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往往采取一些土政策,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特别是一些地方,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旗号,另立一套规定,自行其是,谋取私利,严重阻碍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
  (四)象征性执行。有些单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对国家的公共政策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或象征性的执行,直接使政策被搁置,使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五)敷衍性执行。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前松后紧,敷衍塞责、延宕推拖,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六)矛盾性执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有时有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因部门之间的权与利的争夺,部门间的红头文件或执行文书相互打架,政出多门,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一项公共政策由几个部门共同执行时,有时还会出现两样结果,使政策对象难以适从,不知听从那一个部门的执行意见或决定。
  总之,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尚不能有法可依,准确执行,从全局考虑,还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外界因素,又有政策本身问题。
  (一)利益驱使。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或者说是对人的行为的指导和约束。政策实施的结果总要造成一些人受益,而另一些人受损。从政策执行的现实情况看,主要反映出三大利益矛盾冲突:即中央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部门与部门利益间的矛盾,个人与整体利益间的矛盾。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执行政策时往往从地方利益、本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在利益的博弈中,以追求地方利益、本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更大的份额为目标,以损害国家利益、其他部门利益、集体利益为代价,变相、拒绝、消极执行政策,普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一些地方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大搞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实施土政策,实行经济利益封锁;一些部门对政策产生抵抗性反映,上面有漏洞,下面不补;上面有错误,下面加以扩大;上面政策对头,下面顶着不办,政策成了一纸空文。一些执行主体有时也为了个人一点私利,故意曲解政策,不积极执行政策,使政策执行变了形、走了样。
  (二)行为失范。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阶段,新体制尚在建立过程中,出现行为规范体制上的“真空”,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容易出现执行偏差、变形现象。一些政策执行部门因受传统行为规范的影响,党政合一,仍然使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政策执行方式,缺乏现代政策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许多好政策得不到很好实施,往往出现一种政策执行行为失范的现象。
  (三)素质不高。政策执行是由人来执行的。执行者的素质高低也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政策执行效果。从现实政策执行过程来看,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执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甚至缺乏必备科学文化知识,必然使政策执行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个别执行人员素质也确实不敢恭维。一是文化水平较低。二是业务技能较弱。三是职业道德较差。不仅直接影响到政策执行效果,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政策缺陷。首先,有些政策缺乏科学性,不完整,不配套。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新老政策之间,宏观和微观政策之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和各部门的政策之间,以及一个大政策和它具体实施细则之间,往往没有很好的衔接和配套,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这一方面给政策执行带来难度,另一方面也给执行者寻找对策、钻空子造成可乘之机。其次,政出多门。我国目前机构繁多,部门林立,职责不明,多头决策,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常常是政出多门,甚至相互矛盾。面对众多甚至相互冲突矛盾的政策,政策执行者不得不采取“优先法”:顶头上司的优先,其他领导的靠后;经济监督、杠杆部门优先,其它部门乃至党政机关靠后;领导个人交办的优先,集体名义布置的靠后。这样一来,其政策执行必然大打折扣。其三,政策多变。往往是今天制定了一个政策,时隔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又忽忙出台一个新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朝令夕改,法无常规,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样就无法建立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很难使人遵从,因而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不足为奇了。
  (五)监控不力。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监察体系,对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但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从上至下依然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机构,专门负责检查监督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往往是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下发一个文件,做出一些规定,而较少关心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即使是组织检查,相当一部分也是搞形式主义,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吃好玩好,一切都好,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检查到。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的落实缺乏监督保障体系,执不执行都是一个样,时间一久,令不行、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风自然盛行。
  三、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
  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水平。在当前形势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消除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合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
  利益整合就是在承认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当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应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整合包括两方面:一是纵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利益整合。实现纵向利益整合关键是克服狭隘的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二是横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各地方政治体系之间、各政策执行机关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利益整合,通过这种整合,使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三者得到合理配置。
  (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应打破传统的公共政策神秘感,提高公共执行活动的透明度,让群众和新闻媒体对执行的领导、协调和控制环节有所了解,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提高社会对执行的认识和配合程度。这既有利于公共政策执行目标的实现,又能促进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制定机关和执行机关的沟通,让执行人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执行目标实现的时间要求以及执行的步骤和方法,克服执行过程的盲目性。
  (三)规制执行主体权力,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政策执行是由执行机关来具体行使的,执行机关的特性直接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效问题。一方面,执行机关必须做到:第一,职责分明,即明确规定每一个执行机关的权力大小和职权范围。第二,领导集中,指挥统一,目标、行动和指令要一致;第三,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要有序。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素质,要重视执行人员的选择和配备。执行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和专业知识,合理配置不同专业的执行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
  (四)健全政策执行信息反馈系统
  健全以公民参与制度为基础的政策执行信息反馈系统。政府要运用各种手段宣传、解释政策,让全体社会公众认知、认同政策,从而接受、参与到政策执行活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政策执行的反馈机制和评估机制。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执行后的具体“反应”需要通过反馈机制来进行科学的评估。这样,才能对在执行政策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调整。
  (五)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体系
  首先,完善政策监督立法,确保监督工作的权威。其次,由于政策执行者与监督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在加强和完善上级对下级部门监督的同时,必须发展多层次、多功能的监督网络,使其执行透明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公民了解政策,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监督。再次,对于玩忽职守、擅自篡改政策而使政策执行发生偏差的故意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制裁,并通过责任追究机制进行责任追究。最后,切实落实听证制度,从基层选择听证人员,保证从政策的制定到落实全过程的监督,这样才能使政策更能贴近民心、顺从民意。
  总之,在市场经济正在发展和完善的现阶段,政府行政机构必须摆正位置、明确职能,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公共性,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振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张为波,王莉.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5]吴新亮.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
  
  (责任编校:田静)
其他文献
探析了建筑节能设计的几个方面,包括建筑群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节能设计(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建筑电气系统节能设计、通风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等),提出了建
摘 要:“自然”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美学方法的逻辑起点,“最自然的关系”是人和人最理想的关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那片自然天堂中,经历了三代人纯朴而凄美的爱情悲剧,扭曲的人性的最终复归。  关键词:自然观;悲剧;人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91-02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的鄂
孟子的“养气说”最初只是限于哲学范畴,但是经过后世文论家的不断润色和发展,“气”逐渐突破了哲学藩篱而具备了文学性内涵,这一趋势在明清诗话中被发展到极致:“气”成为明清诗
世界电影自诞生以来就呈现出写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大方向,分别为了“揭露现实”和“质疑现实”。在法裔美籍的好莱坞新锐导演米歇尔·冈瑞的作品中,经常集两者为一体,在揭露
摘 要: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构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众多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理论内涵的阐述,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理念出发,挖掘学习型组织与高校学生党支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文化建设的策略建议,以期能对高校学生党支部文化深层次内容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生党支部;建设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1
摘 要:托尼·莫里森是著名的非裔美国女作家,而《最蓝的眼睛》最为她的处女作,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结构,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其中描写的麦克蒂尔和布里德洛夫两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的命运大相径庭,而这种不同揭示了在白人文化的影响下,对于重拾黑人家庭价值观的强调,从而抵御白人强势文化的侵蚀。  关键词:白人文化;黑人家庭;种族身份自由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
本文以1,3-环戊烯二硫基-二硫醇-2-硫酮(化合物1)和1,3-二(氰乙硫基)-二硫醇-2-氧酮(化合物2)为原料,在P(OEt),存在下,发生不对称偶联,得到了一个新型的不对称TTF衍生物2,3-二(氰乙硫基)-6,7-(环
摘 要: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健全网上舆情、热点话题、突发事件的发现、汇集、报送、分析研判和分级应对机制,以此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体制;二是科学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程序;三是以法治网,用有效的制度规范网络舆情的表达;四是提倡自律,培养成熟网民;五是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最终达到“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目的。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特点;
目的为了增加水印算法的可嵌入水印信息容量,解决抗高强度缩放攻击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圆形角度模板的抗缩放攻击、高水印容量的数字水印算法。方法首先将原始水印信息转换为
摘要:从未遂犯处罚的立法源流考察,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存在“客观的未遂论”、“主观的未遂论”以及“折衷的未遂论”的争议,且表现为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也直接影响着对未遂犯具体问题的看法,如“着手的认定”、“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区别”、“未遂犯的处罚”等。通过实证案例讨论了“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的处罚根据,分析了主观的未遂论和客观未遂论对未遂犯的处罚态度。  关键字:未遂犯;主观的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