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病和斑驳病的分子遗传学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白化病和斑驳病的分子学发病机理,阐明了酪氨酸酶在黑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酪氨酸酶致病基因的突变对白化病进行了分类。

其他文献
由治疗SLE的药物所引起的死亡率常同该病自身的死亡率一样严重,理想的药物是既有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又无副作用。作者报告1例严重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缓解与用雷公藤治疗有关。患者女32岁,为中国移民。因发热体重下降及关节痛6周于1988年8月入院。
报告1例新发现的由IgG介导的表皮下大疱性皮病。患者男性,59岁。最初在口腔内突然出现大疱和糜烂,2天后于腹股沟、掌跖部皮肤出现痛性大疱,直径约数毫米至数厘米。大疱不断出现渐累及四肢和躯干,波及全身60%的皮肤。既往有高血压、痛风、关节炎病史。体温38.2℃,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检查可见完整的大疱及大量的表皮剥蚀和水疱后的糜烂面。口腔粘膜损害已愈。
期刊
慢性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成人大汗腺部位的顽固性疾病,治疗困难,一般行外科切除,常易复发。该文介绍了应用CO2激光治疗的结果。24例患者(女21,男3)平均病期13年(1~18年),在治疗前一年中有过三次以上的复发。治疗是在局麻下应用散焦的CO2激光在患处逐步向下气化,同时用生理盐水去焦痂,尽可能将病变组织完全去除,保留正常组织。
口服环孢素A(CsA)能有效的治疗银屑病、异位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扁平苔藓、坏疽性脓皮病以及斑秃。而外用CsA治疗上述疾病时,则疗效很差,为探索其原因和找到更理想的外用制剂,作者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进行研究。
期刊
对同时活检的麻风皮肤和神经标本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研究其与临床分类的关系以及神经活检在麻风分类和治疗选择上的应用。
期刊
梅毒的流行重新引起了关注,虽然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控制措施,但在发展中国家中梅毒的高发率造成了先天梅毒、神经梅毒等的复活,同时感染HIV更使问题复杂化.Mosha等在坦桑尼亚的一项人群调查中发现梅毒血清学流行率达15%,其中有54%的男性和59%的女性为活动性病人.Bratos等证实梅毒和乙型肝炎间有联系,他们发现一群妓女中梅毒和乙型肝炎血清学阳性率均非常高.诊断方面,人们正致力于开发简便价廉的
期刊
Lafora病是以痉挛发作、肌阵挛、痴呆为特征、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中罕见的一型。现报告1例由皮肤活检而确诊者。
期刊
吞噬性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可分为表达Ki-M6、Ki-M8和不表达Ki-M6、Ki-M8二型,根据CD11c表达模式还可进一步将真皮吞噬细胞分为二类,一类为Ki-M1、LeuM5阳性细胞,这些细胞为衬于血管壁的梭形细胞及血管周围树状突细胞,另一类为Ki-M1阳性、LeuM5阴性的血管间巨噬细胞,这些细胞有大而不同程度的树状突。作者在以前的研究中观察到一种不存在于正常皮肤而大量见于银屑病
报道3例经真菌学检查证实为断发毛癣菌感染所致的头癣患者,经口服伊曲康唑治疗30天后痊愈。例1,男,11岁,肾移植受者。曾口服灰黄霉素2周(10mg/kg),但因发生器官排斥症状而停药。改用酮康唑霜治疗,几周后恢复使用灰黄霉素,因出现呼吸短促、虚弱而再次停药。初次到医学院医院就诊时,整个头皮发红、鳞屑,伴有脓肿,头发缺失。颈前、颈后见明显淋巴结肿大。真菌培养为断发毛癣菌生长。给予伊曲康唑100mg/
银屑病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缺乏理想动物模型的严重困扰。以往建立模型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在动物皮肤上诱发银屑病样增生;二是将银屑病患者皮损移植到裸鼠。但前者只是模拟了银屑病的部分组织病理特点,而后者则不能使多数银屑病特征长久维持。近来通过自然或人工定向突变的方法,培育出一些与银屑病病变表现相似的突变品系动物,并以此作为银屑病自发性动物模型,揭开了该研究领域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