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一篇展示中国新型地面车库的原创视频帖文,在Facebook上阅读量高达2.97亿,视频播放量1.2亿次,也就是说,Facebook全球活跃用户的1/5阅读了此帖文。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当天,英文评论短视频节目“中国三分钟”推出了《不公正 不负责 南海仲裁闹剧以无效结果告终》,阅读量超过430万,网友互动超过2.6万人次,众多海外网友还留言表示支持中國。
类似的例子在中国网还有很多,这说明中国网的国际传播效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与大多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一样,中国网的流量、排名、影响力一直稳中有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好评。不久前,喜获“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十强网站”称号。但是作为一家定位为多语种、多媒体国际传播平台的网络媒体,中国网孜孜以求的还是对外的传播效力提升。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合对外宣传的综合优势和新媒体的演变发展,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加强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力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心得。
传播力的根本——丰富精彩的内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精彩的内容不仅是源头,更是传播效力的决定性内核,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才能体现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网依据网络传播规律,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优化内容的生产方式,形成了“聚合、订制、采集”三轮驱动态势。
聚合就是筛选出国内最有对外传播价值的内容信息,配料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网民喜爱的菜品与宴席。随着网络媒体和时代的不断进阶发展,全球网民对于新闻信息的深度、广度,尤其是个性化体验都有比较精致的需求。对于信息高速海量的互联网大环境而言,媒体独立采集的新闻数量不仅有限,还显单一,对此,中国网明确对外传播定位,有针对性地精心整合即时新闻、背景资料和相关深度报道,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加工来提炼数据,在重大新闻事件以及专题报道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切实增强信息粘性,为全球网民提供更多更感兴趣的高质量内容。
订制就是与部委、地方、企业、智库等合作,请他们生产或者一起生产有针对性的内容信息予以发布。做好外宣光靠外宣媒体是远远不够的,各类涉外机构、部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中国网自觉在大外宣格局下思考与行动,长期与各大部委、地方、企业、智库等展开良好合作,获取一手信息,并特别注重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视角,对于常规发布的报告文件型信息进行“私人订制”,注重编辑与翻译技巧,引导全球网民更便捷更准确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例如,中国网曾全文翻译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命题为《一堂生动的经济公开课》,行文准确生动,被汇丰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要求授权使用,在给国外客户群发的年度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中全文引用,事后汇丰银行来信感谢:“这个报告很全面,对外国客户理解中国经济是极其好的材料。”
采集就是原创一批内容信息。除了对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的采访,中国网还在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采集模式,使报道更具可读性。例如,中国网曾在两会报道中推出点赞“四个全面”GIF动图策划,共拍摄40位代表委员为“四个全面”竖大拇指点赞的动图,点击量超过540万,由于首次将动图用于重大时政报道,形式新颖活泼,引发了众多网民的转发和效仿。又如中国网于2015年打造了“世相”栏目,主打人物纪实故事,采访对象多是接地气的基层人物,用生动质朴的镜头讲述中国百姓身边的真实故事。该栏目还获得了今年中国新闻奖的专栏类一等奖。
为了让“聚合、订制、采集”这三轮驱动更顺畅、更有效运行,中国网采取了如下几个保障措施:
牢牢树立看齐意识与大局意识。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都是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增强选题策划能力,做到主动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有效发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做到政治家办网站,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近年来,中国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准确把握中国故事内涵,在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梦、“一带一路”、社会发展进步、和平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工作方面均有出色表现。
落实外宣三贴近,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网把握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调和重点,遵循国际传播规律,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加强国际传播内容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国际传播效力,在全球互联网上讲好中国故事,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2016年年初,中国网法、德、阿、西、俄、日、韩等七个外文版结合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热潮不断升温的大背景,制作推出了《创客在中国》《留学在中国》《留华与留洋》《中国式寒假》等多组策划,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自信与活力,以及当代中国人民勤劳、质朴、热爱生活、团结进取的正面形象,在国际话语格局下赋予“中国梦”更加丰富的内容。稿件一经推出即引起强烈反响,大量稿件被新闻网站广泛转发。
运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服务策划,力求传播精准到达。中国网一直非常注重舆情的收集、归类、分析与研判,几乎年年都被中宣部和网信办等上级部门评为先进。中国网还有一家以舆情服务为主营业务、在同业中很有竞争力的控股公司,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舆情成果的运用,根据分析研判舆情热点,了解外国媒体和受众在关注什么、议论什么,我们的传播有什么不到位和不完善的地方,从而服务于选题策划,提高报道的精准度。尤其在南海仲裁案的对外发声中,中国网舆情团队每日不间断收集整合境外舆情信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研判成果,供领导层决策和各编辑部门参考,展开精准回应。
力争重大事件报道不缺席。中国网一直是国家重大活动、各大部委新闻发布会报道和直播媒体,是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独家中英文网络直播发布网站;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活动,我们一向给予突出报道;已经成为呈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涵的重要载体……此外,中国网国情库、观点库、图片库、中国财经产品库以及中国特色工艺品展示交易平台等,借助国家支持,夯实了自身实力,增强了报道的权威性与专业性。目前,中国网国情库内“中国简况”“地方概览”等数据库类产品初现规模,并推出了《图说国情》《秒懂中国》《据说》等一系列优质可视化产品;观点库则已形成一支由600名国内专家学者、评论员,250名海外网评员组成的队伍,分布在69个国家和地区,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精准到达。 传播力的关键——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呈现
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日益多元化,要让我们的声音传得远、传得透、传得久,传播渠道必须畅通无阻和真正管用。中国网在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与平台、传播关系的优化上下了大力气。
着力做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等重大活动的多语种直播。多年来,中国网始终全心全力做好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的现场图文和多机位视频直播。为了让海外网民及時、全面地了解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信息,中国网在英文版首页显著位置开设专栏,突出展示文字实录链接。与此同时,还在境外主流社交平台Twitter上进行推广,受到境外网民的关注。早在2012年,中国网就建立了34个语种的多媒体直播平台。该平台可实现页面自动刷新、与社交网站互动,兼容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截至目前,该平台共进行了30余场重大事件的直播,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使中国网成为一家具备真正意义上多语种多媒体同步直播能力的网络媒体。
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平台开展对外传播。据路透社2016年数字媒体报告显示,全球51%的受众每周使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获取新闻,有12%的人把社交媒体作为主要新闻来源。中国网在Facebook、Twitter、VK等境外主流社交网络共开设七个账号,覆盖英、法、日、西、俄、阿六个语种,截至目前,总粉丝数已达1430万人,互动率超过14%,分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开篇提及的“中国三分钟”就是中国网为海外社交媒体量身打造的微视频节目。该节目由中国网总编辑亲自担任评论员,联手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第一时间聚焦海外媒体和网友普遍关注的、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热点事件,以英语评论回应关切,穿插背景解读,并配以中英双语字幕,表达中国观点与立场,传播中国声音。该节目上线一年多,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总阅读量已过亿。
多语种移动客户端各具特色,打造多媒体矩阵。目前,中国网在苹果、安卓和微软平台上共推出“图片中国”“德语达人”“礼拜助手”“中日最前线”等30余款多语种移动应用产品。其中,中阿双语“礼拜助手”是一款精准定位于国内外穆斯林用户的客户端,集服务与新闻资讯于一体,图文并茂地介绍我国穆斯林前往沙特朝觐的情况,并提供每天五次的礼拜时间提醒,方便穆斯林群众完成朝觐功课;同时生动讲述中外穆斯林故事,全面展示伊斯兰教及穆斯林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外穆斯林的友好交流。截至目前,该款客户端用户已超过47万人。
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实现海外落地。新闻报道为对象国媒体认可与接受的程度,与传播效力的强弱成正比。不仅要在自己的平台上说,还要在对象国的平台上说。中国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国际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只有建立了与国际媒体的交流平台,才有可能建立平等的协商机制,也才有可能掌握话语权。我们与200多家驻外使领馆网站互换链接;与韩国媒体Money Today(今日财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中国网韩文版原创稿件在韩国落地;俄罗斯多家主流网站开设专栏发布中国网俄文版独家稿件,我们也正在签署与塔斯社的合作协议。下一步,中国网将不断研究对象国特点,分析近期海外成功落地案例,探究海外媒体需求,更快更好地推进海外落地相关工作。
传播力的动力——创新对外报道模式
中国网传承着具有60多年外宣丰富经验、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中国外文局基因,又天生是个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和先导的网络媒体,加上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力的队伍,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调整心态与战略,以我为主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为了不断提升传播效果,中国网致力提供与西方主流媒体不同视角与解读的内容信息。我们承认他们是主流媒体,不避讳不否认他们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承认我们有诸多差距和短板。但在涉我议题报道上,我们努力创新理念和手段,提高专业化程度,为全球网民提供不一样视角和解读的内容信息,展示一个有别于他们描画的中国。
加强中国故事的议题设置,探索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创新。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角色必须从以往单一的传播者转变为擅长讲故事的人,生产国外受众喜闻乐见、欣然接受的内容产品,这样的传播才能有效突破“文化差异”这座无形的“玻璃墙”。今年上半年,中国网借“中国三分钟”节目成功之势,陆续推出了“碰词儿”“中国范儿”“品味中国”“Hi中国人”等多款适用于移动端和社交媒体的微视频新闻产品,这些新产品以时事为契机,主动设置议题,或通过热点词汇、典型人物,或立足文化符号、民俗片断,讲述中国故事,大多采用英文配音、中英双语字幕,声画并茂、生动有趣,摒弃抽象化的说教与填鸭式的灌输,将隐藏在背后的故事及历史娓娓道来,体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节目产品善用友好明快的表述,而不是强势生硬的推销,体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理念,力求让外国受众听得进、喜欢听、听得懂。
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体,提供服务类实用信息。我们研究发现,相比于大而全的综合账号,内容更加精准的专题账号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关注。中国网结合国外受众兴趣点开设了四个专题账号,包括以时事热点解读为主题的“热点中国”、以艺术为主题的“中国那些事儿”、以旅游为主题的“探索中国”三个英文账号,以及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西语账号“感知中国”。其中,“探索中国”账号已经成为Facebook平台推介中国旅游文化的第一大账号,粉丝数和互动率均超越BBC和CNN等国际主流媒体的旅游账号;“热点中国”账号目前已成为英国《每日邮报》、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以及美国新媒体大亨Buzzfeed的内容引用来源,目前粉丝数达308万人,日均阅读量超133万人,大大扩展了新闻报道走出去的渠道。
建设海外工作站,推进内容信息走出去。为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海外影响力,目前,中国网已开通了墨西哥、英国两个海外工作站,并充分实施本土化战略,招募本地记者采集新闻,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例如,墨西哥工作站曾举办微视频大赛,得到了墨西哥当地媒体和中国驻墨使馆的支持;春节期间举办为期半个月的“欢乐春节”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吸引了近万当地市民参与,并在线上展开了关于春节话题的热烈讨论。2016年,中国网又开通了俄罗斯、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四个海外工作站。在运营中,一方面,我们将与海外媒体建立人才输送机制,拓展信息员、自由撰稿人,逐步建成集海内外新闻采集、一线报道于一体的国际互联网新闻平台,大幅提高中国网海外传播力、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海外站点,使网站能直接根植于对象国的网民中,在采集信息的同时,在对象国网民中逐步建立有利于中国的意见领袖群;以多语种为平台,打造品牌活动项目,和国外网民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
当下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网将扎实提高讲故事、传声音、展形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在全球互联网上讲好中国故事,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为引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发展,为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国际话语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类似的例子在中国网还有很多,这说明中国网的国际传播效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与大多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一样,中国网的流量、排名、影响力一直稳中有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好评。不久前,喜获“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十强网站”称号。但是作为一家定位为多语种、多媒体国际传播平台的网络媒体,中国网孜孜以求的还是对外的传播效力提升。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合对外宣传的综合优势和新媒体的演变发展,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加强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力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心得。
传播力的根本——丰富精彩的内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精彩的内容不仅是源头,更是传播效力的决定性内核,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才能体现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网依据网络传播规律,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优化内容的生产方式,形成了“聚合、订制、采集”三轮驱动态势。
聚合就是筛选出国内最有对外传播价值的内容信息,配料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网民喜爱的菜品与宴席。随着网络媒体和时代的不断进阶发展,全球网民对于新闻信息的深度、广度,尤其是个性化体验都有比较精致的需求。对于信息高速海量的互联网大环境而言,媒体独立采集的新闻数量不仅有限,还显单一,对此,中国网明确对外传播定位,有针对性地精心整合即时新闻、背景资料和相关深度报道,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加工来提炼数据,在重大新闻事件以及专题报道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切实增强信息粘性,为全球网民提供更多更感兴趣的高质量内容。
订制就是与部委、地方、企业、智库等合作,请他们生产或者一起生产有针对性的内容信息予以发布。做好外宣光靠外宣媒体是远远不够的,各类涉外机构、部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中国网自觉在大外宣格局下思考与行动,长期与各大部委、地方、企业、智库等展开良好合作,获取一手信息,并特别注重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视角,对于常规发布的报告文件型信息进行“私人订制”,注重编辑与翻译技巧,引导全球网民更便捷更准确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例如,中国网曾全文翻译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命题为《一堂生动的经济公开课》,行文准确生动,被汇丰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要求授权使用,在给国外客户群发的年度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中全文引用,事后汇丰银行来信感谢:“这个报告很全面,对外国客户理解中国经济是极其好的材料。”
采集就是原创一批内容信息。除了对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的采访,中国网还在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采集模式,使报道更具可读性。例如,中国网曾在两会报道中推出点赞“四个全面”GIF动图策划,共拍摄40位代表委员为“四个全面”竖大拇指点赞的动图,点击量超过540万,由于首次将动图用于重大时政报道,形式新颖活泼,引发了众多网民的转发和效仿。又如中国网于2015年打造了“世相”栏目,主打人物纪实故事,采访对象多是接地气的基层人物,用生动质朴的镜头讲述中国百姓身边的真实故事。该栏目还获得了今年中国新闻奖的专栏类一等奖。
为了让“聚合、订制、采集”这三轮驱动更顺畅、更有效运行,中国网采取了如下几个保障措施:
牢牢树立看齐意识与大局意识。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都是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增强选题策划能力,做到主动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有效发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做到政治家办网站,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近年来,中国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准确把握中国故事内涵,在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梦、“一带一路”、社会发展进步、和平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工作方面均有出色表现。
落实外宣三贴近,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网把握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调和重点,遵循国际传播规律,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加强国际传播内容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国际传播效力,在全球互联网上讲好中国故事,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2016年年初,中国网法、德、阿、西、俄、日、韩等七个外文版结合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热潮不断升温的大背景,制作推出了《创客在中国》《留学在中国》《留华与留洋》《中国式寒假》等多组策划,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自信与活力,以及当代中国人民勤劳、质朴、热爱生活、团结进取的正面形象,在国际话语格局下赋予“中国梦”更加丰富的内容。稿件一经推出即引起强烈反响,大量稿件被新闻网站广泛转发。
运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服务策划,力求传播精准到达。中国网一直非常注重舆情的收集、归类、分析与研判,几乎年年都被中宣部和网信办等上级部门评为先进。中国网还有一家以舆情服务为主营业务、在同业中很有竞争力的控股公司,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舆情成果的运用,根据分析研判舆情热点,了解外国媒体和受众在关注什么、议论什么,我们的传播有什么不到位和不完善的地方,从而服务于选题策划,提高报道的精准度。尤其在南海仲裁案的对外发声中,中国网舆情团队每日不间断收集整合境外舆情信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研判成果,供领导层决策和各编辑部门参考,展开精准回应。
力争重大事件报道不缺席。中国网一直是国家重大活动、各大部委新闻发布会报道和直播媒体,是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独家中英文网络直播发布网站;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活动,我们一向给予突出报道;已经成为呈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涵的重要载体……此外,中国网国情库、观点库、图片库、中国财经产品库以及中国特色工艺品展示交易平台等,借助国家支持,夯实了自身实力,增强了报道的权威性与专业性。目前,中国网国情库内“中国简况”“地方概览”等数据库类产品初现规模,并推出了《图说国情》《秒懂中国》《据说》等一系列优质可视化产品;观点库则已形成一支由600名国内专家学者、评论员,250名海外网评员组成的队伍,分布在69个国家和地区,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精准到达。 传播力的关键——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呈现
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日益多元化,要让我们的声音传得远、传得透、传得久,传播渠道必须畅通无阻和真正管用。中国网在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与平台、传播关系的优化上下了大力气。
着力做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等重大活动的多语种直播。多年来,中国网始终全心全力做好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的现场图文和多机位视频直播。为了让海外网民及時、全面地了解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信息,中国网在英文版首页显著位置开设专栏,突出展示文字实录链接。与此同时,还在境外主流社交平台Twitter上进行推广,受到境外网民的关注。早在2012年,中国网就建立了34个语种的多媒体直播平台。该平台可实现页面自动刷新、与社交网站互动,兼容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截至目前,该平台共进行了30余场重大事件的直播,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使中国网成为一家具备真正意义上多语种多媒体同步直播能力的网络媒体。
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平台开展对外传播。据路透社2016年数字媒体报告显示,全球51%的受众每周使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获取新闻,有12%的人把社交媒体作为主要新闻来源。中国网在Facebook、Twitter、VK等境外主流社交网络共开设七个账号,覆盖英、法、日、西、俄、阿六个语种,截至目前,总粉丝数已达1430万人,互动率超过14%,分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开篇提及的“中国三分钟”就是中国网为海外社交媒体量身打造的微视频节目。该节目由中国网总编辑亲自担任评论员,联手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第一时间聚焦海外媒体和网友普遍关注的、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热点事件,以英语评论回应关切,穿插背景解读,并配以中英双语字幕,表达中国观点与立场,传播中国声音。该节目上线一年多,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总阅读量已过亿。
多语种移动客户端各具特色,打造多媒体矩阵。目前,中国网在苹果、安卓和微软平台上共推出“图片中国”“德语达人”“礼拜助手”“中日最前线”等30余款多语种移动应用产品。其中,中阿双语“礼拜助手”是一款精准定位于国内外穆斯林用户的客户端,集服务与新闻资讯于一体,图文并茂地介绍我国穆斯林前往沙特朝觐的情况,并提供每天五次的礼拜时间提醒,方便穆斯林群众完成朝觐功课;同时生动讲述中外穆斯林故事,全面展示伊斯兰教及穆斯林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外穆斯林的友好交流。截至目前,该款客户端用户已超过47万人。
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实现海外落地。新闻报道为对象国媒体认可与接受的程度,与传播效力的强弱成正比。不仅要在自己的平台上说,还要在对象国的平台上说。中国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国际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只有建立了与国际媒体的交流平台,才有可能建立平等的协商机制,也才有可能掌握话语权。我们与200多家驻外使领馆网站互换链接;与韩国媒体Money Today(今日财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中国网韩文版原创稿件在韩国落地;俄罗斯多家主流网站开设专栏发布中国网俄文版独家稿件,我们也正在签署与塔斯社的合作协议。下一步,中国网将不断研究对象国特点,分析近期海外成功落地案例,探究海外媒体需求,更快更好地推进海外落地相关工作。
传播力的动力——创新对外报道模式
中国网传承着具有60多年外宣丰富经验、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中国外文局基因,又天生是个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和先导的网络媒体,加上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力的队伍,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调整心态与战略,以我为主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为了不断提升传播效果,中国网致力提供与西方主流媒体不同视角与解读的内容信息。我们承认他们是主流媒体,不避讳不否认他们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承认我们有诸多差距和短板。但在涉我议题报道上,我们努力创新理念和手段,提高专业化程度,为全球网民提供不一样视角和解读的内容信息,展示一个有别于他们描画的中国。
加强中国故事的议题设置,探索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创新。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角色必须从以往单一的传播者转变为擅长讲故事的人,生产国外受众喜闻乐见、欣然接受的内容产品,这样的传播才能有效突破“文化差异”这座无形的“玻璃墙”。今年上半年,中国网借“中国三分钟”节目成功之势,陆续推出了“碰词儿”“中国范儿”“品味中国”“Hi中国人”等多款适用于移动端和社交媒体的微视频新闻产品,这些新产品以时事为契机,主动设置议题,或通过热点词汇、典型人物,或立足文化符号、民俗片断,讲述中国故事,大多采用英文配音、中英双语字幕,声画并茂、生动有趣,摒弃抽象化的说教与填鸭式的灌输,将隐藏在背后的故事及历史娓娓道来,体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节目产品善用友好明快的表述,而不是强势生硬的推销,体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理念,力求让外国受众听得进、喜欢听、听得懂。
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体,提供服务类实用信息。我们研究发现,相比于大而全的综合账号,内容更加精准的专题账号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关注。中国网结合国外受众兴趣点开设了四个专题账号,包括以时事热点解读为主题的“热点中国”、以艺术为主题的“中国那些事儿”、以旅游为主题的“探索中国”三个英文账号,以及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西语账号“感知中国”。其中,“探索中国”账号已经成为Facebook平台推介中国旅游文化的第一大账号,粉丝数和互动率均超越BBC和CNN等国际主流媒体的旅游账号;“热点中国”账号目前已成为英国《每日邮报》、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以及美国新媒体大亨Buzzfeed的内容引用来源,目前粉丝数达308万人,日均阅读量超133万人,大大扩展了新闻报道走出去的渠道。
建设海外工作站,推进内容信息走出去。为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拓展海外影响力,目前,中国网已开通了墨西哥、英国两个海外工作站,并充分实施本土化战略,招募本地记者采集新闻,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例如,墨西哥工作站曾举办微视频大赛,得到了墨西哥当地媒体和中国驻墨使馆的支持;春节期间举办为期半个月的“欢乐春节”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吸引了近万当地市民参与,并在线上展开了关于春节话题的热烈讨论。2016年,中国网又开通了俄罗斯、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四个海外工作站。在运营中,一方面,我们将与海外媒体建立人才输送机制,拓展信息员、自由撰稿人,逐步建成集海内外新闻采集、一线报道于一体的国际互联网新闻平台,大幅提高中国网海外传播力、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海外站点,使网站能直接根植于对象国的网民中,在采集信息的同时,在对象国网民中逐步建立有利于中国的意见领袖群;以多语种为平台,打造品牌活动项目,和国外网民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
当下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网将扎实提高讲故事、传声音、展形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在全球互联网上讲好中国故事,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为引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发展,为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国际话语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