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高速度发展,使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也给广大县市级电教馆工作者带来了新课题。目前,我们看到部分地方电教馆机制运转不正常、服务项目单一、自身只能求生存、无力求发展。县市级电教馆应当以怎样的方式改革?如何发展?
地方电教馆是一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也是传统的技术服务部门。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学设备的配备、电教教材的制作以及课题的研究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地方电教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和设备调拨手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效力,加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教工作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的一些工作思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电教馆部门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陈旧、年龄结构的老化、服务项目的单一等等,缺乏其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新发展的能力,缺乏对自身发展的明确定位。在信息时代下,地方电教馆必须重新确定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1.建立并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从目前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各地的网络建设及使用,大多以学校为单位。这种现象既造成了区域范围内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的不平衡,又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浪费,未能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收益最大化、资源均衡配置最大化的目的。對于各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电教系统而言,研究和规划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整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网络结构,普及并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避免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不均衡,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地方电教馆首先应把握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方向,以“为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教育质量管理服务”为宗旨,探索各地不同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和布局。在这方面,各地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用县市教育专网建设工程引领全局,力求规划的整体性、布局的合理性、使用的安全性等。
2.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共建共享机制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整个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教育现代化持续科学发展的关键。地方电教部门应高度重视资源建设,投入资金用于资源的自行研发及整合。同时,继续加大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力度,探索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思路、新机制。紧紧围绕各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发一批面向课堂教学、适合广大教师备课授课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资源,例如各种课件、素材、教案和课例等。之后,继续探索以课程为主线、按照不同教学层次和学科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合作的机制,努力建成若干适应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学科优质资源库群。充分利用各县市城域网、中小学校园网和“校校通”工程的设施设备,构建分布存储、上下连通、便于汇聚、共建共享的各类网络资源服务平台。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还非常有限,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与物质条件同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县市级电教馆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区域内远程教育培训方面,应该是大有空间的。
3.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都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特别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队伍整体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及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县市级电教馆要加强中小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电教馆要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为重点,以探索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在全县或全市教师中组织展示精品、推广应用的交流活动。电教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和指导工作,积极发现和培养典型,系统地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学好、用好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向较高层次发展,真正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人文环境。
4.由点及面,完善县市级信息技术教科研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从课程管理、资源开发、教学策略、评价方法、教师成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和问题解决方案。这不仅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且对于地方电教馆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教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应用工作,使它从一开始就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新形势下做好电教馆工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我们的研究工作既要围绕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为决策服务,也要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广泛应用服务,为教育改革服务。要紧密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5.加强电教馆自身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基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也蓬勃发展起来,电教馆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角色越来越凸显。县市级电教馆已经成为各地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其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和成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电教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资源建设、课件开发的技术水平方面走在其他教师的前面,努力成为行家和高手。电教馆行政班子也要继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为广大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为教师培训和资源建设服务。
有人说过,电教馆要做教育部门中的CIO。虽然不尽准确,但至少给我们一定的启迪。县市级电教馆应该重新定位,不仅仅要负责技术问题,还要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实实在在地推行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蒋鸣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2]薛 斌.对新形势下地方电教馆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4(11).
[3]陈海洋.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生态失衡[J].信息技术教育,2004(10).
[4]沙凤林.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瓶颈问题的破解[J].中小学电教,2005(5).
[5]李晓平.重庆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2).
地方电教馆是一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也是传统的技术服务部门。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学设备的配备、电教教材的制作以及课题的研究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地方电教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和设备调拨手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效力,加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教工作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的一些工作思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电教馆部门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陈旧、年龄结构的老化、服务项目的单一等等,缺乏其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新发展的能力,缺乏对自身发展的明确定位。在信息时代下,地方电教馆必须重新确定部门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1.建立并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从目前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各地的网络建设及使用,大多以学校为单位。这种现象既造成了区域范围内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的不平衡,又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浪费,未能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收益最大化、资源均衡配置最大化的目的。對于各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电教系统而言,研究和规划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整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网络结构,普及并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避免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不均衡,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地方电教馆首先应把握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方向,以“为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教育质量管理服务”为宗旨,探索各地不同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和布局。在这方面,各地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用县市教育专网建设工程引领全局,力求规划的整体性、布局的合理性、使用的安全性等。
2.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共建共享机制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整个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教育现代化持续科学发展的关键。地方电教部门应高度重视资源建设,投入资金用于资源的自行研发及整合。同时,继续加大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力度,探索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思路、新机制。紧紧围绕各地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发一批面向课堂教学、适合广大教师备课授课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资源,例如各种课件、素材、教案和课例等。之后,继续探索以课程为主线、按照不同教学层次和学科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合作的机制,努力建成若干适应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学科优质资源库群。充分利用各县市城域网、中小学校园网和“校校通”工程的设施设备,构建分布存储、上下连通、便于汇聚、共建共享的各类网络资源服务平台。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还非常有限,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与物质条件同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县市级电教馆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区域内远程教育培训方面,应该是大有空间的。
3.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都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特别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队伍整体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及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县市级电教馆要加强中小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电教馆要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为重点,以探索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在全县或全市教师中组织展示精品、推广应用的交流活动。电教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和指导工作,积极发现和培养典型,系统地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学好、用好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向较高层次发展,真正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人文环境。
4.由点及面,完善县市级信息技术教科研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从课程管理、资源开发、教学策略、评价方法、教师成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和问题解决方案。这不仅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且对于地方电教馆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教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应用工作,使它从一开始就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新形势下做好电教馆工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我们的研究工作既要围绕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为决策服务,也要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广泛应用服务,为教育改革服务。要紧密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5.加强电教馆自身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基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也蓬勃发展起来,电教馆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角色越来越凸显。县市级电教馆已经成为各地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参谋和助手,其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和成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电教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资源建设、课件开发的技术水平方面走在其他教师的前面,努力成为行家和高手。电教馆行政班子也要继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服务,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为广大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为教师培训和资源建设服务。
有人说过,电教馆要做教育部门中的CIO。虽然不尽准确,但至少给我们一定的启迪。县市级电教馆应该重新定位,不仅仅要负责技术问题,还要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实实在在地推行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蒋鸣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2]薛 斌.对新形势下地方电教馆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4(11).
[3]陈海洋.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生态失衡[J].信息技术教育,2004(10).
[4]沙凤林.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瓶颈问题的破解[J].中小学电教,2005(5).
[5]李晓平.重庆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