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策略

来源 :海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w0n9c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症性改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免疫性疾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该临床症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营养治疗在IBD人群中极为重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时期,医疗资源紧缺,就医相对困难,且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正确认识新冠肺炎与IBD的关系,适度调整营养治疗策略对IBD人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新冠肺炎与IBD的相关性、特殊时期IBD营养状况评估、营养治疗方案及时机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完善特殊时期IBD人群治疗的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近年猪场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仔猪饲养密度加大,由于仔猪抗病力低,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侵袭,仔猪消化代谢机能差,容易发生腹泻等疾病。该文介绍仔猪腹泻发病原因,对猪场常见的仔猪腹泻疾病、临床症状和免疫方法进行概述,提出仔猪常见腹泻病的防治措施。
合肥市包河区“大共治”模式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通过统一网格划分,制定网格管理服务事项清单,整合资源,形成了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多元参与、运行高效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合肥市包河区作为安徽省第一城区,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合肥市郊区,辖9街、2镇、2个街道级大社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包河经开区,区域面积340平方公里。
由于犊牛较小,其抗病能力较差,如果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疾病感染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犊牛死亡。因此,养殖户应重视犊牛疫病防控工作,提升养殖场防控水平,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加强犊牛饲养管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该文从犊牛饲养管理要点、犊牛常见疾病及犊牛疾病防治综合措施3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微生态制剂是从动物或自然界中分离鉴定,利用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生产的一类有益微生物,可直接饲喂给动物的一类活菌制剂。该文主要概述微生态制剂的定义、种类、作用机理和畜禽生产应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猪在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如果猪患有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仔猪死亡、母猪生殖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养殖收入。该文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进行研究,详细阐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最后提出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该试验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的一个规模化种猪场中选择体重在45 kg左右,身体健康,胎次相同的大约克生长育肥猪42头,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日粮中添加发酵蛋白原料,研究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
在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不仅水资源、空气等会受到污染,各种病害感染传播几率也会增大。该文简单分析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现状,并重点围绕流程与制度、资金和政策支持、燃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等方面,探讨养殖场畜禽粪便的合理处置对策。
藏猪是我国特有的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重要品种资源,有极强抗病力和耐粗饲特性。藏猪主要以放牧方式进行饲养,生产水平较低,尤其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对藏猪生长及繁殖影响较大。为提高藏猪生产效率,该文提出藏猪冬季养殖管理措施。
牦牛脑棘球蚴病又被称为包虫病,它是由多带绦虫寄生在牦牛大脑脊髓中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为进一步验证牦牛脑棘球蚴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分别选择使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2种驱虫药物,分别采用药物增量治疗方法和联合用药治疗方法,对青海省大同县3个养殖户经过确诊的36头牦牛开展药物驱虫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药物增量治疗后患病牛的临床症状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最短,其次是联合用药组,最后是丙硫咪唑用药组,但从治疗效果分析,丙硫咪唑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100%,其次是吡喹酮治疗组,最后是联合用药组。联合使用2种驱虫的药物对牦
基层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重要支撑,相较于农业种植,农业畜牧养殖中所需要面临的疾病预防控制难度更大,在进行畜牧业养殖期间,畜牧兽医及养殖人员都需要加强防护力度,确保卫生相关的各个环节都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开展,才能保障畜牧养殖过程中尽可能规避流行病等风险,维护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所以必须提高对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关注,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养殖特征对防疫工作进行有侧重点的开展,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基层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