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尔维亚共和国
面积:88,361平方公里
人口:737万
官方语言:塞尔维亚语
行政区划:分为29个州和一个直辖市——首都贝尔格莱德,其中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有7个州,科索沃有5个州,中央塞尔维亚有17个州。需要说明的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地区仅在地理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如今实际上由联合国管辖,已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
塞尔维亚共和国位于欧洲的东南部,领土覆盖了潘诺尼亚平原的南部和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其北部与匈牙利接壤,东部连接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西部和南部的邻国从南向北依次为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虽然是内陆国家,但塞尔维亚境内的河道总长达到了2000公里,多瑙河、萨瓦河、蒂萨河以及它们的运河都是连接北海、黑海的欧洲水运网的组成部分。
硝烟弥漫巴尔干半岛
斯拉夫民族于公元7世纪时来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并且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改信东正教,而最早以“塞尔维亚”为名的国家是公元10世纪中叶由查斯拉夫·克洛尼米洛维奇所建立的。公元12世纪,尼曼雅王朝崛起,成为了塞尔维亚的君主,到了公元14世纪中叶,斯特凡·乌罗什四世(斯特凡·杜尚,1331年~1355年在位)更是将塞尔维亚的发展推向了巅峰,而此时奥斯曼帝国开始了对巴尔干半岛的征服,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了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结果尚有争议)。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并开始了一段长达五个世纪的统治。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室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齐普枪杀,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屈不挠的塞尔维亚人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的三次进攻,可是在1915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与保加利亚组成的同盟国占领了塞尔维亚,直到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才得以复国。1918年12月,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1929年10月3日正式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被法西斯占领,但是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带领人民发动了武装起义,进行了四年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最终,在社会主义先驱苏联的帮助下,南斯拉夫建立了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民族英雄铁托出任联邦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坚持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各民族的团结与国家的统一。
但是,巴尔干半岛似乎注定是一片不平静的土地,当不再受到外敌的侵略时,南斯拉夫却陷入了内战之中。曾经在铁托的威名下和睦相处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兵戎相向;曾经共同矗立于这片热土的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清真寺再也不能共处,各民族矛盾逐渐爆发,脆弱的联邦制分崩离析……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终解体,重组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不过这还不是分裂的休止符。1999年塞尔维亚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了北约的猛烈轰炸,科索沃也从此脱离了塞尔维亚的管辖;2003年南联盟重新组建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塞黑),但这同样是一个短命的国家;2006年6月3日,联盟国之一的蒙特内格罗正式宣布独立,十几天之后,塞尔维亚国会也宣布独立并且成为了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宣告瓦解,曾经强大的“南斯拉夫”彻底不复存在。
战争不曾摧毁的城市
长期的战乱直接影响到了塞尔维亚的经济发展,如今只能和它的巴尔干兄弟们一起处于经济落后的地位,只有在首都贝尔格莱德才能依稀看到过去的繁荣景象,令人唏嘘不已。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乃至巴尔干半岛的象征,罗马帝国的约维安皇帝(约332年~364年)和斯雷姆王国的斯特凡·德拉古廷国王都诞生于此;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缔造者、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铁托的故乡也在这里。贝尔格莱德不但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沃·安德里奇的包括《德里纳河上的桥》在内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贝尔格莱德创作的,由埃米尔·库什图里查导演、获得1995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著名影片《地下》也生产于贝尔格莱德的电影工厂。此外,贝尔格莱德国家大剧院、南斯拉夫戏剧院和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等大批文化设施不胜枚举。值得称道的是,贝尔格莱德也始终在积极地吸收国际文化,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中国的孔子学院、奥地利文化论坛、加拿大文化中心、意大利文化学院、伊朗伊斯兰教文化中心和俄罗斯科学与文化中心等都在此设有相关机构。
与欧洲其他大都市一样,贝尔格莱德也是一个博物馆众多的城市。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是不可错过的“文化圣地”,这座建于1844年的博物馆收藏有超过40万件的展品,塞尔维亚民族最古老的文字记录《米罗斯拉夫福音书》也藏于该馆。在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和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你不但能看到古代的军事设备,更能因目睹那些战斗机残骸而体会到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重创。相比于军事和战争博物馆,贝尔格莱德的文化博物馆则没有战争带来的沉重,塞尔维亚民族博物馆、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著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私人物品的特斯拉博物馆以及为了表达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大团结而建立的非洲艺术博物馆都,非常值得游客们去参观。
从2000年起,随着塞尔维亚与西欧和美国外交关系的恢复,贝尔格莱德逐渐吸引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量游客。博物馆、尼古拉·帕西奇广场、卡莱马格丹堡垒、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圣萨瓦寺和铁托墓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景点。贝尔格莱德的建筑物风格迥异,从各式东方色彩浓郁的建筑到泽蒙市中心典型的中欧小镇,再到新贝尔格莱德的欧洲现代化建筑,在这里都可以尽收眼底。建于上世纪初的建筑受到了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建筑概念的影响,而贝尔格莱德最漂亮的无疑是新巴洛克风格和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主义时期,为了给二战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提供较好的住房条件,贝尔格莱德建造了一批被定义为“野兽派”的建筑,使
原本就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变得更加丰富。
激情与悲伤的华丽交响曲
南斯拉夫的解体给塞尔维亚足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创伤。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球王贝利曾预测南斯拉夫队将获得冠军,因为他们有着欧洲人强壮的身体和丝毫不逊于巴西人的脚下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球队迎来了鼎盛时期,正值职业生涯巅峰的达沃尔·苏克、斯托伊科维奇、普罗西内茨基、博班、潘采夫、萨维切维奇和米亚托维奇并肩战斗,甚至在巴尔干“三个火枪手”面前,风头正劲的德国“三驾马车”和荷兰“三剑客”都有些星光暗淡,但这支有着坚毅斗志和精湛脚法的欧洲技术流代表最终却沦为了政治和战争的牺牲品。
1992年至1996年间,南斯拉夫都因为政局问题遭到禁赛,缺席了两届欧洲杯和一届世界杯,痛失了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该死的战争!长期的禁赛使这支才华横溢的球队远离了球迷的视线,也使球星们变得心灰意冷。1992年欧洲杯,南斯拉夫的球员眼睁睁地看着顶替他们参赛的丹麦队上演“安徒生童话”捧起德劳内杯……时过境迁,1998年世界杯,当苏克们重返世界舞台时,人们发现以往同心协力的兄弟变成了对手。他们曾经是艺术足球的实践者,他们曾经是绿茵场上的舞者,但他们最终都成为了政治的殉难者。
如今的塞尔维亚国家队已经很难复制过往的辉煌,即使有像维迪奇这样的世界级球星,但无奈孤掌难鸣,无法支撑起整支球队。不过塞尔维亚U-21队在2007年的欧青赛上闯入了决赛,虽然负于东道主荷兰,但他们展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和技战术水平值得球迷们期待。也许几年后,世界足坛会出现更多的塞尔维亚球星,继承“南斯拉夫黄金一代”的衣钵,开创属于塞尔维亚足球的时代。
闪闪的“红星”
贝尔格莱德有两支劲旅——红星队和游击队队,从他们的队名中不难看出战争时期的印记。两队几乎垄断了南斯拉夫联赛的冠军,常年对冠军的争夺也造就了这两家俱乐部之间的“贝尔格莱德永恒德比”,观战人数最多时达到了108,000人,甚至还出现过球迷因情绪激动而点燃看台的情况,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相比较而言,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的成绩更为突出,他们曾45次参加欧洲赛事,最值得骄傲的战绩是在1990-1991赛季捧起了“大耳朵杯”,这也是东欧球队第二次在冠军杯中夺冠(1985-1986赛季,罗马尼亚球队布加勒斯特星为东欧足球首获该殊荣)。此外,红星队还获得过一次欧洲联盟杯亚军(1978-1979),并两次晋级冠军杯四强(1956-1957、1970-1971),堪称塞尔维亚的头号强队。而同城对手贝尔格莱德游击队队创建于1945年10月4日,最初是南斯拉夫人民军队的下属机构(相当于中国的八一队),球队早在1965-1966赛季就获得过欧洲冠军杯的亚军,也是当之无愧的老牌劲旅。欧洲足联的统计显示,游击队队有着水平仅次于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的青训学校,他们是重塑塞尔维亚足球辉煌的希望。
小知识
巴尔干之最
在建筑高度平整如一的贝尔格莱德老城区,有一座壮观的教堂显得与众不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就是目前巴尔干半岛规模最宏伟的东正教堂——圣萨瓦大教堂。圣萨瓦教堂是一座标志性的拜占庭式建筑,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所覆盖,四座钟楼的顶部也各自覆盖着一座相应大小的穹顶与主顶相呼应。因此,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贝尔格莱德,都可以看到圣萨瓦教堂威武的身姿。
贝尔格莱德音乐节
上世纪,贝尔格莱德曾是南斯拉夫联邦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这里汇集了东欧最好的艺术家和音乐家。1969年,由南斯拉夫文化部举办的贝尔格莱德音乐节顺利开幕,当时被认为是东欧地区最为成功的一次艺术节,是南斯拉夫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舞台,也是东西方民间艺术互访的枢纽。但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无休止的内战一度使音乐节停下了发展的脚步,好在进入新世纪后它又重新回到了国际音乐的大家庭中,并于2001年加入了欧洲艺术节联合会,而现在的贝尔格莱德音乐节已成为了塞尔维亚的国家级音乐盛会。
1987年12月,我国著名歌手毛阿敏就以一曲《绿叶对根的情意》获得了贝尔格莱德音乐节流行歌曲组的三等奖;次年,初出茅庐的韩红也参加了该音乐节,巧合的是她同样获得了流行歌曲组的三等奖。
塞尔维亚力量
当今网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四的德约科维奇、女单世界排名第五和第八的扬科维奇、伊万诺维奇都来自于塞尔维亚。而如此不俗的排名还是三位选手近两年来相对低迷的战绩。德约科维奇在此前一年多的时间内都保持在世界前三的位置,直到今年5月才被穆雷超越,而美少女伊万诺维奇及以稳健著称的扬科维奇在近一年内相继登上过女单世界第一的宝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已成为网坛巨星的三人都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他们是在炮火声中拿起球拍坚持训练的,为如今的世界网坛贡献了一股清新的“塞尔维亚力量”。
面积:88,361平方公里
人口:737万
官方语言:塞尔维亚语
行政区划:分为29个州和一个直辖市——首都贝尔格莱德,其中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有7个州,科索沃有5个州,中央塞尔维亚有17个州。需要说明的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地区仅在地理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如今实际上由联合国管辖,已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
塞尔维亚共和国位于欧洲的东南部,领土覆盖了潘诺尼亚平原的南部和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其北部与匈牙利接壤,东部连接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西部和南部的邻国从南向北依次为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虽然是内陆国家,但塞尔维亚境内的河道总长达到了2000公里,多瑙河、萨瓦河、蒂萨河以及它们的运河都是连接北海、黑海的欧洲水运网的组成部分。
硝烟弥漫巴尔干半岛
斯拉夫民族于公元7世纪时来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并且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改信东正教,而最早以“塞尔维亚”为名的国家是公元10世纪中叶由查斯拉夫·克洛尼米洛维奇所建立的。公元12世纪,尼曼雅王朝崛起,成为了塞尔维亚的君主,到了公元14世纪中叶,斯特凡·乌罗什四世(斯特凡·杜尚,1331年~1355年在位)更是将塞尔维亚的发展推向了巅峰,而此时奥斯曼帝国开始了对巴尔干半岛的征服,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了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结果尚有争议)。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并开始了一段长达五个世纪的统治。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室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齐普枪杀,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屈不挠的塞尔维亚人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的三次进攻,可是在1915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与保加利亚组成的同盟国占领了塞尔维亚,直到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才得以复国。1918年12月,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1929年10月3日正式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被法西斯占领,但是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带领人民发动了武装起义,进行了四年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最终,在社会主义先驱苏联的帮助下,南斯拉夫建立了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民族英雄铁托出任联邦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坚持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各民族的团结与国家的统一。
但是,巴尔干半岛似乎注定是一片不平静的土地,当不再受到外敌的侵略时,南斯拉夫却陷入了内战之中。曾经在铁托的威名下和睦相处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兵戎相向;曾经共同矗立于这片热土的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清真寺再也不能共处,各民族矛盾逐渐爆发,脆弱的联邦制分崩离析……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终解体,重组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不过这还不是分裂的休止符。1999年塞尔维亚在科索沃战争中遭到了北约的猛烈轰炸,科索沃也从此脱离了塞尔维亚的管辖;2003年南联盟重新组建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塞黑),但这同样是一个短命的国家;2006年6月3日,联盟国之一的蒙特内格罗正式宣布独立,十几天之后,塞尔维亚国会也宣布独立并且成为了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宣告瓦解,曾经强大的“南斯拉夫”彻底不复存在。
战争不曾摧毁的城市
长期的战乱直接影响到了塞尔维亚的经济发展,如今只能和它的巴尔干兄弟们一起处于经济落后的地位,只有在首都贝尔格莱德才能依稀看到过去的繁荣景象,令人唏嘘不已。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乃至巴尔干半岛的象征,罗马帝国的约维安皇帝(约332年~364年)和斯雷姆王国的斯特凡·德拉古廷国王都诞生于此;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缔造者、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铁托的故乡也在这里。贝尔格莱德不但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沃·安德里奇的包括《德里纳河上的桥》在内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贝尔格莱德创作的,由埃米尔·库什图里查导演、获得1995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著名影片《地下》也生产于贝尔格莱德的电影工厂。此外,贝尔格莱德国家大剧院、南斯拉夫戏剧院和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等大批文化设施不胜枚举。值得称道的是,贝尔格莱德也始终在积极地吸收国际文化,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中国的孔子学院、奥地利文化论坛、加拿大文化中心、意大利文化学院、伊朗伊斯兰教文化中心和俄罗斯科学与文化中心等都在此设有相关机构。
与欧洲其他大都市一样,贝尔格莱德也是一个博物馆众多的城市。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是不可错过的“文化圣地”,这座建于1844年的博物馆收藏有超过40万件的展品,塞尔维亚民族最古老的文字记录《米罗斯拉夫福音书》也藏于该馆。在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和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你不但能看到古代的军事设备,更能因目睹那些战斗机残骸而体会到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重创。相比于军事和战争博物馆,贝尔格莱德的文化博物馆则没有战争带来的沉重,塞尔维亚民族博物馆、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著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私人物品的特斯拉博物馆以及为了表达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大团结而建立的非洲艺术博物馆都,非常值得游客们去参观。
从2000年起,随着塞尔维亚与西欧和美国外交关系的恢复,贝尔格莱德逐渐吸引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量游客。博物馆、尼古拉·帕西奇广场、卡莱马格丹堡垒、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圣萨瓦寺和铁托墓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景点。贝尔格莱德的建筑物风格迥异,从各式东方色彩浓郁的建筑到泽蒙市中心典型的中欧小镇,再到新贝尔格莱德的欧洲现代化建筑,在这里都可以尽收眼底。建于上世纪初的建筑受到了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建筑概念的影响,而贝尔格莱德最漂亮的无疑是新巴洛克风格和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主义时期,为了给二战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提供较好的住房条件,贝尔格莱德建造了一批被定义为“野兽派”的建筑,使
原本就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变得更加丰富。
激情与悲伤的华丽交响曲
南斯拉夫的解体给塞尔维亚足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创伤。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球王贝利曾预测南斯拉夫队将获得冠军,因为他们有着欧洲人强壮的身体和丝毫不逊于巴西人的脚下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球队迎来了鼎盛时期,正值职业生涯巅峰的达沃尔·苏克、斯托伊科维奇、普罗西内茨基、博班、潘采夫、萨维切维奇和米亚托维奇并肩战斗,甚至在巴尔干“三个火枪手”面前,风头正劲的德国“三驾马车”和荷兰“三剑客”都有些星光暗淡,但这支有着坚毅斗志和精湛脚法的欧洲技术流代表最终却沦为了政治和战争的牺牲品。
1992年至1996年间,南斯拉夫都因为政局问题遭到禁赛,缺席了两届欧洲杯和一届世界杯,痛失了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该死的战争!长期的禁赛使这支才华横溢的球队远离了球迷的视线,也使球星们变得心灰意冷。1992年欧洲杯,南斯拉夫的球员眼睁睁地看着顶替他们参赛的丹麦队上演“安徒生童话”捧起德劳内杯……时过境迁,1998年世界杯,当苏克们重返世界舞台时,人们发现以往同心协力的兄弟变成了对手。他们曾经是艺术足球的实践者,他们曾经是绿茵场上的舞者,但他们最终都成为了政治的殉难者。
如今的塞尔维亚国家队已经很难复制过往的辉煌,即使有像维迪奇这样的世界级球星,但无奈孤掌难鸣,无法支撑起整支球队。不过塞尔维亚U-21队在2007年的欧青赛上闯入了决赛,虽然负于东道主荷兰,但他们展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和技战术水平值得球迷们期待。也许几年后,世界足坛会出现更多的塞尔维亚球星,继承“南斯拉夫黄金一代”的衣钵,开创属于塞尔维亚足球的时代。
闪闪的“红星”
贝尔格莱德有两支劲旅——红星队和游击队队,从他们的队名中不难看出战争时期的印记。两队几乎垄断了南斯拉夫联赛的冠军,常年对冠军的争夺也造就了这两家俱乐部之间的“贝尔格莱德永恒德比”,观战人数最多时达到了108,000人,甚至还出现过球迷因情绪激动而点燃看台的情况,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相比较而言,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的成绩更为突出,他们曾45次参加欧洲赛事,最值得骄傲的战绩是在1990-1991赛季捧起了“大耳朵杯”,这也是东欧球队第二次在冠军杯中夺冠(1985-1986赛季,罗马尼亚球队布加勒斯特星为东欧足球首获该殊荣)。此外,红星队还获得过一次欧洲联盟杯亚军(1978-1979),并两次晋级冠军杯四强(1956-1957、1970-1971),堪称塞尔维亚的头号强队。而同城对手贝尔格莱德游击队队创建于1945年10月4日,最初是南斯拉夫人民军队的下属机构(相当于中国的八一队),球队早在1965-1966赛季就获得过欧洲冠军杯的亚军,也是当之无愧的老牌劲旅。欧洲足联的统计显示,游击队队有着水平仅次于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的青训学校,他们是重塑塞尔维亚足球辉煌的希望。
小知识
巴尔干之最
在建筑高度平整如一的贝尔格莱德老城区,有一座壮观的教堂显得与众不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就是目前巴尔干半岛规模最宏伟的东正教堂——圣萨瓦大教堂。圣萨瓦教堂是一座标志性的拜占庭式建筑,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所覆盖,四座钟楼的顶部也各自覆盖着一座相应大小的穹顶与主顶相呼应。因此,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贝尔格莱德,都可以看到圣萨瓦教堂威武的身姿。
贝尔格莱德音乐节
上世纪,贝尔格莱德曾是南斯拉夫联邦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这里汇集了东欧最好的艺术家和音乐家。1969年,由南斯拉夫文化部举办的贝尔格莱德音乐节顺利开幕,当时被认为是东欧地区最为成功的一次艺术节,是南斯拉夫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舞台,也是东西方民间艺术互访的枢纽。但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无休止的内战一度使音乐节停下了发展的脚步,好在进入新世纪后它又重新回到了国际音乐的大家庭中,并于2001年加入了欧洲艺术节联合会,而现在的贝尔格莱德音乐节已成为了塞尔维亚的国家级音乐盛会。
1987年12月,我国著名歌手毛阿敏就以一曲《绿叶对根的情意》获得了贝尔格莱德音乐节流行歌曲组的三等奖;次年,初出茅庐的韩红也参加了该音乐节,巧合的是她同样获得了流行歌曲组的三等奖。
塞尔维亚力量
当今网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四的德约科维奇、女单世界排名第五和第八的扬科维奇、伊万诺维奇都来自于塞尔维亚。而如此不俗的排名还是三位选手近两年来相对低迷的战绩。德约科维奇在此前一年多的时间内都保持在世界前三的位置,直到今年5月才被穆雷超越,而美少女伊万诺维奇及以稳健著称的扬科维奇在近一年内相继登上过女单世界第一的宝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已成为网坛巨星的三人都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他们是在炮火声中拿起球拍坚持训练的,为如今的世界网坛贡献了一股清新的“塞尔维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