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酒店与当代艺术拯救兵马俑

来源 :酒店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弥漫着传统老陕生活氛围的临潼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其他肤色的人,或长时间奔走于各个民间村落,或找一处民居短住个十天、半个月,但他们却不是奔着骊山秦陵的兵马俑坑而来的观光客。这些人有外国政要、商人、学者、艺术家等,而吸引他们的恰恰是这散落在骊山脚下整日忙碌着的兵马俑匠人——传统陶土工艺师们。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就让我们走进骊山脚下的临潼去一探究竟吧!
  兵马俑工艺后继无人?
  自上世纪70年代兵马俑坑被发现并面向公众开放,一批陶土匠人用这项祖祖辈辈口传面授下来的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技艺去讨生活,来支撑起他们养家的重担。曾几何时,每天面对着周围人炽热、羡慕的眼光奔走在上下班路上的往事,仍然让很多老艺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一个兵马俑卖出去赚不到太多的利润,但却很辛苦,兵马俑艺人的收入还不如那些在建筑工地上做些没有技术含量工作的小工多,当小工搬搬砖、搅拌搅拌泥沙一天都有150~200块。”临潼最大秦俑制造厂骊园秦俑工艺厂厂长王敬民每每谈起秦俑发展的现状总是充满难以遮掩的忧伤和无奈,“现在的兵马俑匠人基本都在40岁以上,很多人是因为老家有人要照顾,所以不能去外面打工,不得不从事这个行业来补贴家用。这群人中又以40岁以上的妇女居多。如果从手艺上看,能够做1:1比例仿旧仿真的兵马俑艺人更是少得可怜,全临潼估计也就只有七八个人了。”
  兵马俑制作工艺其实并不太高,概括来讲,陶俑的制作是塑模结合,以塑为主。即首先用泥塑成俑的粗胎,经二次复泥加以修饰和刻划细部。俑头、手借助于模具制成粗胎,再进行细部的刻画。躯干部分则采用手塑。在头、手、躯干分别制作完成后,再组装套合为完整的陶俑。王敬民表示,“制作兵马俑最难的工艺其实是上色和做旧处理,按照传统工艺要上很多遍颜色,极其费时费力,做一尊有颜色的兵马俑需要一个工匠忙碌3~4天,所以现在有很多粗制滥造的兵马俑都是采用喷涂颜色,但效果却大大的打了折扣。”


  王敬民说:“很多人没有见过兵马俑,所以给粗制滥造产品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现在在临潼正规兵马俑工厂只有四五家,然而小作坊却数不胜数。尤其做10cm到20cm大小的陶俑更是简单至极,甚至有些不良卖家连入窑烧制都省略掉了,游客买到手中没等离开临潼就变成土了。再加上没有行业规范和统一协调,同行压价很严重,虽然现在有不少国外订单,但他们通过招标将价钱压到了极点,最后搞得大家都没饭吃了,以前有政府机构来协调过,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如果我们人心不是这么散,大家拧成一股劲,相信现在陶土匠人的生存环境会好很多。”
  兵马俑撞上当代艺术


  临潼人的性格中永远透着几分朴实,正是他们的朴实吸引了一批批回头客前来采购兵马俑,而他们的创新劲头同样是不容小觑的。“虽然兵马俑的种类有很多,但传统兵马俑中订单大都是将军俑、文官俑、武士俑、跪士俑等产品,这些基本上都和秦陵中的没有太大差别,模具也是有迹可循的,不过最近很多匠人按照自己的揣摩制作了秦始皇俑,各式各样的秦始皇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王敬民介绍道,“现在我们还会制作各式各样的仿真人俑头,只要提供这个人四个方位的照片就可以做出来,相似度不亚于蜡像,这样的兵马俑在海外尤其有市场。不久前一个外国的老客户,就定制了这样一个人物俑送给自己的丈夫作为生日礼物。不过要做到人物惟妙惟肖依靠传统的工艺是不行的,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请美术院校的教授帮忙进行造型,融入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兵马俑仿佛具有了一种别样的神髓。”


  随着2012年6月份法国艺术家Prune Nourry的介入,兵马俑通过与当代艺术的碰撞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眼球。雕刻家出身的Prune依靠传统兵马俑制作工艺,以8个10~13岁的孤儿女孩为原型,创作了8个真人大小的兵马俑雕塑,又依托这8个原型和临潼兵马俑艺人们合作创作了108个看似类同的中国女孩组成的兵马俑队列。全部创作历时大半年,以兵马俑这个人尽皆知的标识来作为融入中国文化的起点,希望借此为社会上女性的地位发出声音,展示着女性看似难以改变的命运。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原型创造的8个女童俑则在创作完成前就已经被收藏家认购,每个的售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万欧元。而这108个兵马俑将在展出过后全部掩埋地下,等几年后再次出土时估计价值更加的不菲。”
  编后语:
  2 0 1 1年,西安出现了一家“兵马俑酒店”,这家酒店以兵马俑造型为主题,目的是让游客提前领略兵马俑的魅力和体验秦文化。房间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兵马俑,有的镶入墙壁,有的站在床头,还有的被当做床腿,甚至连如厕所时都有兵马俑在两旁侍候。虽曾有不少客人被房间内另类的装饰风格吓跑,但这丝毫不减少游客慕名前来体验的热情,也许这就是兵马俑的魅力!
其他文献
江苏溧阳的温泉度假村几乎距离市区都要有一段路程,涵田度假村酒店也不例外,座落于素有长三角“最后一泓清水”之称的美丽的天目湖畔。从市区打车过来大概50多元的费用,从酒店的大门口到主建筑正门大约还有2公里的路程,穿越密林环绕的山路,隐秘的酒店方出现在眼前,不禁感叹终于到了这风光秀美的地方。  湖景+浴缸 构筑女人的天堂  涵田度假村酒店属于名副其实的度假村业态,绝大多数建筑沿天目湖而造,通过湖景房、山
期刊
“我1998年加入到酒店行业,从最基础的房务运营工作开始,到如今已经有15年。”丰富的行业经验,让樊爱青认识到现在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已经从战术性转变到战略性,而丽思的酒店文化正是契合了人力资源必须重视情感投入的发展趋势。  放松的情景式招聘  丽思极为著名的是它的选人过程,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通过层层面试。最基础的面试就要经历网络或电话、部门负责人、HR总监和总经理四道程序。“很多来面试的人都会进入
期刊
今年冬天“十面霾伏”侵袭了我们的生活,使得更多人选择宅在家中“冬眠”。其实不管天气如何,在冬日里可以选择的最佳休闲方式莫过于泡温泉了。随着长三角地区的温泉开发日趋火爆,每年都会涌现数家新泉。总有一些温泉酒店会让人慕名而去,不管是人工温泉还是天然温泉,都会给寒冬带来无尽的温暖。本刊编辑们特地探寻了长三角地区值得体验的温泉酒店,从住宿到温泉,各有千秋,以飨读者,温暖一冬。
期刊
印象中的老上海滩如咖啡般柔和雅致:跑洋行的买办,穿旗袍的太太,在教会学校读英文的小姐,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少爷……当然还有那些美艳不可方物的旧上海名女人,她们或是绝代才女、或是倾世名角,在那些声色各异的老上海弄堂里演绎着繁华与孤寂。难怪上海人说,只有30年代的老上海才能象征这座城市的格调、浪漫、摩登和经典。  如今的城市,穿街而过的风荡着高级化妆品的味道;每逢圣诞节庆,商场便把欲雪的冬天活活伪造成神似
期刊
伴着香气的养生酒店  穿过一段竹林后,便闻到了淡淡的花香,酒店大堂内的色彩让人心情大悦,玻璃瓶满是薰衣草,整体建筑如江南大院,内部布置和服务生着装却如东南亚风格。大堂部分突出建筑的构架充满着美和光影关系,以建筑形态做为室内设计的主体,主轴线上布局为结合雕塑水景的休息区。客房区、温泉区的墙上,所有装饰挂画都是用香草干花组合成的,例如紫色勿忘我、芦苇,前往客房的木制的走廊地面,让人很有种身在异国之感,
期刊
自驾路线:  上海虹桥机场(起始地)→市区方向→外环(隧道方向)→苏州方向→沪宁高速→无锡北宜兴方向→陆区阳山马山出口(马山方向)→陆马公路→十里明珠堤(延无锡灵山元一希尔顿逸林酒店表示方向开)→千波路→古竹路→环山东路→七里风光堤9 9号(到达无锡灵山元一希尔顿逸林酒店)  南京禄口机场(起始地)→宁高高速→沿江高速→宁杭高速→锡宜高速→陆区阳山马山出口(马山方向)→陆马公路→十里明珠堤(延无锡
期刊
做好实习生的后续服务工作是华富慈善助学就业基金的亮点所在,更是助学就业基金的关键环节。  带队老师责任制是华富实习生后续服务工作的创新和亮点,该制度确保了后续工作的成效。一方面保证了实习质量,另一方面帮学生正确认识了社会,完成了从校方到职场的无缝对接,尽到了为学生保驾护航的职责。两年多来,华富的派遣实习生在用人企业的稳定比例很高,没有出现人身事故等安全问题,受到企业、学校、学生的多方好评。  带队
期刊
邻里文化 湾仔的前世今生  从湾仔地铁站出来,穿过一条熙熙攘攘的街市,很难想象在这些小摊位的尽头会有这么一家温馨的酒店。了解英迪格品牌的客人都知道,“邻里文化”是酒店的精髓,港岛英迪格的建筑风格参考了湾仔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营造出英迪格品牌与众不同的活力与魅力。酒店外观的设计更融入了环保概念,远望犹如一条金龙盘绕而上,同时能够节省空调能源。而客房的设计亦结合邻里文化与本地创意,除了邀请本地艺术家创作
期刊
热带雨林中的矿物质温泉  想要逃离大上海?对于仅能在周末偷得浮闲时光的上班族们来说,恐怕只能在上海周边寻找休闲之地了。随着天气的转凉,“温泉季”到来,想要找到那些避免“下饺子”的地方,还真没那么简单。小编也想寻找这样的地方,偶然在松江,撞见了那热带雨林中的温暖。  来到位于松江的浦江源温泉农庄已经是下午,雾霾笼罩下的田园风光朦朦胧胧,昏蒙蒙的黄色与田里面的金色小麦连成一片。如果是坐公交车来这里的,
期刊
早在三年前,凯宾斯基就决定由2013年起把餐饮作为集团的发展焦点。这就是为了加强凯宾斯基由1897年起用餐饮作为集团基础的信念。  2013年,张春添作为资深中餐厨师长加入凯宾斯基餐饮团队。身为70后的广东青年,张春添却对传统中餐餐饮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从餐饮服务中观察客人对中式餐饮的偏好习惯,又经历了上海华亭宾馆和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历练,曾穿梭于传统欧式与现代新颖的各式风格,如今张春添在传统菜式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